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你马甲掉了——水际
时间:2018-07-09 09:11:17

  “走一步,不但要预料到对方的落子,还要留下见招拆招的后手。等宫里的消息吧。”忠亲王眯着眼看着门外,“应该不一会儿能搜出来了。”
  得了吩咐的大理寺丞待刘渭府搜查完毕,直接着人清理了账册书等物送到宫。
  刘渭还在永宁帝跟前等着,他倒要看看,他今日是走出去还是爬出去。
  见到人送查抄的书来,默默闭了眼,起身道:“陛下,老臣避嫌,先行告退!”
  “不必。”永宁帝看着一筐子东西皱眉头,“你在这儿等着吧,朕也希望是冤枉你。”
  各类来往私信公账册统统从筐子里被翻出来,一样一样呈到龙案。
  刘渭松一口气,他府家产并未全在明处,外头的一些宅子私铺可没人知道,除此以外,并没有其他问题。他最怕的是卫所那边,也不知那些傻子来不来得及清理掉一些账册。
  永宁帝半睨着眼,一样一样从面前案扫过,账册,多看了几眼,又睨一眼刘渭,这老家伙贪得可也不少。
  其他的倒也都正常,许多牛皮纸装着的信,也一件件被抽出来检查看过。
  永宁帝正从那些信扫过,忽目光倏然停住,一把伸手拿起一封信来,不为别的,只因为那字迹,怎么那么熟悉?
 
 
 
 
第371章 致命一击 
  
  永宁帝抬手将信纸好好展开,一看信内容,更是瞪大了眼,因为这是他的字迹!
  信分明用他的字迹写着,让刘渭除了想办法将林九渊送给北蛮人之外,还要将林家军都葬送掉,以免将来斩草不除根,惹来祸端。
  永宁帝双手微微打颤,猛地抬头看向刘渭:“这是什么?谁给你的?”
  刘渭慌得身子一抖,忙前来接过那信纸一看,满脸疑惑抬起头,“这不是陛下您在北地之时给臣的私信吗?”
  “荒谬!”永宁帝一拍桌案,“朕根本没写过这样的信!”
  他站起身来,气愤得背起双手绕着龙椅走,“我知道你们这些做近臣的,好多都背地里骂朕,说朕卖了幽州!说朕是个败家皇帝!可这是朕能做主的吗?朕不过是阶下囚,和北蛮谈判的,不是你们这些守着大梁的人吗?怎么到头来都是朕的错了?”
  刘渭:……
  当初也不知是谁从北地一回来,立即将不那么积极用幽州换官家的太子给软禁了。可官家如今要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算是要把屎盆子扣他头咯?
  但这些话他不能说,更不敢说,又委屈又气愤,以为永宁帝是要过河拆桥,再不敢争辩半句,颤巍巍跪下来。
  而永宁帝是真的很生气。
  他知道北蛮提出的条件是拿幽州和林九渊交换他时,他是想也不想同意的,但他同不同意不重要,关键要开封这些人同意才行!
  谁知双方来来往往谈判了一月,还拖着不动。
  后来还是忠亲王提议用自己幼子来代替他做人质,先将他救回去再说,他才看到了希望。
  而也在那之后,太子这边才开始真正积极地和北蛮协商以幽州换帝君的事儿。
  但是,他从未亲笔写过什么信给刘渭来安排这一切,所以,林九渊和林家军的死,幽州的割地,这些账根本不能算他头,他也只是个无辜的牺牲者而已!
  “这封信究竟是哪儿来的?”永宁帝狠狠将信纸甩在龙案。
  这事有些蹊跷,太子营救他这个爹根本不积极,他打的什么主意他再清楚不过。
  太子的心思,想将他拖死,或者最好北蛮一直不放他回来,他好顺利登基,又能够不割让土地。
  既然打着这样的算盘,那这信不会是太子假借人模仿他笔迹写的。
  那唯一想快些得到幽州和取林九渊性命的,当然是北蛮人了!
  所以说,北蛮人和刘渭的沟通,从那时候起有了?
  永宁帝看着战战兢兢匍匐在地的刘渭,将案一堆信往地一堆,大吼道:“给我搜!一张纸一张纸地翻!”
  殿的小宦官立即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将每一张纸都抽开来仔细看看。
  谁都不敢出声,满殿气氛压抑至极。
  忽有个小宦官捏着一张信封跑到永宁帝面前,“扑通”跪了下去,颤着声道:“陛,陛下!”
  刘渭被他喊的心弦抖了几抖,悄悄抬眼往看。
  永宁帝接过那信封,看了看里头,空的!
  他扫一眼小宦官,小宦官示意他看信封里头,“里头,有字。”
  把信写在信封内里?如此隐秘,分明是有猫腻。
  永宁帝懒得翻着信封看,直接将信封撕开,眼光一扫,登时血往头涌!
  那信大概意思为,多谢大人信报结盟一事,他们定会提前赶到衡水,与大人的人里应外合,灭了元四。
  内容颇有些含糊不清,但落款却明明白白,先用汉字写了“哲布蒙特尔”几个字,再盖了两个印章,一个是北蛮官印,一个是北蛮字所写的蛮名字!
  永宁帝虽没在北蛮呆多久,但哲布是耶律齐亲信,他也见过若许多北蛮官印,这印章真真切切,乃哲布的官印与私章,定然错不了!
  永宁帝气到极致,顺手从龙案拿起一方金彩镂雕笔筒朝刘渭掷了过去。
  刘渭不敢避让,被那笔筒砸额旁,登时血流满面,模样甚是凄惨。
  他顾不得那许多,只好永宁帝究竟看见了什么这么气愤!
  顾不得伤口,跪着往前挪,一面流泪道:“陛下!臣不知何处惹恼陛下……”
  他一张口,永宁帝将那信扔到他面前,恶狠狠道:“真以为手法秘一些不会被人知道?枉朕疼了你这么多年!这个你怎么解释?”
  刘渭忙颤着手捡起那被撕开的信封,一看之下愣住,气得浑身直哆嗦,“这……这不是老臣的!这是栽赃!”
  永宁帝一声冷哼,不搭理刘渭,对身旁宦官道:“去吧鸿胪寺卿请来。”
  立即有人出殿而去。
  刘渭只觉给他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急得胡子全立起来,“陛下!若这真是北蛮人给臣的密信,那臣又怎会不烧毁而留存在书房呢?这分明是有人想离间臣与陛下您的君臣之情,这是栽赃陷害啊陛下!”
  永宁帝正在气头,但听了刘渭这话,心里又松动了几分,刘渭所言,也不无道理,这密信的真伪,也还得查证一番。
  看着刘渭脸血泪横流,平日的威风全不见了,叹一口气,挥挥手,“叫太医来。”
  刘渭眼看脖子悬在刀口又收了回来,心里长吐一口气,但官家也没说信了自己,心仍是吊在半空,冥思苦想如何才能洗清自己嫌疑。
  这边正闹腾,外头通传,忠亲王面圣来了。
  刘渭好不容易松快一些的脸色“噌”又全白了。
  忠亲王进殿见了礼,看看殿狼狈一片,已猜出了个大概,笑眯眯扫了刘渭一眼,淡淡道:“刘大人也在。”
  也不多说,径直让人将从卫所查抄出来的各种账本账册呈了去。
  再对永宁帝道:“西三厢卫所兵籍载一百二十二人,今日点兵只点出四十六人。差了,八十四人。”
  永宁帝早料到会是这个样子,只没想到吃空饷数额竟然如此之大,竟然占到兵籍册子的一半人!
  不过他今日的怒气全耗在了刘渭与北蛮人相勾结,闻言只咬牙闭眼缓缓点点头,默默将这个消息在肚子里消化。
  而忠亲王却朝刘渭那边一转头,“敢问刘大人,这点兵点出来了三个不同的数,不知西三厢卫所里头究竟有多少可用的禁卫?”
 
 
第372章 在这儿等着呢
 
  刘渭浑身已快要散架,没想到啊没想到,元四看似只出了一招,却如摧枯拉朽一般,后头跟了无数招,与北蛮私通密信的事儿他还没搞清,又要应付起吃空饷来!
  不过这事儿,他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脱,卫所禁卫虽也属枢密院调遣,但毕竟下头带兵的不是他。
  遂一咬牙,叩头在地,“臣失察!往日里点兵派遣之数都是按照卫所上报而来,臣身为枢密院院使,掌度着全大梁的兵士将领,却疏忽了眼皮子下头的方寸之地,还请陛下治罪!”
  忠亲王早料到他要如此说,嘴角挂着笑,看戏似地看着他。
  永宁帝只觉吃空饷虽然严重,也比不过和北蛮私通严重,缓缓道:“你既失察,自然要补起大梁遭吃空饷之损失来。正道。”
  永宁帝吩咐:“把开封所有卫所,统统重新点兵点过一遍。”
  忠亲王笑着点点头,又对刘渭道:“不过,刘大人,本王还有一事不解。此次查出来,发放饷银的账册有两本,一本为发放一百二十二人的册子,一本为发放五十八人的册子。而实际点出来的,只有四十六人,敢问还有十二人去了何处?”
  他这一问,点醒了永宁帝。
  是啊,如今来看,至少证实了那卫队失踪是确有其事。
  刘渭汗又上来了,“那十二人,在贞庆道观内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忠亲王冷冷扫他一眼,又向永宁帝道:“陛下,臣以为这十二人下落有些蹊跷,遂派人去枢密院中清查调兵记录。谁知,没查到这十二人的情况,却查出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什么东西?”永宁帝少见忠亲王有这般严肃的时候,也跟着垮下脸来。
  刘渭汗如泉涌。
  正好这会儿太医院来了人,永宁帝着人将刘渭抬到边上处理伤口。
  这边忠亲王挥手,示意小宦官递上两个册子来,他接过亲自指着上头记录对永宁帝道:“七月十一,七月十二两日,分别有濮阳、刑台两地禁卫剿匪调动。其中濮阳调兵百人,兵败而回,而刑台调兵两百人,却是有去无回。”
  永宁帝揪起眉毛来:“闹匪了?既然贼匪那么厉害,何不多调些人去打?”
  忠亲王一抱拳,“陛下英明!臣起初没发现异样,陛下只听这一句便看出了问题来!”
  他这句话说得永宁帝飘飘的,其实他也没发现究竟有什么具体问题,就觉得兵打不过匪,简直是给大梁丢脸!但忠亲王这么说了,他只好装作确实这里头有问题的模样,点点头,继续听他往下说。
  “若真是剿匪,既然打不过,为何不再派些人去?”忠亲王顺着永宁帝的话道:“此为其一怪。”
  “其二,濮阳、刑台两地相隔百里,怎的都恰恰好在这两日闹匪剿匪?”
  “还有其三,这两地都同时闹匪,且这匪贼还让大梁好几百禁卫有去无回,为何不上报朝廷?”
  “是啊!”永宁帝也听出蹊跷来,“那这些兵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七月十一,恰好是枢密院元主事出开封上衡水的日子。”忠亲王肃然道:“在元主事回开封后的上报中,刚刚好提及过两次遇袭。”
  “一次是在威县外的驿站中,击退身份不明的来人。”
  永宁帝听得手攥紧了龙椅扶手。
  “一次是在衡水城外,遭遇北蛮袭击,来者多达两千多人,幸好衡水城主冯潇早有准备,与北蛮在大蟒山脚下激战,斩敌六百于人。”
  “不过,在查验敌方身份时,发现除了有北蛮士兵,还有汉人。”
  忠亲王说到这里,微微停顿。
  永宁帝则瞬间想到方才那密信,刚才还看不懂的那句话,在听了忠亲王这汇报之后,忽觉豁然开朗!
  一切的一切都清晰了,密信、莫名其妙的剿匪调兵、不明来源的袭击,一切都说明是刘渭向北蛮通风报信,所以才有那哲布给他回复说带兵前往衡水,而刘渭这边也调兵前往,双方在衡水共同想打击元峥和冯萧的谈判,让大梁与东辽的结盟第一步就被打破!
  永宁帝“噌”从龙椅上站起身来,一定是这样,若没有人给北蛮人报信,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衡水?
  “元四的折子呢?”
  “臣看过之后让刘大人转呈给陛下,如今应该在存档之中。”
  永宁帝双眼冒火,他根本没看到过元四从衡水回来后递上的折子。
  “陛下!”小宦官过来通报:“鸿胪寺卿来了!”
  永宁帝此时几乎已不用再让鸿胪寺卿来判断那密信上的北蛮印章真假,但还是让他过目了一番。
  结果当然毋庸置疑。
  这密信是元峥当日在衡水让哲布亲自写下的,印章是如假包换的北蛮印章。密信则是昨日在刘渭进宫之后,让青衫潜入刘府放在当初永宁帝那封密信一起。
  在印证了这一点后,永宁帝终于彻底暴怒。
  元峥当初上奏的折子也被送来,里头还包括冯萧的亲笔叙述,他们是如何包抄击退了藏在大蟒山中的北蛮人。
  当然,东辽人自然未被提起。
  元峥心里很明白,在永宁帝一心想和东辽人结盟的时候来泼他冷水,并不是明智之举。
  而刘渭通敌的证据确凿,除此之外,还陆续找出了他在永宁帝被囚之时,与太子来往频繁的证据。
  所以,刘渭在刚刚好包扎上额头伤口之后,就迎来了摘官帽送下狱的圣旨。
  刘渭被人从宫里拉出去的时候仍是圆睁着眼,他不明白,元四这张网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就铺下的!怎么他忽然就被包得严严死死挣都挣不脱?
  他不告他吃空饷,不告他滥用私权,反而费尽心思做了个通敌的圈套来嫁祸于他!
  看起来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他偏偏就做成了,永宁帝偏偏就信了!
  他还能如何?
  “哐当”!狱门关上。
  刘渭一个趔趄,跌在潮湿霉臭的干草堆里。
  狱卒头子笑着道:“刘大人,这里头是没外头舒服,但这间牢坐南朝北,已是这里最好的了。俞弈俞将军就住您隔壁,算是跟您搭个伴儿。”
 
 
第373章 探监
 
  
  刘渭挣扎着僵硬的手脚爬起来,猛地扑到边儿去,拼命摇晃着铁门,“我要见元四,你叫他来见我!我要见元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