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焉耆和沃岛这般推崇我朝的技艺,我们若是不派人前往,实在说不过去。可惜,技艺高超的匠人皆有家室,让他们远离家人故国,前往别处,这未免太不人道。”
“不若这样,我们以艺易艺吧!以大宁的技艺换取各国的技艺,大宁将技艺写下,使臣们拿出自己国家的技艺前来换取。”
“当然若是使臣们拿回去,匠人们看不明白的话,也可以护送匠人前来宁朝,跟医术一样,我们自然会由先生指导,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唐林笑着说道。
“没错,那些匠人亦是宁朝百姓,让他们千里迢迢去往各国,朕于心不忍。”
“唐侍郎说的以书易书之法甚妙,这样诸国即能知道大宁的技艺,大宁也能得到诸国的技艺,如此互相往来,定可以使得大宁和诸国共迎盛世。”
“为了这盛世,我们前去后殿饮宴吧!”
泰安帝说完,带头前往后殿,这次宴会帝后和乐,君臣同乐,后宫的妃嫔、还有命妇们也都要一起宴饮,这样的机会,一年也就一次。
唐林找到母亲和伊娘,几人共同入座,说好祝词,看着歌舞杂戏,吃着山珍海味,偶尔跟旁边的官员说说话,好不和乐!
就是各国使臣的心情有点复杂,海外的没什么感觉,但是西域的还有附属国的就不太妙了,习惯了中原国的大方,这还是第一次没有拔出一根毛,不对拔出了一根却还要自己送一根回去……
宴会结束时,已到未初,唐林一家回去,休息一会儿,天色便暗了下来,吃过晚饭,一家人出去游玩,今晚灯火通明,正适合游玩。
拉着两个孩子,唐林带着伊娘看杂戏,李月娘和唐明出来了一会儿,身体吃不消就回去歇着了,现在就他们四个人。
“老师?”
听见熟悉的声音,唐林下意识的回头,能叫自己老师的也就皇太孙,而皇太孙明显不是自己出来的。
看到他身边的官家、定郡王和昭郡王,唐林站直,正要作揖时,泰安帝开口了。
“兼之不必多礼,现在不在里头,就当熟友碰巧遇上了!这是你家的小郎君?”
“见过伯伯、郎君,我是爹爹家的唐博济,这是弟弟唐博理。”小满听到有人叫他,就带着弟弟出来了。
“老爷见笑了,这是我家两个小子,今儿热闹便带着家眷出来走走,这是拙荆林氏。”唐林介绍道。
伊娘连忙行礼,在看到兼之的样子,又想到那一声“老师”,对于前面的一伙人的身份有了隐约的猜测。
“不必行礼了。这两个小子长的够机灵,来,这个东西拿着,也算是见面礼。”泰安帝从内侍手中接过两块玉佩,送了过去。
这个是在出来前就准备好的,上京府虽然大,但难免会遇到朝臣,要是带着孩子的,总得给些见面礼,所以身边的内侍身上琳琳铛铛带了一身的小物件。
“谢谢伯伯!”小满作揖,小早跟着哥哥来。
昭郡王本来就手痒,看到这个幼年版的唐兼之,趁着他作揖的功夫,上手捏了一把,果然,手感不错。
唐小满看着眼前这个叔叔有些懵,唐林抽了抽嘴角不知道说什么好,泰安帝虽然也挺喜欢这个小孩的,但是万万没想到儿子直接上手了。
纪黄善见气氛不对,从袖袋里掏出一样东西,说道:“这是叔叔送你的,以后好好长,说不定能成大宁第一美男子。”
泰安帝克制住打儿子的欲望,和唐林略说了几句,就带着他回去了,倒是小满和小早两个拿着一堆的见面礼不知所措。
昭郡王给了,定郡王不好不给,连带着皇太孙也拿出了一份。
“这昭郡王…”
“他喜欢貌美之人,还觉得昭郡王妃嫁给他,是占了大便宜了。两人生了两子两女,都像足了昭郡王妃…”剩下的,也不需要唐林解释了。
林伊娘先看了大儿子,这个儿子像极了夫君,然后又仔细打量了下二儿子,虽然还小,但是,二儿子明显向她多一点。
“兼之,你应该和昭郡王不一样吧?”
“我们的孩子,像你像我都好,只要不像他祖父、曾祖父便成。”虽然唐家人相貌都不差,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差别的。
成吧,伊娘想着至少不是那么严重。
这几年太子的病断断续续的,一直都没好,但是依然好好的活了下来,虽然再没有上过早朝,但朝野上下也都习惯了。
直到在皇太孙正式参与朝政、开始办事的时候,太子病重不醒的消息传了出来,医官们用尽方法,也只能维持几天的生命。
不知哪一日,太子突然醒了,看到守在床边的一群人,摆了摆手,让他们退下,独留皇太孙一人。
“阿泽……”
纪宇泽靠在父亲身边,他知道父亲已经撑到了极限,所有人都回天乏术,虽然已经参与了朝政,能够独当一面了,可纪宇泽的眼泪还是不停地往下掉。
“等我走后,你祖父应该会给你配齐人手,我这边的旧臣也会帮你。”
“至于你皇叔皇伯他们,你也不要担心,虽然可能会遇到麻烦,但是你祖父心中有数。”说道这里,纪黄德突然觉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平复了一会儿后,又说道:“你祖父年时已高,顺着他点,他的教导你要听进去,自己也要动脑子、想一想。”
“还有,不要忘记你的责任,坐上了那个位置,你要体恤百姓,百姓生活不易,多去看看!”
“儿子知道的,之前,老师带儿子一起耕过地!”纪宇泽点头应道。
“唐兼之啊,当初你祖父就说他心中有百姓,会是宁朝的栋梁。有时候拿不定主意了,便去听听他的说法,不过,你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知道是非对错,明白吗?”
“儿子明白。”
“那便好!”说道这里,纪黄德的那口气也快散的差不多了,只是他还在熬,至少要熬到爹娘过来,不然,他们要伤心的。
也没多久,泰安帝和皇后过来了,没有以往的仪态,两人一下车,就直冲冲地跑了过去。
见到儿子等着他们,皇后的眼泪直接下来了,抱着他,说道:“儿子,累了就睡吧!娘守着你!”
纪黄德看着爹娘想说些什么,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泰安帝抓着儿子的手,眼眶发红,一言不发,直到他的手慢慢变冷。
泰安三十七年的春天,太子纪黄德薨,谥号为孝文太子。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8-12 22:53:47~2021-08-13 21:05: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無糖薄荷 161瓶;49372735 21瓶;南栀 10瓶;小不 5瓶;cream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7章
太子之死, 让朝野上下都深感惋惜,可朝堂依然需要运行,而且因为太子的身体, 朝中大臣早有准备。
惋惜一段时间后, 所有人的目光就集中在皇太孙身上了。
特别是太孙太傅、太师什么的, 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唐林, 情分不比寻常,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搭上关系就好,所以这段时间, 常有官员请奏,补齐皇太孙的老师之位。
泰安帝看着这些奏章, 他必须尽快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不然要是他也垮了,那这些老狐狸们就要翻天了, 就算是现在忠心于他的臣子,日后也不见得会忠心阿泽。
细数朝中诸臣,能胜任教导之责的渺渺无几, 而且泰安帝也不想让太孙有太多束缚。
一个唐林算是例外, 要是再来几个如此年轻的,时日久了, 容易被他们影响,泰安帝思虑良久, 终是下定了决心。
太孙太傅由齐尚书担任,太孙太保由汤国公担任,而太师之位,泰安帝在唐林的名字上点了一会儿, 终于还是挪了开去,由杨枢密副使担任。
有这三人在,太孙只要不是太没用,就能在朝堂上顺顺当当。
不过唐林这边,泰安帝给他加了个官是正三品的翰林学士,起草制诰、赦敕,是清要之官。
唐林接过圣旨谢恩后,同内侍寒暄了几句,等内侍离开后,便将圣旨拿回屋子里,同之前的圣旨f放一起。
这翰林学士并非寄禄官,也是要去干活的,这样算下来,唐林身上已经有三份差遣了。
唐林有些愁苦,吏部的事务得花时间下去,皇太孙那里也要好好教导。
不过现在有了太傅他们,自己的讲课应该能少一些,嗯,这些空出来的时间正好可以给翰林学士用。
唐林想的太好,他的讲课并没有少,应该说,几个老师中按时给皇太孙讲课的也就一个唐林。
其他的老师,都是在皇太孙有惑时,给他解惑,一月才一次讲学。
而翰林学士院这边根据唐林的事物,象征性的给他排了一日,不过一般并没有什么大事,他只需在官家和大臣议事时,在旁边候着。
而唐林本来也是常去政事堂的,于是就变成了唐林在政事堂在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根据官家的意思,写一封圣旨。
这样一想,唐林觉得这个差遣也还好。
叶楚山看弟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就觉得牙疼,别人想得一样差遣都争破头,结果这人倒好,身上压着三样,还这般模样,让别人知道了,被打都是轻的。
最近纪宇泽十分忙碌,除了多出几位老师外,还有太子府的人手全归他管了。
虽然在爹爹生病后,他就全部接手了,但到底不同,以前爹爹在,下面的人行事总会顾忌几分。
身为皇太孙,有着天然的身份优势,而且,纪宇泽也并非等闲,不过两月的功夫,便将太子府内的事物理顺了。
而朝中事物,有几位老师的帮助,他也在一点点了解朝中各部、各官的职权。
很快,就到了八月乡试,不过这事虽然同朝廷相关,但也是上京府府衙举办。
没错,上京府还是有知府的,不过上京府的知府比较困难,上面压着一座座大山。
乡试由个主府府衙举办,而礼部要准备的是明年二月的会试。
与此同时,吏部也得将宁朝各地的官员进行调度,这事变得越来越难办了,一次次会试下来,如今宁朝的官员极多。
也就偶尔会出现官员贪污受罚,造成空缺,可也没有一次近百人啊!
纪宇泽现在有了个去上京府府衙帮着准备乡试的差事,但每日还要去政事堂听朝政,今日他又去政事堂了,为的,就是派官之事。
宁朝缺进士,但是不缺官,特别是在举人能补官的情况下,低品的官员大多属于满额状态。
这时候有大臣提出,会试三年一次,这三年间受罚的官员虽然没有近百,但也有几十了,为何还会满额?
对此,吴尚书很无奈,说道:“一县之地若是几日无长官还能维持,但要是数月无长官,那是要乱套了!”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如何安排明年的进士,诸卿可有想法?”泰安帝问道。
赵尚书想了想,说道:“撤销举人出身的官员?”
“你想要引起举子不满直说,而且举子出身的官员甚多,新科进士可没这么多。”吴尚书直接反驳。
“不若,开启太学?”唐林说道。
闻言,泰安帝皱眉思考,问道:“朕记得太学是前朝学子读书之所,这和派官有何关系?”
“回官家,太学旧址还在,我们可以利用旧址 安置进士。”
“能考中进士的学子,定然是学富五车之辈,却并未学过如何治理一地,就算是到各部任职,但各部要求不一,他们还需要再学。”
“还不如直接开设学堂,新科进士在学堂学习实务,如税收制度、吏制、户籍制度等等,期间,各地缺乏官员时,便可以取其中学的最好的进士前往任职。”
吴尚书听到后眼前一亮,这个方法着实不错,一劳永逸。
而且新科进士们也能学到东西,日后能更好地治理一地,就算日后入了各部,也能减少一些适应时间。
“只是这样一来,进士们的名次不就无用了吗?若是状元,本该为正七品,结果若是因为他太学成绩不好,便无法为官,这也说不过去。”礼部常尚书说道。
“没错,这样一来,对于名次在前列的进士,太过不公。”祁学士也觉得不妥。
而吴尚书和齐尚书却觉得很妥当,让不懂实务的官员去治理一地,那跟坑害百姓无异,要是在任地乱来,那简直就是灾难。
他们都是从下面一步步升上来的,也知道百姓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县。
“不若这般,进士们先定品,俸禄照发,之后根据品级前往任职地方,如此也好解决。”泰安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