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嫂奋斗史/重生之农家奋斗史——苏四公子
时间:2019-02-05 09:42:53

    “我会努力去适应的。”被年纪比自己还要小的刘好好教训,陈彤并不觉得难堪。
    刘好好这段时间在长福县的归国华侨的名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显然外侨办的工作做得很不细致,不仅名单错漏百出,资料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她连翻了几页资料,随口问出的问题,没人能够答上来,都把刘好好给气乐了。
    外侨办是新成立的部门,长福县外侨办的主任田牛是从镇里提拔上来的,文化程度很低,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完全是填位子充数的。
    而且他们这种小部门人手上,统共就两个人,刘好好捏着他们仅能提供的薄薄几页资料,忍住骂人的冲动,毕竟他们是苏三开分管的,她只是过来了解情况,不能越俎代庖。
    “永海镇这个叫做苏运平的华侨,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去年吧。”田牛一脸迷糊地说。
    “好像是前年。”田牛的手下,那个叫林俊的年轻男人撞了撞他的上臂,示意他看资料上登记的时间。
    “哦,前年,是前年。”田牛连连点头,理直气壮地解释道,“前年县里的外侨办还没成立,我又不在永海镇工作,不了解情况。”
    这是明明白白的推诿了,刘好好忍气点头,别说是外侨办成立之前的资料记录了,就连成立之后的记录也是做得乱七八糟,要了解情况还是要去永海镇。
    “刘副县长,这个叫做苏运平的华侨很特别吗?”陈彤好奇地问道,不明白刘好好为什么关注这个苏运平,“看资料上他的年纪不大啊,回来也就把他们家祖坟和祠堂给修了修,捐的钱也不多,和别的华侨没什么两样啊。”
    
 
第七百九十二章 蛰伏
 
  “他不特别,他的父亲特别,他的父亲苏华年是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富商之一。”刘好好目光渺远,“最重要的是这个苏华年是十七岁才离开永海镇的,对家乡感情很深,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苏运平是来替他父亲打前站的,苏华年很快就会亲自回来。”
    十七岁的少年已经懂事了,哪怕他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他的观念和想法都深受故土影响,和那些自幼生长在国外的香蕉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她必须在苏华年回来之前,全面了解他那十七年的成长经历和整个长福县的现状,一定要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打动他,把他留下来投资,因为他就是长福县腾飞的金钥匙。
    转眼间,刘好好来到长福县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间南省的官场波诡云谲,林明被雷明凡找茬从市长的位子上拉了下来,那时候赵兰舟自顾不暇,任由林明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才把他要到省里做了个高官助理,继续跟在赵兰舟身边。
    因为有了雷明凡上蹿下跳,无论是赵兰舟还是林明都低调了许多,很多工作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刘好好没少在背后骂雷明凡这个穿越者搅局,照理说身为穿越者应该很有远见,更有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可是雷明凡心不正,一门心思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完全不管南省的发展,如果再任由他胡搞下去,南省的发展要比她前世起码慢上十年。
    雷家人因为有雷明凡的撑腰,动作频频,十分嚣张,雷平一跃成为了永乐县副县长,之前强硬地给了雷平处分的林长福已经退了休,现在的永乐县没有人敢和雷平正面交锋,刘祥被雷平人前人后地找茬,隐隐感觉到雷平对他们刘家的敌意,算是熄了更进一步的心思,每天都埋头在自己的镇上苦干,同时和刘美珍一起牢牢地约束大目村的刘氏族人,生怕再被雷平找茬。
    雷明凡在南省的风头正健,但庄见明也不是毫无作为,他借来看望曾孙的机会也回来了几次,雷家人仗着雷明凡的势力为家族谋了不少私利,这些都并非无迹可察,刘好好把雷家的这些把柄交给庄见明,庄见明转手就递到京城去,弄得雷明凡十分被动,也震慑住不少蠢蠢欲动的宵小,才让赵兰舟和刘好好他们的处境不至于太过被动。
    与其说这是雷明凡和刘好好之间的角力,不如说是他和庄见明之间的交锋,刘好好的层次毕竟还太低了,做不了雷明凡的对手,两家的争斗趋于白热化,她只能选择蛰伏。
    相比雷平在永乐县的跋扈,刘好好在长福县低调得简直没有存在感了,在正式场合几乎没有听过她发表什么意见,开会永远都是唯大家的马首是瞻,一年多的时间什么成绩也没做出来,那个曾经惊艳了整个京大的南省状元,就像一颗熄灭了的星星毫无光彩。
    也就在这一年,庄立军结束了M国的进修,回了国,申请调回南省。
    只可惜一个在H市,一个在长福县,平时还是不得夫妻团聚,但是周末假期却是可以在一起的,闲来无事两人就逗儿子玩,日子过得十分闲适。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刘好好因为遭受雷明凡的打压,要就此沉寂下去的时候,她的机会来了,等了很久的东南亚巨商苏华年总算回乡了。
    苏华年在东南亚声名鹊起,就连那些大人物都要对他客客气气的,但很明显他在国内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这里头固然有他行事低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南省人不知道怎么和他打交道,他们还没有办法做到放下架子去捧一个商人,就像之前的香江范家人来南省,也不过是由刘好好和他们打了几次交道,真正的大人物根本就不屑出来见他们。
    苏华年已经六十几岁了,早就过了想要出风头讲排场的年纪,也没有多少衣锦还乡,让四邻惊羡的心思,无所谓会不会得到官方的重视,不过是想要落叶归根而已,他的祖坟在这里,他客死异乡的父母临死前还念叨着要葬回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将来他死了,也是要葬回来的。
    这是每一个漂泊出海的南省人的夙愿。
    他这次回来并没有带很多人,只是带了两个秘书助理和两个保镖,还有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就想回来看看祖坟修得怎么样了,找个时间将父母迁葬回来,官方要是肯行个方便最好,如果没有办法,他就另想办法。
    他想得很简单,回来之前的一应事宜也由秘书和孩子们接洽联系妥当了,却没想到当他们一行人出现在火车站的时候,不仅专程有人来迎接他们,来的还是他家乡长福县的副县长。
    “苏老先生,您好,我是长福县的副县长刘好好,欢迎你们回家!”刘好好带着苏华年村里的村长,笑眯眯地和苏华年握手问好后,才同苏华年的几个孩子、随从打招呼,笑意亲切的模样和他们接触的官员完全不同。
    苏华年有些意外,不仅是因为刘好好热情的态度,更因为她的年龄,这姑娘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当上副县长了?她身后那个笑得很殷勤的村长都可以做她阿爹了。
    离开故乡四十多年,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思念和感慨很快盖过了他的意外,刘好好那一口长福腔让他倍感亲切,“刘县长也是我们长福县人?”
    “我老家是永乐县的。”
    “同是南省话,永乐县和我们长福县的腔调可不一样啊。”苏华年乐呵呵地和刘好好用南省话交谈。
    “我在长福县工作了一段时间,也学会了长福腔。”刘好好十分殷勤地给苏华年开车门,不仅十分健谈风趣,还时时处处执晚辈礼,让老先生心里十分舒坦,这里的官员态度好像和儿子苏运平说的不大一样啊。
    
 
第七百九十三章 华侨
 
  苏运平也觉得十分奇怪,他上次回来的时候并没有见过这个刘好好,那些官员们一个个都摆着架子,爱答不理的,完全没把他当一回事,只有他们村的村长态度还算亲切,但后来发现他们只捐钱修祖坟和祠堂,没有捐钱修路之后,态度就变得生硬起来了。
    这些人恐怕又打着让自己家捐钱的主意,苏运平暗自冷笑十分不屑,他出身豪富,压根就看不起这些穷亲戚。
    苏运平能够想到的事情,苏华年又怎么想不到呢,可是他这次回来就是准备给家乡捐钱的,所以才特地带了两个秘书助理。
    他的子女出生在海外,对家乡完全没有感情,而他则不同,十七岁之前的日子,他时时刻刻记在心上,记得留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那一大家子的叔伯婶娘,姨舅姑姑、族里的兄弟姐妹和同村的邻里乡亲,记得那段贫穷患难,却互相帮扶,同舟共济的日子。
    他赚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如果不想着拉家乡的亲朋好友一把,别说他阿爹要从地下跳起来揍他,就是他自己的心里也过不去。
    刘好好待苏华年一行人十分热情,这种热情不是浮于表面的虚伪,而是实打实的体贴,几乎是全程陪着他们,给他们大开绿灯,一应事宜都办得顺顺利利的,没有任何人来刁难他们。
    而从H市到长福县一路上她妙语如珠,和苏运平他们几个可以用流利的英文交流,和苏华年说话的时候则操着一口地道的长福腔,三种语言切换得十分自如。
    跟在刘好好身边的陈彤看得目瞪口呆,她待在她身边已经一年了,一直以为刘好好是那种沉稳低调的人,没想到她竟如此会说话,不仅把苏华年哄得眉开眼笑,就连他那几个眼高于顶的孩子们也和她相谈甚欢。
    陈彤愈发佩服,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刘好好不仅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对外面的世界的了解也远胜过他们,就算是这些在国外留学过的少爷小姐们见识也未必比她强。
    这一点苏运平兄妹几个自然也感觉到了,他们一直以为家乡的官员是守旧的,刻板的,没有想过竟然会出现刘好好这么个异类,难道现在长福县的官员素质都变得这么高了?
    “刘副县长,我上次回国的时候怎么都没见到你?”苏运平一脸疑惑。
    “那时候我大概还在京城读书吧。”
    “咱们这位刘副县长可是当年的高考状元,是京大的高材生呢。”一直跟在刘好好身后的村长林贤良不失时机地逢迎道。
    这话一出,不仅苏运平他们几个愣住了,就连苏华年也对她刮目相看,京大是百年名校,声名赫赫,就连他们在南洋也是久仰这所名校的大名,听说刘好好是从京大毕业的,都低低感慨起来。
    “了不起,了不起,”苏华年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书,对刘好好这种京大毕业的高材生特别佩服,同时也有着好奇,“刘副县长这样的高材生就算不出国,留在京城都大有机会吧?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南省?”
    “苏老先生在南洋生活优越,却愿意舟车劳顿不辞辛苦地回到故乡,在这一点上,我和您的想法算是不谋而合。”刘好好笑道。
    “不一样,不一样的,我是落叶归根,你正值当年,应该在外面多闯闯多看看……”
    刘好好不答反笑,“苏老先生先别着急,先在招待所休息一下,明天我们去永海镇,我想到时候我就能回答您的问题了。”
    现在的长福县是南省最穷的县之一,整个县只有一个陈旧的招待所,就算再有钱也没有像样的地方可以住,所以苏华年一行只能住在这个散发着霉味的破招待所。
    苏华年早年生活贫寒,是吃惯苦的人,并不觉得如何,他那自小养尊处优的四个儿女就受不了了,毫不掩饰脸上的嫌弃。
    “什么破地方,早知道我就不回来了。”苏华年的小女儿苏静莹不满地踢掉脚上的高跟鞋,她今天没走什么路,几乎都在坐车,饶是如此也沾了一脚泥,可见这里有多脏了,而且从市区到县里的路也修得不好,颠得她骨头都快散架了。
    “你说什么?什么叫破地方?”苏华年慈和的面容上浮出一抹厉色,“我就是从这里出来的,没有我就没有你,做人不要忘本!”
    “爸爸,小妹年纪小,还不懂事……”一向和苏静莹要好的幺儿苏运文连忙打圆场。
    “也不小了,爸爸像她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在南洋打拼出自己的事业了。”苏运平悠然说道,“儿不嫌家贫,长福县虽然穷,但这毕竟是我们的家乡,不是什么破地方。”
    这话说到苏华年心里去了,苏静莹气得咬牙,她这个四哥惯会说这种话讨好父亲,他明明私底下对长福县一点好感也没有,却在老爷子面前做出一副故土情深的样子来,真是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苏华年有八个孩子,身处豪门,难免有权力之争,几个孩子都是各怀心思,他们知道苏华年对家乡的感情很深,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发家了,一直给家乡的亲戚寄钱,直到后来有亲戚偷偷打电话过去让他千万不要再寄钱回来,否则他们会被认为通敌而被劳改,他才停止寄钱。
    现在恢复通信了,他又开始给那些远方亲戚寄钱,有不少是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亲戚,他也都未加查证,通通寄钱,苏运平他们并不理解自家父亲这近乎冤大头的行为,但他寄回去的钱相对他们的资产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只要他老人家开心,他们又怎么敢阻挠。
    非但不会阻挠,还要为了讨好他,一本正经地表示支持,所以这次回乡,苏华年带了四个最支持他回馈家乡的儿女,没想到长福县太过穷苦,还没到他的村子,苏静莹就露馅了。
    
 
第七百九十四章 奇怪
 
  “你要是不愿意回来,我也不强迫你,但既然你回来了,就不准胡说八道。”苏华年瞪了苏静莹一眼。
    一向在父亲面前撒娇卖痴讨他喜欢的苏静莹连忙低下头,她这次回来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讨得父亲的欢心,反倒让他对她的印象更差了。
    一路上舟车劳顿,众人都已经累极了,纷纷回房间休息,年纪最大的苏华年却睡不着,暌违了四十多年的故乡,连一草一木都是亲切的,他呼吸着这里的空气,看什么都充满了新奇和怀念,竟舍不得去休息。
    “年哥?”秦阿姨看着捧着保温杯独自坐在招待所门口沉思的苏华年,试探性地唤了一声。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