但他只是微微敛目, 便一撩衣袍,率先跪了下去。沈妙妙跟在他后面,根本就没抬头,也从容地跪了下去。
古代就是这点不好, 规矩太多,可怜她屁股刚缓过来,膝盖又要受罪了。
赵璋十分感兴趣地目光全然投到了沈成远身后的娘子身上。
杜衍不及出殿, 只得站在一旁。他虽面色平静,但却忍不住偷瞧前来面圣的沈玉昭。
她今日盛装素裹,端丽清雅, 竟是与往日不同的颜色。
只是, 她为何会随沈将军出现在皇宫里?
沈成远往地上一跪,沉声道:“陛下,臣教女无方, 特来和陛下请罪。”
他这话一出口, 杜衍便是一僵。
赵璋倒是笑了:“沈将军快起来说话,何事面色如此凝重?”
沈成远干脆一叩首, 道:“沈家有负陛下寄予厚望,原本想着与邓氏一门修秦晋之好,共筑太平盛世,但我女玉芸不殚邓家贵门,臣此番前来,求陛下准予她和离。”
这倒是出乎赵璋的意料, 他问:“发生了什么事?”
沈成远于是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简述了一遍,他丝毫没有夸赞与不实,只说自己女儿沈玉芸嫁入邓家后,五六年只生下一个女儿,不得邓家喜爱,邓兴贤便隔三差五地纳妾,如今更是将歌女接入府中。
不仅如此,邓家的老夫人还派了丫头婆子护着这歌女,默许这歌女横行。
宠妾灭妻不说,这还未成为妾的歌女甚至胆大包天,用她即将不保的腹中胎儿陷害正妻,满院的仆人为她助威。
沈成远伏身道:“既然邓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皆不喜我女儿,她实在没有再留在邓家的必要,不孝有三,为后为大,我沈家女儿万不敢耽误邓家香火延继,万望陛下准奏,同意她二人和离。”
赵璋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半晌才道:“朕知晓了,沈爱卿先行平身吧。”
皇上已经说了第二次,沈成远无法,只得带着女儿先起身,侧立一旁。
赵璋不说同意,也未发表任何看法,反而是歪着头,望着沈妙妙道:“这位……是沈将军的三女儿吗?”
这皇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听不出喜怒。
沈妙妙自上前福身行礼,恭恭敬敬道:“回皇上,臣女沈氏玉昭,为沈家三女。”
她顿了一下,又道:“我之所以同父亲一道前来,是因昨日,那歌女诬害我姐姐时,我恰巧在邓家,亲眼见得事实。”
赵璋打量着眼前的年轻娘子,想了想,突然笑着从桌子上又将那只珠簪拿了起来:“沈三娘子,你可认得这个?”
沈妙妙这才抬头,她原本想着不知这大虞国的皇帝是个什么样子的老头,也有些好奇,谁知,抬头的瞬间,先看到了站在龙案下处的杜衍。
杜侍郎一身白衣,长身挺拔,像是长在这书房中的一株傲然松柏,很难让人无视。
再去看坐在龙案后那中年人手中的珠簪,就算是向来冷静的沈妙妙也不禁愣住了。
她端静正色,心思飞转间,也猜不透眼前这情况是雪上加霜还是雪中送炭。
她道:“如臣女没看错,这是前一阵子琳琅记出售的珠簪。”
赵璋似乎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将沈成远晾在一边,询问起一瞬间就能恢复镇定的沈妙妙:“我听说这店家的珠簪是受了你制作发钗的影响,可有此事?”
沈成远面色一紧,沈妙妙却点头应答自如:“回陛下,我有时从这琳琅记采购一些原石珠料,久而久之与店家相熟,便给他们做了这样一记料石珠簪,琳琅记仿制,又在京城里风靡,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沈妙妙来的路上,想好了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以及应对之策,却独独没有料到杜衍会在这里,会引得皇上反过来追问她一系列的问题。
“我虽对女子珠钗不甚了解,但也能看出这支珠簪的材料并不那么贵重,你能不能和我讲讲,为什么这样一支珠簪会在京城里掀起一阵热潮,甚至到了今日仍未褪去?”
皇帝赵璋比她大哥大不了几岁,但看起来却要相对年轻多了,他姿态闲雅,面上也带着丝丝笑意,但沈妙妙却不得不谨而慎之地回答他的提问。
大虞国享乐之风盛行,京城里尤为严重,看来,就是皇帝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了。
她暗自思虑,面上却丝毫没耽搁,回道:“陛下慧眼如炬,这珠簪确实都是料石所制,虽非玉昭特意为之,但会引起京城里妇人娘子们的追捧,大概原因还在于陛下对玉昭的夸赞。”
她一个回答又将这弯绕到赵璋那里,立即引得赵璋笑意连连,追问:“此话怎讲?”
此刻,这书房内的气氛才好似缓和了那么一点。
沈妙妙侧开半步,站了出来,不卑不亢道:“我为惠贵妃重制凤冠,得了陛下、太后以及皇后娘娘的赞誉,这才引得人们对我制簪技艺的好奇,好奇心使得传言越发夸大,沈三娘子的名头成了妇人间闲谈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所制作的簪子到底是何样子,自然引得大家想一探究竟,造成京城里妇人们哄抢这珠簪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带出了这样的习气,诚如杜大人所言,是我的错。”
一旁被点到名字的杜衍下颚绷紧,抿着薄唇,不吭声。
赵璋兴趣盎然,再次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娘子。
有点意思。
这沈家娘子短短几句话,不但指出她从默默无闻到被推到风口浪尖,全因自己一句称赞的话,引得众人聚焦到自己身上,反而最后承认是她自己犯了错误,怎么听着都像是在影射他给沈家女儿赐了婚,最后反而变成一门不幸的联姻。
他正要开口,那沈家的小娘子又道:“除此之外,这料石珠簪和往日里的那些美玉宝钗确实不同,特立独行的新奇之物,往往会使得人们愿意投射关注于其上,加之因为限量售卖,这些种种加在一起,才会出现陛下口中的局面。”
她的解释,虽然夹带了一些他意,但大部分确实有道理。
赵璋点了点头,道:“今日我方知京城的妇人们爱不释手的簪子是一支造价并不高的发簪,如此来说,沈三娘子带起的风头不但和奢靡享乐不沾边,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了。依沈家娘子看,以此种方法可能解决这京城里奢华风气遍布的情况?”
皇帝敢问,沈妙妙自然敢接。
只是在场其他两人都是一惊,归束社会风气这事,就是百官都头痛难有对策,怎么此刻说着说着就要扔给一个小娘子。
沈妙妙却自然而然地回答道:“陛下之意,玉昭明白,但模仿制簪、依赖从众却并不能长久,这料石珠簪如果变成了人手一支,那么这股风潮便也过去了,没什么好再值得关注的了。”
赵璋从她的话中,难得体会到了一点策略之术的意思,追问她:“那对于如何改变这风气,沈三娘子可有何独到的办法和见解?”
他们两人一问一答,流利自如,如若不是沈玉昭是位娘子,竟然真的像是君臣问政一般。
站在皇帝身后,人精一般将自己几乎和后面墙壁融为一体的齐天合忍不住心思一动。
他跟随赵璋多年,知道这位陛下的脾气秉性,隐隐有种预感,这沈家娘子怕是已经得了皇上的注意了。
后宫之中,解语花不少,但能和陛下商谈政事,又如此对答如流的娘娘却不多,甚至这位沈家娘子还如此年纪轻轻,日后定是位了不得的人物。
他垂着头,盯着脚面,心道:说不得明日,后宫里就又多了一位主子了。
自从入了皇帝的书房,沈妙妙处处谨慎小心,回答皇帝的问话,也是斟酌之后才述之于口。
但是,这位皇帝陛下,此刻如此明晰地将这个他人看来棘手的问题抛给自己,却让沈妙妙心思一动。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引领风尚这事,对于沈妙妙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蔚然成风,追求高尚,是作为一名设计师的灵魂目标。
想要影响和改变多少也算作时尚圈子的京城妇人们的理念和习气,也不是什么登天的难事,琳琅记贩售料石珠簪一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只不过是奢靡享乐还是简约朴素,原本跟她都没什么关系,沈玉昭乐得自在,簪花宝钗,华服美裳,她想做就做,不想做,别人也无权置喙。
但如今,她面对这皇帝的提问,一瞬间便下了决心,做了决定。
她的脸上刹那间闪过决然坚定的神色,一直关注着她的杜衍突然心中一慌。
他握紧拳头,那一刻身体几乎想要自行冲上去,挡在她的面前。
下一刻,沈妙妙悦耳的清音郎朗如月:“陛下,办法还需慢慢来想,但是不成熟的见解,玉昭这里倒是有一些想说给陛下听。”
杜衍一口气哽在喉咙处,不知是该松了还是该继续提着。
作者有话要说:主动跪下,给各位小天使鞠躬了,我又尖峰时刻没写完剧情……
在写了在写了,真的。感谢在2020-07-04 23:10:13~2020-07-05 23:54: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糯米蟲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檀九安 25瓶;漠漠芳馨 10瓶;微语碎碎 5瓶;食余 2瓶;25151119、今天追的小说更了没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0章 、承思殿3
赵璋似乎就在等着她这句话, 闻言, 笑着将手中的发簪放在桌上,道:“愿闻其详。”
沈妙妙在沈成远震惊又满是忧虑的目光中,理清了思路,从容道:“京师里奢侈享乐之风, 并不是一日两日,积聚已久的风气就像是一棵扎根颇深的巨树,想要拔除并不容易。”
“大虞国在陛下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能有能力和闲余去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证明。”好听的话,先说上一波总是不会错的, 再者, 她的话也没有错,如果乱世难平,温饱尚都不能保证的话, 也就根本不会有人操心头上戴的, 身上穿的都是些什么了。
她道:“在臣女看来,享乐本身并没有错, 关键在于这个度和方向。”
“好比这树木虽然长在了大路之上,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阻碍通行,但如若善加引导归束,说不定会变成路途上漂亮的风景也说不定。”
她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但赵璋却仍耐心且面色和善地望着她,沈妙妙心中有了些底, 看来赵璋是真的重视这个问题。
也难怪,单就沈妙妙来看,官宦富贵人家也就算了,就是这京城里普通百姓人家,似乎也乐于参与这风气之中,作为皇帝的赵璋有些深远的忧虑也属实应当。
于是,她不再卖关子,也不麻烦皇帝再来询问,主动道:“不知陛下愿不愿意听一听玉昭对于风尚一词的理解?”
赵璋挑了挑眉,沈妙妙便道:
“京城里的夫人娘子们,不管是谁,她们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但一旦她们互相交往,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就会变成为了一个群体。这个时不时就要聚上一聚的群体会相应地产生一种集体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使得她们的感情和思想行为变得同自己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又很大的不同。风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她的理论知识显然对于古人来说,有些难懂,于是她笑着道:“我举个例子,就比如父亲带兵打仗,那些为国家奔赴沙场的士兵,他在从军前,可能是卖肉的屠夫,可能是种田的农民,也可能是卖货的挑郎,无论他们身份如何,一旦受过训练,站在百万雄师之间,心中自然而然也都崇尚着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英雄。”
她说着,眼波一抬,望向杜衍:“又比如杜大人这样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诗词歌赋、往圣绝学皆在胸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看待问题自然也站在自己的角度,但一旦入朝为官,想必也都是怀揣着一颗为国为民、兼济天下之心的。”
“单独的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这个群体所形成的风尚,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哪怕他不完全接受,或者另有所见,但大势所趋下,也避无可避地要受到影响。”
她这一段话,说得云里雾里好似冠冕堂皇,却让在场另外三个男人,包括沈成远在内都陷入了沉思。
赵璋道:“沈家娘子这话有些道理,但这风尚一词,难道也能用在妇人身上吗?妇人间追求吃穿用度,形成的又是何种风尚?”
就知道,在这封建社会,男子们对女子们的爱美之心是根本不重视的。
她觑了一眼杜衍,见杜侍郎神情严肃,敛眸不语,看着就像是不高兴。
沈妙妙抿嘴露出一个让这书房都亮上两分的笑容:“妇人间的这种风尚自是不能和家国天下相比的,但陛下的问题也正是症结所在,妇人间的风尚可以是简约朴素,也可以是奢美华丽,甚至也可能是另类特异,但究其根本不外乎是为了修饰自我,追求一种美的境界。”
她最后望向赵璋:“对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但风尚却可以使得这种对美的追求,最后变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前面许多,不外乎最后一句才是根本,沈妙妙先前那些话,也有试探赵璋和杜衍反应的意思,此刻她有了把握,才道:“陛下也希望百姓喜乐,家家富足,这富裕生活不止一代,要延续下去才可以,所以才为了这享乐风气头痛而又无从下手。”
“依玉昭所见,归束治标不治本,劝说远不及主动追求更有成效,如今是奢靡之风盛行,我们只要确立清新淡薄、兼收并蓄甚至是自由多样的流行即可,只要改变这种追求美的风尚,奢华消散,也指日可待。”
一旁的沈成远终于察觉到了不对,脸色一变。
就见赵璋笑眯眯地顺着沈妙妙的话,道:“哦?既然如此,沈家娘子可是已有妙计?”
沈成远伸出手,却来不及阻拦,就见沈妙妙突然重新跪下,俯身对着赵璋一拜,铿锵道:“臣女玉昭,技有一二,如若陛下不弃,愿解陛下之忧,为京城里风清气正略出绵薄之力。”
杜衍瞪大了眼睛,终于为憋在胸口的那口气找到了源头,却只觉更加胸闷。
赵璋哈哈一笑,甚是满意道:“沈家娘子才绝冠京,称得上当世妙人,难得上至宫苑后妃、宗室命妇,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你赞誉有嘉,有勇有谋,妙手仁心皆不输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