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不日之前,郭开领王命,派人去井陉查看前线情况。
这使者前脚刚走,后脚邯郸城中就有了传言:说是赵王昏庸,李牧和司马尚准备带赵军投秦了。
这不就戳了赵王的肺管子吗!
关键是传言越演越烈,甚至有不少臣工都上书要求彻查或者处理此事。
折腾来折腾去,本就忌惮李牧的赵王越想越觉得这是真的。
尤其是之前有廉颇老将军的情况在先——谁不知道李牧与廉颇老将军关系很好来着?
赵王对李牧早有意见,郭开可不敢忤逆王命。
何况,钱也不能白收。
“回王上,使者从井陉回来,说没见李牧将军有什么异动。”在这种情况下,郭开的脑瓜子转得飞快,他谨慎出言:“只是……”
“只是什么?”
“使者说,李牧将军与秦将王翦确有书信来往。据营帐中的兵卒说,王翦对李牧将军多有敬佩,还说什么可惜阵营不同,不然定然能结交为好友呢。”
赵王偃深深地吸了口气。
郭开见状,当即默不作声地退后好几步。
果不其然,就在他离开赵王偃的投掷范围后,长案之后的赵王终于憋不住火,勃然爆发。
他一脚踹翻了面前的长案,额头上青筋暴起,狂怒道:“一个两个武将,但凡带兵就想反,是有多大本事还觉得赵国容不下他们?!”
赵王偃一边说,还一边从地上拾起东西反复往地上摔,非得叫手中的物件摔个粉碎不可。
郭开再次默默退后:王上这一家子人动辄丢东西砸东西的毛病,可真是遗传。
而且,这可不算他挑拨离间啊!
他说的句句实话!
秦将王翦确实和李牧有通信——两军对垒嘛,总是要相互放话的,王翦一封檄文写的很客气,完全是武将与武将之间下战书。他郭开就是把原话概括了一遍,不算有问题。
这话放在平时,说不得还是一桩美谈。但眼下邯郸城内尽是李牧、司马尚勾连秦军的言论,同样的言辞听到赵王偃耳朵里,自然是做实了李牧准备带赵军投秦的传闻。
是王上自己这么想的,郭开暗中嘀咕。
“不能再出第二个廉颇了。”
摔完东西后,赵王偃又兀自坐了下来。
待到侍人小心翼翼地上前收拾好东西,赵王偃的无能狂怒逐渐平复。他喘()着()粗()气,下定决心:“败也就罢了,万一真投了秦,寡人丢不起这个人!你去,把武将都给我叫过来。”
郭开这才敢抬头:“王上是想……?”
赵王偃有气无力地挥了挥袖子:“寡人要把李牧换下来,快滚去传信!”
…………
……
半月后,井陉。
“换将?”
营帐中,一众副将听完使者的话语,纷纷按捺不住,或震惊或愤怒地斥责出声。
“你什么意思,阵前换将?!”
“疯了吧,现在把李牧将军换下去,拿什么与秦军对抗?”
“赵葱之前从未上过战场,叫他过来当个摆件么?”
邯郸来的使者见状却只是冷笑一声。
他耐心等到武将们骂也骂完,讨论也讨论完,才拿捏着倨傲神态,继续开口:“诸位将士们的意见,我记下来了,回头就转告给王上。”
“你——”一众副将当即瞪眼。
“行了。”
正襟危坐的李牧平静地打断了争论。
英朗端正的青年将军,抬眼看向面前的使者:“大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