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听说排名还挺靠前的。”王氏道。
听到王氏说到金斐成,顾冬雪忽然想起了黄二公子,裴贤的相公,他似乎也是要参加今年的秋闱。
只不过她在苍城考试,也不知考的怎么样,有没有中举。
“要说起来,万三公子和金大公子才学都不错,万三公子考了个头名解元,金大公子也排名靠前。”
王氏笑着与顾冬雪聊天,顾冬雪见她的表情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不由的问道:“王姐姐,有什么不对吗?”
“你开了书肆,还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王氏伸出食指点了顾冬雪的额头一下,笑着嗔道。
顾冬雪一愣,脑中转了转,立刻反应过来王氏是什么意思。
北地书生少,读书氛围不浓,先头几年,就连常用的科举所用书籍都不好买,更何谈其它一些辅助书籍,以及历年科考试题了。
不说与读书气息浓厚,学子又多的南方比,就连与通城比,也是有所不足的。
万三公子和金大公子能够中举,并且一个中了头名解元,一个位列前茅,这其中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本事在,可是这本事实则也是有限的。
有种因为其他人差才衬出他们好的感觉在里头,更像是矮子里面拔高个,鹤立鸡群。
一旦去了京城,从全国各地涌过来的学子将如过江之鲫,不但多,且才学不凡的也不少,更不乏久负盛名的才子们。
如此一来,……
“这样说,万三公子和金大公子在明年的春闱中,或许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顾冬雪问道。
王氏笑道:“这可说不定,毕竟科举考的除了才学,也有运道,但是我想我们望青城那位牡丹公子心心念念的一甲恐怕很难实现。
连中三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连中三元?顾冬雪知道万三公子乡试的时候中了解元。
“说不定真有运气逆天的时候呢?”
顾冬雪笑道,她想到了万氏和管峰曾经说过的话,万家,不,应该说万夫人可早就认定万三公子非状元莫属了。
“对了,”王氏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样,“你知道林大人为何能调往京城吗?”
“应该是因为刘家的关系。”对这一点,顾冬雪倒是并不怀疑。
王氏点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楚将军帮了忙呢。”
顾冬雪见王氏蹙着眉,似乎在想些什么,等了一会,王氏才道:“顾妹妹,我们关系好,我才告诉你的。”
顾冬雪见王氏严肃的模样,知道她要说的定是与自己有关的重事,忙点点头。
王氏道:“具体的我也不明白,我也是听相公说的。
好像因为你那位三姐姐之前四处打听当年你们几家抄家流放的事由,犯了什么忌讳,她相公冯大人不仅受了军棍,还降了职。
就连周大人也被我公公给骂了一顿,说他没管好家里,甚至卫所马房管事也被训了一顿。
好像都因为此事。”
“那管事是不是姓陈,叫陈二牛?”顾冬雪立即问道。
王氏摇摇头,“名字我不知道,应该是娶了你二姐姐那个马房管事。”
陈二牛自从去年的时候,因为马匹中毒时候,反应迅速立了功,后来事情解决后,便被提了管事之职。
“王姐姐,你知道这事为什么不能打听吗?”顾冬雪虽然迷迷糊糊的知道原因,但是并不十分清楚。
王氏道:“这里面的确有事,但是应该不算大,否则那些胡乱打听的怎么就只是训斥降职,若是了不得的大事,说不得连性命都难保。”
王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她和范大公子共同讨论的结果,不过她还是提醒道:“顾妹妹,即使如此,你还是不要插手为好,我公公既然这么做了,必定有他的道理,说不得……”
王氏指了指头顶,顾冬雪知道她说的是皇上的命令。
对此,顾冬雪也是这么想的。
“多谢王姐姐的提醒,我记得了。”
她很承王氏的情。
“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稳重的,我也只是多一句嘴罢了。”王氏笑道。
二人正说着话,一直睡在王氏身边的小婴儿醒了,没给她们反应的时间,直接哇哇大哭了起来。
二人的心神一下子便被大哭不止的小婴儿吸引了过去。
王氏连忙将襁褓中的儿子抱起来,“不哭不哭,我们辉哥儿不哭哦。”不停的哄了起来。
又叫奶娘进来,“快看看,是饿了还是尿了?”
圆圆胖胖的奶娘小心翼翼的将孩子接了过去,换了尿片,又喂了一遍,才将孩子送了过来。
吃饱喝足的小婴儿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四处乱看,顾冬雪也不知道他能不能看清自己,不过还是很有兴致的逗弄了好一会儿,傻兮兮的说些小婴儿根本听不懂的话。
王氏看顾冬雪的模样,便知道她很喜欢孩子。
自己也是乱想了,哪个成过亲的女子不喜欢孩子,不想自己生下一儿半女的。
“我成亲好几年,一直没个孩子,虽然婆婆和相公一直没说什么,可是自己就是急得不行,总是往最坏处想,总想着若是我一辈子都无所出怎么办,又想着若是相公没了耐心,索性找别的女子生怎么办,越想越烦恼,现在好了,有了这个小家伙,那些烦恼顿时一扫而空。
现在想想,之前真是杞人忧天了,只要缘分到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王氏笑眯眯的道,顾冬雪知道她这话是对自己说的,是在宽自己的心。
顾冬雪灿然一笑,“王姐姐说的是,活着最不需要的便是杞人忧天,否则哪有快活的时候,我可不是亏待自己的人。”
“我就知道你是个有福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魏家
王氏笑道,看怀里的孩子要睡不睡的模样,知道他这是又想睡了,忙轻轻的哄了起来,等孩子睡熟,将他放到床上,这才若有所思的对顾冬雪道:“你去了京城,若是方便的话,能不能去帮我看一下魏敏?”
“魏敏?”
顾冬雪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王氏看了她一眼,“你离京城也有许多年,说起来魏家与你应该是转折亲。”
王氏这么一提醒,顾冬雪倒是想起来这名字的主人到底是谁了。
“王姐姐说的是我舅母娘家的那个魏家?”
顾冬雪有些惊讶,王氏竟然与他家有交情,还让自己去见魏家姑娘。
“王姐姐与魏姑娘以前关系很好?”顾冬雪问道。
王氏叹了口气,“还记得我曾经与你说过顾维桢心性狠毒吗?”
顾冬雪点头,“莫非与这位魏姑娘有关?”
“这事在京城世家中并不是秘密,你去了京城,想必不多久也会知道,我也不瞒你了。魏大人是原国子监祭酒,正四品的官职。
在京城中虽然不算什么高官,可其学识过人,门下学生众多,且很多学生都在各地身居要职,魏家上面几代又都是读书人,魏敏的祖父曾经官拜正二品刑部左侍郎,只不过已经去世十来年了,魏家在京城算是不错的清贵人家。”
王氏所说的这些顾冬雪都是知道的,正因为魏家清贵,当初她舅舅才会娶了舅母,外祖父是大学士,李家与魏家家世相当,舅舅和舅母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魏家和刘家有意结亲,两家也交换了信物,基本上可以说是定下了亲事。
说的便是刘大公子刘江波与敏姐儿之间的亲事,只是因为当初敏姐儿还未及笄,本来等着敏姐儿一及笄,两家便将亲事提上日程。谁料,就在敏姐儿及笄那一年,魏大人身染重病,病来如山倒,就那么去了。
魏夫人与魏大人伉俪情深,魏大人去了没到一个月,忧思过盛,再加上她原本身体就不好,所以也跟着去了。
父母孝期一守便是三年,三年孝期一过,敏姐儿也十八了,按说刘家和魏家早有约定,敏姐儿孝期一过,就应该给刘大公子和敏姐儿定亲。
刘家也的确这么像是准备这么做。”
顾冬雪知道王氏既然这么说,也就代表着刘家终归没有这么做。
顾冬雪等着王氏的下文。
王氏叹了口气,面含薄怒,“哪里知道刘家是那样的人家,他们看魏大人去了,家里只剩下魏大公子和敏姐儿两个,魏家门庭配不上刘家了,便打定主意想要悔了这门亲,只是他们又要名声,不想担背信弃义的名声。
所以他们使了一技,将敏姐儿请去刘家作客,还宴请了京城许多世家的姑娘夫人一起来家里赏花听戏。
谁料,就在敏姐儿衣裳被丫鬟倒茶不小心洒了茶水上去,准备去净房更衣的时候,被人看到与那天去刘家唱戏的小生一起在净房里。
敏姐儿虽然只除了外衣,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名声却是没了。
如此,刘家这亲退的自然义正言辞理所当然。”
“这里面有大姐姐的事?”
“这个主意便是顾维桢出的。”王氏很肯定的道。
“这……王姐姐是怎么知道的?”顾冬雪疑惑。
“刘三姑娘说的,事后,顾维桢与刘老夫人说起了这事,刘老夫人还夸顾维桢聪明果敢。”
聪明果敢这么正面的词用在顾维桢身上,简直玷污了它。
王氏说着,又道:“刘三姑娘和敏姐儿关系不错,与我关系也好,她是刘家二房的嫡长女,因为其母不得刘老夫人喜爱,所以刘老夫人对她也只是个面子情,并不怎么喜爱这个孙女。
她一听到这事,便立刻告诉了我们,只是即使知道,我们又能如何,敏姐儿的名声已经没了,我们又没有证据,那小生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大姐姐为何要这样做?她与魏姑娘有什么仇怨?”
顾维桢的确狠毒,可是若是与她自己没有关系的事,她何必要沾手,弄不好还会惹一身腥。
王氏“哼”了一声,方道:“那时刘大公子是顾大姑娘选定的夫婿。”
“啊?”顾冬雪惊讶,“她不是看上了马大公子,怎么又……”
“马大公子?哪个马家?”王氏蹙眉。
“大理寺卿马家。”顾冬雪道,她并没有说她与马大公子之间曾有过口头婚约之事。
王氏回忆了一下,方道:“并没有什么印象,那位马大公子后来是不是做了什么特别出彩的事?”
一下子便问到点子上了。
王氏这样说,顾冬雪心里也渐渐有了计较。
“他是长宁十五年的榜眼。”顾冬雪回答道。
“我说呢,敏姐儿及笄那年是长宁十年,她守了三年孝,去参加刘家宴席的时候是长宁十三年,那时马大公子尚不是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