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庭轩不解端王话里的意谓,没敢吭声。
“那女子长得与李少主可相象?”端王故意试探道。
“老奴也没细看,这世间的孩子皆由父母所生,长相上要么随母,要么随父,老奴也没……留意这事儿。”
端王将茶盏往案桌一侧推远,重新拿起了毫笔:“多谢宋堂主今日以诚相待。”
宋庭轩听到“以诚相待”四个字时便心下惶惶,也不知这阴晴不定的端王,说的到底是正话还是反话。
他还犹豫着要不要对皇权表示一下忠心,提出去看一看病榻前的皇上,话还未开口,便见赵公公慌慌张张从殿外走来,嘴里喊着:“大事不好了端王,大事不好了。”
端王拿起奏折慢斯条理地问:“出了何事?”
赵公公慌得气都喘不上来了,面色煞白:“回端王,太子,薨了。”
一旁的宋庭轩惊得身子一软,差点从锦凳上跌落。
端王却面色平静,眉眼里无丝毫惊讶之色,一边翻阅着奏折一边淡然问:“大哥到底出了何事,好好说。”
赵公公见端王如此平静,脸上的惧意更甚了几分,吐出的话难免结结巴巴:“太……太子爷出去巡查时,那马……马发狂了,将太子爷甩到了柳叶湖里,太子爷不会水,就……就溺亡了。”
赵公公说得气息打颤,浑身瑟瑟发抖。
“嗯,本王知道了。”端王将批好的奏折往旁边一推,目光落到宋庭轩身上:“宋堂主且回吧,宫里要办丧事,本王怕是要忙了。”说完他一声轻笑。
那笑让人看着,哪怕老辣如宋庭轩,也禁不住头皮发麻。
“老奴遵旨。”宋庭轩说着躬身退出了太和殿。
殿外天气阴沉,太阳被厚厚的云层挡住,暂时是出不来了,宋庭轩的面色却比这天气更加阴沉,这世道怕是要大变了。
皇后嫡出的太子死了,储位空悬,皇帝又病重,如今宫中的皇子除了二皇子端王,便是三皇子贤王,再加上景妃所出的四皇子誉王。
三皇子贤王乃前朝之后,直接剔除出储位人选,四皇子刚至幼学之年,也不足以担当大任,最有可能坐上那把龙椅的,便是这位端王了。
宋庭轩甚至能一眼看出,太子的死,怕是端王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宣德帝的阳寿估计也快要到头了。
他抬头驻足看了一眼阴沉的天,冷哼一声,心里竟涌出了些许快感,这赵家的人,竟也开始自相残杀了。
太子过世,宫中办了三天丧仪便下葬了,文武官员及百姓皆一月之内不准作乐与嫁娶,上京城里一时凄清了许多,街头巷尾皆见不到一点喜庆的颜色。
清风宅里的红灯笼也被旺叔吩咐侍卫们赶紧取了下来,连那大门门楣上的红绸缎也一一拿下,免得触怒了宫里的人惹来麻烦。
婵儿已经整整两日没出墨香苑了,每餐的饭食皆由旺叔安排人送到院子里,吃完后再将食盒餐具之类送回后厨便可。
李允便也整整两日没见到婵儿了,自那晚他说要保持距离后,小姑娘便再也不往他跟前凑了,像真的狠狠地生气了一般。
他知道小姑娘平时乖顺,若真生气了,性子也倔得很,他不去哄哄她,估计她会一直这么冷着他。
李允心里莫名地烦躁,看谁都不顺眼,连一向老实本分的唐四这两日在主子跟前都挨了不少骂。
顺子倒清醒得很,一拍唐四的脑袋:“你小子就是太笨,眼看着如今少主与小姐在闹别扭,你还没事儿往他跟前凑,这不是找骂么。”
唐四悻悻地喃喃着:“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和好。”
“那得看他们为啥事闹别扭了,你敢去打听吗?”顺子白了唐四一眼。
旺叔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沉得很,什么也没说,他年纪大了,知道说这些闲话也是枉然。
婵儿不出门,李允便也懒得再去饭堂用餐,由着下人们送到内院来,他一个人坐在桌前,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百无聊赖地吃。
其实什么也吃不下,心里乱得很。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这北房也实在是太空了,哪怕是环顾一圈,也让人觉得心里空得发慌。
以前为何没这样的感觉呢?他眉头蹙起来,想不透。
待暮色四合时,他便纵身跃往校场练剑,在幽暗的夜色里,他又变成了那匹吃人的恶狼,持剑或飞跃、翻转、俯冲,杀气腾腾的剑锋在萧瑟的秋风里寒光闪闪,但凡眼前有任何活物,皆会被他一剑击杀。
也就在他的戾气翻涌之时,夜空蓦地出现无数盏轻盈上升的孔明灯,橙色烛火恍如点点星光,在广阔的夜幕里莹莹闪烁,其壮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街头巷尾的百姓纷纷走出了屋子,抬头仰望烛火闪烁的夜空,发出一阵阵惊呼。
以至于太子丧礼之后,城中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热闹场景,许多人在纷纷猜测,谁会一次放这么多盏孔明灯。
许是哪位达官贵人吧,否则寻常百姓家哪有财力一次买下这么多灯?
有人取走一盏跌落树梢的孔明灯,将皱褶的灯罩展开,只见上面用黑色小楷写着:子央哥哥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