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这种环境中,小桂儿最多知道许文华是做什么的,但具体的这上头的事情,她真是一概不知。至于贪吃小子说的‘乔琏先生’,她哪里知道!听了一回还当是与自家少爷相交的男子呢,也没有多打听。
  直到又过了两三日,家中宾客满座。小桂儿在厨房里偷看外头,看进来的人有男有女,不由得咋舌:“这都是未婚的女子罢?怎得与男子这样亲近?还来咱们家中做客?”
  厨房里掌勺的路嫂并不是许文华的家奴,而是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娘。她这种厨艺不是一般奴仆可有的,正常境况下也只能雇佣一位。同时她也是苏州本地人——这个时代的苏州有一些像某个时期的上海。
  当时的上海是全国当之无愧的中心,对外地人总是有些看不上的。
  路嫂自诩是极有见识的苏州人,自然看不得小桂儿这副没见识的做派。当即嘲笑道:“那不过是你们乡下的做派!如今城里地方,女子都出来做事了,哪还有那许多老掉牙的讲究——你看看那位乔琏先生,她也是女子呢!可是人家靠自己,全苏州都服气她!我们做女人的,要学就学她这个榜样!”
 
 
第264章
  许文华家的二楼客厅这个时候正是热闹,朋友们都来的差不多——许文华自己说的,搞到了几部前朝的刻本小说,相当精美,所以今日开个‘赏书会’。
  小说虽然是从四十多年前才开始大兴,但在很久以前就有小说这样东西了。在前朝的时候,雕版印刷已经非常精致了,当时在这上头不吝工本,雕版印刷的小说比如今还强呢。如今技术上是有进步的,但为了能压低价格,成本就只能一减再减。
  这样一来,前朝的雕版小说就成了质量的象征,能做到雕版印刷的估计也是当时不错的小说,放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古典名著’了。这就相当于后世搞到了珍本的小说,爱好者们开个爬梯赏鉴把玩一番是很正常的事情。
  许文华正和宋文静说话,心思却全不在这上头,分出注意力在别处。
  连翘此时和周莹以及另外两个女性作者坐在一起,低头让她们看自己头上的一支步摇。
  “好新颖的样式!城里的银楼竟是没见过的,莫不是你请了匠人自己做的?”周莹仔细看了看步摇,发现工艺其实很普通,就是样式新巧好看。
  连翘摸了摸头上的步摇,笑着道:“是,也不是。我自己画了图,然后让工匠打了配件,最后再由我自己做的。你仔细看看,我的步摇和簪钗大都是用铜丝和鱼胶粘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工匠那样一气呵成。”
  连翘穿越之前并不算是‘簪娘’,但作为一个宅女,整日刷视频多了,手工视屏也看了不少。做簪子算是年轻女孩中比较流行的,她自然也见得多。作为一个从小手比较巧的,她还特意尝试了一番。
  没有像入坑簪娘买进了成千上万的材料,连翘基本上浅尝辄止。买了一个两三百的基本款材料包,偶尔空闲了做几个,好看又好玩。直到连翘穿越之前,她那些材料还没有用完呢!
  要比较的话,古人做首饰,材料肯定是比后世簪娘强得多的。古代的首饰是奢侈品,后世的首饰,如果是簪娘做的那种,基本上就是饰品,很少有非常贵的。另外工艺也不能比,人家都是真正的匠人才能做,后世就算是再巧手的簪娘也比不上专业的啊!
  但是,有一样后世簪娘比古代首饰匠人们强,那就是‘创新’!
  古代的首饰也有各种样式的,一眼望过去花团锦簇,但哪有后世各种各样大胆的配色、新奇的设计?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之一!
  连翘看过不少簪娘的视屏,自己也做过,所以画几个新奇好看的首饰设计是很容易的。其实如果她将设计图交给匠人,自己只等着验收成品,或许会更好,人家的手艺不是她这个外行人能比的。但是做首饰什么的其实是一个挺杀时间的爱好,反正无聊,当作是消遣罢了。
  正好前些日子收到了‘沈金玉’送来的各样海产宝石,珍珠、玳瑁、珊瑚什么的,东西确实很美貌,一时手痒就让匠人加工成了配件,做出了如今的首饰。
  有个女作者当即惊喜道:“你还会画首饰样子...有没有没用的,分我几张,我也去定做。不然走出门去首饰和别人都差不多的,实在是没有面子!”
  连翘的设计图很多,当即就点头道:“我那里攒了好些——遣人去拿吧!”
  女作者没有多想,当即招了一个许文华家的小厮,使他去连翘家拿设计图。连翘叮嘱道:“你和我家春儿说是拿首饰样子她就知道了。”
  “这使唤咱们家的下人倒是使唤的挺熟练的!”小桂儿在一楼厨房外面注意着二楼的动静,等到见到小厮‘噔噔噔’地下楼,只急匆匆地甩下一句‘替乔琏先生办事’,忍不住抱怨起来。
  她第一次知道‘乔琏先生’是女子的时候可是吃惊的不行!这才知道原来少爷行里有不少女子。这些女子虽身为女人,却和男子一样出入无忌、行事不羁——这怎么可以!小桂儿不论是出于私心,还是想到了许母交给她的任务,她都要将这些女人弄清楚!
  若是关系平常的也就算了,若是有少爷亲密的,必然是要告知许母的!许母安排小桂儿在许文华的身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不能让许文华和‘不合适’的女人走的太近。
  这里的‘不合适’含义很丰富,包括了那些门第太高的千金小姐,也自然包括了‘乔琏先生’这种在小桂儿眼中没有妇德的女人。
  等到帮连翘拿首饰样子的小厮回来,小桂儿趁上下忙乱,没有人注意她,端着一盘子点心就跟在后头上了二楼。
  站在门口偷眼一看,小厮将一叠纸递给了几个女子中坐在中间的一个:“乔琏先生,是这个不是?”
  小桂儿立刻知道这就是那位‘乔琏先生’了,于是上前将手上的点心放在对方跟前的小桌上,斜眼偷看,总算将对方看了个清清楚楚。
  连翘和周莹是美人,敢和她们坐的这样近的姑娘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几个莺莺燕燕拥簇着,让小桂儿心里暗恨她们不尊重的同时也冒起了酸水——在她看来,这些女子有偌大的名气,生的又貌美,和男子交往这样随便,就是许母口中说过的‘狐媚子’了。
  她一边看不起她们,另外又羡慕着她们。
  小桂儿不敢多留,怕引起许文华的注意...她知道许文华恐怕不大乐意她出来。于是左右看了两眼,迅速地退了出去。但是她没有回一楼厨房,而是在二楼客厅外面呆着,想要听听里面说些什么。
  小厮们进进出出,当然也注意到了小桂儿,但人家没有凑进去,他们也不好赶人,倒是让她能够一直呆在那里听壁角。
  此时金凤正缠着连翘说她养的十来盆昙花的事情:“前两日乔琏先生送的好碗莲,要说碗莲也寻常了,但少有乔琏先生养的那样好花型。这次又说昙花要开了,那便开个昙花会么!”
  连翘当然不能答应,昙花是晚上开花的,特别是凌晨之后,她要来个彻夜狂欢?就算现在无比正常的作息能够答应,她的理智也不能答应——在苏州这样的大城市,身为一名知名女作者,和同行其他男性作者有交往也就算了,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但是晚上深夜还在自家聚众开爬梯,即使是开放的苏州老百姓也是会觉得不对劲的!
  事实上这件事放在现代,一个稍微保守一点的华夏城市,那也是会让人议论的。
  金凤一直纠缠,许文华这时候也和宋文静说完了事情,过来道:“为什么不乐意办昙花会?”
  连翘无奈地看着他:“你们是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真话怎么说?假话怎么说?”许文华挑眉看着连翘,眼睛里全是笑意。
  连翘摊摊手道:“真话就是咱们做女子的和你们男子不一样,真能彻夜办聚会,第二天报纸上就全是这个消息了,恐怕不会有什么好名声。我虽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活着,但也不必自找麻烦。”
  人都是一种非常有偏向的生物,如果是许文华不在意,甚至是不喜欢的人说这话,他立刻就要将对方归类于‘古板’那一类,并且决定再也不和这人交往。可换成是了连翘来说,他就觉得这是通透,这是看清楚了事情——她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害怕做,只不过不想做而已。
  双标真可怕...
  “至于假话么。”说到这里,连翘整肃了神情、挺直了脊背,女神气场全开。非常认真道:“其他花开皆在白日,这是娱人。昙花非要夜间开放,这是为了娱己...近乎于君子了。这样的花合该一人独自欣赏,一大群热热闹闹的,那是糟蹋了花。”
  沉默了一小会儿,满场都是笑声,金凤本是在喝茶的,差点没呛到。笑了半晌才道:“乔琏先生这假话说的如同真话一样!”
  并不是这话本身有多好笑,只是这让在场的人想到很多而已。
  相比起主流文坛,他们这些小说作者被认为是没有文化底蕴的存在。哪怕是有个把风雅的爱好,也会被人认为是附庸风雅。连翘这话真话是那样的实在,而假话却完美地符合了那些‘风雅者’的脑回路。
  这样的反差,一下就引得众人发笑了。
  等到众人笑过之后连翘才接着道:“说实在的,这些花鸟虫鱼之类,哪有那么多意象,都是咱们强加上去,有的时候未免太生硬了!我还听人说过有人喜欢乌鸦不喜欢喜鹊,认为乌鸦是忠言逆耳,喜鹊则过于谄媚了。”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喜鹊是报喜,乌鸦是报丧的,所以喜欢喜鹊讨厌乌鸦。连翘说的这个说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初听很有道理,应该挺能迷惑那些书呆子。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迂腐地可笑了。
  无论是忠言逆耳还是谄媚,这都只不过是人类强加的东西而已。
  连翘说这个话也是引得众人赞同。
  许文华闻言笑道:“既然这样没意思,那你平日养花种草、吟风弄月,弄些风雅东西做什么,难道是为了附庸风雅?”
  “这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过是眼见美物美景,心中心喜而已。”连翘站起来回忆自己穿越之后过的日子,说实在的,这是她穿越之前无法想象的。
  这种生活很美,完全就是想象中神仙女孩会过的日常,曾经的她没有想过自己会过上。一方面是没有那个条件,另一方面她也不太愿意——是电视剧不好看吗?是新番不够精彩了?又或者新出的游戏没意思?
  现代生活娱乐太多了,让她没有办法静下心来体会古人的情趣与美好。
  但是在穿越有几年了,她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体悟,相比从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其实是更有感触的。毕竟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都习以为常了,难免麻木。她就不一样了,对于很多事情还保持着新鲜感和敏感度。
  “就好比看昙花这一样,我也是真心喜欢一人看昙花的——看昙花重要的是昙花开花吗?不是,正是昙花将开未开的时候,那种满心欢喜、满心期待、满心满足...丑寅时刻,夜凉如水,昙花未开,最好不过。”连翘说着,脸上露出清浅的笑意。
  “不是附庸风雅,是真心喜欢。”
 
 
第265章
  正是早间时候,厨房里蒸起一片白雾。小桂儿利落地围上围裙,赶到灶台边上道:“路嫂今日做的什么好吃的?”
  路嫂是十分有手艺的厨娘,小桂儿在苏州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清楚不过。她打着偷师一两手的主意,所以十分热络殷勤。路嫂何尝看不出她的心思,所以平常不太愿意让她学自己的手艺。每当说到锅灶上的事儿,总是会错开话去。
  哪怕是现代,学手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好歹得交学费。在现代,事情就更复杂了,甚至不是有学费就行的。
  古代人相信‘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轻易不会收徒,就算是收徒弟了也得藏着一两手不做传授!
  路嫂又不是许家的奴婢,小桂儿也拿不出让她动容的东西。如果只是言语讨好、日常殷勤,这可不能让路嫂将自己吃饭的手艺教人!
  不过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小桂儿日常赔小心也是有用的。至少路嫂不能把人赶走,偶尔心情好了也会指点一二,但说到真正的手艺,那依旧是不肯教的。
  听到小桂儿问早饭的时候,路嫂十分自矜道:“今日做了一道我极擅长的吃食!”
  早饭很丰盛,有点心、粥、面条、小酱菜,许文华当然吃不了这许多,今日之所以准备地这样周到,是因为许文华昨日就说过了,今早有两个朋友要来吃早饭。
  有人说家常菜就是最好吃的菜,反而是大饭店里的菜不中吃,几口就腻味了。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做家常菜的都是最了解自己口味的亲人,自然顺口。再加上感情加成...没有人会觉得家里的饭菜不好吃。
  但这话说的太感情因素了,真要说起来,那些大厨岂不是成了笑话了?只能说做饭店的厨师本身就和家庭主妇家庭煮夫不一样,他们赶时间,他们需要重油重火,饭店里做饭也没有体现出他们的水平。
  另外,也是没有吃到真正好厨师的饭。
  古代很多东西都比后世要贵,因为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物质是不断丰富的——各种各样廉价的工业品让每个普通的现代人都过着古代富人都不一定有的舒适生活。
  但是古代有一样东西比现代要便宜的多,那就是人工!各种各样的人工!
  从人口买卖的价格就可以知道了,实际上像路嫂一样的厨子,真要是下力气去打听,也不是买不到!那种大户人家流出来的,水平肯定是不差的。只不过相比普通的丫头婆子,他们的价格能翻十几二十倍。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就是两三百两银子一个——两三百两在古代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少的钱了,但是想想现代那些真正厉害的大厨是怎么开工资的,又会觉得古代真是便宜啊!
  路嫂这种手艺,在后世过上体面富裕的生活绝对不成问题。在这个时代,过的比一般人好,算是中产阶级,但离体面富裕还是差了挺远。
  所以说不能因为路嫂只是个家里厨子就小看她,吃她的饭,在后世也算是一个大大的享受了。
  这时候她说是自己拿手的,那就真是拿手的,没有一丝水分在里头。
  各色早点陆陆续续端出去,每一样都非常好,精致的样子,诱人的香气,让小桂儿眼睛都忙不过来了——直到路嫂说的‘最拿手’的出来,小桂儿睁大了眼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