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造反称帝(基建)——烟霞问讯
时间:2022-03-31 07:26:19

  “事实上,为百姓解决问题,本就不需要花哨的语言,所以我的提议总结得好,我一样得到了状元。”

  方柚看着那人,在他的不解下,恢复声线,粲然一笑道,“而我,也是女子。”

  而我,也是女子……没有傲人的家室,没有陛下身边工作过的经验,只是在书院学习,甚至还不是自己擅长的方面,都取得了状元,这消息可太大了。

  “是,我们隐瞒了身份,但我们之前每次的试卷,都经得起查证!”

  “既然许多人不服,那正好,也趁着今天人多,我和柚子就在这儿,和诸位同僚进行一个积极正面的交流,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打口水战,诸君觉得如何?”潘颖及时出来挡在方柚面前。

  重点已然全偏了,他们户籍如何通过等问题被渐渐忽略,集中在了两人是否真材实干上,可是……

  第二天,民报上关于书生群体对尹晖的夸赞都被翻了出来,合着之前不知道人家是女子,就可劲儿夸,一但知道是女子,就贬低到尘埃?因着部分上头的书生,书生群体集体被贴上了双标的标签。

  不仅如此,潘颖说的科举流程,盛棠未参与也得到了官报的证实,阅卷部的人知晓自己点了一个女子做状元,想想之前监考部门的人员,心里“顿悟”了。

  盛棠让书肆再加一把火,传播状元和榜眼,都是女子,除了身份检查,他们都是一关关考到这个位置的,却因“民怨”暂时只能搁置,无法上任的消息。

  “什么?我怎么怨了?”

  “就是啊,我家只有女娃娃,我之前还愁呢,如今女子可以考科举多好啊!”

  “好什么呀!因为那群人闹腾,陛下怕是要顶不住压力了!”

  “哪群人啊?”

  “书生啊!”

  “懂了吗?”盛棠把传上来的消息整理好,让储君学会分析。

  “懂了,转移矛盾,模糊焦点,时机一到一击必杀!”

  “乖,我们是文明人,不要整天打打杀杀。”

  “嗯嗯!一锅端!”

  景昀:……

 

 

126章 言论引导

  朝中的官员纵使如今盛棠大权在握, 权力集中,但仍然会有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人,无论年老的或者年轻的, 特别现实的是, 部分年老的官员不仅不反对,甚至还有点跃跃欲试,虽然这群人少,但也是盛棠能集中的一大力量。

  为何?像是年长的, 基本没有寒门中人,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可能不上心,对于女儿的培养, 看着只是培养成当家主母, 可是当家主母的并不容易。

  算账, 理财, 中馈, 交际, 这才是她们所学的核心。至于绣花等,专门的绣娘都没有吗?她们其实只需要懂一些就够了,而在和其他不同的官员家的夫人打交道,又要有不同的方式,甚至为了能交际得好, 各个方面都得会一些, 也不乏一些文采斐然不输于男儿的, 如今盛棠这一出, 他们这些老家伙, 家中女儿有出息的, 谁能不心动?反对的, 大部分都是家中女儿无法和这些男儿比拼的,或者已经嫁人的,说到底,还是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已经不再是自家人了。

  而对于年轻的而言,更多的是直观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位和权益受到了冲击,有人来瓜分他们的利益的,可是对于他们而言,就真的是核心利益了吗?

  “他们感受到了威胁,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不都已经上岸了吗?”就像大学生,还会因为高考出了变动而义愤填膺吗?如果家里没小孩儿,可能就单纯的庆幸甚至幸灾乐祸吧。

  “他们不足为虑,就是闹腾闹腾想再给自己稳固一些利益,没必要多费心。”盛棠私下让一些人去传播了一些消息。

  王楠是前两届才考进来的,名次不算太靠前,性格也有些执拗,情商很是一般,不太适合官场,但是因为一手书法写得太好,加上文学积累丰厚,记忆东西也特别快,如今安安稳稳在史馆进行文档的整理编纂,上升空间小,却胜在安稳,也少了勾心斗角,王楠刚入职那几个月还会感叹时运不济,一腔抱负无法施展,但看见同届的一个个萎靡不振,昼夜颠倒后,他悟了啊!放平心态后很快就融入了史馆这个大家庭!

  “小王,和你同届的小杨听说上书反对女子科举,建议取消方状元和潘探花的名次,他还是你老乡吧?你没被他忽悠着去上书吧?”

  王楠猛地摇头,还摆了摆手,“没没没!这么多年了,陛下那么多看起来出格的事都成了,那么些人也……”也都没了!

  王楠心有余悸的表明立场,随后就庆幸道,“再说我都已经考上了,以后科举和我有什么关系?”说得女子不能科举,竞争就不大似的。

  老一辈叹了叹气,根本原因分明是竞争加大了,科举更难了,以往10个人里面,10个都是男子,但是现在要分几个,甚至一半出去,就算是人家凭本事的又如何,之前不也一样不能参与竞争么?凭什么现在就可以了?这就是天下书生都不满的原因。

  而于朝堂而言,他们更能看得明白,女子涉足于朝堂,就是女子话语权的增多,只要越来越多的女子能站起来,越来越清醒,男子的威严就会收到挑战,他们无法再把女子作为所有物,老一辈的,大多有儿女,且活了那么久,大多能看得开,小一辈能吗?难!

  可是王楠的话听到那些本来就犹豫的人耳中就不一样了。

  游甫秋是来档案室查资料的,路过了史馆,恰好听到了王楠的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