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甜妹儿:叶家过年还有一章多?。
  主要让大年初一看得能开开心心。祝福仙女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赚钱多多、幸福满满,新年快乐…………
  叶子大年初一晚上继续发红包哟~
  今天白天努力再来一章,守岁晚上喝得有点晕乎乎的……抱紧大家,么么哒,晚安呦~
  **
 
 
第161章 新年与汤圆
  碧山村冬夜很安静, 鞭炮声后, 村民们沿着山村小道往家走, 周围一片漆黑, 油灯火摇摇晃晃, 一闪一闪的,风阴凉阴凉, 吹得人头皮发麻。
  往年在碧山村, 从年夜饭开始, 各家各户都缩在自家自院。如今人在外头有, 这黑漆漆的寂静冷夜,土屋里外暗黄的灯光,总让人联想起各类恐怖故事。
  诸如,传说中大年三十、爱捣乱的年兽,或悄无声息回家过年的祖辈灵魂,或一直流传的‘女娃娃除夕夜不能乱跑, 会被祖辈带走’等禁忌或故事。
  忽而冷风吹来,手里油灯一晃,吓得村人们一个激灵, 把娃娃们紧紧搂在怀里,加快步伐, 迅速往家里走去。
  直到回家,村人们猛得呼出一口气,砰砰砰跳的心终于平缓过来。这就是‘家’的安全感,而过年, 在外游子们都会想家。
  “爸,咱家灯也没灭?”一进叶家大院,眼尖的甜妹儿就透过窗户缝隙,瞅到屋里若有若无的暗黄油灯。
  “除夕家里的灯可不能灭。”
  叶爸爸揉揉她脑袋,笑哈哈回道。
  他把她拎到堂屋火盆前,跟哥哥姐姐呆在一块儿,转身去忙活其他。
  叶家人首要做的事,是将八仙桌在东边角摆好,放上白酒、白米饭、白肉,再点燃三柱香,祭奠祖先与神灵。
  按照本地守岁的习俗,每间屋子,包括厨房、后院小屋、厕所,都要燃篝火或点油灯。跟平日夜里不同,今夜,家家户户屋里最高全都亮堂堂的。
  守岁气氛渐浓。
  在儿女们期待的目光中,叶奶奶提出一个大竹篮,里面是水果糖、红薯糖稀、爆米花、冬枣冬梨柿子、瓜子花生、核桃榛子等丰富多样的零嘴。
  叶妈妈正准备熬一锅温热的冰糖雪梨汤,甜甜的,既解渴又暖身。
  守岁期间,不能熬夜的老人、孙辈可以去睡,只是不能脱衣服。
  但今年此夜,除去熬不住的奶娃娃小五,娃娃们谁也不愿睡觉,围着竹篮挑选喜欢的零嘴。个个都跟小仓鼠一样,小嘴巴一鼓一鼓,眼睛亮闪闪的。
  大人们也不无聊。
  叶爸爸嘿嘿嘿一笑,回屋翻箱倒柜,找出一包红纸,里头是三叠厚厚的旧桥牌,它虽不值几个钱,却保存得挺好。
  瞅到眼熟的桥牌,甜妹儿眨眼偷笑。
  穿之前,她可是玩桥牌高手,陪着爷爷奶奶,简直大杀四方,不知赢得村里多少老人娃娃们。
  是的,哪怕是后现代的二十一世纪,麻将与扑克牌流行的时代,桥牌也能在本市牢牢占据三分之一地盘。
  碧山村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数副桥牌。因为只要不丢失,它年年都可以玩,旧得又卖不出去,家里累积成多。
  这是本市的一种传统牌玩法,不知是哪个朝代开始流行的。建国后,种花国禁止赌·博。但市里县里,竟把桥牌作为‘当地文化’上报,虽然没得到广泛承认,但村里过年过大节玩它的不少。
  家里每副桥牌都做得挺用心。
  它是用白纸作面,花纸衬背,长十多厘米,宽不到三厘米。衬背上多样花纹,叶家的衬背花纸是红色小葵花,中间是圆花心,周围绕以八花瓣。
  牌面有黑红两色,上面是大写数字:壹到拾。
  玩法很多,输赢特别少,甚至可以不赌·钱不赌物,也能玩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而且,玩一把通常需要两三小时以上,消磨时间最佳法子。
  说起来这事有点搞笑,村民们把桥牌上大写数字一到十,心底记得比谁都清楚,却依旧大字不识一个。
  因为这些大写数字,只要换个地儿写,比如被记录在书本、墙壁上,不连在一块儿,他们还是‘不认得’。
  桥牌只需三人玩。
  男人们一桌,女人们一桌,不赌博,图玩个性质。
  叶安诚与叶三叔面面相觑。
  他们也会玩,但有牌独缺一人,这年代没手机没电视,只能在旁边看着他人,边吃边玩。
  “三叔,大哥,我们来一桌,我可是桥牌高手!”甜妹儿把枣核扔进竹筐,站起来拍拍手,一副趾高气扬模样。
  乳臭未干的三岁丫头,竟说自己是桥牌高手!叶家长辈们停下手里动作,瞪圆眼睛盯着她,满脸疑问。
  甜妹儿小腿一软,忙傻笑解释道:
  “桥牌上面有壹、贰、叁……拾,我都认识,还会写哩!”
  过年过节,大家也不纠结这个,以为她是在夏白家那里看到桥牌。叶老爷子则打算年后,再好好教育一下小孙女。
  而且,在村人们心里,只要不涉及赌钱类的不好习惯,过年小娃娃爱玩闹嬉笑一下,没啥大问题。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
  于是,叶三叔、叶安诚、甜妹儿成功组成‘搞笑’一桌。
  软乎乎的小手,连正副牌都抓不稳,她必须得两只手一起捧着出牌,时不时还得放一叠在木板上。
  正个过程,叶三叔噗哈乐得浑身颤抖,不停逗趣小侄女。
  忽然,甜妹儿眉毛一挑,得意笑道:“大胡!”
  白嫩小手把牌随意一摊,小短腿晃晃荡荡两下,磕两个瓜子,享受姐姐们崇拜的目光,一副‘你们太弱,我太强’的臭屁模样。逗得叶二婶她们哈哈大笑。
  叶三叔与叶安诚:……
  论运气,她是真的好。
  论技术,她才是身经百战。
  总之,除夕守岁的夜晚,甜妹儿凭借桥牌,狠狠折腾三叔与大哥。
  直到接近凌晨,在供桌前,全家人齐齐刷刷地跪一片,辈份高的跪前边,辈份小的则在后面,给祖先们上香磕头。
  凌晨一到,碧山村忽然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穿出鞭炮声,空气里弥漫着或浓或淡的硝烟味,娃娃们蹦蹦跳跳、激动不已,这也是熟悉的年味。
  辞旧迎新——
  新年快乐!
  **
  大年初一,冬阳起早露出一角,新春伊始,满村喜气洋洋,一派祥和。
  叶家土屋里,勤劳的俩妯娌,在客厅边闲聊边做早饭,奶娃娃小五不停蹦哒着他有力的短腿、企图迈出堂厅。
  其他人都在温暖被窝里,罕见地‘赖床’。
  在碧山村,年初一上午最好不要催人起床,迫不得已催床也不能叫唤对方的名字,否则表示‘对方整年都要人被催促,才会事情’,通常早上都任由家人好好休息。
  当然,那时候的村民‘赖床’不会到九点,自然不会影响客人拜访。
  除去这个,还不能洗澡洗头、洗衣服、动镰刀斧头、打扫卫生倒垃圾等,都可能都会影响本年的财运。
  若是打碎东西,可说一声‘岁岁平安’,若是不小心说错话,立马跟老天爷道歉一声。总之,错误再所难免,总能找到补救方法。
  直到八点多,叶家人才陆陆续续起床。
  醒来之后,穿衣梳头后,众人鼻子情不自禁一嗅嗅,肚子立马‘咕噜’一声回应,寻着食物的香味儿,出屋门来堂厅。
  此刻,或甜或咸的白嫩嫩汤圆,一个接一个蹦哒入开水锅里。大年初一,各家各户都爱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甜汤圆馅是黑芝麻、花生、红糖,咸汤圆馅是猪肉、鸡肉等。
  至于新年副食,每逢过年,最常见的是炸酥肉,可以得到猪油,干酥肉还能存放许久,叶家今年往炸大半筲箕,足足有两、三斤重。
  桌上还其他荤菜,主要有凉拌猪耳朵、甜糯米醪糟、香肠、腊肉、油炸红苕洋芋、酸辣白菜、瘦肉炒莴笋等。新年第一天,三餐都得吃丰盛,尽量荤菜多,素菜少,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做成菜。
  “妈妈,汤圆我要咸的!”
  不同的馅形状不同,咸的是长条椭圆的,甜的是圆的。
  热乎乎的汤圆,从锅底渐渐漂浮起来,在大铁锅里挤做一团。自家做得都是馅多皮薄个大,四五个能装上一碗。
  小五对白白胖胖的汤圆很感兴趣,黑亮的眼睛一直盯着热气腾腾的。甜妹儿抱着大斗碗,左右两边蹦哒来蹦哒去,小五的小脑袋也跟着左右摆动。
  啪啪啪啪!
  甜妹儿的屁股,被轻轻拍了四巴掌,连惩罚都是双数的。
  “不许调皮捣蛋!”
  叶老爷子板着脸道,换做平日,可能早就骂出声。
  甜妹儿严肃点头。
  她夹起滚烫的汤圆,仅仅吹两下,迫不及待咬一小口,鲜香嫩猪肉馅配上白软糯的白外皮儿,恨不得一口全部吞下。
  吃货三姐妹花,每个人纷纷钟吃掉十个白胖大汤圆。
  叶小五才一岁多,最多能吃咬小半块、糯米做的汤圆,吃太多怕不好消化。
  胃口大开的奶娃娃,很不高兴。
  他决定不理睬调皮的哥哥姐姐们,一个早餐时间。
  “吃!”
  不吃鸡蛋羹!
  **
  早饭过后,叶奶奶将一大盘炒瓜子、炒花生、爆玉米花等,摆在堂厅桌上,其他零嘴则收入屋里。
  院子里,叶爸爸点燃一截长的土鞭炮,噼里啪啦,响得热热闹闹。
  兴奋的晓丫头,迫不及待去接过来,咧呲着小白牙,半眯着眼睛,提着那截鞭炮,院后院到处转。
  她一路跑蹦,一路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偷摸摸’掐一截鞭炮,慌忙塞进衣服兜里,由于太过紧张,左脚还绊右脚两下。
  甜妹儿瞅一眼、屋檐下看戏的一群人:……除去小五,谁都知道你在干哈!
  叶爸爸也不着急,由着她把鞭炮,‘偷偷’掐掉三分之一。
  鞭炮声停后,他才转身从屋子里,拿出三张啪啪纸,分给三个小辈,刻意忽略脸烫得通红、眼睛到处乱瞄的晓丫头。
  啪啪纸是山娃娃过年玩的鞭炮。
  它是两张很薄的红纸组成,中间夹着土炸·药,一个圆点一个圆点,有点类似包装泡泡袋。玩的时候撕下一粒,用脚一踩或石头一敲,就会响,特别有趣。
  晓丫头急得团团转,憋得脸通红,甚至连兜兜里土鞭炮都忘记。直到甜妹儿不忍心,在一旁扯着衣服兜提醒,她才知道犯错在哪里,‘上交’鞭炮,被训认错。
  作为‘悄提醒’与‘掐鞭炮’的惩罚,甜妹儿与晓丫头只能分一张啪啪纸。
  甜妹儿:……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大年初一也在努力,去努力写下一章,新年快乐快乐快乐~
  甜妹儿:新年快乐,与仙女们一同过年差不多到这章,下面我得走在前面啦,么么哒,新年快乐!!!!!!!
  这章与下章的红包小点心,明晚初二发哟!
  说好的三天,叶子信用满分,哈哈哈^_^
  **
  早上还是被老妈叫醒,吃一碗汤圆,自家包得,猪肉馅的,叶子吃了十颗-_-#
  小时候我能吃十二颗大的。
  当然,甜的最多一颗。
  桥牌据说列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舅舅舅妈……长辈全都会,晚辈们半数会。
  去年外公生病,我跟一表弟天天跟他凑一桌,打桥牌。
  他们赢,叶子输~~~~~~,每次都是我输!
  主要大写的数字,我见一次晕一次,老是把几个弄混,今年还是抢先拉着外婆打麻将,嘿嘿嘿嘿。
  当然,晚上我准时记得码字。
 
 
第162章 村里忙拜年
  大年初一, 从九到十点多, 各家各户的鞭炮声接二连三响起, 东一处西一角, 带着美好的期盼, 迎接新的一年。
  陆陆续续的鞭炮声,在碧山村上空, 久久不愿停息。
  拜年时刻, 人情来往, 正式开始。
  关于拜年, 碧山村流行一句俗语:
  “初一里,初二娘,初三往后亲戚好友到处忙”。
  意思是说,年初一主要是在家里与村里拜年,儿孙给父母拜年,村里亲戚好友们拜年。初二女儿到娘家拜年。初三以后则是亲戚好友拜年忙。
  别看拜年走亲戚似乎很容易, 亲戚多的人家,拜年能一直延续到元宵前后,才能把所有亲戚好友家挨个轮上一遍。而且, 送礼、收礼、给红包、吃饭喝酒……全部各有讲究,拜年一点都不轻松。
  当然, 也有应付对策。
  亲戚多的人家,家里人口也多,通常都分开拜年,时间也就能挤出来。寻常家亲戚好友间, 拜年不一定要人齐,礼到加代表到,也就行了。
  诸如,爷爷奶奶作为家中守门辈分最高者,通常都在家里守门,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们,不至于失礼貌。况且,不是谁来都会请客吃饭的,有时只需聊聊天类的。
  而父母辈的亲戚,可以一人单独走一家。
  至于孙辈们,除去外婆外公类极其亲近的人家,都可自由选择。
  当然,山娃娃们特别喜欢拜年。
  他们不止给亲戚朋友拜年,还给村里父老乡亲们拜年。
  每年大年初一,鞭炮放过之后,再跟着父母把几个村里亲戚好友家走完,然后,娃娃们成为自由人。
  七、八个山娃娃们,成群结队,给每家每户拜年。
  一进门或院子,大多数娃娃就弯腰高声喊:“爷爷、奶奶、伯爷、伯娘、叔叔、娘娘,拜年发财!新年快乐!”
  少数娃娃害羞躲在别人背后。
  还有的娃娃嘴巴跟抹蜜糖,吉利话一句一句往外面蹦哒。
  对于主人家,有的人会笑嘻嘻回几句祝福、有的人家会给一小把炒瓜子、有的会给半截啪啪纸,有的会给几个木头玩具、有的会给红薯干南瓜片………各种各样的吃食与小玩具,或者祝福。
  穷人送祝福,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最多得到娃娃们的几句嘀咕抱怨,大多数人们都能够理解。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