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萧窈少时起,吃穿用度皆有限。
她那时犹在武陵, 重光帝不似江夏王那般不折手段,恨不得对百姓敲骨吸髓,是个素有宽厚名声的闲王。
故而虽衣食无忧,却算不上大富大贵。
以致到如今,哪怕嫁妆多不胜数, 一听朝颜坊的首饰价钱, 萧窈依旧隐隐肉疼,只觉实在不划算。
崔循却并没这些顾忌。
萧窈倚在书案旁, 托腮打量着他:“此话当真?若我去看了, 哪样都喜欢,什么都想要可怎么办?”
“那便都要。”崔循道。
萧窈摇头, 轻笑道:“等哪天我将家财败光了,长公子要如何是好?”
且不说崔家底蕴摆在那里,崔循知她性情,并非那等挥霍无度之人,也知萧窈这话不过是同自己玩笑。想了想,亦笑道:“若有那么一日,我便只好收些润笔费,卖些字画,赚钱养家了。”
时下附庸风雅者不在少数,有人甘愿重金求购字画,却苦于没有门路。
“我听师姐提过,”萧窈眼前一亮,“谢昭从前名声在外,偶尔便接这活,一副字画赚百金,还得旁人好声好气地央求几回才肯动笔。”
这是从前班漪讲给她听的趣事。
萧窈那时大为震惊,感慨谢昭单靠这一项便可发家致富,得知他一年只肯接一两回,还曾惋惜。
后来才回过味,这是“物以稀为贵”。
她兴致勃勃,崔循却似是不经意道:“谢潮生的字画,不如他的琴。”
萧窈其实并没品鉴过谢昭的字画,听他这么说,下意识点了点头:“单靠他的家世、名声,便足够有分量了。”
又好奇道:“你可曾替人写过?”
“不曾。”
一来他并不缺银钱。纵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也不过一句话的事,犯不着费这些功夫。再者,也没人有这样的情面,能在他这里代为说项。
崔循并没解释,只言简意赅答了。
但萧窈并非从前那等不同人情世故的小丫头,略一想,便明白其中缘由。饶有兴趣道:“若有人托我来求,你会应吗?”
崔循素来清贵的面容流露出些许无奈,看她一眼,微微颔首。
萧窈又问:“那应开什么价钱?”
见她当真煞有介事地盘算起来,仿佛将他当做棵摇钱树,崔循便又抬手将人捞入怀中,反问道:“卿卿以为呢?”
崔循的声望摆在这里,从前又不曾为人动过笔……
萧窈稍加思索:“总没有比百金低的道理。”
崔循勾着她衣带上的玉佩,若即若离,因她这句回答笑了声:“怎么就这点志气。”
“没有千金,还想叫我动笔?”
萧窈:“……”
他说这话时,眉尖微微挑起,似笑非笑,与平日岿然沉静的模样截然相反,依稀带着几分少年才有的意气。
理智上,萧窈觉着这样不好,有些太过倨傲。
但情感上,崔循这模样有些太过好看,令她不由自主地,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了好一会儿。
愣是将自己看得脸热。
还是马车停下,侍从回禀的声音隔着车厢传来,才将她惊醒。
萧窈挪开视线,拎着衣摆从崔循膝上起身,几乎是着急忙慌地下了车。
崔循慢她一步。
理好衣裳,拿起萧窈落下的大氅,下车时瞥了驾车的慕怆一眼。
慕怆虽也跟在崔循身边数年,但并不是柏月那等惯会揣度上意的人,向来直来直去。饶是如此,他还是看出自家公子仿佛有些不悦。
垂首道:“小人何处不妥,还望公子示下。”
崔循没说话。
萧窈拢着大氅,抿着唇,闷声笑得停不下来。
待崔循深深看她一眼,才觉出不妙,咳了声,勉强端正神色。
但此时再要装乖已经没多大用。
晚间,暖阁中烛火燃得比平日还要多几盏,虽算不上灯火通明,但足以将一切照见得清清楚楚。
萧窈被压在书案上,衣衫半解,只好软声讨饶。
崔循将她手腕并拢一处,只一手便轻而易举钳制了。持着支新开封的紫毫细笔,似是征询一般,问道:“为你作画,可好?”
萧窈鬓上的钗环散落在地,长发如流水般散下,闻言连忙摇头。
此时无须多问,都能猜到崔循不是打算画什么能拿出去变卖赚一大笔钱的画,再多想下去,脸颊从脖颈已绯红一片。
她挣不开崔循的手,只好小声谴责:“你学坏了。”
他从前明明是再正经不过的人,不该如此才对。
崔循并未反驳,只问道:“谁教的?”
萧窈愣了愣,想明白他的意思后,立时反驳:“我何曾教过你……”
话还没说完,笔尖描摹过纤细的锁骨,缓缓向下。
萧窈便再说不出什么话了,紧咬着唇,才没叫狼狈的呻|吟溢出唇齿。
但她并没能招架太久。
崔循对她实在太过熟悉,清楚地知道,以怎样的力道拂过何处,会令她难以自持。
身体如紧绷的琴弦,在他手下颤动不休,不多时便溃不成军。
“你是不曾教我,”崔循随手撂开那支上好的紫毫笔,将她从书案上抱了起来,哑声道,“却引诱我……”
“所以合该偿还。”
萧窈触不到地面,无着无落,埋头在他肩上咬了口,谴责道:“小气……”
她此时有气无力,咬得不重。
崔循低笑,托着她的手稍一松。
萧窈惊叫了声,手忙脚乱将他拥得愈紧,意识到他这是有意作弄自己之后,炸毛道:“崔循!”
“好了,”崔循稳稳托起她,额头相抵,“乖些,早点放你回床榻睡觉。”
崔循说这话时看起来颇为正经。萧窈犹豫一瞬,还是信了,软着声音唤他“夫君”,他说什么便做什么。
但还是错付了。
到后来,崔循倒是抱她回床上了,睡觉却是不存在的。
第二日醒来时,萧窈独自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已换了干净的中衣,浑身清爽,只是泛酸。
而罪魁祸首早些时候已经入宫上朝去了。
萧窈那时睡得正沉,毫无所觉,崔循便没惊扰她,只留了句话叫婢女转达。
萧窈正偏头打量着肩上留下的红痕,磨了磨牙,后悔昨夜没狠狠咬他一口才算。听了青禾的话,懒洋洋撩起眼皮,没好气道:“他说什么?”
“公子说,书房博山炉后的书架顶层,有一锦盒,其中放着幅他早些时候的画作。”青禾回忆着崔循的话,逐字复述,“夫人若有兴趣,可以一看。”
萧窈惊讶过,又有些好笑。
崔循只说是从前的画作,不肯说清楚究竟
是什么,分明就是吊她胃口。却又要添那么一句,仿佛看不看都随她。
欲盖弥彰。
青禾觑着她的反应,问道:“可要柏月取来?”
“罢了,”萧窈伸了个懒腰舒展身体,撑着坐起身,“待用过饭,我自己取。”
梳洗更衣,用饭,过问庶务。
一上午便这么消磨过去,临近晌午,才终于有闲工夫去取画。
崔循的书房常人不得入内,纵是在此伺候的柏月,每回着人洒扫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随意翻看。
于萧窈而言,倒没什么顾忌。
她从前闲暇无事时,百无聊赖,便会到崔循书房来转一圈,挑两册感兴趣的书回去看。
无需知会登记,比在学宫藏书阁时还要方便。
只是因身量缘故,多有不便,最上那层倒是未曾翻看过。
她并没要仆役帮忙,踩了踏几,依着崔循留下的指引,取了那一书架最上层的锦盒下来。
锦盒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显然是许久未曾打开过,机括不大灵敏,声音听起来有些钝。
其中竟当真只放着一卷画,再无其他。
束之高阁的画作,而非悬于壁上,显然是崔循自己并不想常看,却又偏偏要她来看。
萧窈嘀咕了句,漫不经心解开其上系着的丝條,慢慢展开。
纸上绘的是冬日场景。
草木萧落,枝干上覆着落雪,湖水结着层薄冰,四下白茫茫一片,冷冷清清。唯一的亮色是湖边身披大红斗篷的女郎,正俯身捧着积雪,衣摆散于雪地,像是绽开的花。
看不清形容神色,却叫人莫名觉着,她应当是欢快愉悦的。
与旁人收了润笔钱,正儿八经画的景致图景不同,眼前这幅画更偏于写意,像是一时兴起的信手之作。
却又不能说不用心。
哪怕萧窈于书画一道没什么造诣,也能看出来其中蕴着的情愫,比那些看似十分精致,实则一板一眼的画好了不知多少。
撇了撇唇,既惊讶又疑惑。
有那么一瞬,萧窈心中生出些不着边际的想法,转眼却又否了。
崔循不是那等不着调的人,既叫她来看这画,便不会跟她毫无关系。
萧窈抚过画纸,指尖描摹过湖泊,与风雪后若隐若现的山形,渐渐觉出几分熟悉。
萧窈少时背书不利落,但在山势地形这类事情上,记性向来不错。
她应当是见过这样如旌节般的山形,还曾同晏游提过,是在……荆州!
“荆州”二字浮现在心头时,眼前这画中的景象也有了眉目。
萧窈去荆州的次数屈指可数,若再限在冬日,拢共也就那么一回。那时晏游被提拔到桓大将军帐下,重光帝有事前往荆州,她便撒娇央着父亲带自己过去。
说是探看晏游,实则是叫他陪自己玩。
时过境迁,具体的情形萧窈已经忘得七七八八,更不知道崔循那时竟也在荆州。
崔循早就认出她,但这个闷葫芦,从未提过此事。
长久以来,萧窈以为自己与崔循的初见始于祈年殿外,两人擦肩而过,烛光映着细雪,她多看了崔循两眼。
实则经年以前,在一场更大的落雪之中,崔循就曾望见她。
再不曾忘。
-
崔循虽寡言少语,却并非笨嘴拙舌之人,往往是懒得与人多费口舌。
唯独在荆州初遇这件事上,他数次许久,也未曾想好该如何向萧窈提起此事。
一来二去竟就这么拖了许久。
直至如今,才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提及。
那幅被束之高阁的画,实则是他决意彻底斩断与萧窈之间的关系时,在那个无所事事的午后,信手绘成的。
全由心意一气呵成,未曾推敲雕琢。
画就之后只看了片刻,颜料晾干后,便亲自收了起来,再没打开过。
崔循那时想的是,自己不应被任何人扰了心神。他与萧窈之间的牵扯,便合该如这幅画一样尘封,遗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中。
偏偏人算不如天算,风荷宴上,萧窈不管不顾跳上了他的船。
他并非没有别的选择,却还是随波逐流一回,将自己所有的清醒克制,与先前的筹划悉数推翻。
她几次三番,不讲道理地闯进他眼中。
便合该是他的。
如今再回忆旧事,崔循甚至有些庆幸于那场阴差阳错。
若不然,他与萧窈之间兴许会就此错过,眼睁睁看着她嫁与旁人,朝夕相处,出双入对。
届时他可会后悔?
从前思及此事,崔循能笃定说“落子无悔”,可如今回看,他更为清醒地意识到,会的。
兴许还会做些什么出格的事。
议事厅外,响起内侍的殷勤问候声。
萧窈是与谢昭前后脚到的。
内侍原本同谢昭说着些什么,见她来,连忙恭恭敬敬行礼,垂首道:“少师在内。”
谢昭则笑道:“巧遇。”
说罢,挑了门帘请她先入内,不疾不徐道:“琢玉这般勤恳,倒真是令我等汗颜。”
时至今日,谢昭是为数不多敢随口调侃崔循的人,不知情的外人看了,大都会感慨两位交情匪浅。
萧窈则是见怪不怪,懒得掺和。
崔循不动声色道:“若过意不去,筹措军资之事便交由你来料理。”
谢昭处理文职事务,不逊于任何人。
但他到底未曾切身历练过,对于军中事务知之甚少,兴许还不如萧窈这个同晏游耳濡目染的,自然无法与崔循相较。
他对自己的斤两心中有数,却并没露怯。扯了扯嘴角,从容笑道:“琢玉若放心交给我,我情愿一试。若有不明之处,想来公主也愿为我解惑。”
崔循抬眼看向他。
萧窈扶额,言简意赅道:“够了。”
谢昭知情识趣,落座后道明来意:“我昨日问过桓家人,萧巍已着仆役收拾行李,不日将离开建邺。”
他极擅往来交际,未曾如崔循这般旗帜鲜明地站在哪一方,几乎与各家都有交情不错,说得上话的人。
萧窈并未质疑这一消息,只道:“比预想的要晚不少。”
元日立储昭告天下,连桓氏在内的朝臣未有异议,便昭示着萧巍此行无望,空跑一趟。
以他的性情,早该拂袖离去。
毕竟向曾看轻过的萧霁俯首称臣,何尝不是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