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大人有令,每一位将粮油倾壶捐出的乡亲,都是对外抗敌的功臣 ,临安城所有官员在此允诺,他日平定叛乱后,会对着账簿,把乡亲们借出的粮油双倍奉还给你们。”
张廉跳下马背,朝面前的百姓拱手作揖道,“我们的援军正在赶往临安的路上,杀灭黎狗,平定叛乱,我们的胜利指日可待!“
“大人,借出的粮油不用还,你们只要平定战乱就成!“
“我家内侄就是被叛乱军乱箭射死的,张大人,我把全家的粮油都给你倒上。“
“李大桂愿出麻油一斛,大人您记好了!“
张廉为官十余载,生平还是头一回看见如此震撼的场面,百姓争相回屋,从各自家中捧出一罐罐的粮油来,悉数倒进马车上的陶罐里,看着户吏手里记不过账来,而眼前全是跑进跑出的百姓,他渐渐地模糊了双眼。
眼看着半个时辰就要过去了,张廉跨上马背,朝手下的户吏喊道:“停下你们手上的活儿,听我命令,将马车全部驶向东城门!”
那些排在长长的队伍里等着捐粮油的人急了,一个个地喊道:
“大人,我的粮油还没捐呢,你们不许走!”
“小爷,我不要记账,你让我倒进去。”
“我们倒完就走,不耽误你们赶去东城门。”
张廉看着那些百姓纷纷地往马车上挤,争着往陶罐里倒油,他动容道:“老乡们,把你们的油罐抱回家里,若我有命活着回来,明日定会来找你们索取!”
他骑着马,领着身后的马车缓缓地驶向了东城门。
卫殊站在城墙之上,遥看着对面沙场,黎石山整肃的三万大军正在排兵布阵,只待号角声吹响,他们便会在震天的喊杀声中冲杀过来。
这还不只是一个城门,而是东城门与北城门的同时开战!
身边的士兵纷纷回头看过去。
卫殊转过头,便见张廉骑在马上哭红了眼睛,他的脸上早已布满泪痕,马车满载着粮油归来,更甚的是一里之外,不断涌入的百姓人手抱着一个油壶,紧紧地跟随而来。
这一条长长的队伍绵延到了街尾,看得不少守卫兵都红了眼眶。
卫殊收回目光,命了所有人道:“下油锅。“
守城士兵们动手将马车上的油罐抬起来,将粮油全部倾入油锅里,灶膛里燃烧着熊熊大火,将铁锅烧热,将粮油煮热。
卫殊望着黎石山的军队排开了阵型,再次下达了指令,“上油桶。“
士兵们从锅里将热油舀入桶中,抬上了城墙,放到事先备好的凉水桶旁边,列队等着敌军攻上城墙。
冲锋的号角声响彻了整个沙场,喊杀声从四面八方涌过来,黑骑兵领队冲在最前面,战马扬蹄溅起的沙尘,远远地望过去,像似沙尘兽张着吞噬一切的大嘴奔袭而来,近了,就在城池之下,更近一步,逼近了墙根。
无数的天梯凌空驾上了城墙,叛军攀着天梯急急地冲上来,喊杀声冲撞着耳膜,而敌人已然到了眼皮底下。
最危急的时刻就此降临。
------------
第136章 :守城之战
叛军上到一半天梯,发现竟无一支弓箭往下扫射,尽管心里隐隐预感到事情不妙,他们还是蜂拥地冲了上去。
随即滚烫的热油从城墙上瓢泼而下,冲在前面的士兵被烫得连滚带爬地从天梯上摔落下来,带倒了身后一片的叛军。
就在他们仰头再次发起进攻时,一桶桶的热油从天上浇灌而下,城墙之外好似一股瀑流激涌而出,众士兵暗叫一声不好,领头的将领慌忙喊出了一嗓子,“撤!”
卫殊见状,令道:“弓箭手上前。”
列队齐整的弓箭手走上城墙,他们手上拉满了弓,搭上顶端缠绕着油布毡的弓箭,引燃了油火,紧随一声“射”的命令,百箭齐发,引爆了城墙外的一片火海,人间顿时变成了炼狱。
粮油燃烧不过一柱香时间,很快便熄了火。
黎石山的前锋大部分有去无回,他很快就发动了弓箭手进攻,紧随号角声的又一次吹响,厮杀声再次传遍四野,乱箭如雨地射向城墙,只见一块块竖起的稻草靶子将城墙围得密不透风,转眼间,每个靶子上便扎满了弓箭。
叛军冲到城下,再一次攀爬上天梯,只见一只只铁钩伸出城墙,随着守城兵的一声吆喝,天梯被从墙头撬开,连着爬在上面的士兵一起掀翻在了地上!
与此同时,众士兵从稻草靶子上拔下了成捆的弓箭,而后将一桶桶热油淋在稻草上,用弹石的脚架子将稻草靶子弹飞了出去,一支支带火的弓箭射向稻草,沙场上再次燃烧成了火海。
这次燃烧得更彻底,持久的大火让叛军的士兵们心生惧意,黎石山为了重振军心,让前卫冲上前来喊话:
“攻上城墙者,封百户,赏金百两。”
“手刃十个守卫兵,封千户,赏金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