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为什么前后两次态度相差如此之大,众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刘好好有关,毕竟她从一开始就在苏华年身上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班子私下里也议论过,觉得她热情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华侨,长福县每年这样的归侨也有几十个,也没见她这么上心过。
但因为她素来低调听话,他们也不好当面多说什么,只当她是因为之前指标任务没完成好,受到了刺激,卯足劲想要在华侨中招商引资。
没想到刘好好一出手,就让人捐出了千万家产,无论是谁都不得不说她有本事了。
“没想到小刘软磨硬泡还真抓住这么一尾大鱼。”苏三开有些羡慕地说,说起来他和苏华年还是同宗呢,当年他们的祖先到了长福县定居,其中有一支迁往清口村,如果非要攀亲论戚,祖宗十八代之前的关系他还真能和苏华年攀上,只不过他之前没把他当一回事,完全没想到他会一口气捐了这么多钱。
最可气的是外侨办的田牛,这么大的事情,他都听说了,田牛这个外侨办主任还是糊里糊涂的,一问三不知,这些工作明明是外侨办管理的,却从头到尾都是由刘好好接洽的,搞得他想要争功都没有立场。
“我看小刘的英文很好,接待外宾很有一套,以后外侨工作不如也交给小刘好了。”王大宇“嘿嘿”笑道。
苏三开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已经把教科文卫口的工作交给刘好好了,再把外侨工作交给她,他还管什么?
“老王说的有道理,我们得充分发挥小刘的特长,小刘是当时林市长从京城争取回来的,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想要接收她,我们有这么好用的同志在,可不能浪费了,今后外侨工作也由她分管了,这块工作也该要整顿整顿了,这次写上来的报告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林文昌不满地说,“外侨办那个叫什么来着?”
“田牛。”苏三开也没好气,虽然他分管田牛,可对这个人也是失望透顶了,简直就是一头蠢牛,不仅蠢还懒,这样的人能把工作做好才怪。
“对,田牛,他把工作搞成什么样了?我看他不适合在外侨办待着,老陈,给他调个位子。”林文昌不满地说。
陈华点头称是,“我觉得小刘很适合管理外侨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很重要,我建议老苏也共同分管,就像小刘管教科文卫口的工作一样,小刘具体负责,大方向上还是要由更富有经验的老苏来负责把握。”
林文昌沉默了几秒,望向刘好好,“小刘,你的意见呢?”
“我服从组织安排,没有意见。”刘好好还是如从前一样低调沉默,完全没有存在感,仿佛没有听见他们当着自己的面大喇喇地讨论自己一样。
刘好好不居功自傲,这一点让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苏三开,虽然他对刘好好有些妒忌,但是她一直都很尊重他,接管了教科文卫工作后,在唯他的马首是瞻的同时,把工作都一一完成好了,让他少操了不少心,如果她接下来去整顿外侨办,他也是乐见其成的。
第七百九十七章 苦
这一年多来,刘好好的乖巧懂事让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她很识趣,又处处忍让,有些麻烦的工作安排给她,她不仅从不推脱,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从不居功自傲。
面对这样干活在先,争功再后的完美同事,就连和她在工作上本该有所冲突的苏三开都无法挑出她的错来,林文昌更是对她无比满意,只有班子和睦了,互相补台,才能把工作做好。
“好,就这么办。”林文昌像想起什么似的,对刘好好说,“我们县的华侨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田牛换掉之后,要找个靠谱的人接上去,小刘,你和老苏、老陈一定要仔细斟酌人选,今后这块工作可不能再马虎了,如果每个村都能出一个苏华年,咱们县不愁不富啊。”
林文昌理想化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刘好好却有些心不在焉,林文昌的观念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长福县要富不能只靠华侨输血,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苏华年回南洋之后,没有多久又寄了一大笔钱回来,他自己并没有在清口村投资办厂,而是拿钱支持清口村自己成立米粉厂、制砖厂和拖拉机运输队,并且指明要刘好好负责监督这笔钱的花用。
在长福县他谁都不相信,只相信刘好好,一个放弃了在京城大好前途,毅然回到乡下做事的人,不会眼界狭窄地对这么点儿钱起贪念,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那一双眼珠子乱转,有些机灵得过了头,而他的那些族亲没有眼光,没有门路,更不值得托付了。
这一趟回乡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刘好好这个人才。
事实上苏华年之前捐建的学校也都是刘好好在负责跟踪,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往清口村跑。
这天她一如往常到清口村看学校的建设,同时也在村里给米粉厂和制砖厂选址,但是一踏入村口就觉得村里的气氛十分不寻常,许多人家里传来或高亢或低沉的哭声。
“发生什么事了?”刘好好心中一凛。
匆匆赶过来的林贤良脸色也很不好看,低低地说了一句,“一艘偷渡船沉了,村里有二十几个人在上面。”
“这么多?!”刘好好皱眉。
刘好好刚问完这句话,林贤良就有些尴尬,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也有责任,但是村里地少,壮劳力都闲在家里,不偷渡去海外打工还能干什么?就算现在有海外亲戚寄钱回来,这情分也持续不了多少年,他们也不是傻,怎么可能真的坐吃山空呢?还是得往外走啊,这也是南省自古以来的风气。
别说是他们长福县了,就连刘好好的老家永乐县偷私渡也是蔚然成风,林贤良也有不少亲戚铤而走险,死在路上的有,成功到了国外的也有,虽然现在也抓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乡里乡亲的,哪能真的去为难人呢。
“儿啊!我的儿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嚎哭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直直往池塘的方向冲,“他死了,我也不活了啊……”
刘好好认得这个老妇人,她是秦阿姨的表妹,早早就守了寡,膝下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得了病瘫痪在床,女儿嫁到邻村去了,这次恐怕死的是她的小儿子,家里唯一的壮劳力。
她家里的亲戚也都哭哭啼啼地,上来把她拉住劝了回去,她要是自杀了,她的大儿子也没有活路了,为了大儿子,她再苦也得活下去。
今天不知道村里有多少人家伤心欲绝。
“现在偷渡的行情是多少?”刘好好心中怆然,就算自己重生了也没能改变南省沿海农村百姓的命运,因为贫困,他们依旧会拿性命孤注一掷,她的步子还是迈得太慢了。
林贤良警惕地看着刘好好,没敢对这个正直的副县长透底。
“抓偷渡不是我的工作,你放心。”刘好好很无奈,她是很想把草菅人命的蛇头绳之以法,可是有用吗?抓了这个,还会有其他人冒出来,长福县一天不脱贫,偷私渡就一天无法真正禁绝。
“上那艘船的价格是五千,是最便宜的一种,几百个人关在船舱里,没什么东西吃喝,也没有地方透气,船很小,在海上开几十天,本来就会闷死病死不少人,这一次是正好遇到风暴,一个浪打过来,整艘船都散架了,全部都死了,连船长都没救上来。”林贤良知道刘好好一心都扑在苏华年的工厂上,的确不会去追究那些蛇头,应该只是一时好奇,便和她细说当时的场景。
“上了那种船,无论能不能平安到达国外,钱都不能退的吧?”
“是啊,这种偷渡不管成功不成功都要收钱的,人要是死了,就是真正地花钱打水漂了,”林贤良摇头,“五千块也是不小的数目了,都是他们倾家荡产凑来的,也有不少是他们海外亲戚寄回来的钱,还有的去借了高利贷……”
林贤良自知失言,连忙闭紧了嘴巴。
刘好好沉着脸,高利贷就是偷私渡的衍生品,也是屡禁不绝的,不少人家里凑不出五千块偷渡的费用,除了向亲戚借之外,就是去借高利贷了,就算是人死了也得还,不少家庭就是这样被逼得倾家荡产的。
“还有那种八千块的,船的条件会好一些,可以不用到其他国家中转,直达M国。”陪着刘好好下乡的副镇长宋琦连忙岔开话题。
“对,各种价位都有,只要能出得起钱,这些蛇头也是成了精了,还有什么搞假结婚出去的,那个最贵,要三万块,但是最安全,就和那些华侨一样坐飞机出去。”林贤良接着说道,“所以最可怜的还是那些没钱的人。如果没有那些华侨寄钱,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动心,说不定他们也不会走上这一步,过去哪有这么多人偷渡?还不是那些华侨拿花花世界诱惑的?”
第七百九十八章 加快
林贤良的家境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是村长,在没有亲戚寄钱回来之前,他在村子里的生活也过得不错,家里的亲戚又多,这几年寄了不少钱回来,颇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人生而平等,享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权利。”刘好好低声念诵着《独立宣言》的开篇语,那些村民不是被骗上船的,他们明知道风险,明明知道踏上的可能是不归路,却义无反顾地坐上那样的渡船,但如果不是穷得没有办法了,谁愿意拿命来搏富贵。
“我们必须加快脚步,现在真是太慢了。”刘好好扭头对林贤良说道,“两个月内把米粉厂和制砖厂建起来,能不能做得到?”
“这才刚开始选址……”林贤良看着刘好好,一脸茫然,“怎么着也要一两年吧。”
“一两年?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清口村早一天富起来,就少几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不仅要在两个月内建好这两个厂,还要在一个月内让拖拉机运输队投入使用,马上就要秋收了,尽快抓紧培训拖拉机手,到时候全县会统筹使用。”刘好好扭头对宋琦说道。
“运输队的事情还好说,建厂的事真没那么容易。”宋琦已经点头了,林贤良还想推脱。
“今天就把厂址定下来,你先负责做好外围建设工作,工厂设计图我一周之内给你,你负责找施工队盖厂房,我一个月内把机器送过来,接下来就开始招工,你只要负责找人盖房子和招工,还有没有问题?”刘好好干脆地说。
林贤良这才咧了咧嘴,“刘副县长愿意帮忙,我肯定没问题的!”
刘好好摇头,“林村长啊,你上点心吧,我能一直帮你吗?以后可都得靠你自己了,这两个厂子搞起来,今后是你们村集体的厂子,这应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自家的产业可不能偷懒啊,别以为是苏老爷子捐的钱,就是人家的东西,你半点不上心,还等着人家今后一直捐钱回来,自己也要争点气的,好吗?江省有许多农村搞集体实业搞得轰轰烈烈的,全村老百姓都共同富裕,你什么时候也去学学人家的先进经验。”
“那也得咱们刘副县长组织我们去啊。”林贤良打蛇随棍上,“没办法,我老林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特别想去学习学习。”
“老林,你哪里是真想去学习,是想去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看吧?”宋琦吐槽道。
“那可不敢想,花花世界是刘副县长这样的文化人去看的,我哪有资格?除非刘副县长肯带我这个土包子。”林贤良嬉皮笑脸地说。
刘好好虽然在长福县很低调,但是她辉煌的履历摆在那里,省里、市里有什么调研考察团需要出国出境的,她经常会被叫去参加,毕竟要和外国人交流不能只靠翻译,也要有个懂行的自己人。
而且像刘好好这样外语好,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很能给考察团撑门面,不仅赵兰舟出去考察喜欢带上她,就连接替林明的市长陈开进也愿意带她,所以去年她在长福县工作虽然低调,没出什么成绩,但单是出国就出了五六次,好在未未已经断奶了,不然她还真是无法兼顾。
长福村里的华侨多,看到他们寄回来的钱物,大家对国外的花花世界就更好奇了,但是县里除了刘好好之外,就连林文昌都没有出过国,在这一点上大家对她是羡慕不已,但也没太多的话可说,毕竟谁的英文水平能比得上她?听说她出去是给领导做翻译的。
“行了,别贫,国外的花花世界是别想了,但我会和领导建议,看能不能组织几个村干部异地培训,学习一下外省的先进经验。”刘好好看了林贤良一眼,这个人虽然心思活络,但也不是不能用,搞村办企业太过保守可不行,还正需要他这样活络的人。
“刘副县长出面,肯定没问题啊。”林贤良把兴奋都写在脸上了。
虽然刘好好在县里低调,但是人缘不坏,她从来不会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所以组织异地培训这件事,林文昌也很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她没打算这么快走,必须先把清口镇的厂子建起来再说。
不仅是那两个厂子,还有学校的建设,她也是亲自监工,容不得他们半点偷工减料,林贤良和施工队相熟,施工队本想着偷工减料赚一点差价,没想到刘好好三不五时地出现在工地,简直是比自家盖房子还精细,一看出问题就板着脸要求重做。
折腾得施工队要死要活的,偏偏不敢有任何意见,刘好好不仅官大,还懂行啊,他们根本糊弄不过去,稍微有所迟疑,刘好好利眼一扫,他们就怂了,林贤良在她面前都什么不敢说,何况是他们施工队,要是不按她的要求来办,今后也别在长福县揽活了,承接这一摊工程虽然赚了一些钱,但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啊。
刘好好知道现在已经有一些心思浮动的商人开始昧着良心做豆腐渣工程,撇开这是苏华年出于对她的信任交托给她的事业不谈,小学和中学的建设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