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辣椒终结者
时间:2022-05-10 08:29:36

  有那家中实在没了存粮的百姓,不得已在冬日冒险上山的,其中不少人这一去,就再没了消息。而留下的人不敢再冒险,甚至为了活命,不得不动了家中留下的粮种。

  岑山县令对着满街的黄纸和三五不时就要响起的丧乐,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待到他收到府衙发下的领取粮种的告示,再看看县中百姓麻木的面容,他一咬牙便亲自去了府城,欲要同上头讨要到足够县内所有土地播种的粮种。

  府城的官吏瞧他也不容易,好心提醒道:“这粮种发了芽便不能吃了,有毒的。你若是讨要回去之后,县中百姓不愿种,那便是浪费了。粮种珍贵,若是浪费了叫人查出来,你怕是要被降罪。”

  岑山县令苦涩地摇摇头:“浪费不了。”

  如今有不少人家在冬日里便吃光了粮种,便是县中富户,手上也未必能有多少余粮。

  他们岑山县本就偏僻,不受待见。就连他这个县令,也是得罪了人,被贬到这里自生自灭的。

  今年的雪下得是多了些,可对于岑山县之外的百姓来说,也远远到不了遭灾的地步。所以他即便是报了灾情,上头也会为了自个儿的政绩将事情压下来。

  这种事岑山县令经历的次数多了,也就不会再抱什么期望了。

  与其指望上头救济,不如趁此时机搏一搏,若是成了,至少这一县的百姓,日子也能好过些许。

  便是不成,了不得摘了他这顶乌纱帽便是。

  岑山县令这般想着,便带着随他一同前来的衙役们,将粮种倒入了背篓中。

  前几日刚化雪,山路泥泞湿滑,便是想用板车运送都无法,只能靠人力将粮种背回去。

  因着带来的衙役们人手不足,连岑山县令自个儿都背上了一筐。

  那主管粮种发放一事的官吏有些同情他,却也不敢为个穷乡僻壤里的落魄县官得罪上司。

  想了想,这官吏压低了嗓子同岑山县令道:“那长着绿芽的块块,就是告示上说的叫土豆的,那玩意长了芽便不能吃。可是这番薯藤蔓却是能用来果腹的。”

  官吏的话点到为止。

  岑山县令感激地冲他一拜,一行人便背着无数亲朋乡邻活命的希望,转身踏上了归家的路。

 

 

128章 一道圣旨

  今年刚入六月里, 穆空青便一日日忙了起来。

  原因无他,春耕时种下的那批土豆,已经陆续开始成熟了。

  还未到秋收交税之时, 各地的折子便已经如雪花般飞往京城。

  到了秋收时节, 番薯与第二季土豆同时成熟。

  各地歌功颂德的折子恨不能直接淹了京城, 听闻还有一偏僻小县的百姓集体向京城的方向跪拜, 以谢活命之恩。

  穆空青手上收到的拜帖更多了。

  穆空青当初送吃食时半点也没藏着掖着,如今从穆空青得了这番邦吃食, 再到大炎境内的百姓具都种上高产粮种,过去也有两年了。

  只要是在京城为官的,就是消息再不灵通,对于这高产粮种的来历, 也该有所耳闻。

  穆空青平日里与人交际不算多,除却他通政司的同僚之外,便是如张华阳、杨思典这等老熟人。

  如今到了这鲜花着锦的时候, 穆空青素日里的低调行事便起了作用。

  多数人即便是想要攀附, 一时间竟也找不着门路。

  能同穆空青说上话的,要么便是他多年好友, 不会拿穆空青当做人情。

  要么便是同样位高权重, 等闲人攀附不上。

  不少人找不到人牵线搭桥,想同穆空青扯上干系便只能往他府上递拜帖。

  穆空青深知何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大炎百姓种植新粮种尚未满一年,还不到真正论功行赏的时候, 这会儿不低调点儿做事,只怕要为将来埋下隐患。

  于是这成百上千张拜帖递来穆府,穆空青最后也只见了永嘉书院的几个学子。

  这也是永嘉书院的老传统了。

  当年穆空青他们参加会试时,多数人都是劳烦在京为官的学兄帮忙寻的客栈。偶尔哪届学子运气好, 赶上有学兄调任入京,还会用官船稍上他们一程。

  而这些入京赶考的学子们为表尊敬,也都会往学兄们的府上递上拜帖。

  自然了,多数情况下,在考完殿试之前,这些拜帖都是要石沉大海的。

  穆空青之所以会见他们,也是因着他们这群应考学子来得太早,会试题都还没出呢,远远到不了需要避险的时候。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