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那朋友倒不是个跟风的,说那种话也纯粹是有感而发。此时丁一新和王思齐说话也不是在讽刺他,所以并没有太多尴尬之处。甚至还附和道:“是这个道理,之前有朋友还与我说呢,乔琏先生的小说本子顺带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
  这里首先其实指的是写同人的,其次就是跟风同一题材的。
  说着笑了一声,接着道:“说起来最近不是都说乔琏先生正闭关写下部小说?按照乔琏先生的勤勉程度,《神仙书》一完,新小说自然是要跟上的。最近三吴报馆的各大报纸不是都在登报宣扬了?大家都眼睛睁得大大的,看乔琏先生要如何写,打算接着靠乔琏先生吃饭呢!”
 
 
第243章
  连翘新的小说确实已经开始宣传了,并且背靠三吴报馆这个强大后台,再加上东华书社的全力支持,这种宣传效应是很强大的!很短的时间内,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乔琏的要在《新竹》上连载一部名为《江湖》的小说,用以接档《神仙书》。
  《江湖》正是连翘最终给小说定的名字,对于后世读武侠小说的人来说,江湖似乎是一个非常亲切的词。说起江湖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林人士、各大门派,少年侠客下山历练,那叫做行走江湖。
  但实际上一开始‘江湖人’‘江湖子弟’这种称呼并不是那么草莽气气的,一开始只有那些读书人,甚至官员才有资格做‘江湖人’。
  不过很多词的演变就是这样,既有自上而下的,一些原本专属于统治阶层的词演化到了普通人中间。也有自下而上的,平民的词汇上升到统治者专用。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朕’了,这本来是平民的自称,后来倒成了皇帝才能用的自称。
  不管怎么说吧,‘江湖’这个词确实越来越草莽了。到连翘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像穿越前那样成为一个普通人心中都有的完整意象。但至少模模糊糊是有感觉的——那些三教九流打混的大泥潭,好像就叫做江湖吧。
  连翘定名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呢,想着要自这一本小说开始,‘江湖’就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
  关于新小说的宣传,连翘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将整个小说的简介和盘托出好像不太好。最终还是宋文静让她些一些振奋人心、吸引人的零星片段就行,就如同之前她宣传《权柄》的时候用了里面人物的语录一样,那也是很棒的。
  连翘并没有多想,首先就挑出了几个篇章中主人公将涉及到的行业,然后给每个行当都设计了一段介绍词。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盗墓’的,因为有现成的可以参考——《鬼吹灯》中经典的介绍词可不是说假的,在写小说的时候连翘不好意思抄人家,现在搞宣传而已,拿出来做广告词就不怎么心虚了。
  ‘盗墓不是游览观光,不是吟诗作对,不是描画绣花......’这一段《鬼吹灯》中开篇明义的引子说的足够精彩了,连翘肯定不能完整背诵记录,但想要将大概意思复述出来,这却是不难的。
  另外别的行当还有七个,这里连翘实际上也是偷懒了,取用了一部自己读过的武侠小说《千门八将》中‘外八行’的设定。不过事情要从另一部小说《千门之门》说起——虽然名字很像,但《千门八将》和《千门之门》并不是同一个作者的系列作品。
  连翘少年时代根本不看武侠小说,只是偶然翻到了堂哥的一本武侠杂志,那一期一整本都是一部名为《千门之门》的小说。
  当时那本小说末尾告知后面还有‘千门系列’,《千门之门》只不过是一个开头而已。只不过堂哥那里并没有后续的‘千门系列’,知道好几年之后偶然在网上重新看到了这部小说,这才将这部小说看完。
  说实在的,这部小说改变了连翘对当代武侠小说的看法。没错,整体情势是不太好,武侠小说圈子里的好作者越来越少,赚钱似乎也没有那么赚钱了。百花齐放的年代再写武侠,似乎有点土。但是在武侠这块地方,依旧是有好小说的!
  看了一部好小说之后自然就会想要看相同类型的小说,然后《千门八将》就进入了视线...一开始连翘还当这个是‘千门系列’呢!等到正式开始看,才知道自己弄错了。不过弄错了也没什么,因为这也是一部好小说。
  这部小说在它发表时有一个很新奇的设定,那就是所谓‘外八行’——这一设定在后来就不算什么了。但不管怎么说,连翘自己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所谓外八行,就是指的江湖上四个有别于士农工商的行当的总称,说是只有八个行当,其实每一个行当还囊括了许多行当,所以可以说是将整个江湖包裹进去了。
  连翘当时并不知道‘外八行’不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原创,心里还赞叹这个作者厉害,这条设定很能唬人了,说的似模似样,让她根本分不清真假呢!后来知道历史上真有朱元璋封的外八行,还恍然大悟了一下。
  只能说这是个偏门知识,如果没有成为作者们的取材,很多如连翘一样的普通人一辈子不会知道这方面的知识。
  而此时,这个世界中的黑道江湖应该也有自己的江湖术语,对于各大行当的分类也会和连翘原本世界的古代有一些微妙的不同——彭冬生收集来的资料中就有这些。但是思索了很久,她还是决定使用穿越之前世界的‘外八行’。
  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她最开始的小说设定就是按照外八行来的,虽然修改修改大纲也可以,但是何必要改呢?如今难道不能将错就错吗?毕竟她这个设定也是有本而来,并没有什么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啊!
  另一方面,这个江湖黑道她本身就不打算写的太真!
  真的黑道江湖很有意思吗?恐怕不见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高利贷、卖儿卖女、江湖械斗...其实都是些不会让人愉快,而且相当无意义的事情。写出来除了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没有任何意义。偏偏在这个时代揭露社会黑暗面根本无足轻重,反正社会没办法改正。
  连翘写的虚假一些,将其中一意思的冒险经历写出来,让大家略微窥到一点缝隙也就行了。这样写更加受欢迎,同时那些黑道江湖的人看到了也不会觉得她泄露了什么不该泄露的,只当这是一个玩笔杆子的想象了一场江湖故事。
  若她真的泄露了什么,连翘觉得她可能会被请去喝茶也说不定。
  在后世写小说尚且要防备404,在这个时代写小说更不能太不谨慎了!后世404最多就是请去喝茶,并没有什么人身安全的问题。这个时代请去喝茶到底是个什么结果,呵呵,谁知道?
  秉承这样的创作理念,外八行其他七个行当,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门、神调门、红手绢、索命门也会在小说中闪亮登场——其实第一门是盗门,盗墓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过因为连翘对盗墓这一行的偏爱,所以单拉出来晒了晒。
  而在宣传预告里面,盗墓的简介可以借用《鬼吹灯》的,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连翘自己了。好在这种事情熟能生巧,后世看过那么多相关介绍,两辈子又写惯了小说,算是手到擒来。
  而除了这些行当的介绍,连翘还着重写了一些‘春点’行话上去,这种行话在不知内情的人眼睛里恐怕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登上报纸进行宣传,连个前后语境都没有,就更让人一脸懵逼了。
  但连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些春点行话夹杂在小说《江湖》的人物对话中。用心看至少能知道这些人是在用行内话说暗语,一旦有了这个意识,读者就会觉得非常吸引人了!
  一个是这个能引起读者对这些行当的好奇,另一个就是风格‘神秘酷炫’了。可别以为这没什么用,要知道当初《古惑仔》能红成一种社会现象,靠的不就是酷炫和热血!
  新的预告宣传一出来当然是引爆了整个苏州,不只是读者关注非常,就连同行们也是盯着的。
  小说这一行早就不是几十年前大家随便乱写,就能写出一个新题材,开山立派了。这一行进入了比较残酷的阶段,一方面大众厌烦了一些老题材,呼唤新新题材。另一方面新题材难以被挖掘,而且被挖掘出来之后也不一定受欢迎。
  这种时候大神写手,准确的说是敢于创新的大神写手就非常受欢迎了。大家就指望着他们趟出一个市场反响好的题材,然后一窝蜂地涌上去写新题材。这样的话读者满意,他们也赚到了钱。
  见王思齐和丁一新都盯着自己看,这位朋友连忙摆手道:“你们别看我,我可不会跟风去写这个,这都是年轻人的事情了。我也四五十岁的人了,多少混出了一些名堂地位。说的实在一些,我哪里拉得下那个脸!”
  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不过我还是非常佩服乔琏先生的,眼睛真毒啊!一眼就能看到写什么能受人喜欢。报纸上才做了广告,那些读者就反应过来了。这些日子议论《神仙书》新篇章的少了许多罢?都是迫不及待等着《江湖》这部新小说本子呢!”
  这个世界上可以写的小说题材很多,理论上来说没有不好的小说题材,只有不好的小说作者。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加上一个‘商业化’的前提之后,小说题材的好坏就能分出来了。
  最直观的,有些小说题材无论写的多优秀,那也是冷门题材,受众和主流小说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对于一个已经成熟的题材,一个作者佷容易判断这是主流题材还是非主流题材,毕竟可借鉴的过往表现很多。但是对一个完全的新题材,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特别是这个题材本身就亦正亦邪的时候,更是难以在动笔之前确定属性。
  市场的反应有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不是想当然能够确定的。如果对市场的判断真的那样简单,市面上也就没有那许多失败的作品了。
  说完吹捧的话,这位朋友转而又叹了一声:“不过...不过这个还是太弄险了一些,写些三教九流的行当,现在看起来大家倒是很有兴趣。但是到底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那些老古板恐怕又有的挑刺了。”
  听到这里王思齐笑了起来:“可别说,别人我是不知道的,反正连小姐是敢写的。之前《权柄》写的正合那些人的心意,当时赞了不知道多少次。说出去的话是不能自打嘴巴的,难道这时候他们还能跳出来骂人?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最多就是装没听见,什么话都不说而已。”
  王思齐这话说的有理有据,只不过这方面更了解一些的丁一新却有些迟疑:“这个事情可说不好...那些先生们其实难缠的很。”
 
 
第244章
  王思齐嘴里的‘先生们’其实有两个指向,一个是行业外部的。说到底写小说只不过是个正式崛起四十多年的行业,正像唐诗宋词这些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被人当作市井俚俗玩意儿...实际上即使是后来,这些诗词依旧被老派读书人称作是‘小道’呢!
  相较而言,本来就是更多为消遣的小说,在正经读书人那里就更不受待见了,这也是正常的。
  虽说写小说的作者很多表面上都会表现出对这些正经读书人的评价不屑一顾的样子,实际上真实的想法并不是那样。
  这就像是拍商业电影的导演总会说重要的只是票房,至于奖项,那都不重要。再怎么解释,总会有些酸溜溜的。说到底,人总是渴望受到更多的认可、渴望能得到更高的认同的。高级文化圈子外面的人说不想进去,那大多数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了。
  如果能得到那些人的佩服,那自然是很好的。就比如连翘,正是因为《宦海》上下两部彻底征服了那些老派读书人,所以被大家默认为格调很高,是近年来少有的能够雅俗共赏的作者。不然换个女作者受到那样的追捧,早就有各种各样烦人的流言出来了。
  如果得不到那些人的欣赏,那也不要紧,只要做到不让那些人讨厌、口诛笔伐就够了。反正市面上的小说大多是这个待遇,也不见有什么影响。
  但是若是受到了极多的批评,这就坐蜡了。
  同样可以类比电影,一部商业片的评分可以低一点,达到及格线就可以了。毕竟是商业片,本来就不能要求文艺片的评分水平。但是如果商业片的评分实在是太低了,还是会让读者望而却步的。
  而王思齐所指的‘先生们’,另一个指的就是行内的一些人了。这些人往往都是资历很深的那种,有个三四十年的从业经验,那就是行内爆发第一批作者潮时的作者了。这样的经验,哪怕当初并没有什么名气,这时候也足够对行内的后辈指手画脚了。
  很多前辈是有德行的,就如同当初那位称赞连翘的大前辈。人家平常说话都是谨言慎行的,生怕因为他的言论给年轻人的事业带来阻碍。但是也有的前辈挺让人心烦的,倚老卖老,总是要找茬。
  很多时候他们还觉得自己找茬是对的,毕竟他们的创作理念大都维持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他们就不是什么特别优秀的作者。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或许某些作品是真的不行。
  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只是抱残守缺者的偏见而已。
  这些人非常麻烦,堪称搅屎棍——他们的看法往往会让写小说的作者无话可说,明明是很没有道理的事情,偏偏因为他们的资历,打不得骂不得,处处得受着。有的时候更离谱,作者还得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谢谢老前辈的教导云云。
  相比起现代社会,古代社会更讲究资历、讲究前后辈关系。轻易动弹不得...一旦给大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了,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事业。
  连翘的新小说《江湖》就是这样一部让人觉得挺危险的小说,之前连翘的小说题材选材都没有触及到雷区,自然不用怕。毕竟她本人不是没有影响力的小作者,这些人不会随便找茬。
  但是,现在的连翘正当红,又要写一部如此具有争议的小说,这在这些人而言,恐怕到处都是破绽吧?
  实际上不只是王思齐替连翘担忧,连翘其他朋友也替她担忧呢!唐宋如今接触这一行更深了,而且他不是作者,而是要总揽全局的老板,对于很多事情会更加清晰透彻。王思齐说的那些‘先生们’,也是他觉得不妥的地方。
  连翘听到唐宋的关心,笑了起来...她当然也知道有这样一伙人,如同后世的职业喷子一样。不过之前她都是‘受尽宠爱’的,从来没有见识过这些人的厉害。至于这一次题材比较有风险,很大可能会遇到他们,连翘倒并不觉得紧张。
  “这有什么好怕的?能被他们打倒的小说,那只能是本身就欠佳的。”
  连翘这也算是经验之谈了,就算是在后世,一个十分依赖传媒的年代,宣传上的劣势也不会毁掉神作级别的作品。当然,同样的,宣传上的优势也没办拯救一部车祸现场级别的作品。真正对宣传依赖很大的,大抵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作品。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