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风向都转为期待朝廷何时发放新粮种时,第二批出海的船队传回了消息。
因着前头的经验在,此番出海较之先前更为顺畅。
预计不到两个月,船队便能抵达大炎。
如此一来,第三批船引也该提上日程了。
第三批船引的数量被定为了一千张,依旧采取秘密投标的方式购买。
只是这一次的中标者数量,直接被提到了五十人。且每人最多不得购买超过五十张。
穆空青耐心地等到船队归来,等到该打听的人,都将船队此行获利打听得差不多了,这才公布了投标的时间。
而这一次的最高标价比之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覃家开出二百万两白银每张的价格,求五十张船引。
此外,报出百万两白银以上价格的,共有三十二人。
穆府刚腾出来不到一年的库房,又一次被沉重的箱子填满了。
即便是秦以宁又一次为购入船引花费白银上亿,也没能将穆府的库房空出多少地儿来。
“如今那明眼人都知晓,又是高产粮种,又是抬举商户的,海贸开放那是早晚的事儿。”秦以宁拿着船队递上来的册子细细翻看,同一旁的穆空青道。
穆空青手上也拿着一册随船出海者撰写的《番邦诸国纪实》,听了秦以宁的话后,穆空青轻笑道:“越早出海,赚到的便越多。若是有心,现在出海的船只,即便是只装金银返程,也未尝不可。”
这话可不是穆空青瞎说。
事实上,大多数船队出海之后,都一心只将货物换做金银带回来,甚至能装到船只吃重受不住。
也就只有穆家和少数几家船队出海,才会特意留出载重,带上不少番邦货物回来大炎售卖。
这是因为穆空青和秦以宁心里早就清楚,海贸早晚都会被开放,将生意长久地做下去,才是真正能赚足银子的。
可旁人却未必有穆空青这层关系在,也就没有秦以宁知道的多。
他们只知道,金银都是有数的,许多物件也只有数量少了,才能真正卖上价。
去得晚的人,自然就只能喝汤了。
有了这几次的投标,穆空青又盘算了一下时间。
船引的价格能固定下来时,应当恰好赶上高产粮种在大炎境内被推广开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今年除夕别说是穆白芷了,就连穆白芍一行人也没有回京城。
偌大的穆府只有穆空青和秦以宁俩人对着守夜,还叫人颇有些不习惯。
不过,因着除夕时宫中特意送到穆府的年夜大菜,穆府在后头几日倒是热闹非凡。
永兴帝在除夕时的这么神来一笔,再联系到如今的高产粮种最初的出处,不少人心中都有了决断。
如今是各地都还未种上新粮,他们还能进穆府大门。
若是等今年过去了,各地的粮食收成报了上来,这穆府的门可就未必是他们能进的了。
既如此,自然是要趁着这会儿加紧来烧烧热灶的。
官场上素来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好听话穆空青听得多了去了,如今应付起来也还算游刃有余。
可秦以宁就不同了。
她在闺中时便不遭人待见,出嫁后的处境虽好了些,但也不到被众人吹捧的时候。
这会儿乍一下成了众星拱月般的存在,各种花会茶会的邀约也是纷至沓来,还叫她怪不适应的。
这几日秦以宁晚上一到卧房便开始念叨,说是过段时间她就去南边儿看看,躲躲这群人。
穆空青叫她说得心里痒痒,把大炎这几年才能得一回探亲假的规矩,在脑子里骂了十八遍。
忙忙碌碌地过完年,很快便是开春,各地官田的试种结果出来了,成果甚是喜人。
在收到各地上报新粮种种植情况的奏章之后,朝廷正式向百姓公布,今年春耕将发放新粮种一事。
各户人家至少留出半亩田地栽种新粮,若有那愿意多种的,只要当地府衙的粮种足够,那也上不封顶。
岑山县乃是被群山环绕的小县城,连官道都没修到他们县中来。
岑山县四周多山、多石,能够耕种的土地那是少之又少,县内百姓多数都倚靠贩卖山货勉强维生。
若是遇上连着几日天公不作美,连那收山货的货郎都不愿来的时候,他们要么倚靠存粮过活,要么便得自个儿冒险去换粮食。
今年的冬天冷,岑山县一连下了几天大雪,那山路泥泞难行,莫说是货郎了,就连县中百姓,若非是实在过不下去,也不愿出门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