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的境况比较均衡一些,一般来说只要是城里的孩子(男),都有机会以近乎免费的方式获得教育。当然了,这类教育是非常低级别的,教的时间短,老师对于不想学的学生也没什么管束的意思,毕竟一个班人太多了,没有精力去管。这种教育方式出来的学生,除非是自己真的特别努力,不然也就是认识两三百字,甚至两三百字都不到的程度。
能读写自己的名字,连蒙带猜地能看契书、看告示...差不多就是这样。
也就是说,写小说的基础,其实已经将人口最多的一批人给淘汰掉了。之所以说写小说没有门槛,对写小说的人也没什么要求,那也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连翘这话说的很直接,其实就是说明办培训班的是在欺负新人不懂套路。听起来这一行赚钱容易,他们这些教‘技术’的老师理所应当地应该多收一些束修,但实际上仔细想想就应该知道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对方的脸色显然因为这句话变得不好起来了,连翘却并不在乎,接着道:“按理来说,这些教人入门的学识值多少,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估量。只要来听教的人觉得值得,那便无话可说。只不过我还是那句话,若是没有什么‘干货’或者特殊的地方,收五两银子和行市不符。”
李棠其实明白对方说的是真的,但是嘴上不能承认,不服气道:“那要如何才和行市相符?我上的课难道不值五两银子?”
“原来公子便是‘归棠居士’啊。”连翘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想想自己的观点,还是觉得太不客气了,于是换了一个说法,道:“我不知道京城和苏州的价格有无差别,有的话差别多大。但是在苏州,这种课的价格一般在二两银子以下。若是超过这个价钱,要么就是上课的人颇有名气,要么就是上课的人能够做些别的事情。”
连翘虽然没有开过培训班,周围的朋友也没有开培训班的,但是至少是知道这个事情的。此时如数家珍道:“譬如请极有名气的作者过来说一次课,又譬如给来上课的人一些保证——”
“我这里是有保证的!”李棠忍不住打断了连翘说的话:“保证他们入行,给介绍合适的编辑...”
然而这话说不下去了,连翘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微妙笑意。
或许连翘入行的时间还不如李棠来的长,但是她一入场就站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上,后来更是在最顶级的圈子里打转。站得高看得远,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至少她这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行业内情,李棠说的话能糊弄外行,却绝对糊弄不了连翘。
连翘说话其实已经是她客气了一些的结果,不知道李棠就是归棠居士的时候她甚至想问——这是哪位大才,开口就敢叫价五两银子一个人?真的有名她会不知道?要是无名,开这样的价,对比一下同行就知道了吗,这就是骗新人的钱!
此时听他还说出自己是有保证的,这样的话,觉得简直不知所谓。
带入行,介绍编辑?
好吧,确实有自己横冲直撞,始终没办法和编辑搭上话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和编辑搭上话很难...类比的话,类似网文时代和网站签约。似乎很多人被阻挡在了签约这条路上,实际上这条路并不难。
很多人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小说题目、题材背离主流,简介也不清晰...简单来说,这很像是写作文,五十分满分的作文,拿到四十五分以上或许挺难的,要看天赋。但是若只是四十分左右,大可以通过一些套路解决。
此时只要多看看市面上当红的作品,按照最大众的套路来。然后亲自去给编辑递文章,哪怕是丝毫没有业内的关系,成为编辑名下的作者这也是佷容易的事情。
这种事只要找个行内人随便问一问就知道了,或者在行里呆上十天半个月,很快就能明白的。
还要收五两银子?行里人要是知道这位拿这种事换高学费,就算不会有人当面断财路,去和那些学生说些什么。但背后议论,又或者当面奚落,这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连翘其实是看不惯这位近乎‘骗钱’的样子,但到底是要做邻居的,没有将最后一层皮撕下来。所以许多话她不说,或者客气一些说。
此时她也没有把话说透,只是将一种你知我知地态度传达出来。同时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福了福身,转身离开了。
李威见李棠浑身僵硬,便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儿,没事儿,那位小姐哪里知道你的难处!你如今也是没有办法了,不然也不会这样赚钱。再者说了,那些学生愿意过来学,那就是承认这件事了,你情我愿的事情有什么值得说的?”
李棠本身是非常生气的,因为他这个人不笨,甚至挺敏锐的,所以能察觉到很多连翘没有表达的意思。其中最让他不能接受的两条,一个是对方指责他‘敛财’、‘骗新人’。
这件事或许是真的,但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坏人,哪怕那个人是真正的坏人。坏人心里并不一定觉得自己是在做坏事,他们会不断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找借口,美化这种不好的行为。
李棠就是这样的,在他心中自己没有骗人,自己的课程就值这些...或者他也是有原因有苦衷的,等等。
另一条就是连翘话中隐藏地更加深的意思——‘归棠居士’是个无名小卒,开出这个价钱简直可笑!
从市场价值来说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有几个人会承认这个呢?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其实平凡无奇,并且用金钱去换算之后确认这种平凡无奇。特别是李棠还是一个性格上非常心高气傲的人,要知道除了家庭条件一般,他从小到大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遇到这种事立刻心态有些失衡了。
“没什么...”沉默了一会儿,李棠道:“我没什么,这种事又不是第一次了...我只是在想,那位连小姐很有可能也是业内的——自己写过小说,家中有人写过,再不然有家人朋友做报业、做书社。总之不可能是一个外行的,外行哪知道那许多事!”
第351章
连翘那一日与李棠辩过几句之后很快将这件事忘到脑后了,毕竟这本身不是一件多重要的事情。只是偶尔出门的时候能够见到隔壁有好些人进进出出,就会想起这里办了一个培训班来着。
这些参加培训班的人未来也都是要入行的!
一开始是偶遇,后来连翘与他们偶遇地多了,也摸出一些门道来了...嘻嘻。
这个时候隔壁的李棠也忍不住对李威抱怨:“这些人之前倒是不会来这么早或者走这么迟,说到底是晓得咱们这儿隔壁住着一位佳人了——也不看看自家与人家匹配不匹配!”
李棠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要知道来向他学习的学生没有真正赤贫的,赤贫的花不起这个钱。但也没有真正的有钱人,有钱人一般都有各自门路,哪用上他这个培训班!
他摸不准隔壁新搬来的人家到底是什么层次的,但是能够感觉到绝对比来他这里上课的人家庭层次要高。虽说这种事情说明不了一切,但是女子一般结缘的男子都是比自家略微高一些的人家,这是没错的。
在他看来这些人的心思也是白白相思而已。
事情也确实是这样,连翘并没有那方面的打算。这些日子她依旧是看小说,再不然就是出门去混混茶楼,买买报纸。茶楼是有那位‘明月奴’的茶楼,不知道为什么,她就是忽然对名妓们的故事感兴趣了...真的非常想写成小说,只是因为题材的关系,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
至于买报纸,一方面可以追到最新的名家名作,另一方面就是可以了解京城这边的行业生态。至于说她一个本不打算在京城这边搞事情的人,怎么突然要了解行业生态了,只能说是想要了解吧,她自己也说不上心里隐隐的期待具体算是怎么回事。
出门逛一圈,收获就是怀里一堆各大报馆的报纸,抱着这些报纸,连翘来到了那位‘明月奴’所在的茶馆。因为也是最近的常客了,跑堂的一见连翘便殷勤道:“连小姐来了!”
然后又推荐道:“茶楼里有新来的白茶,想着连小姐是南边来的人,口味淡,一定爱吃——连小姐可要一壶?”
连翘点点头:“依旧是一间包厢,茶点看着上。另外去请明夫人来包厢弹琴,若是有别人点她,那就算了。”
“得嘞!”跑堂的长长的应了一声,在前头给连翘引路。
过了一会儿,有一壶香茶和好几样茶点被送了上来,与此同来的还有‘明月奴’。她此时抱着一把月琴,和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样子不一样,此时的她素面朝天,脸上并没有妆粉的痕迹。
也是,她也清楚她如今化妆只是更加容易惹人嘲弄而已。原先那样作态,其实只是为了挣口饭吃。如今连翘每隔一两日过来,每次都单点她过来弹琴,这已经占她收入的大部分了。
考虑到连翘根本不在意她是浓妆还是素面,她干脆卸了妆,好歹少些讥讽。
卸了妆之后的明月奴比她实际上三十六七的年纪要大一些,这也很正常,毕竟过去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劳累’太过了。年轻时当然没问题,一旦年级略微大一些就很容易显老,以及得一些妇人病。
连翘点了几个颇有京味的小曲儿请她唱,每一曲中间也让她有休息的时间。自己则是喝喝茶、吃吃点心,以及最重要的,看报纸!
说实话,京城的报纸办的不如苏州出色,广度和深度都多有不如。至于趣味性这种更是差得远了,以至于她看京城的报纸没有什么好看的。
这并不是说京城人在办报纸上不开窍,这其中其实有很深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朝廷虽然说着‘言论自由’,‘不因言获罪’,随便报业人士办报纸——当然,不能出现谋反的言论。
但是这在古代社会是很难完全做到的,苏州天高皇帝远还能勉强做到,京城就不行了。这里就在天子和百官的眼皮子底下,想要办报纸,掣肘很大!这一点只要是对报业有所了解的,都是很清楚的。
不过这个原因还不是京城报业落后于苏州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京城‘书社’的强势!
在苏州,一个作者的小说在报纸连载,然后再去书社出单行本,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似乎是天经地义。报馆和书社之间也会彼此协调工作、彼此尊重,而且硬要说起来,果然还是掌握了宣传能力的报馆更具有话语权。
但是在京城并不是这样,京城的豪门实在是太多了...当初书社和报业红火的时候他们看在眼里就想插一脚。报业,报业其实没有成功,因为经营报业需要更多专业的技巧,其中因人成事的意味非常重。
一开始投身报业的豪门都失败了,这到时候后续的投资非常谨慎,时间长了,很多豪门世家对报馆就不再感兴趣了。后来他们虽然知道了,可以自己投资,然后聘请专业人士馆里,但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整体上他们已经懒得对报业动手了——对于豪门世家来说,赚钱的路子多得是,当然不会为了一个报馆一直纠结。
书社就不一样了,只要能够承接到质量好的小说,摆平小说发售地的地方势力,就能躺着赚钱了。相比之下,经营简单地令人发指!特别是对这群有权力的人来说,连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都没有了。
也正是由于在京城经营书社的都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书社强势。
这种强势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像苏州,报纸的连载进度无论如何都是超过书社单行本发行速度的。也有的小说不经过报纸连载,直接通过书社出版,但是这是极少数。而对于报纸来说,已经在书社出版过的小说,他们是绝对不会连载的...这是属于报纸的尊严。
要是哪一个报纸连载已经通过书社出版的小说,即便是这部小说不是本地的,离本地远的很。一旦被人发现,那也意味着会被行内笑到死为止!再也没办法在行内立足了。
但是差不多的事情,在京城简直司空见惯!
京城的书社当然也要从报纸连载的小说中挑选优秀的发行单行本,但又与此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耳目,专门去寻访那些已经有些名气的作者,向他们约稿。这种约稿自然不想书商向地下作者约稿,报酬的程度不一样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约稿是部头约,随便作者写什么,他们只是承接作者接下来的作品而已。
这种待遇是地下作者们不能有的。
这种约稿来的小说自然不会再在报纸上连载,往往直接走书社的渠道出单行本就是了。
这样直接的后果就是极大地压缩了报业生存的空间,大一些的报纸就算了,一般来说大作者们看的比较远,还愿意同他们合作,连载小说的质量还能有保证。小报纸也还过得去,毕竟书社对那些底层作者也没什么兴趣。
受到影响最大的其实是中型报纸!这也是报纸的中坚群体。
报馆们和作者、书社商量,最终花钱拿下质量上佳小说的连载权这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这部小说肯定是已经发行过单行本了的...已经向大众发表过了的小说并不是人人都看过,但肯定有些人看过。
而且就算没看过的人也会有很大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这是一部已经发表过的小说。如果对这部小说非常沉迷的话,大可以去买单行本,而不是在那里苦兮兮地等连载!
“报纸有些弱势啊...”连翘一边翻阅报纸,一边这样感叹。
其实她是比较喜欢苏州的生态的,因为苏州的生态比较像网文,而京城这边的生态更像后世的实体小说界。她是混网文圈的,当然对苏州比较有好感!
网文一切都是从网上连载小说开始,出实体书,出漫画、游戏等等改编,经营IP,做电视剧、做电影等等等等。这一切的基础与核心都是网络连载小说带来的读者与人气,虽然从表面上看,能够走到IP开发的小说,网文订阅的收入已经不太看在眼里了。
但实际上那些知名的大神没有一个人会离开网文这个平台!
连翘身处其中,有的时候还会听到一些作者组成的QQ群里面有关于这些事情的抱怨。抱怨大佬们对网站盗版小说听之任之,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有这种抱怨的都是和连翘一样,中间以下的作者。
这些作者依旧是靠着吃订阅过日子,不扯那些崇高的理想与道德,只从现实来说,盗版多了日子不好过,当然要支撑正版,支持订阅。但是对于已经能经营IP的大佬来说,订阅算个球球?
除了少数大佬,大多数大佬对于反盗版的态度都是很暧昧的——或许明面上也说过反盗版,但是实际上是不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