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天下之将门冷后——斑蛰
时间:2018-10-24 10:00:26

  叶挽承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人,这个时候还想着怎样利用这些可怜的受灾百姓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她可不想做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的英雄好汉,利字当头,能如何利用就如何利用罢了。
  她明明心中有所担忧仍要强装坚定干脆的模样落在褚洄的眼里不由觉得好笑,轻声道:“刚刚还表现的像是一幅老奸巨猾的样子,怎的现在就后悔了?”
  “才没有后悔。”叶挽哼了一声,“我只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受伤害的永远都只是这些平民而已。为什么坏事做尽的人反而能高枕无忧,这些什么都没有做过的可怜人却成了两方博弈的牺牲品。”说归这么说,叶挽心里却并没有指望能够得到真正的答案。这是千百年来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无论得益的是哪方,倒霉的总是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罢了。
  褚洄用力捏了一下叶挽的鼻子,声音淡薄:“因为有权与利,财与势,世间有利益纷争的存在,就永远都会有连绵不断的纷争。即便是身居高位,也免不了被这样那样的人所觊觎。有钱的想要变得更有钱,有权的想拥有更多的权,即便不是在朝廷官场之上,仅仅只是在平民百姓的家宅当中,都会有各种为了自己利益所想要获得更多的事情存在。只要这个世间有‘人’,就永远也阻隔不了‘战’。”
  天下不会无战,世间不可能永远和平。
  他眼底的凉薄让叶挽心间微颤,就像是个厌世的大魔王,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糟糕的一切消磨殆尽一般。
  叶挽想了想,突然开口试探道:“那如果有朝一日你掌权,是否会让这个世间变得不一样呢?”豫王无子,此战若是大胜……必定会让褚洄成为他的接班人。叶挽不知怎么的就有点担心那一日的到来了。
  褚洄闷笑了声,猛地将叶挽扛起来向崖下跃去:“若有朝一日我掌权,一定是先找个地方把你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看你,不让任何人碰你,不让任何人听你说话,只有我一人能够独享。”
 
  ☆、第412章 舆论和民心
 
  除却少数几个离的甚远的乡镇没有遭殃之外,整个陌州西三城五镇十一乡全都遭到了大水的侵蚀,死伤无数。
  尤其是靠近陌州城的和平镇等地,水流湍急,冲击力大,受到灾情尤为严重。单单和平镇一地就有两千多人下落不明,或是身死,或是被大水冲到了别处,镇上找得到的尸体就有三百之巨,只有几百人从这场无妄之灾当中活了下来,抱头痛哭。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所有人心惊肉跳之余,纷纷的怀疑起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才会导致这样的惨剧发生。
  正如叶挽意料之中的一般,短短两天之内,陌州西这边被水淹之事就在整个大燕迅速发酵了。带着不可阻挡的披靡之势,传遍了大燕上下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陇西在内。
  尽管陇西不是受灾之地,陇西百姓还是不禁为这仅隔了一条邬江的比邻之地捏了一把汗。尤其是他们的镇西军还在陌州土地上,也不知道他们安全与否?一时间,陇西沸腾,纷纷考虑着出手捐资帮助陌州百姓。他们没有为官为将者考虑的这么多,心里想的只是同是大燕子民,没道理眼睁睁的看着陌州成为洪灾的受害地,在无可帮助之下损伤更大。
  然,水淹的事情还不是压垮陌州那些可怜百姓的最后稻草,真正压垮他们的是整件事情的真相。
  陌州百姓得知此事并非是突如其来的天灾,气的破口大骂。想也知道,又非夏季洪时,怎么可能会发生山洪?这猎猎寒冬,眼看着春季就快要来临了,百姓纷纷都已经准备好了春季播种的粮食稻米,准备在新的一年里迎来新的收获。谁知道眨眼间的功夫整个陌州西就发生了这样的惨事。
  大水并非山洪,而是陌州城外邬江上游的水坝破碎冲涌而出的大水。一个隐隐约约不知是流言还是真相的消息从百姓们当中传出,水坝损毁的真正原因并非是朝廷军对外宣称的石料老化,经历日月变得不堪一击,积雪融化之余使之承受不住压力自毁。而是朝廷军为了能够不折损一兵一将的目的,宁愿让整个陌州百万百姓都跟着一起被大水冲毁,就为了能够全部歼灭刚刚登陆陌州的镇西军。
  这一消息一出,不光是整个陌州炸了,乃至整个大燕都炸了。
  除武州以外,丰州、廉州、康州、泰州等地百姓尤其将目光投照至此,关注水灾之情。他们想知道,是否当真如那所谓的流言所说,朝廷为了能够击溃镇西军已经不择手段了。今日受灾倒霉的是陌州百姓,他日若为了能够折损镇西军,朝廷是否还会不顾一切的将他们也牺牲?
  百姓所求不过四字,平安喜乐。若是朝廷为了打胜仗连他们的安危都不顾,甚至想着要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他们凭什么还要忠于朝廷,爱戴皇室?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朝廷,要之何用?
  朝廷大惊,顿时下诏否定这个说法,并勒令任何人不得散布谣言,散布谣言者死。水坝不过是因为年久失修才会自毁酿成大祸,致使陌州城死伤数十万并非朝廷之意,身为督造水坝的官员工部尚书姚大人首当其冲要负这个责任。
  姚尚书锒铛入狱,朝廷下旨彻查此事,定要还陌州百姓一个公道。
  但是除此之外,朝廷只字不提赈灾之事。要知道陌州西现在已经成了镇西军所占领的地方,整个陌州也只有一个陌州城还摇摇欲坠的坚挺着没有成为他们的“盘中餐”,朝廷又怎么会大喇喇的拨出真金白银来赈它镇西军地盘的灾,筹他们镇西军应筹的款?
  这一举动无疑来说是大大的帮助了镇西军,为他们在百姓当中造势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百姓们才不管他们的地现在是不是已经被镇西军占领。他们只知道,我陌州现在出了事,朝廷理应出银筹措,死伤数十万人不是开玩笑的,你现在搁这儿装死是个什么意思?
  朝廷在这时候偏偏就装这个死了,无论各地如何怨声载道的提出意见,要求朝廷立刻派钱派物的找人来帮助他们,那千里之外的燕京都充耳未闻,假装根本没听到这个事儿。只可怜了一个背锅的姚尚书,明明跟此事没有半点关系,偏偏就要为这件事情背上最大的责任。朝廷虽说要彻查此事,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查的清楚了。
  朝廷装死,百姓心中怨气更甚,甚至纷纷围至陌州城讨好说法,如果不给他们个解决的办法的话那就当即砸了他们的陌州城。
  好在,朝廷虽说对此事毫不关心,然镇西军却成为了在这严冬之际温暖了百姓们心的火炉。
  他们在灾前不顾自己安危奔向受灾城市个个提醒,苦口婆心,恨不得将他们打晕了抗在肩上离开这些地方。有听劝阻的成功躲避了灾祸活了下来,不听劝阻的一个个就成为了那倒霉的水下冤魂。一些没有听这些忠言而有幸生存下来的受灾百姓们,一个个悔不当初,恨自己没有相信镇西军的话。
  在百姓们围拢陌州城讨要说法之际,冯凭大言不惭的将事情的责任全都推到了镇西军的头上。甚至放话说水坝就算不是因为年久失修而自毁,那也定然是被镇西军毁损,目的就是为了拉拢陌州百姓的心。否则为什么单单就陌州百姓们出事,他镇西军半点损伤都没有?他这话一放,围拢陌州城的百姓们全都炸了,一个个恨不得将城掀了把冯凭剥皮抽筋。
  镇西军拉拢陌州百姓有半点好处吗?届时铁蹄踏过,豫王荣登大宝,即便暂时无法拥有民心也不影响他即位。假以时日只肖给百姓稍加好处,减免赋税,自然人人民心所向。百姓们从来都不关心掌权者是谁,即便是谋逆者又如何?他们关心的不过是能够吃饱穿暖,是否苛政罢了。
  获得民心不过是早晚之事,这样吃力又不讨好的事情做起来没有半点好处,难道拉拢了他们就能顺顺利利仗也不用打就能入主燕京了呗?
  更何况,现在灾后,各处怨声载道。尤其是受灾情况严重的地区,死伤惨兮。是镇西军不计前嫌的贡献出军营中的军医为他们治伤,将本应属于行军途中的军粮和物资拿出来替他们安顿,甚至不顾天气严寒,将过冬的物资都捐献给了流离失所的陌州百姓,硬生生的在这样的冬天睡在树下睡在泥地上。
  甚至那位叶都尉还一个一个的到百姓们的面前道歉,说全都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朝廷才会出此下策不择手段,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如果可以的话愿意用自己最大的奴隶来弥补百姓……一个瘦削单薄的小姑娘,就在这样的晚冬挨家挨户的跑,连衣服都舍不得多穿一件,什么样的铁石心肠才会做出利用百姓拉拢民心,水淹陌州西这样的狠毒事情来?
  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被大家看在眼里,如果朝廷硬要说是他们才会导致陌州西受灾的话,那这样狠心冷肺的朝廷,不尊也罢。
  先前叶挽一个个跑着诚恳道歉送上物资的当口,段弘杨还在好奇为什么要叶哥亲自来做这个事情。现在当整个陌州西的心都向着镇西军,恨不得将陌州城一把端了把里面的掌事者拉出来剥皮拆骨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叶哥的做法是为了什么。
  段弘杨一言不发,拉上甄玉周建和刘方隅一起,跟在叶哥的后头一起派送物资。在保护叶哥不被失去理智的流民所伤害的同时,也好学习一下叶哥的行为举止。
  镇西军在源源不断的将自己力所能及的身外之物送给百姓的同时,甚至还收到了来自花家的资助。富埒陶白的首富花家在整个燕京宛如一潭死水没有半点动向之际,首当其冲的捐出无数白银,对外宣称:花家身为大燕子民,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能力为受灾百姓做些什么。
  他只字未提物资是送给镇西军的事情的事,借由此事正大光明的将自己的财物交于镇西军,打的是捐助受灾百姓的旗号。甚至还在这个时候压了一车又一车的冬衣棉被来,大喇喇的铺满了整条官道。
  对此朝廷狠的牙痒痒,但是又不敢拿花家开刀做些什么。毕竟他花家并没有勾结镇西军,他帮助的是陌州受灾百姓不是?
  还有陇西那边送来的物资粮食,豫王并没有说是自己所出,而是说这些都是陇西百姓们凑出的心意,希望陌州百姓能够度过难关。
  早前的敌人尚且如此恩慈,作为最应当对此事负责任的朝廷却半点声音也无,寒透了整个陌州的心。
  此时西秦的江北仍旧处在一片纷绵的大雪寒风当中,元炯看着收到的消息不由嗤笑出声。他纤长的手指夹着书信,面带嘲讽的将信扔到了面前的炭盆中烧了。“真是可惜,我以为大燕朝廷在他们面前尚且能有一战之力的。没想到,一副好牌也能被他们打的这般稀烂。”
  豫王谋反本就师出无名,朝廷不管怎么做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无论豫王如何行事,朝廷才是正义的一方。
  可是没想到,即便是拥有这样完美不可懈击的名头,大燕朝廷还会将自己弄成这副狼狈的模样?实在是可笑。
  “公子?”元秋疑惑的喊了声,似乎不明白为什么大燕的舆论好像一下子扭转向着豫王那边的方向偏了。
  元炯搓了搓冰凉的手,勾起嘴角笑道:“若我是大燕朝廷,在这等关键时候管它陌州是不是已经被镇西军占领,自是一定要不遗余力的帮助陌州的。不为陌州,也为其他几州,难道他们就不明白,民心到底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么?呵呵……”他高深莫测的抬起了下巴,一双云淡风轻的眸子底下如云翻浪涌般充满风暴。“本还指望着大燕朝廷跟镇西军狗咬狗,现在看来,我倒是太看得起大燕朝廷了呢?不过也是了,对手是那两个人,又有谁能算计的过他们俩呢……”
  “那我们现在应当如何行事?”元秋迟疑的问道。
  元炯摆了摆手:“急什么?再等等罢,本公子准备的大礼若是这么轻轻易易的送出去了,未免也显得太心急了一些。只有在关键时候拿出来才能达到令人震撼的目的,不是吗?”他轻舒了一口气,捧着手炉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声音悠远。“怎么还不入春呢?冬季这般寒冷,实在是令我身子难受的很啊……”
 
  ☆、第413章 前进前进
 
  安顿好了陌州百姓的生存问题,确保不会再有人因为受伤和冬天的问题在灾后受到损伤之后,褚洄所带领的这一支镇西军终于能够在和平镇百姓的支持之下,继续朝着陌州城的方向挺进。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将陌州拿下,让陌州成为左护军的驻地。
  虽说军中暂时的物资粮草都为了帮助受灾百姓捐赠出去,不过有豫王后背源源不断的输送,还有首富花家“慷慨解囊”的帮助,并没有困扰镇西军的将士们多久。
  和平镇的百姓早就没有开始那般抵触镇西军,但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城镇之一,他们面对镇西军的态度还是有些怪异和意味不明。这些将士们是最直面最先告诉他们朝廷准备炸水坝的事情的,他们却不愿意听从,只有十几人愿意抱着那万分之一的希望跟着一起上山,其余活下来的不过几百人。
  这几百人还要在丧失至亲好友的情况之下,孤苦伶仃的继续在这个被冲垮的四分五裂的城镇里生活。
  在镇西军将士们路过之际,城中没有重伤仍能够活动的百姓纷纷站在自己房屋的最高处,远远的注视着大军过境时候离去的背影。
  他们远可以不顾他们的死活,铁蹄踏踏的直接从他们身上碾压过去,可是他们没有。
  他们明明能够不顾任何人的死活,不耽误任何军机和行程地从和平镇冲过,可是他们没有。
  但要说他们心善人好,却在肯定和平镇必会遭殃的情况下,仍是放任他们那些不愿意相信的人,任由他们不管老弱妇孺,被大水冲走……要说心中对他们到底是感激还是仇恨,剩下这百人当真是说不出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们希望镇西军在拿下燕京之后,不要再让这片可怜的国土再发生战争了。
  大燕并非西秦,这些年来所受的创伤已经够多了。只愿天下和平吧。
  马上就要离开晚冬步入早春,应当是一片宁静祥和的准备迎来播种季节的气氛,陌州城的却笼罩在一片极低的气压当中,格外的诡异。
  整个陌州城的百姓人人自危,一面害怕着镇西军的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一面又担心着城中的朝廷军。陌州城作为整个燕东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就意味着燕京所在的武州大喇喇的暴露在敌人的面前,而陌州这片邬江以东的第一块土地,也将完完全全的落在镇西军的手里。
  陌州背后就是武州,武州的东边即是燕京。倘若武州再失去控制,那就真真正正的代表着大燕要变天了。
  陌州城的百姓们担心不已,原本心想着他们作为陌州的省城,是万不可能出现什么差错的。尤其还当他们知道,沿途镇西军所需要经过的陌州城镇百姓都自动自发的阻拦起镇西军来,更让他们心中惊喜。镇西军口碑在外,是绝对不会出现欺压百姓这样的丑事出现的,只要有百姓拦在他们的前面,他们就绝对不可能前进一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