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辞被俩人用过可不止一次了,于是又被姜老大一通数落,大过年的,没事乱跑什么,闲得慌!
贺成一去半个多月,腊月二十三才赶回来,姜丰收开着姜丰产的卡车去接他。
贺成照例带回来一大包年货,姜丰收伸手去接,入手不禁哎了一声,笑道:“二姐夫,你都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啊,这么重。”
“你轻点儿,都是当地土特产,除了好吃的就是好玩的。”贺成道。
两人开着卡车回到家,天已经黑下来了,家里都吃过饭了,宋士侠给他们两个煮了一锅肉丝青菜面,贺成吃饱后便开始翻腾他带回来的两个大包,红肠蜂蜜大列巴,人参貂皮小套娃……
贺成把玩具、零食什么的拿给仨小孩,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红色塑料袋,笑吟吟问:“你们猜猜这里是什么?”
“什么?”姜雅说着伸手接过来,打开袋子看了一眼便笑了,伸手掏出来。
居然是几根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大冬天,水灵灵的鲜黄瓜,顿时给人带来一阵清爽的感觉,煞是诱人。
“这倒是新鲜。”姜雅笑道,立刻拿了两根去洗,洗完后随手掰了一段,送进嘴里脆生生咬了一口。
她倒是淡定,其他人则十分惊奇地围过来,姜丰产还拿起一根看看,确实是黄瓜。
寒风呼啸,十冬腊月,大雪都下过两场了。
“二姐夫,这是怎么种出来的?”姜丰产问,他如今好歹有点见识,问道,“进口的?还是海南热带运过来的?”
“你这回可猜错了,”贺成说“这个是东北,滨城种出来的。”
姜丰产:“怎么可能!”
冬季里,南方的蔬菜姜丰产也见过的,他们的小拱棚辣椒,四月份就能提前上市,在省城能卖到两三块钱一斤,而海南的鲜辣椒,寒冬腊月也能种,运到内地大城市,一点都不夸张,春节前都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斤。
用宋士侠的话说,这哪是辣椒,这是吃金条啊。
海南的蔬菜产量本来也不多,隔山跨海,万里迢迢运来,自然就特别贵。可是人家那儿得天独厚,冬季也不冷,别的地方种不出来啊。
姜雅洗好黄瓜回来,先递了一根给宋士侠和姜老大,宋士侠当做稀罕物,哪舍得吃,啧啧称奇,然后掰成小段给颜颜和卷卷吃。
辉辉太小,还不能吃这些东西,看着别人都吃上了,就馋得伸着小手想要,偏偏石巧玲还故意吃给他看,馋他,小家伙急得咿咿呀呀,那个馋样儿逗得人哈哈大笑。
姜老大问:“这时节哪来的这玩意儿,很贵了吧,多少钱一斤?”
贺成说:“十块。”
“多少?”宋士侠一声惊呼。
贺成重复了一遍,宋士侠看看手里咬了一口的黄瓜:“我的乖乖,十块钱一斤,这哪是吃黄瓜啊,这不是啃钱吗,你说你们这些败家玩意儿,吃什么不行啊,非要吃这个,猪肉才不到两块钱一斤呢,这一口得多少钱啊……”
她在那儿心疼得念念叨叨,拿着咬了一口的黄瓜段干脆舍不得吃了,吃不下去,啃钞票的感觉。
姜丰产则敏锐地抓着贺成问:“二姐夫,你倒是说说呀,这个是哪里种出来的?”
“滨城。”
“暖房里?”
“不是,”贺成道,“这个是温室大棚种出来的。”
姜丰产睁大眼睛,赶紧追问,当听说这个“温室大棚”寒冬腊月也能长出鲜嫩水灵的蔬菜瓜果,只靠阳光,还不用烧煤取暖的时候,姜丰产眼睛都直了。
一直以来,北方冬天就只能吃冬储菜,白菜萝卜土豆洋葱,来回这几样,根本吃不到新鲜蔬菜,这个大棚要是能冬天种菜……姜丰产一把抓住贺成的胳膊问:“二姐夫,你刚才说这是哪里种的,那个温室大棚他是怎么弄的,咱们能不能去看看?”
贺成笑道:“你跟我想一块儿去了,咱们要是也能建成温室大棚,可比小拱棚厉害多了。”
姜丰产说:“二姐夫,那你赶紧联系一下,咱们明天就走,咱们去亲眼看看,咱跟他学学行不行?”
“你好歹等过了春节吧,”贺成说,“春运呢,等我找朋友弄两张初三或者初六的票。”
“三张。”姜丰收忽然插了一句,“我也要去。”
“行,带上你。”贺成说,“不过丰产,你先有个思想准备,温室大棚投入可高,据我了解,一个温室大棚,至少需要投入七千块。”
姜丰产抽了口气:“这么多?”
七千块,这年代差不多够盖个小二楼了。
“光是大棚,还不算你土地、种子、化肥农资之类的投入。”贺成道,“不过它跟小拱棚不一样,小拱棚就是一次性的,温室大棚建起来,可以一直用,只要维护跟上,能用很多年。”
姜丰产一拍大腿:“那值啊,绝对不亏。”
姜老大担忧道:“真的能行吗,光靠太阳光,就能在大冬天种出黄瓜来?我怎么就觉得不靠谱呢,投入那么高,万一失败了,你们这两年挣的那点家底子可就赔进去了。你们小拱棚不是种得好好的吗,都种熟练了,稳稳地能挣钱,如今周围村子都跟着咱们学呢。”
何止整个村子,全乡甚至周围的一些村镇,都纷纷搞起了小拱棚。赚钱比什么广告都有用。
如今小岭村周围这片地区,差不多都成为小拱棚之乡了。种的多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紧俏商品不愁卖,相应的销售门路也就多了起来,不过主要渠道还是“贾老板”的订单式农业,渠道成熟,保底收购,稳妥省心,所以“贾老板”这两年赚了大钱了。
连带着专门搞辣椒的姜丰产都挣了大钱,这小子也敢干,还专门买了个解放轻卡拉货。
除了西瓜和辣椒,其他的蔬菜也开始种起来了,茄子、西红柿和韭菜等等,当地小拱棚种菜已经渐渐发展成了一个特色经济产业,小具规模。
“爹,这个技术上肯定是可行的。”贺成说,“说了你们又不信,我在那边还看到了大棚里种出来的西瓜,要卖四十块钱一斤。要不是我长途坐火车,西瓜圆滚滚的实在太难带,我就买一个回来给你们看看了。”
宋士侠:“城里人都是傻子、冤大头?吃了就能成仙?”
“娘,”姜雅失笑道,“跟你说了你又不信,现在不是过去年代了,现在有钱人多得是,人家可不像你这么不舍得。”
“物以稀为贵,东北那边也是极少量种植。这东西搞起来,一年就能当上万元户。”贺成道,“我就是打算着带你们去看看。并且光靠我们还不行,我考虑得请个真正懂技术的技术员来。建大棚动静就大了,所以我们到时候,还需要争取上边的支持。”
大家商量了一下行程,姜丰收一伸手,叫姜雅:“二姐,给我两根黄瓜。”
姜雅从塑料袋里拿了两根递给他,宋士侠却拍了他一下嗔道:“你少吃点儿,这么贵,留着给小孩吃。”
“我不吃,”姜丰收说,“大过年的,我找村长叔,带他去给县长送礼去。”
嘿,这小子!
贺成一听就笑了,姜雅则笑着问了一句:“我弟也学会巴结领导了呀,两根够不够?”
姜丰收头也没回往外走:“两根就不少了,十块钱一斤呢。”
“嘿,他还真要送礼去?”宋士侠瞅着小儿子的背影说,“他能认识县长,他想干嘛呀?”
“娘,您就别管他了。”姜雅笑道,“丰收可不傻,他不认识,可是老村长认识,他当然是去争取政策支持去了。”
大过年,姜丰收拿着两根鲜黄瓜跑去给县长送礼。
这小子就这么取得了县里乡里的支持。应该说这年代,对于基层领导们来说,推广种植经济作物,还是需要一些魄力的。
于是本来贺成他们三个人的行程,又加进来几个人,成了一个半官方的参观考察团。
* * *
眼看着就过年了,考察团去东北参观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初六,这几天家里都在忙年、置办年货,而贺成和姜丰收则忙着安排行程。
当中隔了两天,腊月二十五,宋士侠和石巧玲在隔壁炸丸子,热油在大铁锅里吱吱冒着泡,满院子都是油炸的香味儿。怕小孩们添乱不安全,姜雅就把辉辉和颜颜、卷卷一起带着在自家院里玩,给小孩们晒晒太阳、补补钙。
难得的一个冬日暖阳,颜颜和卷卷在院子里嬉闹玩耍,辉辉刚开始蹒跚学步,人小瘾大,偏偏还想追哥哥姐姐,姜雅就一手领着他,跟在颜颜和卷卷后边给他学走路。
正玩得高兴呢,包兰香急匆匆推门跑进来,一进来就着急问道:“大成呢?”
姜雅看她冒冒失失、慌慌张张的,便问了一句:“他出去了,怎么啦?”
“他去哪里了,赶紧叫他回来。”包兰香说,“你叔病了。”
姜雅脑子里反应了一下,邵保魁病了?
前几天看见还好好的呢,听说一个冬天农闲,邵保魁几乎天天在邵春来房子那边搬石头、垒墙。又不舍得花钱请人,邵保魁一个人慢慢干,差不多要把院墙都垒起来了。
姜雅脑子里思忖,口中问道:“生什么病啊,春来他们两口子还没回来过年?大成出去有事,可能在村部,或者在村长叔家。”
包兰香也没回答她,急匆匆跑走了,大门都忘了关。
姜雅哄着三个小孩玩了一下午,晚饭就去隔壁吃,刚炸的丸子,绿豆面丸子、萝卜丸子、豆腐丸子、肉丸子,还有藕合和小麻花,自家院里小拱棚的菠菜蒜苗和香菜烧个汤,丝丝冒着热气,抓一把丸子往汤里一泡,配上大馒头,又好吃又滋润。
姜丰收和贺成还没回来,姜丰产回来吃饭了,姜雅就问他,邵保魁那边什么情况。
姜丰产说,邵保魁突然得了急病,倒在邵春来家的院子里不能动弹,也不知什么时候的事,他那个院墙垒起来就一个墙框子,还没装大门,是被路过的邻居家小孩发现的,小孩跑进去捉迷藏看到他趴在地上,这才惊动了人。
“邵春来也不在家,包兰香慌慌张张跑去喊我二姐夫,二姐夫只好跟她去看了一下,情况不太好,就让丰收开车送去县医院了。”姜丰产道。
“送去县医院谁花钱?”宋士侠立刻问了一句。
姜雅说:“钱倒是次要的,邵保魁要是真有什么事,贺成到底隔着一层,人家有亲儿子呢,他可不好给当家作主。”
姜雅略一思考,就跟石巧玲说:“巧玲,你明天帮我看着俩小孩,我得去看看。”
宋士侠说:“大成不好做主,你一个当儿媳妇的,还不是亲的,你跑去干什么?他又是个老公公,也不能让你照顾他。”
姜老大则说:“你让她去吧,邵保魁好歹名义上也是她公公,要真是得了重病,她不到场不好看,咱们做事按礼数,不要留话茬给别人说。”
“娘,我心里有数。”姜雅说,“贺成隔着一层,不是他亲爹就不是亲的,可是眼下没别人能做主,包兰香遇事肯定指望不上,可包兰香再怎么也是贺成亲娘,有些话贺成他不好说,可我这当儿媳妇的却能说,我得去帮他。”
姜老大嘱咐道:“你别蛮干,万一他真怎么样了,死人身上有膏药,这种事咱宁肯钱上吃点亏。”
“爹你放心吧。”姜雅说,“娘你明天一早过去帮我带颜颜和卷卷,我一早就走,我先走小沟村把邵春红叫上。”
邵春来不在,好歹邵春红也是亲闺女。
第51章
第二天一早, 姜雅把俩孩子交代好,也没让别人送,把家里的摩托车推了出来。
“你要骑这玩意儿?你可别吓人了, 你一个女的。”宋士侠追出来说道, “让丰产送你。”
这天气骑摩托车可冷, 姜雅给一边给自己绑上护膝、把挡风的黄大衣倒过来穿在身前, 一边笑道:“娘,我在外边经常骑, 也就你没看见过。”
她带上头盔,笑笑挥挥手, 骑上摩托就走。宋士侠跟在后边, 见她骑得还挺快,急得跺脚喊:“熊玩意儿,你给我慢点!”
姜雅骑着摩托赶到小沟村, 问了两遍路,才在村民指引下找到邵春红的家。
尽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可看到邵春红家院子的那一刻,姜雅还是忍不住想叹气,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已经七八年了,尽管是小沟村,村里也大部分翻建了砖瓦房, 邵春红家还是老旧的土墙茅草屋。
木门关着,姜雅拍了拍门,没人回应, 索性按农村规矩, 放开嗓门喊了两声,等了等, 然后门开了,一个靸拉着棉鞋、一手裹着旧棉袄的年轻男人伸出头来,头发乱糟糟的,看样子刚从床上爬起来。
姜雅也就见过两回,都没怎么说过话,依稀辨认出是邵春红的丈夫杨郭。
“你是……”
“我是春红她大嫂。”姜雅说。
杨郭愣了一下,看得出十分意外,反应过来赶紧拉开门,把姜雅往里边请。
三间屋,东屋里闻声出来一个老妇女,似乎眼神不太好,眯着眼睛伸着头仔细看看姜雅,问道:“郭子,这谁呀?”
“春红她大嫂。”
“大嫂?”老妇女特意强调了个“大”字。
“大嫂。”杨郭点头。
老妇女顿了顿,态度便立刻热情了不少,脸上堆着笑走过来:“是她大嫂啊,赶紧进屋坐。”
姜雅知道邵春红婚后跟娘家来往不多,她跟贺成时常不在家,平常也不会特意去关注,但显然邵春红跟娘家的来往比她想象的还少,杨郭一家看来也没见过“二嫂”,好歹那边是亲的。
这么看来,哪里是来不多,这是几乎没有来往了。
“不了,我来有事儿。”姜雅简单把事情说了一遍,在老妇女一再让请下也没动弹,就站在院里说,“婶子,顾不上坐了,邵叔病得很重,婆婆让我来接春红,我们还得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