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锦——天际舟
时间:2019-01-07 10:11:24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几乎是被证实过的定律。但眼下的洛阳城里,意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她也不知道,为何徐婉真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或许,是因为苏良智的缘故?
  但方锦书却实实在在的知道,这并非徐婉真多管闲事。
  这次的疫症,来得汹涌猛烈,若非徐婉真,洛阳城里不知要死多少人。
  徐婉真在这个时候去见庄夫人,应是去通过庄夫人求见肖太后。
  方锦书仔细回忆着前世的所见所闻,这应该是徐婉真头一回出现在宫里,第一次见到高高在上的太后娘娘。
  “不急,婉真何时有了闲暇,何时来玩便是。”方锦书笑道:“我这里左右无事,成日都是在家中的。”
  “四姑娘的意思,婢子一定转达。”
  “若是遇到什么难事,我能帮得上忙的,请她一定不要客气。”
  “婢子代姑娘谢过四姑娘。”桑梓敛礼道谢告辞。
  接下来几日,暑热不褪,洛阳城里仍然四处可见灾民的踪迹。
  官府、寺庙、权贵公侯、朝臣重臣、大商家等,都在城中设立了粥铺。但灾民的数量太多,城中米粮有限,也只能勉强果腹罢了。
  方锦书设在郊外的善堂里,也相继收容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孤儿。她将之前就采买而来,放在广盈货行的米粮送去善堂,供他们日常所需。
  她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限的紧。
  因长途跋涉缺少口粮,又缺医少药,灾民中的好多老弱相继病倒。幸好天气炎热,不愁会冻死。
  但那疫症,就悄悄潜伏在灾民之中。
  最开始,偶有几人病倒,高热不褪。没几日功夫,跟病人接触过的人,相继病倒。京里各个医馆里,顿时人满为患。
  这些人的症状,都极为相似。
  最初时昏迷不醒,面色发黄,时不时还打摆子。紧接着,便高热难褪,水米不进。最早发病的患者,已经死了好几人。
  而这些能来医馆瞧病的灾民,都还是家中有些余钱的。那些身无长物的,恐怕只能在家中苦熬着。
  死人的消息一经传出,便人心惶惶起来。
  有经验的老人知道,在这种时候爆发出的急病,只会是闻者色变的疫症。
  一时间,城中人人自危。
  有条件的人家,纷纷收拾细软逃离京城。勋贵顾忌着皇帝,也将自己儿孙送出城外躲避这次的疫症。
  实在是离不开京城的,便关门闭户减少外出。
  疫症猛于虎,这不是闹着玩的事情。弄不好,那就是十室九空的惨状,没有谁想去亲身体验。
  刚开始,急病还只是在灾民之中爆发。不过两日功夫,城中的百姓就有被出现了被染上的症候。
  如此一来,热闹繁盛的洛阳城,因这突然爆发开来的急病,突然变得空旷起来。
  往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两侧的店铺纷纷关门歇业,行人零落。在这样炙热的夏季,竟然有了几分萧瑟之意。
  就在此时,从宫中传出旨意,公布了防疫方略,责令由官府带头执行,传达至每个坊。
  同时,在城中建立了隔离区。由太医院负责,组织京中所有的医馆大夫,将所有患者均转移到隔离区中,进行集中治疗。
  方锦书知道,这整套防疫方略,正是出自于徐婉真之手。
  这套方略,是来自于苏良智在几年前跟随苏神医一起行医,所得来的经验。再加上徐婉真的补充完善,才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子。
  从防治、隔离,到病患的护理、尸体的处理,直到流民的安置,有一系列措施。
  这套方略,是她通过庄夫人的引见,才得以献给肖太后。但疫症毕竟事关重大,太医院也一直在研究。
  新的法子能不能有效果,谁也不知道。所以,在洛阳城疫情尚未爆发之际,原本是打算让苏良智奔赴棣州,先进行局部推行,验证效果。
  但洛阳城的疫症爆发,再没了这个缓冲的时间。
  庆隆帝看过这套方略之后,便下旨照此执行,一条又一条的命令从宫中传出。高芒王朝这个庞大的帝国机器,以极高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防疫方略,用大字抄写了,张贴到了各坊的入口处。
  坊正将更夫组织起来,敲着更鼓,大声念着防疫的办法,走街串巷的宣读着,告知所有百姓。
  在修文坊里,也不例外。
  听着外面传来的声音,方锦书放下手中绣绷,对芳菲嘱咐道:“这段时日,你们尽量别出门。洗好的衣衫,都用沸水煮过再上身。”
  这些,都是她在前世就知道的法子。
  正说着话,春雨进来禀道:“四姑娘,徐家送了帖子来,问您若有时间,午后徐家大姑娘来小坐片刻。”
  “哦?”方锦书心里微微有些吃惊。
  眼下,正是徐婉真忙着的时候。那套防疫方略献上去之后,并不是说就没她什么事情了。跟这样的大事相比,她入股食坊一事,实在是细枝末节。
  所以,她怎么有空来了?
  “替我回话,说我新制了莲子茶,正好等婉真来了,一起品茗。”方锦书吩咐道。
  歇了午觉起来,芳芷替方锦书梳妆完毕没多久,徐婉真果然就来了。
  方锦书命人将她引进了翠微院里,在外间里见她,以示亲近之意。
 
  ☆、第六百三十五章 百草味的份子
 
  “婉真妹妹,”方锦书笑着让芳菲上了莲子茶,道:“我这想着你段时日一定忙得紧,便没来扰你。这会儿,你怎么有功夫来了?”
  防疫方略是徐婉真的主意,并不是什么保密是事情,方锦书的父亲是御前制诏,她会知道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所以,她才这般问起。
  徐婉真浅浅品了一口茶水,谦虚道:“我只是个出主意的,并没有什么事情。书姐姐这里的事情,也是极要紧的。”
  “姐姐你将那么大一座宅子交付给我们,却连契约都没有签一个。”徐婉真浅笑道:“我这心里,实在是放不下。”
  在徐婉真遣人来,告知徐家同意方锦书入股之后,方锦书便将房契交付给了徐家。食坊已在按部就班的筹备着,她先交付了才能进行后续的整修,不耽误工期。
  这份信任,令徐婉真十分感动。
  因此,纵然她眼下事忙,也特意抽出时间来,要先将此事了结。
  “大事要紧,我这里不急。”方锦书笑道。
  “书姐姐的心胸,妹妹我自愧不如。”徐婉真放下手中茶杯,从桑梓手里接过一份契书,放在桌上道:“姐姐您看看,若无问题就可签了,我再遣人拿到府衙去备案。”
  方锦书拿起契书看了,果然与当初徐家承诺的一样,给予她的是两成份子。
  “婉真,我约你来,正是觉得这份子有些多了。”方锦书笑道:“宅子不过是死物罢了,哪里能值得这许多。”
  “书姐姐万勿客气了,这是祖母亲自定下的。”
  “还请妹妹替我感谢老太太这一番好意。”方锦书正色道:“只是,既然一起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公平二字,才能走得长远。”
  “我是真心想要与妹妹一起做生意。若占了便宜,反倒显得我用方家仗势欺人了。”
  商家,在高芒是地位最低的阶层。尤其是在与人合股时,常常都会吃一些亏。
  方家乃是礼部侍郎府,莫说方锦书还拿出了一座宅子来,就是她什么都不出,强要入股,徐家也只能认了,分一成干股出去。
  徐老太太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才给方锦书的股份多了一成。
  同时,也是考虑到方家在京中的人脉很广。像百草味这样专注药膳滋补的食坊,面对的客人必然是京中的大户人家,朝臣就占了很大的比例。
  不过,这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法衡量。
  徐家愿意拿一成出来,足见其厚道。但方锦书却不能就这么受了,这违背了她的本意。
  “书姐姐快别这么说。”徐婉真忙道:“能得姐姐入股,是我们的荣幸才是。”
  “不行。”方锦书缓慢而坚定的摇头,道:“那座宅子,顶多作价一成股份。我既不参与经营,每年都能分红,就已经是占了便宜。”
  徐婉真还想说些什么,方锦书摆手制止,竖起一根手指道:“两个法子,要么我再加五百两银子,和那座宅子一起,算作两成股份。”
  紧接着,她再竖起一根手指,道:“要么,就按一成份子签契书。婉真妹妹,你觉得哪个更好?”
  徐婉真此来,原本就是要给两成份子的,方锦书提出来要增加投入,她自然可以做主。
  略作沉吟,她答道:“姐姐的意思,我知道了。有了这五百两,我们更宽裕一些。”她感受到了方锦书的诚意,再推辞下去,只会显得矫情。
  “好,”见她答得爽快,方锦书笑道:“如此,我就重新拟一份契书。”
  芳菲呈上了笔墨,方锦书照着徐婉真带来的那份契约抄写了一份,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就麻烦婉真妹妹,还要重新再签一遍。”
  这份契书上,不只是她一人的名字。
  入股百草味的还有徐文敏、徐婉真、宁先生,内容改变之后,就需要重新签署。
  “只是重新签字而已,不麻烦。”徐婉真笑道:“府衙里备过案后,我就将拓印的给书姐姐送来。”
  高芒王朝的契约,都会在衙门里备案用印后,方才生效。
  众人签署的原件便留在衙门里,各股东手里面持有的,是府衙提供的拓印件。
  待墨干之后,芳菲将契书装好,递给桑梓收好。
  “婉真,有什么需要我出力的,尽管说。”方锦书道。
  虽然,她知道,就算没有她,徐婉真也能处理的很好。但既然在自己的刻意安排之下,两人见了面,又有了这段情分在,能帮忙的她一定会帮忙。
  “书姐姐放心,这既然已是共同的生意,我绝不会同你客气。”徐婉真笑道:“对了,这份方略,还请收下。”
  “这次的疫症,据我小舅舅说,是他见过最猛烈的一次,书姐姐务必要小心为上。”她细心叮嘱。
  她抄写的这份方略,是她呈上去之后,自己又细细补充了一遍。内容是一样,但更详细一些。
  不止是方锦书这里,涂家、安国公府上等和她有过交情的人家,甚至是昭阳公主府上,她都送去了一份。
  因她要来与方锦书商谈百草味一事,便亲自带来。
  “谢谢婉真妹妹。”方锦书诚恳道谢。
  她知道防疫的法子是一回事,徐婉真的这份心意,她得领。
  “我还带了一些熏燎所用的药材来,书姐姐万万不可大意了,府中各处都要好生熏燎才好。”徐婉真嘱咐道:“药材熬制和熏燎的法子,我都细细在方略里写了。”
  方锦书郑重谢道:“妹妹这番心意,我不知怎生报答才好。城里疫症横行,妹妹出门在外须多加小心。”
  “不过是举手之劳,何谈报答。”徐婉真浅浅一笑,道:“我在外行走不多,姐姐尽管放心。”
  待徐婉真走后,方锦书将她送来的方略抄录了几份,一份送往二房,其余的分别送到嫁进巩家、乡君府、司家、吴家、乔家等交好的姐妹手上。
  司岚笙按照方略中所说,安排下人逐一熏燎,每一处角落都不放过。
  随着防疫方略的传开,洛阳城里处处弥漫着草药熏燎的味道。既然这是圣旨都说有用的法子,人们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第六百三十六章 抗疫
 
  在将患者集中隔离的迁病坊中,苏良智和一众太医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着。
  每一次疫症,病因不同、症状不同,能有效的方子也都不同。辩证、开方、观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到底什么方子才能起效,必须经过一个验证的过程。
  眼下,可以说全洛阳城水平最高的大夫都聚集于此,共同商讨。
  苏良智的年纪最小,却因为自幼跟着父亲四处行医的缘故,见识是最多的一个。连疫症这样的大灾,他也见过两次。
  和一众白胡子的太医们在一起,他也丝毫不露怯。
  他的医术,在此时展露头角,得到了太医院赵院使的欣赏和肯定。
  过了几日功夫,迁病坊中的患者,终于有痊愈的人出现。这一发现,令所有人欢欣鼓舞。而他所服用的方子,正是出自苏良智之手。
  接下来,陆续有患者症状减轻,乃至痊愈。赵院使向宫中递了折子,庆隆帝亲自下旨褒奖。
  这个好消息一经传出,洛阳城里的空气为之一松。
  街头上的行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些胆子大的商家,重新开了店,城里逐渐恢复着生气。
  修文坊里住着的都是文臣,不论发生何事,他们总是要按时早朝,或上衙。
  所以,他们注定了无法离开京城避难。
  见疫症得到遏制,坊里的人心头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一关,总算是熬过去了。
  疫症,他们不是没有听过,但总觉得那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这个名字,存在于奏章里、邸报中,看到因此而死亡的人,也会叹息怜悯。
  但却从未想过,会跟自己扯上什么关系。
  谁能想到,天子脚下的洛阳城,也会爆发疫症呢?当死亡的阴影真切笼罩在每个人的头上时,才觉出来疫症的可怕。
  明玉院里,司岚笙揉了揉眉心,将回事的婆子打发下去,吩咐烟霞:“去将书儿唤来。”
  小半个时辰后,方锦书迈入房门,敛礼道:“母亲,您找我?”
  看着一日比一日水灵的女儿,司岚笙满心欣慰,招招手道:“书儿过来,我问你件事。”
  方锦书走过去,挨着她坐了,道:“母亲尽管问。”
  “我听说,这次的防疫方略是徐家大姑娘呈上去的,是也不是?”司岚笙问道。这件事并不是什么机密,她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也没有放在心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