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房间就在学子楼的三楼。
这京郊的学子来的并不多, 学子楼里还有不少空房间, 不少学子白日里都会开诗会品评文章, 顾之远却是每日闭门读书, 他的穿着普通身上还有补丁,一看就是家境贫寒, 在旁的地方还好说, 京城到底是天子脚下像他这种贫苦的举人几乎没有。
再说了这人一旦中了举, 不仅可以免一百亩田地还能免去徭役,按说到了这一步不该有太穷困的人才对。
顾之远算是个例外,他本家是林州顾家,他们是顾家的一小支本来是专门干走商的庶支, 虽然很有钱但是再有钱也是商户,随着新朝渐渐没落了。他们这些当地豪族和士族是不同的, 这士族不论多穷困依旧是士族,有的是人愿意上前献殷勤, 而且能与同为士族的人家来往, 出仕更加轻松简单。当地豪族说是豪族, 但也离不开当地两个字, 他们这种远离本家的人就像是无根之萍。
他爹和爷爷活着的时候还是商户,还是因为战乱顾之远家活下来的只有他娘和他,他娘后来改嫁给了一个农户新朝建立后他才勉强被划为了农户, 顾之远在旁人眼里就有些上不了台面了。
只有那些实在找不到可以栽培人选的人家才会对顾之远好些。
这些人中许多都是富户或是商户。
顾之远不是个不懂变通的,他要是迂腐也就不会和蒋明遥成为好友了,只是他继父和娘都不愿他与商户结亲,更不愿他为了钱财讨好旁人,在他考完童生之后家中就没有银钱供养他继续读书了。
当年他遇到蒋秀才时,是蒋秀才和蒋老头从北边逃回来,蒋老头和蒋秀才都是会算计的,身上偷偷藏了不少宝石,到了京城附近出手之后挣了不少。
当时蒋老头找以前的人脉,也就找过同为走商的顾之远一家,这才知道他们一家竟只剩下他和娘两人了,蒋老头同顾之远的爷爷是好友。
蒋老头不忍心就给了他些银钱,说是曾经欠下了些债现在还给他们母子。
少年时的顾之远还真信了那些话,有了那些银钱和后来蒋秀才给他寄来的书本和笔墨纸砚顾之远考上了举人,同蒋明遥一来二往的就成了忘年交。
其实这些年因着他名下的土地不用交税家中已经好了许多。
他家中也有了个六岁的弟弟正在开蒙了,他也已经二十多岁了不论这回能不能考上进士,他都准备娶妻倒是可以同友人好好探讨一下如何才能靠学识挣钱。
他的好友可是其中的好手。
一切都令他欣喜,尤其是最近频频接到友人的信。
他听到学子楼的管事叫他就赶紧下来拿了信。他一撩袍子脚步轻快地爬上楼。
他们的信走的是沿途的驿站,慢的时候要走一月快的时候也要十几天才能到。
只是今日的信有些奇怪,竟是给他了一些图纸和几种农具的做法。
上面仔细写了这是他的弟子做的,让顾之远这个身在京城的人多多注意有没有相关的消息。
顾之远上上下下看了几遍,心想这是好友怕其中出什么幺蛾子让弟子的功劳让人给吞了。
在书信的最后蒋秀才说他收到信的时候该是已经快开春了,他还特特寄了些农具给顾之远的娘亲周氏,让他们一家少受些开荒之苦。这些农具是拖了远宁镖局的人带来的,那家镖局在京城也有不少分号。
顾之远看到这里忍不住笑。
他将信件放到手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点来点去。
说起来自己闷头读书也不知外头有什么消息,若是真的有了新的农具在他们这些学子间也该是有些消息。
看着信的落款此事也过了一个月有余了。
难道其中真的有了什么差错?
顾之远无法立即同好友取得联系,只能是自己想,他有些忧虑地站了起来在小小的房间里踱步。
走了两圈顾之远眼睛一亮,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他本就是应试的举子,得了关于新农具的消息不该是与三五学子好好讨论一二吗?
这样就算出了差错又如何?
顾之远一拍手心想;就这么干了。
他将信放到自己床头的木匣里,然后将图纸折叠放到身上,稍微梳洗一遍之后开门走了出去。
不过在这儿之前他得回家一趟,看一看镖局有没有蒋明遥寄来的农具。
顾之远花了小半日从镖局里找到了东西,蒋明遥寄来的信里有镖局的寄票,果然换到了一堆新奇的农具,顾之远直接雇了辆牛车给了几文钱让在休息的镖师将农具弄上牛车捆好。
顾之远这才回了京郊的家。
这些年他们家中开了一些山地,这京郊好一些的田地都是有主的,他们能开的地不算多。
爹娘见他回来还挺新奇。
听到是蒋秀才又送了些农具过来让他们家用,周氏双手合十朝着南方拜了两拜。
“这蒋秀才真是事事都想到了。我们该好好谢谢他。”周氏很多年前就知道蒋老爷子和他们家没什么债,但是家中实在贫困她又不愿意耽误儿子这才收下了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