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现在说这个话,重点应该还是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她想在京城那边试一试。
其实真的要登载小说的话,人在京城已经可以登载在苏州。不信任驿站寄送?报馆专门为她一个人请专人去京城拿文稿又如何呢。以连翘写文的速度,一次可以多拿一些,一年也只用拿个两三次而已。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多麻烦的事情。
连翘之所以现在推脱,说不定就是想在京城尝试发小说!
这不是说连翘就打算常驻京城了,这不太可能——除非这次在京城她顺便在那里嫁人,不然的话到头来还是要回苏州的,这边才是家乡。
更可能的是连翘自己想挑战一番北边的市场。
到现在为止乔琏的名声早就不限于江南这一块地方了,往南往北往西都多有传播。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传播手段的相对落后,连翘和这个时代其他作者而言,都有一个‘地盘’。
这个‘地盘’往往指的是作者们常常活动的那个区域,也就是小说连载的报纸能够发行的区域,最多再加上周边辐射的一圈。出了这个圈子,肯定还是有读者的,还不少呢!单行册在外地也是要卖的。
但是这些读者密度远远不如‘地盘’内不说,往往也不能称之为作者的粉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更加纯粹的读者,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是买了一部放在书店里的小说,因为他们觉得这部小说不错,至于读者是谁,其实他们并不关注。
这种读者读作者的小说是被动的,这次在书店遇到了就买,要是没有遇到,自己也不会主动去找一本书。
乔琏的名声满天下都有,可在苏州她是大明星,在京城就只能算是小人物了——在业内依旧是大人物,只是说对圈子外面的读者来说就没什么意义了。
要改变这种情况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当地活动一段时间,而且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出有影响力的小说。这样经过培养市场,死忠读者自然就出来了。
这个办法听上去很笨,但却是最靠谱的法子,只能说向来大巧不工罢!
不过虽然有这个办法,但很少有作者去尝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个是愿意背井离乡到底是少数,另一个就是风险。
将来一带的去苏州发展,北方区域去京城,这在作者们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有不少作者依旧是离开了家乡的,但是他们情感上的感觉会好一点,总觉得自己离家乡挺近的。
这就好比现代年轻人很多都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如果是在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会有一种没离开家乡的感觉。实际上有时候算算实际距离,并不比去外省要来的短。
而此时如果江南人去京城求发展,或者北边人来苏州闯荡...难免会加重背井离乡的感觉。交通发达的现代也有那么多人不愿意远离家乡,更何况是古代了。
至于风险则是更加现实,也更加重要的原因。
有的时候一个作者红不红,红到什么程度,那是要讲机缘的!只能说红了的作者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不是说有优点的作者就能红了。真要是那样,也不会有很大一部分作者明明水平很不错,却依旧只能高不成低不就了。
有的时候红起来是很多很多外力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同一个人、差不多水平的作品再来一次,并不一定也会红。
再加上各个地区的读者口味都有微妙的偏差——想想后世的脱口秀节目,南北方电视台偏重的风格...不同地区很有可能笑点都不一样!那还是有电视等传媒手段的现代,各地区很多认知其实已经不断趋同了!要是放在古代,各个地区之间的壁垒只会更加严重。
当然了,有趣小说被人喜欢这是绝对的定律。但是当‘有趣’这个词的定义都有不同的时候,作者也不好再信心满满了罢!
要是一个作者在江南红了,想要去北方发展个两三年,培养一下市场什么的。结果在京城扑街了,会怎么样?
有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个,灰溜溜回来必定会名声受损。这就像后世的导演接连失败,投资商降低对其的评级这是必然的。读者们可不会去想不同地区的口味不同问题,只会认为是这个作者不行了。
另一个就是两三年的空窗期也是不简单的!两三年,行业里又要涌现出多少新人?而原本的大神小神们又出了多少新的作品?不在的这段时间会有无数的好作者、好作品填满读者的时间。
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两三年后回来,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
当然了,原本就是出名的作者,读者还是长情的,吃老本也能活。但是想想相比以前掉下来的半等一等的地位...这是真的很难接受。这就好像是生活品质,一旦享受了高品质,就很难接受因为收入减少而不得不降低了。
这样那样的理由让作者们绝大多数都固守自己的‘地盘’,很少有去到外地培养地盘的。至于像丁一新、宋志平这样具有普遍市场的,这是积累的时间到了,自然而然就这样了。
那些去到书店随手买书的读者,总会有一些人看过小说后成为粉丝的。一次增加一些读者,这个作者红的时间长了,出的小说多了,最后总会积攒出可观的数字的。
宋文静了解连翘有多自信,肯定不会担心风险之类的。而这次也确实是一个机会,因为家里有事去的京城——要不是这个事,说不定她都没有机会去一趟京城。
这个猜测可以说中了一半,连翘确实有想过在京城要不要做一些什么。不然一年空着,也挺无聊的。但是她并没有这么明确、这么坚定,实际上她还在犹豫当中,她其实是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的。
京城到底是什么情况,她在苏州也说不准。到时候她会不会想要在那里写小说,这也要到了那里才知道。
总之,再说吧。
连翘既然是这样决定了,宋文静也不好多说。只是主动道:“有什么帮的上忙的尽管说,就算是和报馆的文契到了,我也是连小姐的朋友呢。再有,有什么需要报馆出面的也要说,报馆肯定想着你从京城回来和你签订文契。既然是这样,你在京城有什么事,他们肯定是要联络的。”
类似三吴报馆这样的大报馆,肯定是和益州、泉州、广州、太原...京城等等地方的报馆都有联系的了。这些报馆都是自己本地方具有霸权的,和本地的大报馆同行是冤家,彼此竞争激烈。但是和外地的大报馆就不是一回事了,他们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往往合作频繁。
彼此转载文章内容什么的只是小儿科,帮助对方名下作者在本地宣传这也是常有的!连翘在外地打开局面,除了小说本身硬扎,东华书社强势,还有三吴报馆在使劲儿。特别是京城这些地方,本就脱离了东华书社的势力范围,只能是三吴报馆和东华书社一起在外地跑关系。其中三吴报馆联系那些地方的兄弟单位,可没少出力!
宋文静这话也是说的交心,这就是朋友的立场了。
连翘笑着点点头:“有需要的话一定会说的。”
宋文静这时候才开始抽出牛皮纸袋中《鸳鸯蝴蝶剑》的文稿查看——这种名作者的小说查看其实就是走个过场,看看是不是认真写的,除非是随意糊弄,不然都不会有什么改动。
这又和对底层作者不同了。
主要是底层作者才入行,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对市场的认识其实都比不上编辑,还需要编辑把关。而到了知名作者那一步,编辑能将自己认为的东西加给对方,甚至让对方改稿?
或许有人做到了,但是真的非常难。
先不说名作者地位高,轻易不会受人影响改动自己的小说。就说编辑的想法真的就会比作者原本的好吗?不见得。这一切只能由市场反响去检测。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作者能红,能成为知名作者,其实这本身就已经说明对方的水平、对市场的捕捉能力是超过编辑的——编辑要是真的能完全把握市场,那也就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了...或者他们自己就该去写小说,当红作者可比编辑风光!
一面翻动文稿,宋文静就一面与连翘笑谈:“其实方才那些话也是白说的,连小姐如今红遍大江南北,在哪里都是吃得开的。若真想在京城闯荡,那里的报馆哪个不把连小姐当座上宾逢迎?也用不着报馆出什么力。”
说着抖了抖手上那一页纸:“《鸳鸯蝴蝶剑》可是火热了,可能又是一个《江湖》!”
连翘的所有小说里,到现在为止《江湖》卖的最好,销售量在大神这一档次作者中应该也算是前列了。
大神这个档次的确定和销量有关,但又不仅仅和销量有关。不同类型的小说销售量天花板都不一样,这就好比在中国不能指望推理小说卖的比言情小说多,这是不可能的,市场就不是一回事儿。
但是将推理小说大佬作者放在大神行列有什么问题?就算和他们同列的言情小说作者、都市爽文作者,总之等等主流的多的作者销量都要比他们高,这也不耽误读者认可这个地位。
连翘写了不少小说了,说哪一部小说好,那看各自喜好,总有不同答案。但要说哪一部卖的好,那肯定是《江湖》了。
分析也能知道,《江湖》商业化也是做的最完美的——小说的受众足够主流!很多原本不看小说的升斗小民也爱看《江湖》,这不知道增加了多少销量!
《鸳鸯蝴蝶剑》如今正热,看销售走向也和《江湖》类似。再看小说的剧情...说实在的,抛开男女主董圆圆和傅青城之间的爱情不提,其实也和《江湖》有隐隐约约的联系,只是更进了一步而已。
第326章
《鸳鸯蝴蝶剑》属于‘未出先热’的小说,这是毋庸置疑的。相比起普通的小说,它有一个知名作者,这等于是自带流量。再加上它又一段典故,和一场知名的赌局挂钩——赌局相牵连的许文华是另一个知名作者,这又是流量。
在这部小说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期待了,其实这种期待向来是双刃剑。
一方面起点高,它的起点就是很多小说拼死也达不到的终点了。无论怎么样,这部小说的成绩总不会太差的。另一方面,过高的期待很有可能会毁掉一部小说!
小说的期待这样高,如果最终出来的作品只是一般般...一般般的好,那么读者心里就会有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之下心态失衡,对小说自然不会有好的评价了。
登的高,跌的重,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
不过某些想要看连翘笑话,或者看不得一个女作者独占鳌头的人恐怕要失望了。业界评论先不说,至少商业这一块已经稳了。
单行册卖的特别好,销量高到飞起。
不能以小说销量来评断一个作者,但是如果一个作者卖不出小说,赚不到钱了,也就不用指望有什么评价了。
用后世的话来说,别的还不好说,至少数据能拿出手了。
至于推动《鸳鸯蝴蝶剑》卖的这么好的原因,依旧是那句话,有趣的小说被人喜欢。
这个时代已经有武打小说了,但是连翘曾经看过的、更加成熟的武侠小说是不存在的。大多数这类小说就是没有什么缘由,上来就打打杀杀一番,小说立意不高,很难有自己的格局。另外,就算是立足的根本,武打,也还是个初级水平。
不过即使是这样的武打小说,在所有小说里也算是比较重要的门类了,至少不能分到小众里。像与连翘交好的‘黄龙阁阁主’陆心远就是写武打小说闻名的。另外小神大神里都有写过武打小说,甚至专写武打小说的。
这对于《鸳鸯蝴蝶剑》这部小说来说挺重要的,至少决定了小说有比较好的受众基础...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了,相比起鸳鸯蝴蝶派小说,这部小说现在的读者基本盘是‘武打小说’那边的,23333
要知道这部小说是作为‘鸳鸯蝴蝶派’小说来打赌的啊,名字都直接带上了‘鸳鸯蝴蝶’四个字,结果还是被一个充满武侠气质的‘剑’字抢了主题。
不过不管怎么分类,小说能红就是好,报纸和书社并不在意其他。
《鸳鸯蝴蝶剑》影响力大,热度高,原因有很多,男女主角的魅力很大,各有拥趸,他们的爱情也很牵动人心...这看起来还是很符合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特点的。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武侠写得好,吸引了一大波读者。
当小说的剧情到了男主傅青城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拒绝女主董圆圆之后,女主董圆圆离开了两人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的无过涯,开始浪迹天涯。
这个时候的剧情是双线并立的,女主男主各一条线,其中以女主为主,是明线。这一段写的是女主闯荡江湖,然后经历的很多事情,最后陷入绝境,男主出场英雄救美——在这之后男主就在女主身后默默跟随,保护着女主。一个假装不知道对方在跟,另一个装作不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这段江湖中的经历,包括女主单独闯荡和男女主一起闯荡两部分,现在才连载女主单独闯荡,男主英雄救美正在进行,也就是说在全篇的第一个大高.潮了。
前面的剧情特别强,强在武打戏做的好,以及江湖戏剧情足。前者是如今武打小说的基础,《鸳鸯蝴蝶剑》将这个基础硬生生地拔高了。后者是如今武打小说还没有明确的东西...也有写武打小说的作者意识到了武打小说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内核与剧情,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方向。
连翘打戏写的好,其实主要是同行衬托的好,她的打戏其实一般般,但是对付现在的武打小说水平足够了——从小到大看的武侠题材电影、电视剧可是很多的,连翘只要将图像转换成文字就可以了。
这当然也是需要技巧的,可是相比还在武打戏上摸索的同行们,她的任务无疑是轻松的,取得的成绩也无疑是惊人的。
《鸳鸯蝴蝶剑》连载至今,小打小闹的打戏不用算,只说几场连翘精心设计的打戏。真是既震住了读者,也狠狠地震住了同行!
连翘主张要在打戏里将美感带出来,当然这其实也是后世武侠电视剧的要求。
其中精心设计的打戏,第一场就是一场漠北戏。女主从无过涯离家出走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自己养活自己,于是应聘去做镖师。当然啦,值得女主这种武力值超群的女侠去的镖局当然也不是普通镖局,本身就是江湖人开的,镖师都是江湖武林中的好手。
这样一群镖师,一般货物也不会押送,送的都是极有风险的那种宝物!
女主应聘上镖师的位置之后,第一趟就和镖局里的镖师一起去漠北——漫天黄沙无穷无尽,直到天边尽头有一座小小的、孤零零的客栈。客栈里有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有不知道来历的危险客人,有数不尽的好故事。
围绕着镖局押送的宝物展开了争夺,这其实是时下武打小说常见的套路。毕竟女主初入江湖,连翘想用如今已经成熟的套路承接一下。不过连翘也有突破,她可不会偷懒就不介绍劫镖的前因后果,至少在《鸳鸯蝴蝶剑》这部小说里,没有原因的打斗是不会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