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艺术类考古书目,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也是她感兴趣的方向。
坐在柔软的床榻边,阮梨拿起上面的一本翻开,被考古队开篇的自述吸引,那点因霍砚舟而起的紧张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消弭。
直到垂下的余光里出现一截黑色裤脚,阮梨缓缓抬起头,霍砚舟正站离她不过三步远的位置,穿略宽松的黑色长裤和白T恤,正在用毛巾擦湿漉漉的短发,有水滴沿着他利落的下颌滑至凸起的喉结,整个人有种潮湿的清俊。
可即便如此,他身上的那种清冷感依然存在。这让阮梨清楚地认知到,有些人的气质和衣饰无关,霍砚舟大抵就是那种即便穿件麻袋在身上,也难以让人忽略他久居上位者的气场。
没有了镜片的阻隔,她直直望进男人濯黑的眸底,邃然如午夜深海。
该面对的还是来了。
阮梨指尖下意识摩挲书脊,是她紧张不安时才会有的小动作。
霍砚舟的近视度数其实并不高,眼镜于他更多的是一种习惯。
他第一次戴眼镜是十九岁,在京郊西山寺的禅房,明婉珍每年都会在那里小住一段时间,参禅礼佛。
眼镜是母亲亲自为他戴上的,她说:“砚舟,你眼中的侵略性太强了。”
也是那一年,他成为父亲属意的霍氏继承人。
后来,这副眼镜一戴就是数十年,跟随他肃清恒远,将整个霍家掌在手中。
经年累月中,伪饰变成习惯,隔着一道镜片,旁人难以准确捕捉他的情绪,而他也可以透过镜片,更冷静地审视一切。
冷静且克制地注视着那道身影,看她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旁人。
眼下,阮梨细微的动作同样被全然洞悉,霍砚舟瞥了眼床头的电子闹钟,九点四十分,还没到她的生物钟。
“早点休息,我去书房处理工作。”
“还不休息吗?”
霍砚舟擦头发的动作微顿,眸光微抬,直直投向阮梨。阮梨咽咽嗓子,讷讷点头,“好……”
卧室里又重新变得空荡荡,阮梨轻舒了口气,明明房间很大,可好像只要霍砚舟在这里,他的气场就充溢整个空间,格外迫人。
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清冷香气,像雪泉淌过皑皑松林。
是属于霍砚舟的气息,侵染在鼻息和周身,似长久都不肯消散。
阮梨不得不重新翻开书,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时间在静默中安然流逝,直到生物钟开始抗议,阮梨打了个哈欠,眼底涌上雾蒙蒙的水气。
翻过一页,淡黄纸页上落着两个字——火焰。
清隽却不失凌厉,是霍砚舟的字。
再看行文,果然有彼特拉克的名字。
像是某种奇异的巧合,阮梨想起自己上学时选修欧洲艺术史,也曾在课件的空白处写过彼特拉克的诗——
能被描述出来的火焰,都不算猛烈。
在这位人文主义之父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中,她最喜欢这两句。
那天还有点特别,是她的生日。
霍明朗坐凌晨六点的航班从海市飞京北,翘课为她庆生。
她写下这两句诗的时候,霍明朗就坐在她旁边的空位上,她上课,他睡觉。
那天——
他们还在教学楼外碰到了霍砚舟。
微蒙细雨里,霍砚舟撑一柄黑色的伞,妥帖的西装衬衫,周身陷落着清孤之感。
他手里拎一个纸袋,说来拜访一位老教授。
短暂的照面。
彼时她和霍明朗撑着一把伞,走出一段路后霍明朗凑近,“我六叔撒谎。”
“什么?”
“他手里那东西一看就是送给女孩儿的。”
“?”
“谁拜访老教授送手链啊。”
阮梨不置可否,那是南湘里的纸袋,的确以定制手链出名,受众也偏年轻。但阮梨曾和蒋仲良一起拜访过南湘里的老板,南湘里其实有一块很小的白瓷业务,只是知之者甚少。
也是那晚,霍明朗给她办了一场热闹的生日趴,一群京北的玩咖哄哄闹闹几近凌晨。阮梨顶着疲惫偷溜出来,想寻片刻安静。
深浓的夜色里,有卖花的小女孩走来,“姐姐,送你一束花。”
一丛风铃草,用透明的包装纸束着,朵朵风铃样的小花在夜色里绽出莹莹玉泽。
是她喜欢的花。
距离生日结束还有不到半小时,能收到这样一份礼物自然是意外之喜,阮梨眼中漾起笑,接过小女孩递来的花,“谢谢,多少钱,我……”
“不用啦。”小女孩已经笑着跑开,“叔……妈妈说,花赠有缘人,送给你啦。”
思绪回笼,阮梨乌润的眼底有些许恍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忽然想起这些。视线落在书页上,筋骨深隽的“火焰”两个字重新映入眼底,她后知后觉意识到一件事,这是霍砚舟的书。
而几乎同一时间,卧室门被推开,阮梨抬眼,视线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隔着薄薄的金边镜片,和霍砚舟的对上。
“准备休息了?”
“没……”阮梨起身,捏着书,“抱歉,未经你的允许,动了你的书。”
霍砚舟沉默一瞬,“没关系。”
这书本就是他故意放在床头的,她总要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分散紧张不安的情绪。
可方才坐在书房里,看着书架上缺失的两本书,霍砚舟才想起自己曾在其中一本里留有笔记。
想再拿回未免显得刻意,也必然会加重她的不安。那些遗失在记忆里的微末片段,她应该不会记得,何况只有表意含糊的两个字。
霍砚舟微顿,看向阮梨手中的书,“喜欢这类书?”
他眸光平静,看不出任何异样,阮梨点点头。
“隔壁书房还有很多,喜欢的话可以随时去找。”
阮梨微讶。
在她的概念里,书房从来都是极私密的私人领域,尤其霍砚舟的书房,大抵还涉及不少商业机密,但他说“随时”。
“不会……不礼貌吗?”
“在这里,你可以不礼貌。”
这和阮梨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理念完全相悖。
即便父母疼爱她,在知礼守礼上却也从来都要求严格。但眼下,在霍砚舟这里,他说:可以不礼貌。
“那,不礼貌的范畴是——”
霍砚舟眸光微凝,少女眼底乌软又无辜,像某种柔软的小动物,在小心探知它可以肆无忌惮的范畴。
“探我的底线?”
“。”
阮梨沉默,在博弈这件事情上她早就知道自己不是霍砚舟的对手,与其笨拙试探闹出笑话,不如坦荡直白一点。
“不……可以吗?”
霍砚舟没想到她会这般大胆发问,延迟一瞬点头,“可以,但是阮梨——”
他微顿,“这个底线,你要自己去找,我不会告诉你。”
第019章
片刻的沉默里, 霍砚舟又瞥了眼床头的电子闹钟,十一点半,已经过了阮梨的休息时间, 而且她明明看起来很困, 乌软眼底染着水光。
“不睡?”
阮梨踌躇, 半晌终于点点头,“要睡了。”
他们是夫妻, 该来的总会来, 短暂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不紧张了?”霍砚舟抬眼看向两人身后的大床, “比如, 和我睡在一张床上。”
沉默。
阮梨从未想过,她表现出来的紧张会这么明显。而面对霍砚舟如此直白的提问, 她接不上话。
当然还会。
那是性格使然, 以及长久对面面对他时积累下来的习惯, 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改掉。可触上霍砚舟深静的眼底, 这番坦白的话阮梨莫名地说不出来。
更不想欲盖弥彰地欺骗。
“抱歉, 我……”
“一个人睡,害怕么?”在阮梨明显的讶异里, 霍砚舟继续道:“许荡找人谈项目,我需要出去一趟。”
阮梨轻啊一声, 有些茫然地点点头, “哦, 好。”
看一眼时间,这么晚了还要出去谈生意么。
果然, 越成功的人越辛苦, 也难怪在她偶尔的耳闻中,霍砚舟总是和“工作机器”这样的字眼挂钩。
霍砚舟已经走进衣帽间, 再出来的时候换了身板正的西装。阮梨抱着那本欧洲艺术史,有些困倦地坐在床边。
“早点休息。”
“好。”
阮梨打着精神起身,“你也是,不要太辛苦,早点回来。”
霍砚舟的视线微凝。
阮梨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感觉霍砚舟落在她身上的视线有点深。
她说错什么话了吗?
从前父亲每次出去应酬,母亲都是这么说的。
片刻。
霍砚舟轻嗯,微沉的一个音节。
卧室门轻轻被带上,压了一线光亮,阮梨听见渐远的脚步声,继而是锁门声,她有些蔫巴巴地倚在床头,身体已经进入休息时间,可神经却似乎还没能镇静。
手机屏幕亮起,又是孙媛的消息。
【怎么样怎么样,爽吗?】
小气泡出现在屏幕上三秒钟,又被迅速撤回。
阮梨不解,发了个问号过去。
孙媛也发了个问号过来。
【结束了?】
【这么快?】
阮梨:“……”
孙媛:【霍砚舟不太行啊】
孙媛:【我还怕自己会打扰到你们的兴致呢】
孙媛:【果然,男人过了三十就开始走下坡路】
孙媛:【不过没关系,时间不够技巧来凑】
全世界的话都被孙媛说完了,阮梨看得面红耳赤,果断打断孙媛的发散思维:【霍砚舟走了】
孙媛:【???】
阮梨;【好像是有生意要谈】
长久的静默后,孙媛发来格外义正词严的一句话:【活该他有那么多钱】
阮梨却想到了别的。
那一次在青溪古镇,霍砚舟也是借工作之名要去大堂过夜。
他已经察觉到了自己的紧张和无措,所以会不会是……故意借口离开?
点开霍砚舟的联系方式,阮梨想给他发条信息,可犹豫半晌,又按灭了屏幕。
解释什么?
万一是她会错意了多尴尬。
而且她确实很紧张。
之前霍砚舟出差,她对结婚这件事还没有具象的感知,眼下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心理准备。
她不讨厌霍砚舟,但有点怕他,不知道该怎么在日常生活里和他相处,还是以夫妻的名义。
关掉壁灯,偌大的房间陷入一片黑暗,阮梨强迫自己入睡。
片刻之后,她又睁开眼睛,乌湛湛的一双眸子清亮,半点睡意都没有。
比她之前的卧室大了几倍的房间空荡荡的,周遭静得落针可闻,黑暗让其他感觉变得敏感,
紧张的神经提醒阮梨——这是一个陌生的房间,空且静寂,她忽然发现,自己还真的有些害怕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入睡。
凌晨一点,无比精神的阮梨发了一条朋友圈:失眠[大哭]
*
霍砚舟驱车去了周敬之的酒庄,这几年在山上早已经习惯日落而息的周公子不得不起床接待这尊大佛。
“三年,这是我第一次破戒。”周敬之套着睡袍,倚在门边,显然已经动了杀念。
霍砚舟扯唇,也不管周敬之是不是乐意招待他,径自进了门。
周敬之:“……”
周敬之上山参道之前是这四九城里出了名的纨绔,这座酒庄就是他当年的得意之作,修得极有格调且藏品丰富。
二层四面皆窗,一面临着湖,十里莲叶延绵不绝,另外三侧则依次种了金桂、红梅和玉兰,可赏四时风景。
眼下窗外朵朵玉兰俏在枝头,于这阒然的春夜含苞待放。
霍砚舟倚在沙发里,衬衫领口的扣子解了两粒,他鲜少有这样散漫的时刻,也依稀有了旧日里霍家六公子的模样。
二十几岁的霍砚舟,意气风发,散漫不羁,随便往那里一靠,就不知道撩动了多少芳心。
如今的霍砚舟也勾人,只是上位者的身份多年,他身上的气场太骇人,已经没人敢不知死活地上前勾搭。
人间理想终究还是变成了人间妄想。
周遭很静,只有酒柜处有窸窣响动,霍砚舟在放空自己。
他恍然想起那一年的春夏之交。
五月,阮梨的生日月。
他结束为期三周的出差从纽约回京北,顺道去拜访一位在京大教书的忘年之交。
为什么是顺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曾结识一位做银饰生意的艺术家,在她那里见过一尊白瓷,少女模样,穿旗袍,温淡贞静,眉间眼底都透着一种难言的熟悉。
他动过买下的念头,又觉亵渎,最后只问老板,能不能用白瓷做一丛风铃草,老板欣然允下。
那天他临出门的时候还是带上了那束瓷制的风铃草,绕路经过教学楼群,又刻意驻足片刻,却看到阮梨和霍明朗撑一柄伞从教室走出来。
他们不知在聊什么,少女乌润的眼底盈着笑,却又在看到他的一瞬,笑意倏然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