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金谷飘香
时间:2022-02-15 16:22:31

  田小苗压低了嗓门,生怕人听见。

  形势一片大好,这么说话可不行。

  她知道丰收之后,就面临着灾害。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是无法对抗天灾的。况且,农村人口这么多,还要供应城市支援工业发展,哪还有多少剩余的?再加上,加入公社后大搞食堂,一二个大手大脚的,一改过去的细水长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浪费。粮食吃完了,接不上顿儿,到时候可就急眼了。

  相比起来,城里还好。

  有定量供应,省着点够吃。即便副食品跟不上,只是嘴里寡淡一点,营养缺乏一点。可农村就不一样了,入了大集体,家家户户都不存粮食了,赶上灾害天气,没有返销粮,真是应付不下来。

  就在年初,《户口登记条例》发布了。(注2

  口粮分配、领票证、找工作、迁居等,都要拿着户口本。农户跟土地挂在一起,流动也困难。农村户口不能随便到城里去,要开介绍信,要注明事由,不然,会被当成“盲流”遣送回去。(注2

  孙梅英也给老家写了信。

  娘家爹和几个兄弟除了种地,还会编织。合作化后,入了加工社,按件计费收入还不错。可家里人口多,粮食紧张,得想办法攒一点。

  *

  在忙忙碌碌中,过了“春节”。

  苏红霞要生产了,孙梅英把备好的小衣裳,托进军送过去。柳进军在军校学习,为期两年,寒假回来跟孙玉华团圆了一下,还捎回来了几套军服。

  到了月底,苏红霞生了一个女儿。

  柳进原很高兴,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柳春梅,正好顺着梅子的大名柳冬梅。可起小名时,有点犯难,不能再叫梅子了。

  “爹,我是大梅,妹妹叫小梅……”

  梅子自动升级,变成了大梅。她和冬子盼望已久,早就接受了这个小妹妹。虽然,他们还是喊苏阿姨,可内心深处已把苏阿姨当成了母亲。

  这跟亲娘不同,亲娘永远活在心里。老坟院里,给娘立了衣冠冢,他们回到家乡就去看看,跟娘说说话儿。

  三月里,学校开学了。

  田小苗又投入到了学习中。

  到了下旬,,她迎来了十四岁生日。她不再是娃娃了,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孙梅英工作忙,可小苗的生日记得牢牢的,还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圈。

  这天,孙梅英照例煮了鸡蛋。

  赶在中午,太阳大大的。还烧了一壶热水,给小苗洗头发。

  “小苗,来,娘给你剪剪头发......

  “娘,可不能剪短了……”

  田小苗围上围裙,坐在方凳上,乖乖的。

  天暖和了,她穿着小翻领外套,深蓝布裤子,黑布鞋,既朴素又大方。这些年,孙梅英一直给小苗剪头发,齐眉短发留了很多年了,也没想着把头发留起来。

  五一见了,也摸着脑袋要理发。

  孙梅英揪着五一坐下,用推子推了个平头。

  *

  日子一晃而过。

  田小苗埋头学习。同时,关注着外界动向。

  一九五八年,工业、农业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第一辆“东风”牌轿车造出来了,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生产出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搞建设,到处都在修水库、修船闸,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注3

  成千上万的民工,投入了到了工地上,肩扛手提、干得热火朝天。干部、学生也参加劳动,文艺工作者也下乡演出,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征服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壮举。报刊上、广播里都在大力宣传。

  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地方带头,把几十个小社合并成大社,人民公社成立了。接着,公社食堂办起来了,还有托儿所、福利院、敬老院,按照社会主义模式规划着。

  这样的场面很振奋,很幸福。

  可田小苗担着心,过热过快不是好事。

  老家那边是个啥情况?有没有按照大旺同志的提醒来操作?

  到了七月中旬,期末考试结束了。

  学校组织高中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田小苗也跟着去了校办工厂。糊纸盒子,跟当年一样。

  这时候,老家来信说,村里动员加入人民公社。田大顺、田大壮都吃着集体饭,不能拖后腿,就入了公社。田老汉还硬扛着,不晓得能扛多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