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王的娇宠——第一场雪
时间:2019-04-25 10:22:15

    闵圭说着,起身对着百里芸长身一揖道:“殿下,下官那里真的是忙!”
    百里芸醒过味儿来了,十分黑线地指着自己道:“国舅以为,是本宫绊着长兄,耽误了差事?”
    闵圭苦笑:“下官不敢如此忖度。只是近日,朝议郎日日早早归家,不肯留衙。问其缘由,只说长公主处有事。下官无奈,昨日问朝议郎,长公主之事何日可毕?朝议郎回曰:还需七十五日。殿下,下官那里实在是忙不过来!”
    百里芸真真是无语问苍天了!
 
  第414章 闵圭来访
 
百里辰,你可真是甩得一手好锅!
    百里芸暗自咬牙,面上不由露出些狡黠的神色来:“闵兄,其实此事要解决也简单,下回兄长再要走时,你只需跟他说一句话。”
    乍然看到百里芸痞痞的样子,闵圭心神有一刹那的恍惚,仿佛突然间,再现了迎冬宴当日,那个扯着他和刘晋玩闹的少年。
    闵圭恭敬地垂下视线:“还请殿下赐教。”
    百里芸搓着下巴坏坏地道:“下回他再要走,你就说本宫说的:马步再哪儿扎都是扎,不必特意回家扎给本宫看了,剩下的七十五天,就由国舅爷替我看着。”
    闵圭有些懵:“扎马步?殿下是说,无咎每日早早回家,是为了让殿下看着他扎马步?”
    百里芸笑了:“没错!头上顶碗,下扎马步,每天两个时辰。国舅放心,长兄自幼习武,身子骨硬朗得很,保持顶碗扎马步的姿势处理文书什么的,不在话下!”
    闵圭想到今后百里辰不得不在中书省很丢人地一边顶碗扎马步,一边执笔处理公务的惨状,想笑的嘴角压也压不住。
    毕竟是堂堂国舅大人,闵圭告辞离开时,百里芸还是起身送出了院子。
    到了院门口,正巧遇见刘晋正要进来禀事,百里芸笑着停了步:“刘长史来了。今日可真是巧!”
    三人再次站在一起,闵圭看看依然冷冰冰面无表情的刘晋,再看看并没有太多避忌意味的百里芸,忽然道:“此刻,我可不可以认为,站在此处的乃是夕惕小兄弟?”
    百里芸一愣,指着闵圭笑道:“闵兄还是这副模样更加真性情些!明明是你也认识我、我也认识你,偏要装得假模假式的恭敬来去,闵兄,脸皮笑得可累么?”
    闵圭还未回答,一旁冷冰冰的刘晋突然开口:“他那面皮显然是做惯了笑脸的,正如属下这张冷脸,装不装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百里芸瞪着他:亲,你这一开口就能把天聊死,也是一种本事!
    既然刘晋在,百里芸也就不继续往外送出去了,就由刘晋代劳,送闵圭出府。
    闵圭前行了几步,忽然又转过身来,从袖子里掏出一本书:“忘了请教殿下一事。此书中所写,不知究竟何意?”
    书皮朝百里芸亮开,却隔了两三步,并不把书递过来。
    百里芸有些诧异地伸脑袋一看,原来是当年罚屠果时的《誓死记》。
    百里芸眼睛骨碌骨碌地转了两圈:“这本书啊……这本书上的内容,可是了不得的至宝。这个,非专业人士不能懂也!”
    闵圭看着百里芸不说话,显然是求指教。
    这本书,他真的研究挺久了。这些文字后面一定还有另一层含义,可是无论他如何拆开了揉碎了研究,就是研究不出来。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吃不死,溜尔溜死……”到底在说什么?
    百里芸咳嗽两声:“闵兄可通周易?可懂算筹?”
    闵圭微诧,没想到此书竟与此相关:“周易之理略懂,算筹少用,亦略懂。”
    百里芸仰头指指天,又俯首指指地,一本正经地道:“此书,事涉天圆地方之密。”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圆周率记忆口诀哦!这可不是你这个书生能懂滴,需要你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
    取名《誓死记》,是因为单纯靠记忆去背这本书上长达三百位的小数点后数字的话,能让人恨不得去死!
    闵圭慎重了,双手把那本书捧着,躬身奉上:“闵圭鲁莽,擅自翻阅此书,还请殿下收回!”
    百里芸摆摆手:“不必了,闵兄既然看过,还请妥善保管,今后寻一穷究天象地理之大能赠之,或可对其有所裨益。——对了,别说是从我这儿来的。”
    数学家什么的,一般都在国家的大能人才库里,她也没什么机会碰上,不如就让闵圭这个国家秘书处的机要秘书看着办吧。
    百里辰丢人地开始了在衙门里顶碗扎马步的日子。不过人生总是苦乐相随的。付出了偌大的代价,百里敬的第二封回信总算是松了口。
    婚期往前提了四个月,定在了当年的九月。
    而此时,时间已经跨进了初平二年的七月,太子和百里敬已经离开甘州继续到其它地方巡视。百里敬来信说,为了参加百里辰的婚礼,巡视的行程会做适当的调整,九月底应该能回来一趟。
    八月中秋,百里芸在收到节礼的同时也收到了拓跋猎的来信,告诉她甘州战后重建最后的部分也要完成了。九月初他带兵回西北交接,再从西北快速赶回,九月底大舅哥的婚礼的时候,他一定会赶来参加。
    祖父、果儿和拓跋猎都将回来,百里芸是高兴的。但是另一件事也就该动手了。
 
  第415章 舆论攻势
 
时值中秋佳节,正是京中各家各户相互宴请往来、热闹非凡的时候。百里芸筹备多时的各种民间戏目趁此机会,在京城最有名的戏院、酒楼和贵族宴会上同时上演。
    百里芸出手,那是定位一如既往地高端。从选角到配饰,从布景到音乐,无一不精、无一不高妙。甫一亮相便一下子抓住了人们的目光。
    戏曲的名字叫《金钗记》,讲的是一对新婚夫妻。丈夫是奉旨戍边的将士,妻子是温柔贤淑的小家碧玉。中秋佳节,妻子思念边关的丈夫,体贴丈夫不能回家,便亲自带着丫鬟去边关探望。
    中秋当日,主仆二人风尘仆仆已经走到边境,仅仅只差宽只十余米的一溪之隔就可以到达丈夫的营地。谁知,就这时,河的这一边,凶恶的敌人踏过边境,所过之处一片人间炼狱。
    眼看着咫尺之外发生的惨剧,溪流那边的将士纷纷请求出战。可是这个时候,朝廷派来慰问的宣慰使大声地站了出来,拦住了大家!
    宣慰使威严地大喝:“河之对岸非汝等之界!若要出兵,需待朝廷军令!凡无令而出着,斩!”
    于是,在急报朝廷,等待军令的期间,众将士只能眼睁睁看着对面的百姓奔走呼救,最后一个个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这个时候,丈夫突然发现对岸因为貌美而没有立刻被杀的两个女子,一个是自己的妻子,另一个是妻子身边的丫鬟。
    丫鬟不堪忍受敌人的当众凌辱,当场自尽。可是更美貌的妻子却连自尽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流着泪隔水看着自己见死不救的丈夫,一脸生不如死地被敌人肆意欺辱着。
    丈夫顿时疯了,带领着手下的将士们就冲过了溪流,向敌人砍杀过去。
    受到他的带动,整个边军都愤怒地冲过了那条窄窄的溪流,最后,敌军被打败了。
    可是那个可怜的妻子已经死了。在丈夫砍掉欺辱她的敌人们的脑袋的那一刻,她拔下了头上的金钗,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故事中设定的那一条窄窄的小溪本就够讽刺了,但更讽刺的还在后头。
    战争结束了,敌人被赶走了。之前的宣慰使一如之前的威严,宣读朝廷的决定:边军抗敌有大功,但无令而出有大过,功过相抵,不奖不罚。朝廷诏令各军,今后不得再出现此类事件,否则,以谋逆论处,杀无赦!
    故事的结局,那名丈夫已经疯了。潺潺的小溪旁边,他没有再穿军装,蓬头垢面地独自沿着溪流跌跌撞撞地走着,手里紧紧握着那根金钗,口里一遍一遍喃喃地重复着:“为军者,军令如山救不得。我不为军,我救你……”
    酒楼茶社中的评弹、说书段子另有曲目和情节,但同样直击人心、振聋发聩!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曲目爆红,凡是欣赏过表演的都在激动地谈论。没有见过的急得抓耳挠腮,恨不能赶紧看上一场过瘾。
    演这几个曲目的戏班子、评弹师傅和说书先生一下子红透了半边天,被人轮番请去府中献艺,忙得脚跟直打后脑勺。
    而随之不可避免地,整个京城的舆论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关于甘州之战中西北军的功过,之前朝堂的议论只是因为太子和辅国将军尚未归来而暂且搁置了。如今太子和辅国将军将归,京中又频繁演出如此剧目,怎能让人不往甘州之战上去想?
    之前还觉得谁说的都有道理的那些朝堂大臣们,现在谁也不好意思说“米大人所说也有道理”了。
    什么道理?若是军队眼睁睁看着家国被侵略,还要乖乖等着朝廷颁下旨意才去杀敌才算是正理,那遇见戏文中的情况,军队保境安民的职责、大周“以天下万民为重、社稷为轻”的宣言岂不都是狗屁?
    若是朝廷政令的威严比国土沦丧、万民生死还重要,那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万民,还要你这不顾他们生死的朝廷有何用?
    以上是大部分文官的想法。而对于武将来说,最讽刺的莫过于戏文里那个疯了的男子最后的那两句话。
    男人当了兵,便因为军令如山,违抗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受辱、百姓遭难。那不如大家都别当兵了吧,留这自由身,还能在家人罹难时,奋勇相救。
    什么无诏而出!什么功过相抵!朝廷若是对甘州之战也做出戏文中那样的决断,那将是对大周朝堂、对皇帝本人赤裸裸的羞辱!
    ------题外话------
    我们家芸豆厉不厉害?喜欢就投张票票吧!
 
  第416章 太子回京
 
朝堂上,最近大家看御史大夫米中正的目光都有些怪怪的。文臣闪躲,武将冷睨。米中正默默地上朝、默默地退朝。
    整个御史台的官员最近也蔫了很多,只禀报一些之前就提过的贪墨事件的后续,其他事一概闭嘴,能不说话就一言不发。
    太子行程的通报已经到了朝中。再有半个多月,太子和辅国将军就要回来了。虽然只是暂时回京休整,但纵然只是短短几日,甘州之战的功过奖罚也该彻底讨论了。
    到时候……
    初平帝感觉到了文官们的倒向和武将们的愤慨,但他没有急着做出什么举动,只日日如常地上朝、下朝、到御书房处理政务。等待着该说什么话的人,自己把话说出来。
    百里芸自从启动舆论反击之后,反而不再像之前一样时时操心了。
    舆论炸弹已做好,并且选择在了最恰当的时候点爆。她该操心的、能控制的部分已经到位,剩下的,她不想控制,也从没有一定要给西北军要到什么奖赏的想法。
    她要的只是一份人心所向,只是西北军该得的尊重和公平。
    李氏忙着准备长子的婚事,百里芸再次被她娘抓了壮丁。另一边,郡王府的改建也已经快要结束,她时不时地还是要过去看看。
    之前跟着拓跋求老王爷的管家王伯到了京城之后水土不服,百里芸送他去上清观调养了好些日子,如今身体大好,也回到郡王府主事了。百里芸对这位老人很有感情,没事儿也也愿意过去跟他聊聊天。
    日子就在舆论的发酵和百里辰婚事的准备之中飞快地流逝,一转眼又是半个多月过去,太子和辅国将军回京了!
    遵圣令,诸位皇子和文武百官在城门迎接。百里芸无需圣令,自己备着车驾早早地就到了。
    远远地,旌旗渐至,前排的禁军到了城门口往两边闪开,露出比离京时气度沉稳了许多的太子和白发鹰眼的辅国将军。
    百里敬原本错后太子半个马身,此时拍拍马背,又往旁边多错了几步。
    文武百官跪地行礼:“恭迎太子殿下回京!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里芸没跪,只下车站在车旁笑看着他。
    屠果拍马缓缓上前,目光飞快而喜悦地往百里芸那边看了一眼,沉声道:“辛苦各位爱卿了!免礼。”
    百官起身,再次躬身行礼:“恭迎辅国将军!”
    这一次,百里芸笑眯眯地跟着大伙儿行了礼。
    太子和百里敬分别和诸位皇子以及领头的左右相寒暄几句,重新上马,进宫去拜见初平帝。
    太子悄咪咪地给百里芸打眼色:姑姑,跟上!
    百里芸笑吟吟地遂了他的愿。
    等一进了宫门,离开众人的视线,屠果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姑姑姑姑,你看我是不是长高了?姑姑我们来比比,你看我都比你高半个头了呢!姑姑待会儿见完父皇你不要走,我跟你说我这会出去遇到的事儿。信里再写都写不清楚,我还是说给你听!”
    百里芸笑着伸手握住他的手腕,扭头看向老将军:“祖父,果儿出去以后有没有不乖?”
    屠果赶忙眼巴巴地看着百里敬。
    百里敬默默地翻了个白眼。除了哭着闹着打着滚儿要回京找娘那次,别的时候还好。便撇了撇嘴道:“还好。”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