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见肖二老夫人半天没有回答,正想说“既然没有人选,还谈什么赐婚?”
她们这些人都知道,当今皇上虽然喜欢赐婚,但是并不指婚,都是各家选好了结亲的对象,再向皇上求旨的,即便如此,在一家求上门的时候,皇上还要将另一家宣进宫,亲口问一问对方同不同意结亲。
他曾说过,自己不想成为后世史书上记载的乱点鸳鸯谱的皇上,结亲结的是两家之好,不仅关系到两个年轻人的一辈子,还关系到两个家族的关系。
他若指婚指的不好,便是作孽,他可不想作孽。
说实话,长宁帝的这一点,让朝廷内外多少世家名门和肱骨重臣暗自松了口气。
肖二老夫人似乎看出了皇上的意思,忙道:“皇上恕罪,臣妾的确是看中了一名年轻人,只是尚未打听清楚,所以……所以暂时拿不定主意,臣妾斗胆恳请皇上,能否再……再宽宥一段时间。”
肖二老夫人在皇上的眼神和气势下几乎无法说完心中所想,不过想到她的然姐儿,想到那个她看中的秦大人,她还是强压着心中的胆怯和忐忑,将自己的要求说了。
“哦?原来是这样。”皇上轻轻的说道,语气非常平静,只有皇后知道,皇上这是极其不悦了。
“那朕就等二老夫人打听清楚再说。”
皇上很轻易的便同意了肖二老夫人的要求,也并没有问肖二老夫人要打听的人是谁。
肖二老夫人高兴和庆幸于皇上的好说话,并没有听出皇上不同于一般时候的温和轻柔语气,更加因为胆怯,不敢直视天颜,又哪里能知道皇上面上的嘲讽不悦。
就连肖依然自身也是高兴的,她自然知道自家祖母看中的是谁,她刚才恰巧碰到那人了,的确如祖母所言,玉树临风,俊美不凡,她甚至觉的祖母的形容尚不足以概括那人的风采姿仪。
皇后暗自叹了口气,无论结果怎么样,她当着二婶的面开了口,成与不成,二叔一家总不能再拿此事去吵父母兄弟了。
只是二婶到底看中的是谁?到现在还没有打听明白。
要知道那杜志高去世也有小一年了,按说以二婶的性子早该打听清楚了才是。
皇后有些疑惑,不过皇上在这里,她并没有多问,准备找个时间单独问母亲。
“谨儿已将东宫的力量都接了过去,我看他适应尚好。”
皇上对皇后道,“如此,慎儿也能安心了。”
听到他说起先太子和现太子,皇后的面上渐渐涌起悲伤,殿上的其他人也都垂了头,一言不发。
皇上帮皇后捋了捋头发,握住她的手道:“茵儿,慎儿已故,我现在已能平静的说起他了,我这里过去了,你那里也要过去,慎儿是个宽和善良的孩子,我们若是总是想着他,茶饭不思的,他……也不会安心的。”
“茵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皇上这番话竟然没有自称“朕”,直接用的我,如此,反而更能直击皇后的心,她伏在皇上怀里,哽咽的点了点头。
肖老夫人见帝后如此,暗暗松了口气。
第四百一十章:信
前面几个月,秦叙一直跟在太子身边,辅佐他接手东宫事务和操办先太子丧事,一直没有领实差。
现在既然太子那边的事步入了正轨,又给他安排了官职,他自然是要去宁京卫报道的。
回到了租住的宅子,秦叙将这件事和其他六人说了。
萧胜的伤早已养好,因为这段时间太子事务繁忙,他初初被策为太子,虽然接手了东宫的人手,只是那些人他毕竟不熟悉,即使要用,也总得观察一段时间,也并不放心将重大的事情交给他们。
要知道先太子可是中毒而亡,谁又能保证那下手之人不是这些人中的某一人或者某些人。
所以太子要求他们留在京城,辅助他。
对于太子的要求,他们自然不能反对。
况且对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能得到太子的看中,简直是祖坟冒青烟,又怎么可能反对。
这其中,除了周还,其他人都愿意留在京城,周还也不是不愿意,而是要去信回去问周浩戎的意见,这也是太子的意思。
七人中,萧胜和谭祥被安排去了护龙卫,做了八品的骁骑尉,和他们本来的官职一样。
秦叙带着其他三人去了宁京卫,周还等待周浩戎的消息。
对于他们这些人的任命,皇上自然是知道的,他们是护着太子从望青城平安回到京城的功臣,一路上损失了五十多个高手,这一路的艰难可想而知,不管皇上心里怎么想的,明面上的赏赐总要给的。
更何况,自从安成候从北地回来之后,口中就经常出现“秦叙,秦广渊”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再加上《卫寅兵书》以及漫尘大师的关系,皇上虽然之前并没有见过秦叙,可是对这个人了解的已经足够了。
那时他便想着要不要将这个年轻人调到京城来,只不过安成候道:“臣早就提了,不仅范远山一口拒绝了,秦叙自己也拒绝了,臣便没有强人所难。”
当时皇上便想,安成候没有强人所难,难道我这个为君者还不如臣子,还能强人所难,此事便不了了之。
现在太子要将他这几人留在京城,皇上也看到了秦叙,一见果真不负盛名,自然大手一挥同意了。
“呵呵,好,好,不错。”
秦叙站在京城外宁京卫之内,向宁京卫都统宋谦和报道,宋谦和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四人,满面笑容的连连点头。
之前管峰等人关于可能会被排挤冷落的阴暗想法,完全不存在,宋谦和当场便给他们安排了营所和住处。
每个人的官阶都是实至名归,没有只顶着名头没有实差的情况发生。
“难道是我太小人了?”
管峰喃喃自语道。
已经在外面跑了一圈领了生活用品的沈航回道:“管大人,不是你太小人,是我们秦大人太大人了。”
“此话怎讲?”郭展亦疑惑的问道。
“秦大人一战成名,宁京卫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秦大人的威名,兵者尚武,他们知道秦大人来宁京卫任职,都兴奋好奇的紧,哪里还会为难。”
沈航与有荣焉的答道。
秦叙一边整理着东西,一边笑道:“别忘了,还有太子的原因,这才是最主要的。”
沈航忙点头,“对,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顾冬雪接到秦叙的信时,已到了八月中旬,没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
她本来以为秦叙就该要回来了,毕竟太子三个月的孝期已过,他们的任务也早就完成了,却没料到谨王,应该说现在的太子将他们留在了京城。
顾冬雪大吃一惊的模样,自然让青芽和阿豆疑惑,“少夫人,怎么了?是少爷有事吗?”
“嗯,他要留在京城了,已经进了宁京卫当差。”
顾冬雪经过最初的惊讶之后,倒平静了下来。
她是知道秦叙有意调往京城的,而这个念头是在今年年初秦家来人送年礼的时候兴起的。
管家丁山让秦叙帮着向秦松林传达秦家老太爷的话,秦老太爷要求今年秦松林必须要回京城平国公府。
也是那时,秦叙和顾冬雪才知道原来秦松林便是平国公府那个一直在外游历有近二十年没有回去的嫡次子。
夫妻二人面面相觑的同时,又觉的理所当然。
以秦松林的修养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身的,他出身于平国公府这样的高门显贵似乎一点也不令人奇怪。
只是在顾冬雪这里,算是传说中的人物,竟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还成了自己丈夫的父亲,自己的公公,这件事倒是让她有些感叹。
顾冬雪虽然不知秦松林是怎么回应秦府管家的,但是秦叙回来倒是跟她说了秦松林的打算。
“爹离家二十余年,老太爷年事已高,这二十年来爹没有尽到孝顺之责,心里也有些歉疚,今次老太爷让管家传话,我看爹的意思想必不会拒绝回京,似乎还想在京中谋职。”
秦松林虽然没有明言,但是话里已经透出这样的意思了。
以秦叙的机敏,他自然知道自家老爹为何将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透露给他,无非是想让他有个准备,也拿个主意,是回京还是继续留在宁北卫中。
以父子二人的本事,特别是秦叙的资历和功劳,并且还得了安成候宋谦和的青眼,想要在京城谋个官职应该不困难,即便不能做五品官,六品七品也无大碍,毕竟他还年轻,多磨练磨练也是好的,家里也不靠他的俸禄养家。
那时秦叙便有了打算,秦松林养他二十年,如今他要回京,作为儿子,他自然是要跟随的。
他也能看出秦松林的心思,他也是希望秦叙跟着自己回京的。
而且漫尘大师也去了京城,他已经有所感觉,无论他跟不跟秦松林一起前往京城,他总归有一天是要去的。
既如此,迟去不如早去。
当然这个想法是他自己的,他自也问过顾冬雪的意见和想法。
京城啊?
当时顾冬雪心里只有这三个字,兜兜转转终归要回到最初的地方了。
她靠在他怀里,轻轻的道:“嫁夫随夫,夫君去哪里,我便一路追随。”
第四百一十一章:准备
“少爷留在京城做官了?那……那……”
青芽有些紧张,有些忐忑,她想问问少爷留在京城了,少夫人怎么办?
少爷会不会让少夫人留在望青城侍候老爷,毕竟很多人家都是这样,丈夫出外做官,将妻子留在家里侍候公婆,以全孝道。
以前她听到这种事的时候,认为理所当然,毕竟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可是现在轮到她家少夫人了,她就觉的这种事真是太没有道理了。
而且青芽也去过京城一次,去的时候坐着马车,是兴奋期待的,回来的时候被差役驱赶着,是恐惧茫然的,可是无论是去是回,她都能感到京城是那么的繁华,是望青城远远比不上的。
人都说繁华容易迷眼,她家少爷虽然是那样一个光风霁月的君子,可是人都会变的,少夫人若是与少爷长期分离,这夫妻感情自然便会慢慢疏远起来,也许用不了多久,少爷便会在京城纳小,少夫人到如今,膝下尚没有一儿半女,以后的日子可就难了。
青芽脑中纷纷扰扰的想了许多,越想便越担忧。
正想着要不要提醒少夫人,就看到少夫人面带笑意的看着自己,一双清灵灵的大眼睛满是调侃和笑意。
“少夫人?”青芽微囧,和少夫人说话时自己竟然走了神。
顾冬雪笑问,“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青芽脸一红,这话该怎么开口啊?
旁边的阿豆则取笑道:“青芽姐姐肯定是在想未来的姐夫了。”
“你个死妮子!”青芽脸更红了,“就乱说,看我打你嘴!”
说着便要伸手过来掌阿豆的嘴,阿豆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她一边咯咯笑一边躲开,又向顾冬雪求助,“少夫人快救我,你看青芽姐姐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