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那你们村呢?”
  王姥爷听此,顾不得思考,条件反射担心闺女一家。
  “这就得多谢杨婆婆。事情得从得到大食堂的建立消息,那一天,红霞送二舅离开村,家里爸妈从杨神婆……三个村在平坝里头的大锅饭都有问题……杨神婆……”
  言语之中,叶爸爸刻意把功劳都归结在杨神婆身上,将叶家未来命运这一段,隐藏在全碧山村命运里头。
  “你的意思是明年粮食价格会升高,或者会缺少粮食。”王姥爷皱眉。
  “不仅如此,还更严重。恐怕未来几年内,老天爷不会让我们太顺畅。爸,你们得多存粮食,家里墙修高一点……”
  王姥爷听得心惊肉跳,眼眶不自觉放大,张张嘴巴道:“这怎么可能!几年!那得多少人饿肚子。”
  “爸,今年暴雨,莫名其妙提前入深秋,小麦与油菜产量肯定下降。还有滔水河有的地方开始露出大石头……”
  “爸,为以防万一,你们还是做最坏的打算。”
  屋子里安静许久,听到叶家存粮很多,王姥爷才让叶爸爸将几麻袋粮食,统统藏在他床下的地窖里。
  叶爸爸:……老人家都喜欢往床下藏东西吗?!
  **
  秋季雨总是短暂的,太阳又钻出来,甚至还下了一小儿太阳雨。
  而相聚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再加上‘神婆消息’的事情,直到四点多,王姥爷才想起要去借菜刀做饭。
  他与献殷勤的叶爸爸一起出门,不久后,小院子的门又被推开。
  “爸,我们提前回来啦!翔小子,滨娃儿,在家有没有听爷爷的话!”
  一位五官端正,肤色白皙的中年男子走进院子,他旁边是一位面容和善、气质清柔的中年女子,两人虽没挽着手,但中间流露出一股淡淡的温馨。
  中年男子似乎很健谈,一进门就大声说话,笑着。
  一听到声音,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两胖墩,立马围过去,嘴里不停嘀咕着“大伯大伯娘,上次那小糖人好吃”,“食堂里的面条好吃”,“夜集的戏好好看”,意思是快带他们去吃好吃的。
  六岁胖墩还懂得周末。
  屋子里听到声音的甜妹儿,好奇钻出来瞅瞅外头,还没来得及叫人。
  “哎呦喂,这小丫头是谁?奶甜奶甜的!”
 
 
第137章 围巾与手镯
  大舅妈的口音是软绵绵的, 话语像一个一个往外蹦哒蹦哒, 最后一字总喜欢下降成三声, 听起来, 跟她性子一样柔慢慢的, 很少见她着急脾气。
  奶奶叶晓晓印象里,大舅妈的声音宛如天籁, 说话做事很讲究条理, 慢悠悠的, 最常的话就是“慢点儿, 不着急”。
  大舅舅反而是一个性子急,且很注重完美细节的人,家里娃娃犯一点错,他绝不手下留情,但买东西又大方,让娃娃们又爱又恨。
  平日里, 王大舅若是不笑,肯定是有娃娃们犯错,表哥表姐们便会小心翼翼地讲话, 包括两小胖墩,连声音都下降八度, 变得乖乖的,大气都不敢吱一声,唯恐连坐。
  这个时候,大舅妈与二舅俩夫妻就忙活自己的, 等事后再来一堆哄哭娃娃。
  王大舅夫妻性子一急一慢,一唱黑脸一唱白脸,算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生活与工作中都配合得刚刚好。
  闻言,甜妹儿咧嘴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粉嫩酒窝,脆声声自我介绍道:“大舅,大舅妈,我是甜妹儿,我妈是王红霞。”
  王大舅瞪大眼睛,拍一下手掌,大步向前抱起小外甥女,激动得把她双脚骑行在自己肩上,驮高高,笑哈哈道:
  “我就说这丫头长的咋这么熟悉,来跟大舅舅亲,真乖。今个儿咋来啦,你妈妈呢?哥哥姐姐弟弟呢?”
  几个月前才去叶家见过,甜妹儿又不是大众脸,王姥爷都说长得像妈妈,单单那个酒窝就一摸一样。好吧,这个王大舅可能还有点面盲症。
  “爸爸哥哥带我来啦,妈妈在家照顾三姐姐跟小五。大舅舅,小五会说“坏”字啦,都是爷爷使坏儿,我跟你讲……”
  “哈哈哈哈——”
  大舅妈用她的特殊乡音调,慢悠悠笑道:
  “你就一大老粗,动作慢点儿,别伤了咱小外甥女。甜妹儿真乖,说话长相都是软甜软甜的,这平时喝的水肯定比县里井水甜得多,咋这么养人呢!”
  屋里的叶三叔与叶安诚也循声出来,当下唧唧呱呱、好不热闹。
  小胖墩们见大家注意力都不在他们身上,蹦哒来蹦哒去,哇哇叫唤,被王大舅一人赏一巴掌,终于消停下来。
  等王姥爷与叶爸爸回来,表哥表姐、二舅二舅妈们放学下班,又是一阵亲切热闹。
  大家伙儿搬来两张桌连在一起,铺上蓝色桌布,木椅围得整整齐齐,摆上茶水,炒瓜子炒花生黄豆,煮胡豆等等,满满一桌子的吃食,比过年还多。
  王姥爷把所有人赶出厨房,他要给宝贝外孙女亲自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其他人可不许瞎捣乱。他颤颤悠悠一双手,在土灶前忙前忙后,炊烟袅袅。
  汉子们只好在客厅,坐在桌子旁边,围在一起聊着家常、聊着王红霞小五晓丫头小辈娃娃们在屋子里嬉笑打闹,吃吃喝喝,个个玩的不亦乐乎。
  俩舅妈抱着软乎乎的小外甥女,稀罕得很,撒不了手,干脆抱着她出院子,走进弯弯曲曲的小巷子。
  巷子里,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泥石小道牵着各家各户,房子都是参差不齐的样式,有高,有矮,有新,有旧。
  此刻能听到一两声鸡鸣狗叫、人笑娃闹,闻得到空气中飘来的菜香肉香味儿,看得到来往的几辆独轮车,同样热热闹闹,却与村里完全不一样的县城生活。
  迷迷糊糊的人,晚上很有可能迷失其中。
  这时,只需在家里亮嗓子一声吼,老远都能听到。
  大舅妈慢性子,二舅妈爽利,俩妯娌之间也没闹过啥大矛盾,架都掐不起来,她们的房子也接在一块儿,亲亲热热的。
  甜妹儿瞅到大舅二舅的窄房子,觉得很像城里的小套商品房。隔开套间,一点都不宽敞,柜子箱子床挤在一起。大舅妈家整阿整齐齐,二舅妈家乱糟糟一片。
  “都是你俩表哥闹得!”
  二舅妈脸微微发烫,不好意思道。
  晕晕乎乎,翻箱倒柜,她终于找到两条崭新的大红色毛线围巾,软棉棉的,一条圈在小外甥女的小脖子,亲亲她脸蛋儿。
  “这可是二舅妈的嫁妆,家里没闺女,就给晓丫头跟甜妹儿一人一条,连梅丫头都没有滴。”
  说罢,打趣看嫂子一眼。
  大舅妈听这也不生气,从屋里拿出两可爱的兔子雕花银手镯,也笑着点头道:“这也是大舅妈的嫁妆,给两乖乖外甥女一人一个,梅丫头想要都不给!”
  她常常听二弟妹私下八卦,三个姑子里,就大姑子性子最好,娃娃们全都乖巧聪明,平日里印象就很好。
  人都是有眼缘的,这猛的一见,标致机灵的丫头,瞬间俘获她心,真是稀罕的很,果然大姑子家娃娃们生的好,性子好。
  “谢谢大舅妈二舅妈,你们真好!”
  甜妹儿晃一晃小银手镯,小铃铛清脆悦耳,笑得好开心,露出一排小米牙。惹得两舅妈忍不住伸出罪恶之手,戳一戳她俩小酒窝,软嫩嫩的。
  返程路上,二舅妈抱着一小坛存很久的高粱酒,再提着一些酒枣、甜杏仁、几颗稀有的洋糖。
  大舅妈小笸箩里的核桃,摇晃得哗啦啦响,里面的核桃个大、皮薄、穰满、油还足。诱得甜妹儿小兜兜里,再次艰难挤进去不少核桃与其他小零食。
  “甜妹儿的衣服兜兜太小,回头二舅妈给你拿个大筛子。”
  甜妹儿瞬间联想到俩胖墩藏食的宝贵筛子,确实很大啊!
  叶妈妈的厨艺,是跟王姥爷学的,今晚叶家人有幸尝到原滋原味的晚餐,都是沾甜妹儿的光。
  洋芋粑粑、红烧茄子、糖醋里脊、水煮鱼、酸辣藕片、回锅肉、青菜豆腐汤,量虽少种类多味道好,摆着满满一桌。
  而主食是一大斗碗丸子面,上面是几根白面条,下面是一层又一层的各种丸子,里面肉是很少的,但各种丸子就是特好吃,味道也不一样。
  王姥爷抱着甜妹儿,端坐在正中上位,其余人齐刷刷举起杯子,向他敬酒敬茶送祝福,才开始吃饭。
  鲜嫩辣滑酥酸软脆,要什么有什么,小娃娃们吃得满嘴流油。
  小胖墩们更是恨不得‘大姐大’天天住家里,因甜妹儿私下哄他们说‘姥爷是特意给我做的,你们都顺带的’。
  因度数比较高,叶爸爸叶三叔不太会喝高粱酒,呛得眼泪都出来了,脸也红通通透的,脑子有点晕,但又不至于太醉。
  俩舅子扯着叶爸爸,问一堆关于妹妹乱七八糟的杂事,比如‘你有没有欺负红霞’,还有某些汉子类的私人问题,听得俩舅妈,咯咯咯直乐呵。
  叶爸爸一律以傻笑回应。
  气得俩舅子心肝疼,多少年过去,这傻小子还这样,当初就让他骗走王家大闺女,好白菜都给猪拱啦。
  等天渐渐暗下去,烘笼点起碳来,里面热着一壶热水,各种各样零食全都摆出来,因晚饭吃太饱太撑,没人去动。
  大家伙全部人围着烘笼烤火,王二舅开始给娃娃们,讲三国、西游记、水浒传还有红楼梦以及工厂里的故事。
  王大舅这才开始打听他们来县城的事儿。
  “大妹夫,你们这次来县城,护送大夫买草药?村里赤脚大夫认识县医院胡院长?还有在办事初的朋友?甜妹儿有个裁缝师父?裁缝师父认识胡院长?村里很有可能有个老师……”
  连王二舅以及俩舅妈都被吸引过来,他们跟听天书似的,惊叹连连,这真的不是野集上说书人口中的离奇故事吗?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小小一乡村,竟然藏龙卧虎。
  他们家还没搬走的时候,碧山村张木匠就够传奇的,没想到还有夏裁缝、白老爷子,现在又可能添一高中生文老师。
  王大舅赶紧让媳妇儿,去屋子里把一到四年级的小学旧课本拿出来,递给叶安诚,并真心笑道:“你们村快有老师,这下子,用可以收下书啦,到时候考初小高小初中,来县城读书,晓丫头六岁刚好。”
  甜妹儿咬一口甜枣,小腿肚一晃一晃的。
  二碧山杨婆婆,才是真正的高人哩,都知道她奶奶是谁!
  平日里不觉得,从他人口中听到,立即觉得碧山村是挺神奇,叶爸爸挠头笑得傻兮兮的,“嘿嘿嘿,都是巧合,都是巧合!白老爷子与夏老爷子,都是退伍军人,认识很多朋友也不奇怪。”
  这还不奇怪!
  未免也太巧合啦!
  “老大家的老二家的,你们带娃娃们去熬点米汤喝,晚上暖身。”王姥爷子忽然发话。
  除去甜妹儿,表弟们被大舅妈大舅妈带走,去后面厨房煮东西。
  叶爸爸瞅一眼王姥爷,见他微不可闻点点头,将从二舅子离开碧山镇说起,隐去杨神婆以及大灾难预示信息,将详细情况一一讲出来,甚至往严重上说。
  王大舅皱紧眉头:
  “镇上连稀饭都喝不起,村里连米汤喝不起,全都一开始鸡鸭鱼肉吃完啦?怎么厉害成这个样子!”
  他知道县城附近,农村的公共食堂确实浪费不少,倒后来公社及时制止,还下一个‘浪费可耻,批评浪费’类的信息。以为最近粮食涨价都是这个原因。
  可是似乎比他想的还要严重得多。
  “今年咱们镇不是大丰收吗?”王二舅明显受到催眠的影响。
  “哪有什么好丰收,地里胡萝卜被泡烂,其他村红薯烂在地里……但是上报的,咳咳。”叶爸爸苦笑道,“还是咱们村张队长好,不搞虚的,也不搞面子活,算是过的比镇上好!”
  屋里里谈论的话题似乎严重起来。
  王家人都是极其有远见的人,心里已经有不少计划。
  叶爸爸再加一句:
  “今年收获不好,明年粮食很有可能减产,甚至——地里麦子就不容乐观,还有菜籽……爸大哥二哥你们注意一些。”
  “多谢!”
  王大舅用力拍拍他肩膀,本来他就准备囤粮食,如今看来得大量囤,趁现在粮食还没起来。
  这两日去打听证实后,就偷偷行动起来,这事不宜太迟。
  屋子里很沉闷,直到重重的脚步声传来,俩舅妈端着一碗一碗热汤回来。
  “你们这是咋的,瓜子花生不好吃?”
  “瞎说八道,咋大老爷们能像你们一样唧唧歪歪吗?”
  二舅妈接到汉子的暗示,眼睛珠转两圈,她目光停留在王姥爷怀里的外甥女身上打转,心痒痒,转头对比一下自家俩没心没肺的臭小子,嫌弃得很。
  她清了清嗓子,尽力把声音放轻:“甜妹儿,你从夏师父那里学到什么呀?”吓得四岁小胖墩把炒瓜子,喂到自己鼻孔里,妈妈太吓人,会不会打他屁股?
  大舅妈噗嗤一乐,也笑问道:“甜妹儿真乖,跟夏裁缝学东西辛不辛苦呀?”
  王姥爷王大舅王二舅全部认真起来,似乎比刚才还认真,差点忘记这个?!
  甜妹儿认一个夏裁缝作为师父,对于这点,王家人心里是不高兴的,对王红霞止不住心疼又怜惜,该想啥法子帮助妹妹她家?
  可听叶爸爸嘴里说的,夏裁缝不仅仅是裁缝,还是退伍军人,与白老爷子、县医院祝院长是旧友,关戏很好。
  所以,甜妹儿认夏裁缝做师父,算好还是不好?
  甜妹儿眨一下眼睛,掰着手指头一一数道:“一点都不辛苦。我有学蹲马步,金鸡独立,基本拳法,走梅花桩,辨别一百三十多穴道,针灸治胃痛,给驴牛看一点病……差不多就这些啦!”
  夏老爷子并不阻止小徒弟,跟亲人们提一点皮毛的东西,他的原话是‘啥都不说,凭什么我要帮小兔崽子的爷爷,瞒着你的吃喝拉撒?!’
  但是,叶家人一直以为甜妹儿在学习制衣与读书数学,他们对夏老头还挺信任,啥都没问,甜妹儿也就啥都没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