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贵子——昭素节
时间:2018-09-26 09:02:50

  张耀祖这个闷葫芦突然也打开了话匣子,向潘掌柜说起了这几年的发家历史。
  “这片园子你也别看现在挺热闹,以前可荒了,就是一片荒地,种菜也不行,种地更不成。最后还是小北说要种树,我就种了梨树桃树枣树柿子树啥的,这不,都到了挂果的时候了,再往前走,还有一大片柿子树,今年秋天也挂果了。到时候你一定得尝尝。”
  潘掌柜忙说:“你家这头茬柿子,我一定得吃到嘴。”
  果园太大了,潘掌柜自然走不到头,他们在里头转悠一阵便出来了。
  潘掌柜出了果园就提出告辞,他还要去串亲戚呢。
  赵清河本来是想留下来住一晚的,但看到潘掌柜喝成这样,放心不下,只得跟着他走了。他还得去驾车呢。张小北得知赵清河竟然会驾车,也不由得一脸惊奇,赵清河不好意思地道:“我刚学会。”
  众人把东西搬到马车上,又扶着潘掌柜上了车,赵清河坐在车辕上,手里拿着鞭子。
  胡氏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再三嘱咐道:“清河,你可小心些。”
  潘掌柜十分放心地说道:“你们都放心吧,清河这孩子干啥都稳当得很。”
  张家众人挥手跟两人告别。
  潘掌柜和赵清河一走,张小北就赶紧拉着娘亲到房里说话。他把赵清河告诉他的话都转述给了母亲听。胡氏听罢,虽然心中满是遗憾,但到底也是无可奈何,她比较庆幸的是还好这事没有说透,不然的话,以后双方见了面都会尴尬的,而且他家面子上也不好看。
  胡氏抽了空又把李家的事委婉告诉了大女儿,张小草虽然略有遗憾,但并没有怎么伤心。张小北觉得他姐可能对李先生的感情多半仰慕和感激,就像一片薄云似的,若有若无,风一吹都会散开,散了也就散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
  赵清河回去几天后,又赶着马车来张家村了。他这次来是要收咸鸡蛋和咸鸭蛋还有酸笋的果酒的。潘掌柜盘下的那家食肆眼看着就要开张了,现已更名为潘家食肆,食肆简单修葺了一翻,又人从别处请了一个新厨子,再把客栈里的伙计调过去几名当帮手就开张了。
  赵清河也主动申请调过去帮忙,这样他也可以顺便远离潘掌柜的侄女,既然他无心,就不能吊着人家。潘掌柜的侄女也是个机灵的,一看赵清河这举动,就知对方对她无意,两人仍然跟以前一样友好相处,倒也没有因此而生嫌隙。赵清河如今是身兼数职,有时当帐房,有时当伙计,有时还出去采购食材。
  胡氏算了算,潘掌柜给的价钱都是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又高,还有人专门来收,她自然是乐意之至。
  她一边准备东西,一边对赵清河说道:“清河,晌午就在家吃饭啊。”
  赵清河毫不客气地答应道:“婶子,我也不瞒你说,我就是故意蹭着饭点来的。”
  胡氏闻言笑了起来,她转头冲着灶房里喊道:“小草,小枝,饭做多些,炒两个青河爱吃的菜。”
  张小草在屋里大声答道:“放心吧娘,二妹早就准备好了。”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东西装好,张耀祖又去帮忙饮马喂草料。大家忙完才一起坐下吃饭。
  赵清河是常客了,大家就跟往常一样,一边吃饭一边随意地闲聊。
  张小北问赵清河下月要不要跟他一起去县学读书。按照规定,过了童子试后,他们就可以到县学读书。
  赵清河似乎早就决定好了,他语气平淡地道:“我就不去了,我决定留在潘家食肆,一边读书一边帮潘掌柜打量店里的生意。
  他这个决定倒也在张小北的意料之中,虽然去县学不需要交学费,但是书要自已买,还要食宿自理。县城的花费自然比乡下高出不少,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赵清河自然是没办法负担这些费用的。只是这样,赵清河难免会分心,读书的时间也会大幅度减少。
  赵清河见张小北神色黯然,还反过来安慰他道:“其实我在潘家食肆挺好的,他们管吃住,我的工钱都能存下来。我想攒个几年,能在县里买间屋子,这样,我跟我哥好歹也有个落脚之地。”
  张小北道:“这样也行,就先按你说的办吧,你要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来问我,我要再不明白就去问学里的先生。”
  赵清河笑着点头。
  赵清河还有事在身,也不能在张家多做逗留,他吃完饭,又去村里的人家收了一些青菜鸡蛋之类的东西,便回去了。临走时,他还跟胡氏和张耀祖说:“这次只是先试试,要是生意好,你们以后常来送菜和鸡蛋。”
  两人听到这等好事,乐得是合不拢嘴。要是真如赵清河所说,他们家也不必去镇上出摊零卖了,这样既省时省力还能多赚。
  几天后,张小北收到了县学寄来的一封书信,就是类似于入学通知的意思,命他于五月初十去县学报道,上面还写明因为他是廪生,伙食费由朝廷发放。但书具、寝具等仍需自备。这封通在村里难免又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轰动。
 
 
第62章 新客
  过了几天,王世虎家终于让人捎信说, 他们有空了, 可以一起去李先生家了。只是这时的胡氏已经没有了起初的那种期盼,但是李先生家还是一定要去的。在拾掇礼物时, 她特意把张小草的那副绣品拿了出来, 这副壁挂物归原主, 还是挂在了张小北书房的墙上。
  胡氏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张小北在旁边说道:“娘, 那大姐的亲事怎么办?是在这几个人选中挑一个,还是继续等媒婆上门?”
  胡氏微微蹙眉:“真是难呐,我一时也没了主意。”
  张小北不动声色地道:“娘,我知道你总怕姐姐过不好,不过咱们没必要非要男方处处符合咱们的心意, 咱们都是普通人家, 哪能处处完美?就算咱自己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我觉得, 只要男主人品好,有担当,对我姐上心,两人心投意合就行了。”
  胡氏若有所思, 半晌方点头道:“你说得也有道理, 这世上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张小北忙说:“娘这是关心则乱, 毕竟婚姻大事关系到姐姐一生的幸福,娘再谨慎也不为过。”
  张小北心想,爹娘若是放开这种求全的心思, 有所取舍,不但大姐的亲事会顺利许多,就连二姐的亲事应该也会减少不少阻力吧。
  母子二人收拾停当,张耀祖就去套上牛车,再把东西搬上去,家里还有很多活要干,他把母子两人送到花莲村就回来。
  牛车慢慢悠悠地驶着,张小北坐在车里,一路饱览路边的春景,和风吹来,还夹着若有若无的花香,让人倍觉心旷神怡,他好久都没这么享受了。只是看着路边熟悉的风景,想到以往在花莲村念书的岁月,心里未免又有些惆怅。
  牛车渐渐驶进花莲村地近,当张小北望见那面波光潋滟的大湖时,心中的怅然顿觉淡去不少。
  张耀祖把他们送到李家院门前就回去了,胡氏一手挎着一个筐子,张小北也是两手满满的,到了院前,张小北叫了一声,“先生在家吗?我是张小北,来看你来了。”
  过了一会儿,才听见院子里有人走动的声音。
  接着,门“吱嘎”一声开了。
  李先生笑吟吟地站在门前,双方寒暄几句后,李先生去帮忙提东西。他见两人拿这么多东西,便道:“怎么的又这么破费?”
  胡氏忙说道:“这些可不值当什么,都是自家园子里种的,让你们尝个鲜头。”
  李先生笑道:“我尝得可够多了,每年每季都尝。”
  张小北见院子里静悄悄的,李夫人也没有出来,便问道:“李奶奶是不是不在家?”
  李先生道:“我娘应邀去青阳县的亲戚家了,我前天把她把送走。”
  张小北依稀记得赵清河说过,李先生的未婚妻家好像也在
  青阳县,这次李夫人该不会去女方家商量婚事了?猜测归猜测,张小北又不敢随便发问,只得强摁着好奇心。
  李先生去帮忙倒茶,胡氏忙说:“先生不用客气,我们又不是外人。”
  张小北纳闷王世虎一家怎么还没来?不是约好大概这个时间来的吗?
  他正想着,就听见就有人在敲门,张小北猜测肯定是王世虎来了,赶紧跑过去。来的确实王世虎和白氏。这母子二人比先前见时更白胖。
  母子各拎着一只大篮子,笑眯眯地走了进来。李先生也上前来迎接。
  白氏一来,胡氏就免去了跟李先生无话可说的尴尬,两人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
  李先生在自己在这里也不知说什么好,便让两人自便,他领着王世虎和张小北去了书房。
  李先生挨个问了两个考试的情况,对王世虎则是安慰鼓励居多:“你这个年纪能考上童生已是难能可贵了,为师替你们高兴。”
  对张小北,他也同样勉励了一番,但也委婉地敲了个警钟,让他千万不可骄傲,学无止境,今后要继续以这种低调踏实的心态读书治学。
  接着,他又拿出三封信,说这是宋先生来的信,分别给他们三个的,赵清河那封就由张小北转交。两人面带恭敬地收了信,放入袖笼中,继续跟李先生说话。
  张小北把要去县学的事也告诉了李先生,李先生沉吟片刻,道:“咱们县的县学我略知一二,恐怕你们这时候去不是好时候,今年是乡试之年,县学里的几位老秀才要去府城参加今年的乡试,得到九月才能赶回,学里倒有一位老举人,只是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大好,并不常到学里来。”
  张小北和王世虎一听,不由得对视一眼,两人均是满眼的失望。特别是张小北,更是心中一沉,他本以为县学做为本县的最高学府,不说人才济济,至少也有几位靠谱的老师吧。没料到竟是这种情况。
  李先生又说道:“你们的宋先生跟我说过,你们若是能考过童生秀才,家里再有些门路,又能担负得起的话,去府城的府学是最好的。”
  张小北一脸惊讶:“先生,我们也能去府学读书?”
  李先生笑道:“是有这个可能,只是多少有些麻烦,而且府城的花费更多,我怕你们会为难。”张小北一想也是。算了,他还是先在县学呆上一阵再说吧。
  张小北他们在李家呆了一会儿,李先生想着家中无人张罗午饭,便差遣王世虎去村头的小饭馆定一桌饭菜送过来,至于菜式随他的意。张小北心想,原来这个时代就有外卖了,他们先生也是标准的古代宅男,平常没事也不怎么爱出门。
  王世虎自然要拉着张小北一起去,一边说话一边往村头走去。
  王世虎一脸的空虚寂寞:“小北,我最近觉得好无聊,还是以前那样好,有你有赵清河还时不时地有别的伙伴,现在就我一个人在家呆着,没劲。”
  张小北道:“没事,要不了多久,咱们就去县学了,那里的学子多着呢,到时候你就可以交到朋友啦。”
  王世虎皱着鼻子道:“可我还是喜欢跟你还有清海清河在一起玩。”
  “到了县学,咱俩还在一处,至于清河,他也在县城见他也方便。”
  王世虎听到这话,心情才略微好一些。
  说话间,他们就到了村头的花氏酒家,里面卖酒也卖些饭菜。那小伙计竟也认得两人,一见到他们便笑着招呼道:“这不是张秀才和王童生吗?来来,进来坐。”
  王世虎一脸纳闷地道:“你见过我俩?”
  那小伙计道:“当然见过呀,你们在花莲湖边踢蹴鞠时,我在旁边看着呢。我跟你们说,你们两个再加上那位赵清河的名字,早就传遍了我们花莲村了。你们虽然不是我们村的,可是我们村的先生教出来的,乡亲们说出来都得意得很。”
  张小北没料到自己竟然也是小有名气了。
  他谦虚地说道:“这都是李先生和他的同窗宋先生教得好。”
  那伙计感慨地道:“要不是你们三个,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整日独来独往的李先生竟是个能人哩。这下可好,我们村有不少人家要把孩子送到他那儿读书呢。”
  伙计十分健谈,扯了一大通有的没的,才突然想起问两人要吃点什么。
  王世虎说:“我们先生要在你们这订一桌菜,送到家去。”
  伙计道:“可以可以的,你们要点些什么菜。”
  王世虎也是一脸为难,来时,先生只说让他随意点。
  张小北跟王世虎商量道:“要不,咱们就点一个两荤三素吧。”
  王世虎道:“应该够了,我还带了不少熟食呢。再切上两盘够一桌了。”
  两人点了五个菜,要了五碗米饭,伙计说半个时辰后会送过去。
  两人回到李家,当白氏和胡氏听说两人去村头饭馆点菜去了,忍不住把两人说了一通:“你们两个怎么不拦着先生?咱们又不是外人,叫什么饭菜,我们两个随便下厨做几个菜不就行了?”
  张小北道:“娘,李奶奶不在,东西也不知道放在哪儿。再说先生肯定觉得让客人下厨不妥,菜已经点了就算了吧。”
  两人虽然不愿意,但事已至此也不好再说什么。
  她们两个一边聊天一边把院子里的菜地又给整了一遍。
  不到半个时辰,花氏酒家的伙计就把提着食盒来了。
  这家店倒挺良心,菜色新鲜,份量又足,而且掌柜的还送了他们一道凉菜。
  五个人吃得也算是宾主尽欢。
  吃完饭,李先生又带两人去参观他的画室,并且还送了两人一副肖像画。
  张小北看着画中的王世虎,白白胖胖虎头虎脑,真是画得惟妙惟肖。再瞧瞧自己,怎么他就被李先生给画出了一副忧郁的文艺小青年的意味来。
  王世虎十分喜欢这幅画像,笑眯眯地收下了:“谢谢先生。”
  张小北倒也满意地收下了。
  送完画,李先生又各送两人一本书。
  尽管不舍,但也到了告别的时候了。
  两人跟李先生告别。
  李先生将他们送到门外,众人挥手告别。
  他们是走着回去的。胡氏和白氏并肩走着,东村长西村短的,聊得热火朝天。王世虎跟张小北也是聊得不亦乐乎。
  很快就到了岔路口。
  王世虎不舍得跟张小北分开,拉着他央求道:“小北,你跟我去我们家呆两天吧,我一个人太闷啦。”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