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是心非——七月柒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5-04 14:34:06

  也许是察觉到了对面人内心深处的疑惑,James笑笑,“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大度?”
  没等南漪回答,他又否定自己,“其实也不是大度,只是我们现在处于dating关系,我无权干涉你的私生活。况且,我相信你的为人,相信你们现在只是朋友关系,不然也不会这么坦然住在一起。” 他解释一通,接着问南漪,“你说对吧。”
  南漪抿嘴,“嗯。”
  你说对就对吧。
  她战术性喝水,突然想起吴小言在第一次见到James之后给她的“忠告”。
  她说James这人骨子里透露着让人无法忽视的自信。
  南漪心想,今天James送她回家的时候就把话说清楚吧,先把这顿饭吃完再说。
  James一如往常和南漪聊工作,分享了他墨尔本分公司的近况,可不知怎么,聊着聊着事情却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了。
  “对了,我记得你是悉大的commerce专业对吗?” James问。
  “嗯,是啊。” 南漪记得两人第一次见面便聊过这个话题,当时他们还讨论过澳洲各个大学商科硕士学位的含金量。
  说来也有趣,澳洲大学在世界排名虽不如英美漂亮,但在留学生群体里却有一条隐形的“鄙视链”,而澳洲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永远站在金字塔顶端。
  可在这片土地呆久了就会发现,当地人根本不知道鄙视链为何物,他们甚至丝毫不在意学历,毕竟剃羊毛和在大街上举施工牌,都比普通坐办公室的职业工资高上不少。James是墨大金融系毕业的,南漪心里嘀咕,该不会连他也难能免俗吧?
  “Jessica,你打算在这间咖啡店过渡多久?” James忽然这样问,他察觉出南漪的困惑,解释,“我的意思是,你没有考虑去找一份本职工作吗?”
  南漪思索几秒,说:“Brista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啊。”
  果然James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他眉头动了动,给南漪添水,语气平缓地说:“可是,你好歹是悉尼大学的master毕业。”
  “好歹”两个字让南漪蹙眉,她此刻想到那天饭局上,James对向野说,“你居然现在都没拿到身份。”而此刻那人话中的意思应该是,做咖啡和她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本来以为在咖啡店的工作只是临时过渡,没想到她却是正儿八经的full time员工。
  南漪其实可以理解James的不解和好奇,如果换一个方式问,南漪很乐意跟他分享自己的想法。可偏偏他的问题充满指向性,尤其是“好歹”这个词不该用在这里,和那天的“居然”一样让人不舒服。
  反正向野绝对不会对她说出这样的话。
  南漪记得当时第一次和向野说,自己毕业不想做会计这行了,想找个自在又没有压力的职业,甚至最好是在家摆烂的时候,他听完摇头晃脑拍手鼓掌,说让南漪想干嘛就干嘛,实在不行他可以养她。
  当时的南漪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开心,反倒内心龃龉。她和向野分享想法的初衷又不是想让他“养”,况且这种不负责任发言分明就是画大饼。
  可现在想想,也许她是过度揣测向野的单纯心思了。
  之前经常听人说,当你遇到一个新人总会下意识跟前任比较,当时还没当回事,如今一看好像是这样的。
  南漪沉默片刻,扬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笑脸,说:“这句话我爸妈也总跟我说。”
  James隐隐觉出藏在这副明媚下的冷意,于是放下手中的杯子,认真说:“Jessica,我没别的意思,如果冒犯到了我说声抱歉。我只是觉得,你这么好的专业,毕业之后只在咖啡店工作有点可惜。”
  接着,James为了解释自己纯属一片好意,将观点列出了个一二三。他首先说,悉尼大学商学院在世界排名又靠前了,这就意味着含金量更高了。又说南漪当时雅思直接考了四个8,也已经拿到澳洲的永居身份,所以口语优势也应该好好利用。最后让南漪将格局打开,把目光放长远。
  这一套说辞让南漪仿佛听到那晚的对话。她问他口中的“格局”是指什么,他直接提出offer——欢迎南漪加入他的会计事务所,并且是墨尔本分公司。
  绕了一圈难道只为了说这个?南漪不可置信。
  见自己一厢情愿的发言最后只收获了一个客套的“谢谢”,James终于不再陈列自己的观点,最后象征性补上一句:“当然一切还是以你的意愿为主,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激情发言过后又落脚在“尊重”二字,南漪觉得他前后矛盾。即使内心烦躁,她还是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我没那么远大的志向吧,在咖啡店挺开心的,老板付我比manager更高的工资,让我管店里的订货和出入账,这样也算专业对口吧。”
  南漪很少为自己辩解什么,她一口气说了许多,可James却一副惋惜模样,继续劝解她:“你要学着走出舒适圈。”
  “舒适圈”,这三个字是南漪经常听到的。
  她微信置顶的三人群聊里,从毕业开始就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后来南漪发现“舒适圈”和谈感情的原理相同,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于是她问:“我有些好奇,对你来说跳出‘舒适圈’代表什么?” 也许是南漪露出求知的眼神,这大大激发了James的教育细胞。
  他说自己在悉尼的会计事务所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于是便毅然决然去别的城市开分公司,他的目光是放眼整个澳洲,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业锁在一个城市。
  不得不说,听上去James的“格局”确实不算小,只是南漪并不感兴趣他的远大志向。对James来说,他的“舒适圈”是悉尼的事业,可在南漪看来,他的“舒适圈”却是一成不变的华人圈子。James的事务所从员工到客户群体都是以华人为主,澳洲本来就是一个不需要会讲英语也可以生存的国家。
  然而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漪向来不愿跟别人争论出什么结果。
  她听完这番长篇大论,半晌后不疾不徐地说:“嗯,谢谢你,我会好好考虑的。”
  说完她脑中忽然又浮现出吴小言吐槽自己的老板那句话,有些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好为人师。
  手边杯中的水又见了底,James贴心添满,南漪道谢。之后James起身去洗手间,南漪则看着桌上放置的茶杯蜡烛发怔。
  这间餐厅格调偏黑色系,氛围是暖光,每桌都会配一个茶杯蜡烛,将气氛烘托得更加温和了。看着烛芯上跳动的火光逐渐有熄灭的趋势,南漪用手指碰了一下茶杯,紧接着,杯中融化的蜡油将烛火彻底熄灭。
  这时有服务员细心地察觉到桌上的情况,上前更换了新的蜡烛,询问南漪用餐体验。南漪慷慨给出很高的评价,顺便叫服务员把账单拿过来结了,并且给了10%的小费。
  澳洲的餐饮业不像英国,没有“强制”给小费这一说,只是有些餐厅会在周末和节假日加收10%左右的额外服务费。除去明码标价的额外费用,其他全凭客人心意,随性极了。而咖啡店更是只在收银台旁边放一个罐子写上“Tips”,看上去更像在对客人说,“你t爱给不给”。
  南漪通常出来吃饭没有给小费的习惯,而今天她是真心觉得这间餐厅的服务不错,至少眼力见满分。
  James出来后见南漪已经结好账,有些无奈,他笑着摇摇头,说南漪总这么客气。
  南漪也笑笑,没有拒绝James要送她回家的好意,在回去的路上对他说,她还是更喜欢目前一个人的生活模式。
  James流露出一丝意外神色,接着很快会意。他略表遗憾,两人在楼下告别,笑着和对方说下次见。
  然而这次两人的“再见”和之前的每次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
第25章 . 所有舒适圈本质上都是进进出出
  南漪回家的时候只有小贝迎接她,客房黑着灯。
  给小贝喂完饭,她仍旧陷在烦闷的情绪里。
  她不自觉脑中循环放映今晚饭局上的对话,胸口仿佛被吸了水的纱布重重闷着,总归是不太畅快。
  这些年来她凡事都自己拿主意,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吴小言和程了从不干涉南漪的任何选择,也很少在重大决定上给她泼冷水。然而今天James的话却让她陷入久违的沉思,毕竟上一次她接收类似发言还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
  其实南漪父母不满意她的生活状态,他们说送女儿出来读了四年商科,最后毕业却跑咖啡店当服务员了,这是他们的原话。南漪父母始终无法理解女儿的选择,奈何距离太远他们也管不到那么多,只能在微信上时不时念叨几句。
  可跳出舒适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她忽然想找人倾吐一番。
  可惜她脑中蹦出的第一个人选,今晚被张弛接出去吃饭了。
  不过,今天James的长篇大论里有一句话她是赞同的。他说,人应该趁着年轻去创造更多可能性,也应该多听取来自不同方的建议。
  南漪想着,登录“Tell Me”,发了一篇吐槽贴。
  【悉大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做咖啡师,今天被人说教了,说我应该找个朝九晚五的办公室工作,不开心TuT】
  发完帖子,很快有网友回复。看着屏幕上一条条肯定和安慰自己的留言,南漪终于怅然了些。
  她刷了一会“Tell Me”,忽然想到吃饭前姐妹群聊里的话题她忘记回复了,打开微信,果然是铺天盖地的未读消息。才吃了一顿饭的时间,她们就在里面聊了几十条。可令南漪没想到的是,群内话题从吴小言一周一度吐槽老板大会,变成了程了的狂躁周末。
  程了工作顺利,没有感情上的烦恼,能让她一秒暴躁只有她的爸妈。然而他们一家人每次争执的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程了爸妈思想守旧并且控制欲强,奈何女儿早就“放飞自我”,于是他们看程了各种不顺眼,经常从早上一起床就开始念叨她,最后两方争执不下,闹到不欢而散。
  硬要把两个派别合并到同一屋檐下确实不合乎常理,所以南漪完全可以共情程了的处境,毕竟她和父母也有同样的问题,之所以现在相安无事是因为中间相隔八千公里。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和拍照是同样的道理。
  距离镜头远些,场景和氛围就可以自动修饰人脸的许多细节和瑕疵,可如果凑得近了怼脸直拍,那么照片放大后一定是你不敢直视的模样。
  南漪替程了头疼了会,继续翻看错过的聊天记录。
  【程了:我想自己搬出来住了。】
  【吴小言:了了,这句话从你毕业之后说了太多遍了。】
  【程了:你说的没错,I feel so sad for myself.】
  【吴小言:哎呀,你别这么说啦!那你这次好好想想嘛,决定搬出来之后我们去墨尔本陪你搬家咯。】
  【程了:可是跟他们提出来又会吵架,而且他们不会理解的。】
  【吴小言:那你还是要说出来啊,不然还真的永远跟他们住一辈子啊!】
  【程了:啊!我想到吵架已经开始头疼了。】
  【吴小言:所以你只是害怕吵架而已!别怕宝贝,跳出舒适圈!姐妹接住你!】
  看到“舒适圈”三个字,南漪打了个冷战,今天她的磁场可能和这个词犯冲。
  好在吴小言今天做了善事,说了几句贴心姐妹话,暂时稳住了程了的情绪。见问题被解决,南漪便没有再加入这个话题。
  可就程了这个问题看,“跳出舒适圈”又仿佛很重要。她忽然想到什么,在三人群聊的历史记录里输入——舒适圈。
  点击搜索,词条弹出,南漪发现在群里说最多这三个字的是吴小言。
  第一条还是在她们刚刚本科毕业的时候。
  【吴小言:完了完了,你们都要继续读研,只有我要跳出舒适圈了!】
  本科毕业那一年,吴小言不想继续读书了,她为了抓紧时间申请移民,边考雅思边到处找公司实习。谁知刚毕业遇到的第一个中介就踩了雷,险些耽误吴小言的签证,她一怒之下自己去查资料,查着查着竟然觉得有趣,于是就做了中介这一行。
  可所有工作做久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旦在自己工作得心应手便会令人感到舒适,做了一阵子吴小言又开始纠结起来。工作这些年,与她打交道的都是中国留学生和几个固定的学校,连和移民局来回发邮件都是那几句相同的内容,吴小言感觉自己很难进步。仿佛被困在一片温泉池水中,安逸又隐隐令人窒息。她想改变却又舍不得自己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毕竟活在夸赞的氛围中真的会让人得到满足。
  翻到时间更靠近些的记录,南漪又看到一条。
  【吴小言:你们说,我是不是该逼自己一把,跳出舒适圈啊?】
  看到这里,南漪想起来那是吴小言参加工作之后第一次生出辞职的想法,然而却记不清自己当时回了她什么。她点进去这条往下翻了翻,发现她和程了都是中立的发言。
  归根结底总结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支持你。
  确实,这个风格很南漪。
  然而事实证明,吴小言真的跳出了舒适圈。
  差不多半年后,她和之前的老板发生了点矛盾,这个契机恰好推进她辞职的脚步。她去了更大的移民中介,不再只做关于留学的内容。她接触到了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拿到了比以前更高的佣金。吴小言用了三年的时间达到了她毕业给自己定下的标准,然而却又赶上了疫情,进入了近乎空窗期的三年。
  南漪继续检索,发现最近一条有关“舒适圈”的对话是一个月前的。
  【吴小言:姐妹们我服了!这沙雕老板刚开会居然有脸让我们跳出舒适圈???】
  【吴小言:卷生卷死还加班连个加班费都没有,他是怎么有脸说这是舒适圈的???】
  【吴小言:气死我了!要是老娘今年拿下移民律师的牌照,立刻就去其他公司投简历!谁还在这被他压榨啊!】
  翻看过去的聊天记录总会给人一种穿着皇帝新衣照镜子的感觉,尤其是当这件“新衣”还有具体的出厂日期和消费记录。
  南漪突然替曾经的吴小言尴尬了几秒。
  继续翻找搜索,南漪发现自己提到“舒适圈”的时候极少,基本都在附和吴小言。而她翻着翻着,却意外发现程了有关于这三个字的发言,奇妙的是那次发言居然和今天的场景重叠了。
  日期大概是三年前,程了刚回墨尔本参加工作,她说自己高中毕业之后好不容易跳出父母的舒适圈来悉尼,结果出来晃悠四年又跳回去了。她说自己是自作自受,群里气氛本来有些低沉,然而下一条吴小言紧接着蹦出来的危险发言又炸翻了天。
  【吴小言:了了,你的舒适圈难道不应该是母胎solo么?】
  【程了:Yea,对这个舒适圈我很满意,I don’t need a man.】
  然而接下来的聊天记录让南漪看着笑出声来。
  【吴小言:哦~你说的没错。】
  【吴小言:Stretch your comfort zone and have a sex, same same.】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