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和白明星两人特意来这位前辈家中,正是为了他们和郑老板一起办的报纸,主要是为了拿许可证。
普通人办报纸佷容易,没有什么许可证之类的说法。不过如果一家报馆没有在当地协会拿到许可证,是没有资格进入书铺,或者由报童唱卖的...可别说这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是古代,很多规定都很难说有道理,只是背后推行这个力量太强大了,所以最后不得不变成这个样子。
协会以及协会背后的大佬喜欢这个,因为这个能提高他们的权力。
书铺和报童组织都是与协会有过协定的,没有协会许可的报纸他们不许发卖!
这样一来报纸还是能卖出去,但销售量势必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拿许可证这件事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人情,不管什么七弯八拐的人情,只要有人情就可以了。实在七弯八拐的人情都没有,那就多出钱买个人情!
两人是行内人,当然有的是人情。
“马先生吗?那还真是稀客了。”宋志平对那小厮客气道。
这位马先生说到名字可真没几个人知道,也是写小说的,虽说写小说的往往本名不显,在读者那里就是一个笔名而已。但这位还是太特别了,知道她真名的人堪称稀少!
不过这一点也不算很奇怪,毕竟人家是个女子,怎么好让外头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名字!
马廷芳是这女子的闺名,不过她的笔名显然更加如雷贯耳。‘万氏’,正是‘江南二乔,万事如意’中的‘万氏’,站在行内颜值巅峰的女子之一。也是四位美女中身份最容易惹人遐想的...寡妇。
其实她根本不姓万,只是她夫家姓万而已。她丈夫死后为了维持生计,养活公婆以及一对女儿,这才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女作者。据说取‘万氏’这个笔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坚贞,以应付那些狂蜂浪蝶。
在京城这个圈子里,‘万氏’马廷芳就是绝对的缪斯女神,众星捧月的那个月亮。
不过她这个人因为寡妇的身份,怕瓜田李下惹人闲话,很少单独上门拜访谁,往往都是参加那种有很多人的大宴。然而即便是这样,她的大宴其实也参加的不多。宋志平和白明星觉得是稀客,原因就在这里了。
不过宋志平和白明星并不太喜欢‘万氏’,她在圈子外的名声很好,都说她是个好女子,自己一个人养活公婆和一双女儿,而且还不为名利所动,始终为丈夫守节云云。实际上不只是圈子外这样传,小说业里面也有不少人相信了这些。
只有圈子里最高位的一小撮隐约知道这个女人的心机,其实不是害怕瓜田李下,只是待价而沽而已。虽然没有实际上的亲密对象,但她确实同时和几个男子保持了暧昧。这种暧昧并不是那种普通朋友间的亲密,而是真的、来自男女之间的那种暧昧。
怎么说呢,这一行的女作者家庭往往都是城市中产阶级,也就是说一般都还不错。所以在女性作者这个群体中,虽然有为了上位愿意拿自己做代价,或者干脆就是喜欢那种交游生活的,但绝大部分都是挺规矩的。
‘万氏’这个做法落在这些人眼里,大多数都看不下去。对于宋志平和白明星来说,重点并不是‘万氏’私生活如何复杂,他们哪有那个闲心思管那个!真正让他们不太喜欢的是‘万氏’又当又立!
一方面向大众,甚至是圈内的大众卖好女人人设。另一方面又和多个男子保持暧昧关系,呵呵。
小厮在门口禀报之后两人就被引入了书房,一进去就看到屋内除了丫鬟外就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一个是余前辈,另一个就是马廷芳了。
马廷芳听小厮说是宋志平和白明星来了,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变化很多,依旧保持着微微的笑意。只是站起身来道:“没想到竟在这里遇见宋先生、白先生!说起来也有一两个月不见了呢,两位最近忙着什么呢,大家都说到处找不见身影!”
白明星打了个哈哈:“哪有什么好忙的,不过是和宋先生筹划着做一个报纸。这不,来找余先生办个准许证,也算是方便一些!”
其实最近做了不少事,譬如说两人都在读‘乔琏’的小说。之前也读了,现在读了最新小说《丁香传》后心有所感,于是又将以前的小说翻出来再读了一遍,光是这一件事就花了不少时间了。
不过这些私人的事情懒得和马廷芳说,他们和她又不熟。
马廷芳表情怔了怔,但是很快反应过来,然后就和宋志平、白明星道恭喜——马廷芳眉毛又细又长,长了一张温婉细腻的鹅蛋脸,再加上皮肤特别细特别白,在普通人中间也是个非常扎眼的美貌少妇了,更何况局限在女子特别少的小说作者中,评上业内有数的美女,并不算奇怪。
白明星原本对她没什么好感的,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还是个漂亮的笑脸人。所以也不好冷漠敷衍了,就着这个话题又说了几句,就连宋志平也中间补充了一句。
和宋志平说话的时候马廷芳特别关注,但这也可以解释为因为礼貌要看着说话人,所以一般人感觉不出什么来。只有宋志平身为被看的当事人,感觉很明显,立刻皱了皱眉头。
办许可证的事情当然是很简单的,两人稍微和余前辈说了一回,余前辈就满口答应下来。答应下来之后就顺口道:“你们方才从哪里来的?最近行里又有什么新闻没有?”
宋志平这个时候也坐下了,听余前辈问问题,便将手上的热茶放下了,道:“新闻什么的,有谁能比余前辈知道的更多?如今您不在行里了,但有的是人来您家中,恐怕知道的比我们这些经常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多得多——方才从水月茶舍来,有人在那里邀人聚一聚。”
作者们如果赶稿闭关,那必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因此也曾经有过行内的大新闻,家中上下老少都知道了,但就是当作者的圈内人不知道。等到作者从赶稿状态中脱离出来,立刻就是一声‘卧槽’,感觉上错过了大半部的剧情啊!
余前辈也不纠缠这个问题,只是笑着道:“水月茶舍?你们这些年轻人相邀聚会倒是比我们那个时候舍得花钱。当时少有办聚会的,要是有人倡导举办,地位肯定不一般。然而就是这样,大家也一般弄得很简单,比不得你们现在了!”
这话其实褒贬各一半,但白明星就是敢于接下来道:“一代新人换旧人,一代有一代的不同。”
说话的时候余前辈忽然注意到了宋志平衣袖里放着的报纸——那报纸露出了一点点的边边。看到后余前辈非常不解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什么报纸这样郑重地随身携带,出门在外也没有放下。难道这报纸有什么天大的不同,值得你这样做?”
第378章
宋志平大大方方地将报纸拿出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之前在看的小说。”
余前辈拿起来看了一眼,笑了起来:“我说是什么,原来是这位小朋友的小说——前些日子也有不少人向我推荐了这位小朋友,说是何等才气纵横。”
他自从做到大佬的位置之后多的是人说这种话,吹嘘自己的、吹嘘他人的,弄得好像才华成了一个不怎么稀罕的词儿。实际上只有他们这种行内的才十分清楚,才华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足够让很多人绝望的词。
有的人没有见识过同时代真正才华横溢的那些天才,那还好一点。然而只要见过了就会知道才华到底是多么难以达到,又是多么强大的东西。很不幸,余前辈就是这样的人。
他当道的时候正是小说走红之后第一代有代表性的作者起来的时候,这一代人很少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多少前辈趟出来的路子。他们在这个时代自由自在地生长,只有老天爷赏饭吃的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
余前辈自己是祖师爷赏饭吃的典型,看起来差别不大,实际上其中的差距不可以用道理来衡量。
这个时候有人说才华,他其实是不在意的。只不过说的人多了,难免动摇...难道真的新出了有才华的小辈?于是遣人将‘乔琏’的小说买来,没想到做这件事的小厮回报的时候竟然表示‘乔琏’的全套小说非常难以集齐,跑了半个京城的书铺,这才是收集完了。
这种小说卖的火的现象见过太多了,本不足为奇,只是那些都已经完结了的小说,往往销量平缓,不太可能出现这种问题。而且这还是一个地盘不在京城的作者,这就更加令人惊奇了。
抱着这样的趣味开始阅读小说——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了,小说业还是带着这个时代的特色,能够突破地域限制的小说非常少。哪怕连翘已然封神,而余前辈也是京城实打实的业内大佬,他却实实在在没有看过连翘的小说。
倒不是他不知道连翘这个人,也不是买不到她的小说。只是在本地小说都关注不完的情况下,外地小说往往也就是跳最具有代表性,自己最感兴趣地读了。
在这个问题上,连翘就是江南第一当红炸子鸡都没有用。在京城这些人眼里,江南的代表人物肯定是丁一新,这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抹消的。而代表性作品,那肯定也是这位的作品无疑了。
宋志平微微颔首:“这位乔琏先生的小说您觉得如何?”
余前辈微微闭上眼睛,似乎是在回忆什么,随着茶水冒出丝丝缕缕的白色雾气,他才缓缓开口:“这个后生晚辈...前途无量。”
余前辈只说出了‘前途无量’四个字,但已经足够让人侧目了!宋志平和白明星就不说了,旁边旁听的马廷芳却是一双眼睛异彩涟涟。
像这种大佬说话都是很谨慎的,因为他们的一句话或好或坏造成的影响会非常大。对于一个问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不表态,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类似这种明确肯定,那是少之又少。
“说起来这位乔琏先生我之前虽然听说过,却始终没有读过她的小说,这次倒是应该去拜读一番了。”马廷芳是这样说的。
这样说也没什么问题,人家好歹是后起之秀中和她并称的美女,若是说她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这肯定是搞笑了。至于说没有读过人家的作品,这就寻常了,就像白明星,就像余前辈,若是没有‘乔琏’杀到京城小说业,恐怕也不会读到对方的小说呢!
对于马廷芳的话,宋志平并不太在意,只是脸上勉强笑笑,对余前辈道:“有的时候读了这些人的小说才知道自己是真正资质平庸之辈,庸庸碌碌的乏味简直让人不知所措。”
余前辈大笑:“你这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时候过分地看高自己,有的时候又过分地看低自己。做人其实还是要在两者之间正确地认识自己才是...不然总会遇到困境的,就如同你现在的样子。”
他只不过是劝说宋志平要正确认识自己,却丝毫没有否认宋志平对‘乔琏’天赋异禀的称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因为他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点上他甚至觉得自己和宋志平很有话说,他也是和宋志平一样,有天赋,却天赋还不够的典型。唯一的差别是宋志平运气比他好,许多天赋高于他的人最终却居于他之下。这其中有宋志平的努力,但不可否认,运气、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东西确实帮大忙了!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站在风口上,一头猪都能吹起来。何况宋志平本身足够有底气,有运势加持,走到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并不稀奇。
但是所在的地位并不能改变一些人的本质,余前辈很明白宋志平的‘自觉平庸’。这其实是夸张了,因为旁人眼中他也是顶级的天才,而且在绝大多数人严重会将他和那位‘乔琏’,或者其他天才通通归于同一个等级。
然而他自己知道自己...这其实是加深了自身的焦虑。
宋志平明白余前辈的未尽之意,只能干笑了几声。有的时候想得通想不开,道理是那个道理,他自己也知道,但是这件事依旧成为了他的心病。
旁边的‘万氏’马廷芳已经从原本的惊奇转变为‘不知所措’了...之前也有朋友对他称赞‘乔琏’这个作者,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这些人层次远不如现在对话的这些人,所以带来的冲击不一样。
当时她还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多想很多——这个世上写小说的人那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这位‘乔琏’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而且人家的地盘也不再京城,迟早要离开京城的,所以她也没有必要非要对这个人高看一眼。
是的,或许对方是很牛逼,但是这关她什么事儿呢?她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啊。
但是现在她不这样觉得了,如果说连宋志平这种人物都在因为这个‘乔琏’的出现这样,那么她身处其中必然是有影响的——一旦这样想了,很多原本没有放在心上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
其中最为重要的,如果这个‘乔琏’进入京城业内的圈子,会不会被一帮人捧上天?肯定会的!她自己因为美女这个身份占了多大的便宜她自己清楚!一开始的时候她只是比一些普通的女作者稍有天赋罢了,正是因为美貌,得到了几个行内前辈的提携,这才有了最开始的脱颖而出。
这一步是最惊险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她甚至有可能一辈子被困在最底层,就连在行内打出自己‘美名’的机会都没有。至于后来的稳步提升,其实只能算作是锦上添花。
她自己有的时候也会自觉自己是有才华的人,毕竟若不是这样,凭什么是她脱颖而出?要知道写小说的大美女虽然不多,但也是有几个的,然而最终红的是她!
不过才华这种东西是需要对比的,和宋志平这种行内执牛耳者相比,她就非常自觉地收敛了。但现在她曾经认为高不可攀的男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自觉自己平庸...那么对比那位,她又算是什么?
美貌什么的还不好说,但是能被众多同行推崇,那必然是不错的,同时对方还比自己年轻那么多,就连名气和地位也更高于自己。这样的女作者出现在圈子里,马廷芳立刻就能想象会得到怎样的待遇——因为她自己也正在享受那种待遇。
所谓天无二日,这样女皇一样的人物一个圈子里也只能有一个而已,新出一个,另一个就得被挤开。就算她依旧保有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对方离开京城之后可以恢复‘女皇’的身份,但是她已经被对方挤落神坛了,一切就会回不去!
她最清楚这帮文艺男青年的想法,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算人走了,但是他们会牢牢记住对方将自己压制的事实!
马廷芳很清楚,这种事情是不能被抹消的!而一旦形成了这个印象,她的‘价值’就会降低——她多年在圈内混的经验清楚地告诉她,决定一个女人价值的不是她的真正价值,而是外人给她的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