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修文物——安静的九乔
时间:2018-12-05 09:32:23

  “老爷子,您自己说话要讲良心,”冷子兴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我只是在商言商,好好的周鼎被您说成是赝鼎,您教我这生意怎么做得下去?可这明明是金石行家一致认定的周鼎啊!”
  冷子兴一张滔滔利口,怎么可能放过赵老爷子。
  王世臣见状,暗暗叹了口气,瞅瞅气得伏在地上的赵老爷子,心想,这回老爷子的二十杖恐怕是要白挨了。
  “赵老爷子,若是没有旁的证据,说明这只鼎乃是赝鼎,那么本官循大清律例,只能维持原判。然而鉴于上次顺天府已经判决了定金与罚额,这一次老爷子则不需再次补偿卖方了。”
  “王大人,若是我能找出证据,证明这具铜鼎不是周鼎呢?”旁边突然有个年轻的声音插了口。
  顺天府堂上的目光齐刷刷地转过去,盯着刚才说话的石咏。众人都想,怎么现在什么人都能炎炎大言了?这么多金石行家都认了这是周鼎,而且赵老爷子自己,也算是见过不少古鼎的老人了,竟也看走了眼。石咏一个二十不到,嘴上没毛的年轻人,怎么可能辨出这鼎到底是真是假?
  顺天府尹王世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颤声问:“石……石,你说什么?”
  石咏似乎自嘲地笑笑:“说来令诸位见笑。昨天下官在这顺天府堂上见到这只鼎之后,下官就一直觉得迷迷瞪瞪的,回到家中兀自恍惚,当晚便做了一梦。”
  最近做梦的人太多了,石咏干脆便借梦说事。
  “下官梦见这只古鼎前来,向下官陈述详情,说它有几句话想要呈与堂上诸位大人听闻,托下官转告。”
  “荒谬!”王世臣“啪”地拍了一声惊堂木。他是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神灵鬼怪什么的,他都是不信的。“石咏,这是在公堂之上,少说这些不经的言语。”
  “为什么不让他试一试呢?”八阿哥胤禩此刻闲闲地翻着手中那些千篇一律的“鉴定文书”。
  昨日,石咏在堂前向那只南朝的鼎打了个招呼,正好被八阿哥见到。当时八阿哥误认为石咏对金石是多少有些了解的,只是碍于年轻,石咏说的旁人可能会不信。当时胤禩便随口嘱咐石咏:“得想个法子,让旁人信了你才行。”
  岂料今日石咏就拿梦说事儿,甚至声称自己能代表那只古鼎,呈上供词。胤禩听了之后,心里暗暗发笑,却也忍不住想要推波助澜,看看石咏究竟能讲出什么来。
  今日九阿哥胤禟嫌这案子无聊,所以没来,只有十阿哥胤峨跟来了。胤峨睁圆了眼望着八哥,小声问:“八哥,这小子……应当糊弄不了您吧!”
  “只不过必须是实证,”胤禩没理会弟弟,而是继续对石咏说,“动动嘴皮子,谁都会,关键是要拿出能物证、实证来。”
  旁人都想:这样的古鼎,究竟能拿出什么实证出来?若真如冷子兴所言,这鼎是周鼎,与之相关的证明怕早已湮灭了。
  岂知石咏却起身,郑重向胤禩道谢:“谢过八贝勒指点。”
  王世臣在一旁无奈得很,却也只能点了头,说:“这便请吧!”
  石咏今日特为穿了官服来,虽然只是鹭鸶补服,可也足够唬唬人了。只见他轻咳两声,背着手来到古鼎的面前,突然,就冲那古鼎长长一揖。
  冷子兴在一旁看得眼角直抽,心想,这做戏也不用这样做的吧!
  下一刻,只见石咏绕着古鼎转了一圈,然后开口问:“昨日曾请教仙鼎,何时所铸。我等正洗耳恭听。”
  一瞬间,顺天府堂上静极了,人人都大气不敢出。就因为石咏那句话,人们便都将信将疑,于是也都屏息凝神,想看看那尊铜鼎究竟能不能开口。
  ——让他们失望了。
  顺天府堂上,只有石咏一人,一面点头,一面说话:“哦哦!是的,我明白了。我这就转告诸位。”
  他回过头来,冲堂上王世臣行礼,说:“王大人,据那古鼎自己所说,它是南朝刘宋时所铸,并非周鼎。”
  一时顺天府堂上哗然,有人又惊又疑,正要惊叹石咏怎么真的能听得懂古鼎的心声,也有人已经在心里骂起了石咏“大骗子”。
  “啪”的一声,王世臣一敲惊堂木,“小石咏!”他顺嘴把心里对石咏的称呼给叫了出来,“本官说过,要实证,要实证。你如此一说,和这些鉴定文书,又有什么区别?”
  这位代理顺天府尹把心里的实话说出来了,他知道那些鉴定文书都是旁人应冷子兴的要求随便写写的。可是,只有给出实证,才能将其驳倒啊!
  “是是是,是下官问得不妥!”石咏好似着慌了,赶紧向王世臣道歉,“下官再去问问。”
  说着石咏立即又转身,负手弯腰,大声问那古鼎,“阁下是刘宋时所铸,可有什么凭证吗?”
  顺天府堂上立即又静了。众人目瞪口呆地望着石咏直接向那铜鼎要凭证。
  “哦哦,明白了,是丰润县学宫所铸!”石咏一面使劲儿点头,一面喃喃应道。
  丰润县距京师不远,快马来回,一天便够了。
  “学宫那边,曾留有什么旧迹,可以佐证的吗?”石咏继续问,刚才王世臣说了,要“实证”,他便也向铜鼎讨“实证”。
  “是吗?学宫留有铸鼎的碑文?……还有鼎身铭文拓片刻成的石碑?什么,石碑如今都堆在学宫后院之中?哦哦,我明白了,我都明白了……”
  石咏刚刚转身,向上面正发着愣的王世臣一拱手,突然又转了回去:“怎么,尊驾还有话要说?”
  他似是耐心听完铜鼎说话,才回头来向王世臣复命,说:“启禀大人,已经问清楚了。这只鼎是南朝时丰润县学宫的‘牛足鼎’,是刘宋孝武帝建元年所铸。学宫中目前留有铸鼎时的碑文,鼎身铭文亦有拓片刻于石碑上。大人,丰润县距此不远,可不遣人前往,将碑文与铭文拓下,送来京中比对,岂不一望便知。”
  冷子兴此时慌了,转头望着王世臣:“大人切勿听他一派胡言,人……人怎么可能与一只鼎交谈?”
  王世臣也拧着眉头望着石咏,拿不准要不要听信石咏的话。
  “小石……大人,那只鼎,最后又向你说了些什么?”旁人也没想到,王世臣竟然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大人,摇身一变,如今追着石咏讯问。
  石咏当即说:“那鼎有个请求,说是它漂泊已久,被人反复买卖,身心俱疲。案子若是能尘埃落定,它盼望能回归丰润学宫,依旧放置在学宫跟前。”
  王世臣盯着石咏看了一会儿,转头看向八阿哥胤禩与大理寺卿赫铄奇:“下官有心按小石大人所转述的,遣人去丰润学宫,探明真相。两位意下如何?”
  赫铄奇不懂古玩珍器,此刻只瞪着石咏发愣,一声不吭。反倒是胤禩点头笑笑:“若是在丰润学宫真能发现碑文和铭文,那便是实证!大人还等什么呢?”
  王世臣得了刑部的掌部阿哥首肯,当即发了签子命人快马前往丰润学宫,寻找石咏所述的碑文,一一拓回京师。
  可是在座之人依旧对石咏所说的话半信半疑,只有冷子兴一人,脸色苍白,背后冒着冷汗——“丰润学宫”,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人在京里提到过这个地方。要知道,这只鼎,就是他从丰润的古董贩子手里买下来的。
  王世臣宣布退堂之后,石咏照旧过去向那只古鼎打个招呼,然后准备回家。
  “茂行!”胤禩唤住了他,也不晓得这一位是从哪儿打听到石咏的字号的。
  “八贝勒!”石咏少不得硬着头皮,老老实实行礼下去。
  “茂行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胤禩望着石咏微笑,“只可惜,真才实学却只能托词这些灵异之事,才敢于人前言说。”
  自从昨日胤禩见了石咏摆弄那具古鼎,胤禩就认定了石咏一定对金石非常有研究,而他所说的那些,古鼎的来历与出处,一定都是石咏研究了鼎身铭文之后有所发现,但碍于年纪阅历,唯恐旁人不信,所以天花乱坠地说了一通“托梦”之类的话,以此来打动顺天府尹,派人去丰润调查。
  石咏在心里“呵呵”了一阵,心想:八阿哥,您要愿意相信,就请这么信着吧!
  只不过他今日在顺天府堂上所说的一切,包括那“回归故土”的请求,一字一句,全都是那只鼎亲口说的。
 
 
第79章 
  前一日在顺天府, 石咏头一次去和这只南朝的鼎打招呼的时候,就觉得这鼎无精打采, 精神不振。石咏问它, 它只喃喃地说:“想回家, 想回家——”
  石咏当即安它的心:“我来帮你, 我可以帮你回家!”
  于是才有了后来在顺天府堂上发生的那些事。
  尽管人们有各种猜测打探,都试图弄清楚石咏到底是怎样通过勘察铭文,弄清这铜鼎的底细的, 可是石咏却始终坦坦荡荡:就是这座铜鼎告诉他的啊!
  丰润确实距离京城不远, 顺天府遣去的衙役三日即返,果然带来了丰润学宫后院里碑文的拓片。石碑上的文字记述了这座鼎铸造的时间和经过, 而一同发现刻在石碑上的铭文, 也证实了顺天府堂上这一只,就是丰润学宫铸造的这一只。
  消息传回顺天府的时候, 冷子兴如在梦中。他费尽心思, 请人做了那么多“鉴宝文书”, 想要颠倒黑白,把南朝的鼎说成周鼎,到头来, 竟还是石咏亲自去“问”那只鼎, 问出了真相。
  鼎是南朝鼎,与周代相去甚远,价值也多有不如。赵老爷子当日付的三千两银子的定金,已经将能够购下这一只鼎了。
  顺天府尹王世臣当即判决, 鼎是假鼎,交易作废,冷子兴退还定金。早先顺天府判决,赵德裕老人家赔付给冷子兴的一倍定金一样追还。因此冷子兴总共应当归还赵老爷子六千两白银。
  这一次,顺天府如狼似虎的衙役们,恶狠狠地扑向冷子兴在外城租住的住所,想要像上次一样,抄出金银之后,顺手中饱私囊。可冷子兴早有准备,他家中只有现银不到一千两,据冷子兴说,他做生意亏了本钱。这一千两,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了。
  王世臣无奈,只得命人将冷子兴收监,并去信给江宁府尹,请金陵那边一起查封冷家财产。
  虽然赔款尚未追到手,可是赵老爷子总算是得了个“公道”。他背上的棒疮如今已经开始痊愈,将将能坐下了。王世臣便赐他一把铺了软垫的椅子,让老爷子坐在堂上听审。
  旁人都知道,“赝鼎”一案审结,接下来,就该轮到那一只藤箱了。
  这边王世臣判了将冷子兴家中抄没的现银与财产,拢了拢共有一千两,兑了银票,发还到赵老爷子手里,请赵老爷子上前接收的时候,赵龄石却急急抢上前:“给我给我!”
  他见顺天府的人都盯着他,少不得收敛了一二,低声道:“我们做子女的,怎么能叫父亲受累。自然是……我,替他老人家拿着!”
  他从衙役手里收了银票,故意来到父亲身前,将银票折了,塞在老爷子怀里。
  赵德裕便抬着眼盯着赵龄石,眼神森冷。可是赵龄石却满心畅快,并不在乎父亲的眼神:他只想着,如今官司打赢了,冷子兴那边还能再追回五千两。而父亲那一藤箱的书画,如今在小石大人手中,小石大人脾气好,肯帮忙,肯定不会坐视老爷子受穷,定然能退回来。就算是没有全退,退回一半,他赵龄石下半生东山再起,也就有本钱了。
  想到这里,赵龄石便装模作样地回头来感谢石咏:“小石大人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星。若没有石大人的‘指点’,那姓冷的定然得逞。不……他早已得逞多时了,只是因了石大人,我父亲的冤屈,才得以昭雪。”
  石咏皱着眉头,坐在赵龄石对面,静静地看着他装。
  这时候反倒是王世臣省起了,“若不说本官差点儿忘了,与那‘赝鼎’案相关的,还有一桩夺产案,本官忘了审了。”
  “大人,”赵龄石到了这时候,赶紧放出高姿态,“石大人是学生一家的恩人,学生怎敢再告他夺产?那只藤箱里的书画,既是父亲做主,尽数送给石大人,学生也并无异议,只不过……”
  只不过,他的话立即被王世臣打断了。
  “赵德裕,”王世臣坐在顺天府堂上,满脸的难以理解,开口问坐在椅上的赵老爷子,“本官百思不得其解,当初你为什么要将整只藤箱,都换给小石大人?你难道不知道那里面盛的都是些价格不菲的书画么?”
  赵德裕坐在椅上,缓缓地抬起头来。他经过去年的打击,头发早已雪白,面孔上也是深浅刻画,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了不少。
  他轻松地笑笑,说:“大人,草民这其实是将个包袱丢了出去!”
  啥?丢包袱?
  顺天府堂上堂下,一时都傻了眼。
  石咏则低着头,他好似有些明白老爷子的意思了。
  “这些书画,多数陪了草民超过二十年。草民带来京中,原本只是想着走礼或是变卖,能给草民的生意带来点儿好处。可是到了京中,草民却发现,这些书画,竟是一件也卖不出去,无他,实在是舍不得啊……”
  旁人大多不理解,只有石咏一个明白老爷子的心意:这些都是他的至爱之物,若是为了一时金钱所需,迫不得已要变卖谋生,固然是无可奈何,可是心里一样会觉得痛苦。
  世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眷恋某些物品,有些是重要的人留下的纪念,有些可以帮助回想辉煌而痛快的时刻,有些则如石咏家传的二十把旧扇子一样,是父祖所托……人们总有原因,坚持着不肯去放手。
  “草民当时在山西会馆,见到了那个姓石的孩子……”
  赵德裕说着说着,已然陷入沉思。旁人都知道石咏尴尬,忍住了不去看他,但心里大都在想,小石大人这么年轻,一年之前……确实还是个孩子。
  “……只觉得他与草民有些相像……”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