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落魄伯府全家狂卷我负责躺平/紫珠逆/伯府翻身记事——采云【完结+番外】
时间:2024-12-12 14:43:13

  眼见学子们不买账,礼部的人很是着急。
  景泰帝在位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考生闹事。
  不过,那时闹的是科考资格的问题。当时是让礼部进行核查。
  这次,礼部尚书存在嫌疑,大家自然不会相信礼部的人。
  窦尚书虽然不是主考,但整个科考都是礼部主持。考生们也相信,若不是礼部配合,余首辅哪能那么容易操控科考成绩。
  要知道科考为了防止考生和考官串通,可是设定了一系列的防备作弊的手段。
  阅卷之前,需要经过密封、誊录、校对等流程。
  所以,考生们相信,礼部肯定有人参与。
  其实这个流程对林文杰他们设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但相比纯粹的作弊,难度还是低了很多。
  最难的就是剔除各地的优秀考生。
  虽然阅卷的时候看不到姓名和原籍,甚至连字迹也看不出。
  但一个人的文风却做不得假。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学子,文风更为突出。还有各地的风格也有区别。
  为此,那两位考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把这些优秀的人剔除后,剩下的人明显比江南学子差了许多,殿试时自然就排到了三甲。
  当然,如此行事也不是一定稳妥,那不是还有三个漏了吗?排进了二甲。
  林云紫把关之时,又剔了两个出去。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考生们已经认定了考官包庇江南考生。
  最后,还是秦副都御史亲自出面安抚。
  “大家放心,现在我三司联合调查此事,不会让江南籍官员参与。待结果一出,立即公布。”
  考生们仔细一想,都察院是向阁老掌着,并非余首辅那一派的人。秦副都御史是京城秦家的人,也非江南籍。
  大理寺那边的曾阁老是胶州籍,刑部尚书据说在先帝时期就经常和余首辅硬刚,也是对立关系。
  有部分考生表示认可,想要散去。
  但林文杰既然派了人潜伏在考生里,哪能让余首辅一派的人看到任何一点希望?
  当即就有考生反问:“你们确定?刑部两位侍郎不参与吗?”
  众人一听,这才反应过来,那两位虽然不是江南籍,可他们是余首辅的死忠。他们官职还高。
  这怎么可以?
  于是又闹了起来!
  秦老大人对着礼部的人摊手,你们看到了,这可不是我提的!
  他也不着急,反正又不是在都察院跟前闹。
  礼部的人没有办法,只能派了人去请示两位太后。秦老大人还跟着去了。
  两位太后把刑部尚书找来,让他别安排刑部两位侍郎参与此事。
  刑部尚书当即应下。
  但秦老大人却不赞同,“如今考生们情绪十分激动,且对朝廷的安排存在质疑。老臣担心,他们并不相信。”
  刑部尚书一听,顿时双眼都亮了。
  当即附和道:“也能理解,两位侍郎到底职位高,就算他们不参与,他们也有不少亲信在刑部。”
  林云紫听了两人的话,应和道:“两位大人说得有道理。”
  随即一脸为难地对着端谨太后提议:“要不,让两位侍郎暂时停职?也就几日的功夫,并不影响什么?”
  端谨太后看了林云紫一眼,她能说什么?
  现在必然有人在考生中挑拨,她若不同意,就会继续闹。
  待事情闹到不可收拾,这个责任又得她来担。
  刑部尚书还在附和,“娘娘所言有理,待此事过去,并无任何影响!”
  他心里乐开了花,这影响可大了。
  那两位一停职,他马上就可以借着这个时间清理那两人的亲信。
  等那两人回来,刑部就已经变天了。
  端谨太后知道反对无用,现在是三对一。只能无奈应道:“就按妹妹所言来办!”
  刑部尚书立即屁颠屁颠回了刑部,把两位侍郎找来,一脸遗憾地对两人说了太后的决定。
  杨侍郎心里门清,知道是曾家和林家派系的人在趁机打压他们余派的人。
  但面上表现得极其无辜,“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俩既不是江南籍的官员,又未涉及到科考之事?”
  刑部尚书语重心长地劝道:“两位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如今这情况,若再闹出什么乱子,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说了,不过几日,待此事解决,两位便可复职。可别让两位娘娘为难。”
  这话提到两位娘娘,暗指两人别想指望端谨太后,那位现在自身难保。你们若不配合,就是让端谨太后为难。
  至于端怡太后,你们现在为难端怡太后,以后能得着好?现在的局势还看不明白吗?
  如此,刑部两位侍郎就被停了职。
  秦老大人再次回到礼部,将刑部侍郎被停职的事说了,又是一通安抚,那些考生才渐渐散去。
  但扬言每日都会来礼部,直到调查结果出来。
  这样,余首辅一派的高位官员因为此事,基本都在朝堂上失去了话语权。
第329章 公布考卷】
  调查的结果还没出来,余首辅就递了辞呈。
  倒不是他没有应对之法,他在朝堂上二十来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但他此时不敢有过多的动作。
  因为林云紫背后有军权支持。
  他此前努力营造好名声,就是为了应对林云紫的军权。
  现在他名声已坏,他担心林云紫没了顾忌。到时候随便给他安个谋反的罪名,直接动用军权灭了他。
  那时,余家几百口人都得跟着遭殃。
  “承蒙先帝看重,将朝堂托付于臣。但臣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如今又因疏忽,没能考虑到平衡各地考生,导致大错。臣愿一人担错,平息此事!”
  虽然已经末路,但余首辅在早朝上,依旧一派风骨之姿。
  他还特意提了先帝,就是指出他对先帝是有功之臣。
  你们林家、曾家以及所有先帝一脉的朝臣,如今能站在朝堂上,难道就没有他的功劳?
  这话说得隐晦,但懂的都懂。若先帝当年败给了二皇子,他们都得玩完。
  但游戏规则就是如此,朝堂上永远都是斗完一轮继续下一轮。
  难道你上一轮胜出就能拿免死金牌了?
  没这个道理!要攀高位的,都得爬险峰。可能登顶,也可能掉下去。
  然后他又提到他递辞呈是因为没有做好地域平衡,并非外头所说的包庇江南考生。
  这倒是没错。
  最后说他一人担错,就是想要保下其他人。
  这样既不会被记恨,一些心腹以后还能帮衬余家后辈。
  端谨太后此时接话道:“既如此,本宫就准了余大人的辞呈。”
  又对着向阁老、曾阁老和刑部尚书吩咐道:“那此事就算查清楚了,余大人疏忽所致。将余大人递辞呈的事对外公布。”
  向阁老、曾阁老和刑部尚书都没有应声。
  林云紫听着好笑,想凭一个辞呈就平息此事?
  他们是以为余家退出朝堂,她就该满意了吗?
  疏忽?还想着以后洗白是吧?余家的名声还能挽回?
  林云紫正要阻止,便听旁边的端谨太后又对着礼部的人吩咐道:“科举是国之大事,既然存在疏漏,那本次的成绩就作废。礼部安排两月后重考。”
  林云紫差点被气笑了。
  到这时候还想着给她挖坑呢!
  余首辅因为科举退出朝堂,端谨太后又是他的孙女。外头的人只会以为重考的主意是她端怡太后出的。
  那些考上的人,听说重考,不得恨死她?
  这其中江南考生居多,真来这样一出,江南考生只怕就和她对立了。
  还有那些会试落榜的,有些早就离京。
  两月后重考,人家赶得回来吗?那不得埋怨她安排不妥?
  林云紫转头扫了端谨太后一眼,先帝刚驾崩时,她将姿态放得低,是不想让朝堂起乱子。
  后来,她敬着端谨太后,是不想被人诟病。
  现在,余家人的名声都这样了,她还会怕?
  当即打断道:“且慢!”
  “即便是因为疏忽所致,也得查清楚。一切有理有据,方能说服质疑之人。若仅仅是凭一面之辞就急着下定论,考生们不得怀疑朝廷办事不严谨?”
  林云紫说得极其严肃,语气让人不容置疑。
  也不等端谨太后有何反应,便对着曾阁老、向阁老和刑部尚书吩咐道:“继续查,务必做到实证,方才能对外有所交代。”
  “臣遵旨!”
  话音刚落,向阁老、曾阁老和刑部尚书齐齐应下。
  他们站在哪边,不言而喻。
  林云紫又对着礼部的人吩咐道:“重考之事切勿对外提及。事情尚且没有调查清楚,怎可草率定下处理办法?一切等调查结果出来再议!”
  窦尚书因为在调查阶段,没有上朝。
  余首辅今日在朝廷递辞呈,是端谨太后特许的。
  现在礼部的人,只得一半投靠了窦尚书,但时间都不长。眼见余家这次很难翻身,为了不被牵连,赶紧应声。
  “是!”
  今日朝堂上的人都不平静,两位太后在早朝上针锋相对,还是第一次。
  以往都是端怡太后让步。
  今日一看,端怡太后这是不打算继续敛着锋芒。
  ――――
  三司联合调查科考,查了几日,什么也没查出来。
  因为人家余首辅和姚长亭本也没作弊,自然是什么也查不出来。
  曾阁老在早朝上向两位太后禀报了这一结果。
  端谨太后可不相信他们这么好心。
  但她现在没有话语权。
  因为余首辅现在被调查,内阁两位都只听林云紫的。她根本差不动人。
  向阁老便建议:“本次科考也录取了一部分非江南籍的考生。只不过都在三甲。不如将所有在榜考生的试卷公布,到时候优劣一目了然。闹事者自然就无话可说。”
  这就是要让天下人做评判。
  大家来看,一甲、二甲的文章是不是要比三甲那些非江南籍的考生好?
  林云紫几人知道,自然是好的,不过重点在后面呢。
  非江南籍的考生,真正好的早在会试就被刷下去了。
  有没有证据不要紧,这个锅,余首辅却背定了。
  林云紫想也没想就准了,“可!”
  曾阁老和刑部尚书赶紧应下。
  几人你来我往,完全就当端谨太后不存在。
  果然,这考卷一公布,就让人看到了差别。
  一甲、二甲的就是比三甲好。
  江南的学子又抖了起来。
  在各个茶楼、酒楼开诗会,宴请同窗,无情的嘲讽那些非江南籍的考生。
  甚至又开始推崇起余首辅来。
  但很快,就有非江南籍的落榜考生主动公布自己的答案。
  这些公布出来的答案,瞧着就不比二甲的差了。但是人家在会试就落榜了。
  特别是两位落榜的非江南籍的解元,那文采和见地,甚至不比一甲的三位差。
  这是什么情况?
  是真的,还是这些落榜考生在胡说八道?
  于是,大量的学子又聚集到礼部,要求公开落榜考生的考卷。
  这次,又是秦副都御史来和这些学子沟通。请示一番后,很快就公布了落榜考生的考卷。
  学子们一看,还真是。
  好多落榜的考生,人家有真才实学,不比二甲差。
  那两位解元公布自己的答案也是真的。
  原来这些人在会试的时候就被刷了下去。
  谁干的?还用说吗?
  除了主考官,谁还有这个本事?
  江南的考生看到这,也纷纷哑火,不敢再出来蹦Q。
  这次,考生们没有再去礼部,而是直接去了宫门口。
  他们要求朝廷给余首辅治罪。
第330章 解决余家】
  事情发展到这里,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必要了。
  这么多优秀的考生落榜,必然是所有考官都参与了进来。
  礼部也不能免除责任。
  余首辅这时也不能再把责任推脱到那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身上。
  因为根本没人会信。
  他难道要说全因被曾阁老和林文杰的障眼法搞错了关注方向,这才被那两位考官钻了空子?
  他若继续和那两位拉扯,不过是让世人更加唾弃。
  余首辅知道,他的仕途即将结束。
  余家很快也将退出朝廷的权力中枢。
  他嘱咐了余家所有人,这个时候尽量低调,绝对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以免刺激到那些正在闹事的考生。
  余家败势不可逆转,但有端谨太后在,余家人不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就算端谨太后被对方架空,但她身份在那里,在朝堂上说话不会完全被无视。
  很快,三司联合调查就有了结果。
  所有的考官和主持本次科考的礼部都被问责。
  余首辅、姚长亭和窦尚书是主责。
  另外那八位考官,六位江南籍的和两位非江南籍的,居然都异口同声地说,让那些优秀考生落榜,是余首辅和姚长亭的意思。他们不敢违背。
  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本就是曾阁老和林文杰的人,他们将矛头指向余首辅没毛病。但那六人可是余首辅的人。
  他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求一条活路。
  因为操纵科考结果可是死罪。
  果然,因为举报有功,八位同考官只是被免了职。
  两位非江南籍的考官,一位早年就暗中投靠了曾阁老。还有一位,在落魄之时,曾得成国公府的救助。
  先皇还是太子的时候,余家的庶女曾在东宫给太子下药。被太子妃推出来顶罪的王承徽就是出自成国公府。
  成国公府无权无势,清清白白的女儿莫名其妙被安了罪名,还累及府里的名声。当时不敢喊冤,不代表他们忘了这个仇。
  这两位虽被免职,但曾阁老以后自会为他们翻案,等到重新踏入官场,仕途将会一片光明。
  余首辅、姚长亭和窦尚书果然被端谨太后保下一命。
  林云紫在朝堂上没有反对端谨太后,转头就让人将此事宣扬到了考生中。
  这又引起了考生的不满。
  “谁不知道端谨太后是余首辅的孙女,这次科考的事,有没有她参与都难说!”
  “是呀,不过仗着身份没人查她,怎么还有脸保下这些犯了大错的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