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明月奴’这个名字让连翘有些意外,因为她听说过这个名字。她过去很喜欢读一些文人笔记,其中有一个苏州人说旅居京城的生活的。这段记录大约就在二十年前,有一篇是专讲狎妓的,这位明月奴就有过出场。
  这样名重一时的女子,如今却沦落到这个地步,就算是连翘也不由得怔了怔。
  小厮还在继续说话,主要是关于这位曾经的名妓的过往。
  “她们那个行当,说起来风光,但晓得行市的就应该知道,钱都到不了自己手上,全被老鸨拿住了。只有一些极其聪明的,或者自己能想办法攒下钱来傍身,或者就是趁着最当红的时候找个有钱的、且愿意为她们花钱的赎身。”
  ‘明月奴’的故事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都在上演相似的故事——一代名妓,当红的时候没有成算,只知道及时行乐,等到年纪渐渐上来,韶华不在,想要有所打算也不能够了。
  至于原本狂热追逐的裙下之臣,这个时候他们早就去追求其他更加美貌更加年轻的女子去了,根本没有指望。
  于是她只能一步步地沦落,从名妓沦为一般,再有一般沦为下等。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不只是周围的人态度转变,从处处照顾,到不屑一顾。更是肉体上面经受越来越多的折磨——名妓其实更像是明星,谈情多过谈性,而且往往有权决定自己的客人。但是下等妓.女,就是另一回事了,纯粹的体力劳动,完全是看不到丝毫光明的深渊!
  她唯一运气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得病死掉,要知道这样一步步往下走的姑娘往往不到她这个年纪就因为花柳病死掉了。而她能够一直没有染上这种病,运气也是没谁了!
  那时候她沦为下等,身价也就不高了,一个往来于京城与济南的商人替她赎身做外室。这个时候她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的艰难日子过去了,今后至少能安安稳稳过下去,即使这个商人就是个小本生意人,当年她正当红的时候连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然而这个商人也只安置了她一年而已,一年之后她再也没见过他,直到被租房地方的主家赶出去。
  这种情况其实在行商安置外室中很常见,这年头交流不便,交通困难,人与人失去联系是很寻常的事情。那行商或许因为突然地原因不跑济南到京城的生意了,这谁说得准?至于没有和‘明月奴’商量,这也正常,对于这个时代的男子来说,养作外室的风尘女子,就是个玩意儿而已。
  没有人寄钱过来,明月奴没有了生活来源。这种情况下,最常见的选择就是重操旧业。然而她再也不愿意了,于是抱了胡琴,便出来唱小曲儿了。只是她年纪大了,唱小曲儿比不过正经学这个且年轻的小姑娘。于是无法,只能唱一些淫词艳曲,这能帮她吸引到一些点唱的客人。
  这个故事和如今流行的才子佳人故事不一样,才子佳人里名妓往往都能寻一个好归处,最后也不负自己‘佳人’这一身份。但是这个故事显然才是这个世界的现实,风尘女子哪有那许多风花雪月,有的更多是血与泪罢了。
  想要写一个有关青楼女子的小说的念头一闪而过,只不过想了想连翘自己先笑着摇头放弃了——她是写男性向小说的,女性向小说的感情戏一向苦手。之所以写《鸳鸯蝴蝶剑》那还是赶鸭子上架,再来一回实在扛不住了!
  然而内心虽然是这样分析的,但是回去每每想到这个题材,连翘又会觉得特别好。
  被脑子里两种相反的看法弄的打结,连翘干脆暂且将这个念头丢开。也幸亏此时差不多将租房的事情敲定下来了,忙着搬家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想了。
  连翘他们只不过是六个人居住,而且还是暂住,就用不着太大的房子。
  而想要好治安,这就只能在比较好的坊市了。这些坊市聚居着大户人家,巡城的捕快、兵卒往这边跑的勤快,些许蟊贼根本不敢往这些地方来。
  相比之下想离连家在的雨花巷远一些,这是最简单的要求,毕竟十分明确,照着地图圈定一下范围很快就能知道了。
  这些要求,前后看了十几天,总算圈定了四五所觉得不错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实地看一下了。有的时候中间人说的花好叶好,但其实亲眼见过就会知道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开始这件事是吴美娘在跑,直到昨日,吴美娘差不多已经定下其中一所房子了。最后没有拍板,其实是想让连翘去看看,如果她也觉得没问题,这件事就要定下了——似乎随着连翘越来越独立,吴美娘越来越看重她的意见。
  连翘就算是再懒,也没有理由这都不去。于是与吴美娘说定了,等到第二天就一起去看看房子。
  等到看房子这一日,母女两人起床挺早的,趁着气温是一日之内最舒适的时候就打算将事情解决。
  “连夫人眼光真是极好的,帽子胡同这边住着好多读书人和做官的呢!平常书声朗朗的便罢了,最重要的是谁敢让这里出事儿?平常巡视的捕快多,恨不得时时刻刻将这里放在眼皮子底下!”这一回租房的中间人是会馆小厮,今日他也是一起来的。
  连翘来之前已经从吴美娘那里知道了,帽子胡同的租金不算贵,因为距离京城的精华区域有些远。不过因为距离国子监不远,所以有很多读书人住在这里。至于说官员,那就是低级官员了。
  家庭条件不是特别优越的低级官员其实过的挺捉襟见肘的,京城,居大不易啊!在这里买房居住和生活,这可不是现代才变得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哪一个时代都很困难!
  
 
第348章
  “您看看这院子,虽然不大,但是屋子都是主家新起的,住进去舒服,没有要修补的地方!”会馆小厮带连翘和吴美娘看房子,其中主要是连翘,因为吴美娘已经看过了。
  这是一所一进的小院,也就是最普通的那种四合院。但是正如小厮说的那样,看上去不像是老房子,而且用的材料也很好,这样的房子住进去才比较舒服。
  连翘着重看了一下厨房和水井——不是说其他的地方不重要,只是这两个小处都做得很好的话,其他的地方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看了之后很满意,虽然租金贵了一些,一个月要价四两银子,但满足了自家所有要求,连翘也就不在意了。
  帽子胡同这个地方说是因为租金便宜,所以很多穷读书人和穷小官儿住在这里,但那便宜也是对比出来的。相比起那些达官贵人居住的坊市,这里自然是便宜的,可是相比那些一般,甚至贫民窟一样的地方,这里又是贵的了。
  而且一些生活窘迫的读书人往往是三五个租住一个院子就够了,平摊下来并不比在外租住屋子要贵多少。
  屋子本身并没有问题,连翘刚要答应签订租住文契的事情,忽然想起什么来了一样,问道:“这边左邻右舍都是些什么人?”
  帽子胡同的主要居住人群是读书人和小官,但是总有一些其他的人家参杂其中的。就像现在的连翘要是住在这里,也算是这种人家了。
  不是连翘多事,这个时候还要问这些,只是在古代,邻居们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要是邻居不好,能让人难受地要搬家!
  小厮回忆着道:“西边的好似是个举人老爷,在帽子胡同住了有十来年了,是当年进京赶考的。后头落榜了也没有回家乡,只是在京城读书,也是方便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对面好像住了好几个国子监的监生,都是读书人,也不妨事。只有东边,住的并不是读书人,才搬来两月。不过我也上门看过,是个穿长衫、戴头巾的,文质彬彬,想来也是正经的。”
  见连翘不置可否的表情,小厮赶紧补了一句:“这家房主我也认得!人家也不是专门做房屋租赁的,只是手下有两三套用不着的房产,寄在牙行出租而已。这样的人家宁肯少赚一些钱也不愿意惹麻烦,肯定不会是什么歹人。”
  道理是这个道理,连翘缓缓点头。
  于是这租房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付了三个月租金外加一个月房钱,换来一纸文契。连翘和吴美娘在京城就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在会馆虽然也能住,但到底不如有一个自己的地方来的方便。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事情并不算完!还需要将会馆的行李搬过来,然后重新打扫、安置。而且住在帽子胡同并不比住在会馆里,还得买一份礼物去拜访左邻右舍,这也是礼节!
  至于说通知连家人那边,连翘和吴美娘都保持了沉默,打算等一切弄完了再说!那样就木已成舟了,就算连家人对此有话说,也无法改变既成事实了。
  “东西送完了了吗?”吴美娘、连翘、张嫂子、春儿一齐动手,将行李安置出来。至于冬儿和小虎两个则是去给左邻右使送礼物——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两盒糕点、两瓶酒,考虑到这里住的人,连翘还每份礼物添了一对从苏州带来的笔。
  小虎先应了一声‘完了’,之后才是慢一步回来的冬儿。
  冬儿擦了擦额头的汗:“已经都送过了!对了小姐,您猜咱家东边住的是什么人?”
  东边就是那个会馆小厮也不知道住的什么人的人家,连翘顺口问道:“住的什么人家?”
  冬儿这才笑起来:“说起来很巧呢!是小姐的同行!”
  一听是同行,连翘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当初她刚刚去到苏州的时候在明月坊也是,好巧不巧就遇到了同行做邻居。那是一段不怎么愉快的记忆,尚不用说。如今来了京城又遇到同行做邻居,若不是她了解行内的情况,都要以为小说业大发展,满天下遍地都是写小说的了呢!
  也只能说是巧合了。
  听说是同行,连翘也来了兴趣:“你怎么知道的?难不成人家与你说了?”
  冬儿喝了一口凉茶,这才道:“不是,我是去送礼物的,虽没有进里头,却也看到了院子里的情景。更重要的是我在影壁上看到了隔壁那位公子贴的‘招生广告’,大概说明了那位公子在行内如何如何,若是有意入行的,他能传授这方面的经验。上课需要两个月,可以试听一次然后决定要不要继续。”
  连翘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这种事在苏州也有!
  既然写小说能够赚钱,当然就吸引了一批人的注意力。其中有一些原本一点儿都不懂得写小说,或者了解有限,对自己信心不足。这种时候,能够指引他们前进道路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在后世的时候连翘也曾听说过网文培训班之类的,教大家写网文的套路,和这个其实是一回事儿。总之是有需求就有市场,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蠢的。
  晓得隔壁住的是这样的人,连翘点了点头——这至少也是有正经收入的,而且还是自己同行,算是比较好的邻居了。
  对这位邻居的担忧也放下了,连翘安下心来,随口道:“那他的笔名是什么,你可知道?”
  “知道知道!”冬儿像是在邀功一样,格外积极:“那‘招生广告’上也说了,说是什么‘归棠居士’!”
  “归棠居士?”连翘仔细回忆,首先大神之流肯定不是了。一方面全天下十几位大神,这是有数的,无论是哪里的大神,连翘都有记得。再者说了,大神们收入丰厚,一般也不可能搞这种开门招生的事情。
  小神的人数就多得多了,多到了连翘并不是个个都记得的地步。不过总体而言,听到某个小神的笔名,连翘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印象。这个‘归棠居士’十分陌生,显然并不属于小神。
  其实也是,小神也是有神格的!做到这一步,那也是行里的有钱人,除了极个别的,也没见谁开培训班啊!最多,最多就是有开培训班的请某某去自己招的班上讲一次课,不多,也就是半个时辰左右就行了。
  也不用说什么报酬不报酬的,这种事往往都是人情。办培训班的也是朋友,拜托上门了,也不好推脱。
  一般来说办这种培训班的,中坚作者最多,而且是中坚作者中位置偏下的。
  这些人在行里地位不算高,但糊弄糊弄外行人是足够的。说出去也是有一两本代表作的,这个代表作别的不敢说,肯定都是在报纸上顺顺利利连载完,没有被腰斩,最后还出了单行本的。
  这就很不容易了,要知道行里最多的一批人就是依旧只能发表短篇,偶尔能拿到发表中短篇机会的作者。能够连载,本身就和最大的一个群体脱离开了。能顺顺利利的连载完,只要连载的报纸不是太差,就能说是大胜利,说明小说质量整体不错!有了一批自己的粉丝。
  至于从报纸连载到单行本发售,这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一般来说,只要顺利连载完的小说,总是有书社愿意出单行本的。从书社的角度看,这肯定不会亏,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已——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行业里的好时候了!
  非要说有什么厉害的,那就要看是什么书社发行,发行的规模有多大。同样是出单行本,有的人是天上,能够做到天下各大城市均有上货,开印就是上万册的规模。有的人就是地下,本地发行,几百册而已。
  另外这一层的作者收入不够...生活其实是够的,只是人的需求总是在不断提高的。月薪四五千的时候觉得活不下来,觉得月薪一万就滋润了,但是看看那些月薪一两万的,还不是依旧在天天抱怨‘吃土’?
  总之就是有限的收入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作者理所应当的就想到了开展副业。做别的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优势,开个培训班倒是不错。
  首先就是成本不高,高级一些的在报纸上发招生广告,只要不是顶级大报,广告费其实不多。低端一些的直接自己出去贴小广告也行,如果不算自己的人工,可以看作是没有花销。
  另外就是准备上课的场地,这个在自己家里就行了。好歹也是中坚作者了,至少能住上一个带院子的屋子。这样的屋子收拾出一个大一些的房间,只要收的学生不是太多,尽够了。
  做这个,这些作者们有有优势,用后世的说法就是有技术。另外相比别的生意、投资啥的,这个几乎没有本钱。就算是做不好,最多就是不赚钱而已,等于是零风险。对于心态保守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极好的选择。
  唯一让连翘觉得有些蹊跷的地方是对方竟然是租房子在这里做个,一般来说中坚作者买房是肯定不成问题的,哪怕是在帝都这种城市,也不至于到没有自己房子的地步。除非这人没有在京城定居的意思,打算迟早回老家。
  仔细想想,京城这个地方外来人口多,入籍困难,这似乎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这个时代最让人羡慕的户口绝对是京城户口!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除非是发生改朝换代级别的巨变,不然这里都是要维持稳定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