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弄雪天子
时间:2019-03-10 09:58:40

  到如今,赵书昊觉得,他面对那些赞颂的话,早就可以云淡风轻,只当全然听不见。
  但是时至今日,祖宗家业被他彻底败掉,看到仇敌送来的这封信,明明里面的内容只能算是中肯,别说谄媚,甚至只是连这些赞扬,都仿佛是站在更高一点的地处来点评一朝得失。
  他却偏偏觉得,心里安稳熨帖了好些。
  那个女人说,千百年来,王朝更替,宛如潮涨潮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她说,在眼下的社会制度之下,一个王朝不可能长盛不衰。
  大周朝的没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全怪陛下一人。
  这些话,离经叛道至极,以前绝对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起,但是,却该死的有道理,有道理极了。
  就连那个女人寥寥数语,夸赞他的话,也因为那个女人的身份,而更让人激动。
  敌人的一句赞誉,比起臣下的千百句,都要更宝贵些。
  尤其是像方若华这样,眼看就君临天下的帝王,对她的敌人的夸赞,只言片语也足以记入史书,千古流传。
  赵书昊老了,对身后名,也不是不在意。
  他当然不希望做一个亡国之君,只觉得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对历代列祖列宗,可是事已至此,他又能如何?
  本来赵书昊满腔激愤,只想奋力一搏,即便最后失败,也要殉国而死。
  可现在,他却忽然想到自己的儿孙。
  他早年子嗣单薄,到是到了晚年,因为好美色,儿女反而多起来。
  过去他眼里只有长大成人,母家家世好的儿子,但到了如今,他反而怜惜起幼子幼女的性命。
  孩子们来到人世间,还没享受多久的荣华富贵,竟就要为大周陪葬吗?
  如果他当真顽抗到底,皇室宗亲,这些孩子们的将来又会如何?
  “哎!”
  赵书昊转过头,看向老态龙钟的大太监,“高先生可回来了?”
  “回陛下,已经回来了。”
  老太监轻声笑道。
  赵书昊点点头,沉默片刻,看了眼身边这老货:“你这老货,可有什么打算?”
  老太监低眉顺眼地立在皇帝身边,声音极平和:“陛下在哪儿,老奴就在哪儿,有什么好打算的。只要将来陛下百年之后,身边给老奴也留个坑,让老奴到了地下,还能伺候陛下,那老奴这辈子也就了无心愿了。”
  赵书昊一愣,心下感叹,摇了摇头:“你这人,也是个憨的,不够聪明,你瞧瞧万春,看看张福?人家在京城里,光是宅子就置办了不下十套,还娶了媳妇,养了孩子,虽说是过继的儿子,可只要好好养大了,将来终究会给他们养老送终。”
  “你呢?一辈子老老实实,宫里娘娘们的赏赐你也收,人家收了买宅置地,你收了就往你家乡送,送了多少年了?有三十年了吧?人家可念你一点好?连个儿子也不肯舍给你。”
  老太监笑起来:“别人家的儿子,老奴也不能要,都是嫡亲的骨肉,哪里有不疼的道理?当年,老奴的父亲舍弃老奴,那是没法子,不舍了我,一家子抱团等死不成?老奴受过这些苦楚,和别让别人家骨肉分离。”
  “至于银子,娘娘们赏赐,老奴怎能不收?可毕竟都是身外物,老奴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陛下赏的,银子用不着,送到外头,给家里添上两所族学,族里的小子们就能读书,还能给孤寡老人,失怙的孩子,多两件衣服,一碗米,划算。”
  赵书昊也是无言以对,叹了口气:“当初母后把你给朕,就说你是个老实的,能护着我,还能让朕少费点心,可那时候,是真看不上你,笨嘴拙舌,又不会说话。”
  不过后来,到真知道了老太监的好处,心眼实在,对主子忠心耿耿,当初最艰难的时候,这老货一门心思护着他,为他不知道挨了他那些兄弟多少次打,多少回死里逃生。
  到后来,自己当了皇帝,他就是皇帝的身边人,多少人甜言蜜语,多少人金山银山地往他面前堆,可他就从来没做过任何一件背主的事。
  就说现在,皇宫里的宫人们谁不是惶恐忧虑,担心自己的未来,哪怕是净身的太监们,也会考虑以后,唯独他,老神在在,不急不忙,只是照旧伺候自己这个主子,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也罢,我便带着你吧,这么一把年纪,丢你一人,在外头还不知活得下去,活不下去。”
  赵书昊呢喃,“以那个女人的心性,不会容不得朕带一二忠仆。”
  说完,敬德帝又有点唏嘘,他哪里又了解那个女人了,在此之前,他并未把那人放在眼里。
  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而已……
  “让高先生过来一趟,朕要跟他说说话,有……最后一件事相托。”
  赵书昊叹了口气。
  他已经全无底牌,几乎没有和方若华议和的资本,现在只看看,高老爷子的三寸不烂之舌,到底能起到几分作用。
 
 
第752章 正义
  十月将至,金秋送爽。
  禁海期刚刚过去,各地停止捕鱼好几个月的渔民们,急不可耐地乘船出海,就连战争也顾不上了。
  反正打仗归打仗,也没打到他们的地头上。
  再者说,剩下来的那点战争,好像连战争也说不上,纵然不算小打小闹,规模也着实是小了点,换成以前,他们是得害怕。
  壮劳力离了家,剩下妻儿老小,万一遇上点什么危险,那可真是活不下去了。
  可换成如今,在华夏的地盘上,大家伙都是见过海龙军是如何照顾老百姓的。
  海龙军那简直是钢铁屏障,牢牢把百姓护卫在自己身后,绝对出不了半点差错,真要到了屏障破裂的那一步,他们这些人就是在,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反而不如赶紧干活,多捕鱼回来,还能养家糊口,交税给陛下养军队。
  宣传司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宣传了好几个月纳税光荣一类的话,把老百姓们税款的用途说得明明白白,大家伙都快倒背如流了,一提起交税,不觉艰难,到有点骄傲。
  自己总算也是为这家国天下做了贡献。
  夜姑手底下负责宣传的姑娘、小伙子们,却是实在没时间关心税负这一块了,就连本来打算好,挑选一批光荣纳税的典型人物,再来一波宣传报道的事,都暂且搁置。
  他们得立即进入状态,每时每刻待命,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全国一统之日的到来。
  到时候,宣传上肯定要到位,必须要让世人知道,自家陛下即便是女子,也是天命之主,坐拥天下是再正当不过的。
  陛下说的,一个国家,必须要拥有天然的正义性,才能立稳脚跟,更长久地存在。
  华夏代表的自然是正义。
  除了陛下身边的他们,每一步都努力做到最好来表现这等正义之外,宣传上也不能有半分疏忽。
  陛下没有明说,但是他们这些不再是菜鸟的宣传人员,又怎能不了解,宣传有多么重要!
  如今正值黎明之际,可不是他们该偷懒的时候,宣传司上下所有人,心里是既激动,又雀跃,还存着一点忐忑不安。
  他们即将要面临的,恐怕是宣传司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场‘战争’。
  宣传战他们几乎是时时刻刻再打,但越到这等关键时刻,越是不能放松。
  仰赖宣传部门的孩子们尽心尽力,华夏在两军对战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中秋节过去,自家陛下又长了一岁之际,华夏与大周的明争暗斗已经进入末尾阶段。
  正面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随着李,王两家,几乎可以算是和方若华谈妥,准备归顺华夏,大周的盘外招也已经差不多用尽了。
  船岛上那些左摇右摆,做足了墙头草的家族,该跳出来的都跳出来现了现眼。
  方若华也没对他们怎么样,最多就是在档案上记录一笔,以后想要入朝为官,这些人或许会受到点影响。
  当然,影响也不会太大。
  华夏向来讲究祸不及子孙,别管长辈们,老人们怎么作死,只要还是是好孩子,方若华就乐意给机会。
  至于大周朝内部,也有许多人投了方若华,整个大周朝廷上下,已经变得和筛子差不多,四品以上,比较重要的官员里面,尤其是武将,到可能有四十个已经姓了华夏。
  更不要说大周朝的水师。
  大周当初也是第一时间关注水师,用了各种法子,派遣军官,做出各种调动。
  奈何水师孤悬于朝外已久,又比较特殊,朝廷想动,着实不容易。
  现在明面上还挂着大周水师的招牌,实际上大部分人心里有数,水师早就不知道是谁的了。
  水军这帮人一点也不觉心虚。
  按照他们的说法,反正就算自己还认自己是大周朝廷的水师,在水面上也不敢和海王叫板,真打起来,开两回炮,炮弹就用尽了。
  战船没有掉过头来进攻大周,他们就算是很对得起自家这旧主。
  暗潮涌动中,不管大周朝廷是如何垂死挣扎,华夏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全面建设。
  船岛上的学校一再扩招,如今毕业的学生们不断进入华夏各个州县,撑起华夏政府的骨架,把方若华的意志贯彻到整个国家。
  全国还未曾一统,可华夏不算百废待兴,也差不太多,有船岛和南安的富庶摆在前面当例子,年轻的官员们无不信心十足地准备在一片白地上挥手作画。
  九月底,金桂飘香。
  高湛立在船舷处,举目遥望雾气朦胧的南安城,一手持羽扇,慢悠悠地扇着风,到也没显得多么狼狈。
  他须发皆白,已是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家,一辈子活到他这把年岁,遇见的难事车载斗量,便是天塌地陷,他不说视作平常吧,至少不至于崩溃。
  “哎。”
  最近半个月来,大周那位陛下,敬德帝赵书昊,终于开始考虑退位让贤,自己来终结大周几百年的统治。
  他自己来,好歹能保住赵家宗亲的性命前程,好过真让人家打得亡了国。
  对于这个决定,他虽未曾透露,可是真正的亲信老臣,还是看得出来。
  朝野上下一干人等,也是心思各异,怎么想的都有。
  高湛历经两朝,深受君恩,对大周朝有感情,如果大周是灭在异族人手里,他自以为,为君为国为民,他这条命,也不怎么要紧,殉死的事,做得出来。
  可眼下这境况,他殉不殉的,似乎也无关紧要,连他的陛下都要顺了乱臣贼子的心思,为子孙后代计,他好好的,安安心心地做完最后这桩事,也就罢了。
  风把细碎的话音吹到耳边,高湛心底有一点紧张,可这些护送他的人,到是很轻松的样子。
  两个穿着校尉服饰的士兵,就站在船尾处,低声说这话。
  “这回任务津贴有三十块,你打算拿回家去,还是在船岛换成物资?”
  “一半一半吧,家里老娘想攒钱起新房子,虽然我到觉得以后在南安城安家更好,可老娘故土难离,非要修宅院,只能随了他的意,齐哥呢?”
  “你嫂子早就相中了船岛那款凤凰牌的车子,一直想要,我这回钱攒得差不离,准备给她带一辆回去。”
  说要回家起房子的年轻人,立时露出点羡慕,却又为他担忧:“可咱们那地方,路都是坑坑洼洼,没半点平坦地方不说,还多是山路,车子好骑么?”
  高湛不禁蹙眉——未免太明目张胆了些。
 
 
第753章 使臣
  虽说水师的真正主人是谁,那堪称朝野皆知,但在他面前也连遮掩都不遮掩……
  当初方若华援手,帮朝廷建水师,朝廷里那些大臣们,人人都说方若华是傻的。
  谁不知道海王起家,靠得便是纵横四海无敌的水上力量?
  一旦大周朝水师强横,过河拆桥的日子也就到了,到时候海王不依从,就只有一死字。
  当时大部分朝臣,怕是都打着这等主意。
  他那时候只是觉得想不通,不认为那样一个人,会做出这等傻事来,只是他着实不通兵事,更不懂海战,且当事者迷,便是心里觉得有鬼,一个早离开朝堂多年的老家伙,又怎能劝得动已然利欲熏心的大臣们。
  至于万岁,他是更劝不动了。
  直到真正要用水师的时候,众人才看得明白,哪里是人家方若华冤大头,明明是用着朝廷的银子,给人家自己养船队,养水军。
  这些个战船,即便开到他们自己的海域,那也还是人家的。
  人家派来的教官,训练出来的士兵,那也都是人家的。
  其实到后来,朝廷也察觉出不对,努力往水师里面掺沙子来着。
  可又哪里有用?派去的将领被三下五下就架空了,掺进去的士兵,不合格的人家不要,硬是塞进去,也能给你整治得待不下去,人家说合格的,那最后还是人家盘里的菜,落不到自己手里。
  “哎。”
  当初朝廷水师,也是……极好。
  可惜,那时候师将军性子桀骜不驯,得罪了李瑞卿,李瑞卿又是个睚眦必报的,一通折腾下来,水师就彻底完了。
  陛下不管,也是没办法收拾,水师是吞金大户,朝廷没银子,皇帝陛下也不能自己掏自己的小金库。
  那会儿,他也想来着,军费本来就不多,连地面上这些兵老爷们都喂不饱,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水师舍了就舍了。
  “齐哥这次能回来受训不?听说受训结束,佼佼者能受陛下接见呢?”
  隔得老远,高湛也能感受到小战士口气里的激动。
  这个陛下,想必也不是他的那位陛下。
  高湛又是一叹,没想到,他还没死,就要送走了给他荣耀富贵的大周。
  南安城终究还是到了。
  方若华自是第一时间知道这位赫赫有名的两代帝师大驾光临,没怠慢,可也没有第一时间召见。
  选了孙连安,还有宣传司的明月姑娘去见人,顺便陪同,先请他四处逛逛,暂且等一等。
  高湛心里其实有点着急。
  京师的情况,其实已经特别不好,快要稳不住了,士兵们疲敝至极,每日都要担心心向华夏的那些人从内部开城门,迎华夏军队入城。
  就是皇宫里也不安定,赵书昊也有各种担忧,担心有人狗急跳墙,拿他的性命当投名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