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部分仍然坚持alpha就是怪物,应该踢出人籍, 甚至就把他们当成“狗”、“工具”使用就行,认为alpha就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咳,这部分人怎么说呢,怎么不去反核呢?反碳过度排放呢?反全球变暖两极融化呢?
而且,谁给他们的权利,来判断谁能不能当人啊,把自己看的也太高了吧?!
现代武器也远不止看到的那么简单, 要是真的来场“热武器战争”,人类家园估计也保不住了,团灭。
所以, alpha比起那些破坏力极强、动不动就可能人类和环境一起玩完的毁灭底牌, 更像是清洁环保的人才储备, 是一种比较良性的竞争方向。
就像核武器是一种轻易不会动用的威慑存在,alpha本身也是各国竞赛的一种特殊指标,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有利于和平的。
划掉这些小部分的极端恐怖分子, 剩下的大部分公众才是节目组需要考虑的对象。
他们的看法和认知,排斥还是接纳,都影响着蔺星他们这些alpha未来的走向。
尤其是近些年和alpha相关的谣言、骗局甚至刑事案件越来越多,真正的alpha到底是什么样子,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按照国内的大环境来看,是没有多少“个人英雄主义”的培育土壤,国人的思想理念大多还是中庸和集体意识,alpha想要有个深入人心的正面印象,其实没有国外那么容易。
根据一些民意调查,大部分的受访者对“高武力人员”都是有点恐惧的,人们慕强的心理也是要有限制的,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按照alpha在未经训练的前提下,就可以轻松拆两个壮汉的战斗力,哪怕被告知alpha不会随意伤人,普通人会怕也是挺正常的一种情绪。
但事情总有两面,国人并不是很喜欢看到超级英雄今天炸了城市A,明天把城市B掀翻,但对消防员、警察等等人物的武力值报以无限宽容。
甚至可以说,如果超人有角色卡,大家都愿意批发买过来,挨个发给这些职业。
当力量用在保护之上,恐惧感才会被最大限度的安抚。
当然,在节目组的镜头里面,穿着校服在教室里疯狂写卷子,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的学生们还不至于让公众思考的这么深,他们看到的是有点焦虑,又有点可爱的学生。
尤其是在尖子班里,普通学生和alpha学生都是特别有“使命感”,心底有那股不愿意服输的劲儿,就让彼此的相处变得更有趣起来。
第二期节目开始,观众就敏锐地发现alpha学生们的精力普遍更旺盛,不仅睡的晚起得早,连白天刷了一堆卷子都是精神百倍不犯困,都忍不住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好恨,每天睡不醒的自己好羡慕。
——隔着屏幕都替普通学生着急,这体能简直开挂了吧?哪怕分班考的时候有成绩差,也能在这种时间优势之下追上来吧?
——可以实名反对这些孩子以后当我同事吗?我只要一想他们写卷子的劲头,我就提前卷不动了!
好在能考到重点高中的普通学生也没有那么好欺负,努力和天赋有的时候并不相等,能出现在这个班里的学生哪个不是被夸过的学神人物,有的时候光靠加倍的时间投入,也拼不过天赋的可怕。
尤其是高一开始陆续出现学科竞赛后,天赋的差距就能明明白白的摆出来,听得懂就是听得懂,听天书就是听天书,比普通人更优秀的智力水平也不代表能成为高尖端的研究人才。
就像大部分人在百分制愉快玩耍,还有一小部分人,要在一百三十五分到一百五十分之间厮杀。
蔺星就是挺典型的一个,她可是正儿八经以第一名考进来的,虽然是alpha,但成绩从没有掉下来过,但她自己就不是很适合走竞赛这条路,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自己也不是特别的喜欢,跟着去凑了个热闹后,就继续回到班里,在教室、操场和食堂三点来回乱窜。
镜头时间有限,拍摄的主要焦点在不到二十个学生身上,所以观众们很快就能有个大致印象,甚至可以快速分辨出这是普通学生还是alpha学生。
好歹为他们真的分不清性别挽回了一局。
毕竟,还是有不少观众记得节目组最初的那个猜性别得大奖的活动,讨论和热度不低,猜什么的都有。
尤其是被采访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商量好了,还主动做一些混淆认知的举动,更让人真真假假分不清。
——是不是可以合理怀疑,没有人猜对的话,这个奖金能被这群学生平分?
——我感觉我已经分不清这个学生是弟弟还是妹妹了,只能看出来是个活蹦乱跳的年轻人!
——好恶心,学生搞得不男不女的,社会以后就会因为他们混乱,出大事。
因为猜性别的争论不小,还上过几次新闻,不同观点的人因为这个话题混战,倒引得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节目,关注到alpha了。
“哥,医院那边没有人打扰你吧?”
因为综艺节目比预计的还要有热度,已经有不少自媒体或社会人士私下想接触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所以蔺星担心桓玦那边被打扰,特意找时间打电话过去问了问。
Alpha的信息保护的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蔺星在分化后和以前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区别,节目拍摄的时候也没有用真名,桓玦那边还是很平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