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跟风小说能够带来的利益,但这种事并不能拿到台面上说,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小说行业食物链的上层,对此是很不以为然的。所以周莹有这种反应,也只能说是正常。
  而连翘就不一样了,她曾经所处的时代,她所处的网文界。跟风文这种存在,在女频情况还好一些,在男频,简直就是‘空气’一样的存在!一部小说只要火了,立刻就会引来一大堆人的跟风!这些跟风小说一样的,只从名字就能看出来。
  然而,如果只是跟风的话,那还好一点。毕竟一个题材火了,另外的人跟着写,这看似很不利于小说界百花齐放,很不利于业界进步。
  但现实就是,网文界是一个重复率很高的世界。倒不是说网文界的作者都不思进取,而是网文界的小说产量太大了!
  文明刚刚诞生不久的时候,人们用竹简记录文书,那个时候几千字就要用上不知道多少公斤的竹简,堪称鸿篇巨著。等到后来,纸张取代了竹简,这是文明的一大步。这个时候的鸿篇巨著变成了几十万字的水平。
  像是四大名著,基本上都是一百二十回文字,字数在六七十万呢!
  而时代进一步发展,小说通过网络传播,一切又发生变化了。写作的门槛降低,网文小说作者的人数相对于传统小说作者,增长是爆.炸性的。而这些人手下的文字,男频多一些,一年写超过百万轻轻松松,算是基本操作。而女频这边,稍微少一些,但只要不是玩票写小说的,一年几十万字也是常见的。
  这样大的数量,想要像以前一样花样翻新,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花样!
  所有的事业都是这样的,一开始随便都是开宗立派,而后来就不能这样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原因的一种。更重要的是网文的商业化:都知道这样写读者喜欢,容易赚钱,自己也写的轻松,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理想固然很重要,但对于一些以此为生的作者,也只能说,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嘛~
  事实上,如果是跟风文,大家已经算是默认了。毕竟,跟风这种事,不只是在网文界,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已经根深蒂固了。真正让人心里觉得恶心的是另一种,就是那种换掉角色名字,整个骨架依旧保留的小说......
  总体而言,跟风文这种事情,在连翘所处的男频要多一些,女频虽然有,但是比较少,而且创新力也是有口皆碑的——这倒不是连翘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说女频好话,这其实是行内的共同认知。包括男性的男频作者,他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事实上,如果是男频女频小说都看的读者就应该很懂这些。那些在女频层出不穷的新题材,接受度往往都能很好。而换成是男频,呵呵,作者早就不知道死到哪里去了!
  这或许和男性读者、女性读者不同的承受力有关?男频的读者主要是男性,他们有很多毒点、雷点,承受力也很低,如果小说不爽,很多人就会弃文。
  女读者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有雷点,但相对于男性读者的密集,这也不许那也不让,逼的男频作者只能写那些已经被证明是可以接受的东西...那还是好了很多的。所以说,很多时候说作者写不出新意来的,除了作者方面确实有问题之外,读者其实也有问题。
  如果读者就是喜欢看新奇的小说,喜欢作者脑洞大开,达不到这个要求就门前冷落——作者肯定会拼命开脑洞的啊!还是那句话:要恰饭的嘛~为了恰饭,大家是很能拼的。
  市场有的时候确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经历过这样的网文界,连翘对于所谓的‘跟风文’抱着很深的认识,所以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而且会有话直说——周莹何尝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有的时候因为看不上,所以不能直接说出来。
  “那...许先生,你怎么看?”周莹似乎被连翘不在意的态度打击到了,拿给许文华看。
  许文华本来正在安静地剥瓜子来着,对于周莹提到的这篇小说也好,如今的风气也好,都没有任何看法。这倒不是说他是一个很宽松的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恰恰相反,他就是太挑剔了,所以才会一直不说话!
  对于这种跟风文,周莹还会觉得上不了台面,诧异于这小说出现的堂而皇之,让她都不能理解了。许文华则比她更进一步,他甚至懒得去搭理这文章...因为他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剥瓜子呢!
  “关我什么事?”许文华回的干脆利落。
  周莹被噎了一下,只能放弃和许文华讨论这个问题。又低下头扫了几份报纸,最终无话可说,半晌才郁闷道:“如今这是怎么了,随便一个人都能够写小说了吗?”
  连翘见她郁闷,又凑过去看了一眼报纸,这一看她忍不住笑了:“这不是挺好的吗?你开头还抱怨都是跟风小说,这个可不跟风了!”
  周莹再次重申自己的理念:“不跟风写小说也不意味着就能乱写了...这都是什么东西?”
  连翘只能安抚:“这个‘南宫书生’好像是个刚入行的呢!该宽容一些的。”
  旁边的许文华这个时候却摇了摇头:“这是个刚入行的不假,可是竟然能在这份《鹿苑报》上登载小说,这就不应该这样!”
  许文华听连翘说‘南宫书生’就知道说的是哪篇文章了,那份报纸他也有订,对于这个可以说是记忆犹新。而《鹿苑报》,则是苏州有头有脸的大报,不然以许文华的挑剔,根本不会订阅这报纸!
  许文华订阅《鹿苑报》已经有些年头了,当年的《鹿苑报》做的很好,也算是许文华很喜欢的报纸。如今质量其实有些不如前了,而最近更是出了这样一篇文章。说实话,他都想要退订这份报纸了。
  而让他没有选择退订的原因并不是他觉得这份报纸还可以拯救,纯粹是放眼望去,不少报纸都是这样。相比之下,《鹿苑报》依旧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排位。如果《鹿苑报》也不能看了,他可能也找不到可以看的报纸...至少《鹿苑报》上的黄金连载还是能看的......
  连翘听许文华说起这些事情其实也有些唏嘘,就算不看她穿越之前的报业和小说,就从她来到这个世界算起。她所见证的,报业的质量确实是有些不如前了。
  是的,在这段时间内,小说业和报业的市场在做大,这是没错的。每年这个行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依旧保持着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短期之内应该还会迎来自己的黄金大发展。
  这个问题并不在别处,而是在小说业和报业商业化发展速度超过了小说作者自然发展速度。简而言之,就是出现了人才断层。
  毕竟,这个时代的小说作者还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一个好的小说作者长成,这更像是一个美妙的意外,没有形成完全的体系。至于说发展和培养新小说作者,这也是很随意的事情。
  大概的流程是一个人受到了一个作者的影响,无论是因为兴趣还是因为钱,然后就尝试性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充满了偶然性。
 
 
第543章
  人才网罗的偶然性...这才小说业和报业发展之初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小说业和报业大发展,需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断层才真正出现了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不需要自己去培养人才,人才会自己冒出来!那时候能够出头的人少,凡是能够出头的基本上都是天才,来之能用。
  而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思索起自己培养人才的事情了。
  主动培养人才,给予新人更多的机会,刚才周莹和许文华不满的‘南宫书生’显然就是这一政策之下的产物。
  这样说起来,无论是南宫书生,还是《鹿苑报》竟然是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毕竟人家也是为了未来好。
  然而事实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确实,为了培养人才做出一点点小小牺牲,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可是,凭什么牺牲的是读者的利益呢?读者之所以愿意订阅《鹿苑报》,这是因为《鹿苑报》是一份很好的报纸!
  现在《鹿苑报》的做法却是辜负了这份读者的期许。
  连翘还记得上辈子自己很喜欢看的漫画杂志,他们使用的办法是另外一套,那就是新开了一个专门针对新人的副刊。首先就是举行比赛,获奖的选手有机会再副刊上连载作品。而只有在副刊上经历过了锻炼与考验,这才会有之后的事情。
  现在的报纸其实也可以那么做,很多报馆旗下有多份报纸,要么在不那么出名的报纸试水,要么干脆新开一个专门针对此的报纸,哪一个似乎都可以。
  之所以没有那么做,只能说是当世的报馆内部,报纸与报纸之间管理层的独立。一份报纸的效益或许不如另一份报纸,但说要完全成为另一份报纸的孵化器,这却是万万不能的。
  至于说新开一份报纸做这种事,这又是报馆高层难以下定决心的事情。因为可以很容易预想到,这份报纸的销量不会太好,而人力物力却用的不少!这样的报纸肯定要亏本,再加上占用的资源......
  总之,大家下不了那个狠心做这个。
  连翘将自己的想法与许文华和周莹说了,周莹只能叹息道:“这就是人们的短视了,只看得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毕竟大多数人都认为抓在手里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嘛。”连翘对此倒是接受良好,但随之而来的,她的表情郑重又笃定:“不过,这也就是现在而已,等到以后有第一个人这样做了,很快大家就会发现这样做的好处——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连翘之所以能够这样笃定,一方面是上辈子的记忆已经证明,这确实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也是她对这个世界报业、小说业的理解,所以她可以如此断定。
  这个时候的她堪称是熠熠发光。
  许文华默默地将剥好的瓜子挪到她面前,他本来是想嘲讽一些东西的,那些报纸、那些作者,还有连翘的一些想法...不过现在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正在这时,小丫头晚秋从外头进来,手上捏着一封棕色信封的信,另外还有一个洒金红色封面的请柬:“小姐,外头说是什么《鹿苑报》的汪主编送来了这些。”
  其他还好,听到‘鹿苑报’三个字,连翘先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咱们这儿才说起呢,就有了这样的事儿——以后背后该少说些人了!”
  这样说着,让晚秋端了一盆温水来,洗手完毕再擦干水,这才用一把裁纸刀启开了信封。看过信封之后又看看请柬,也没有避开许文华和周莹的意思,自己看完之后就递给两人观看。
  “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请柬是请我去一个宴会,这是《鹿苑报》的几个大编辑合办的。表面上是私人的事儿,但我估计,其中有《鹿苑报》,甚至是‘程门报馆’的意思。”连翘饶有兴致地道。
  程门报馆就是《鹿苑报》所在的报馆,当初是程家四兄弟合办的,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号。
  连翘这个话并不是随便说的,如今行内的聚会,大多数时候都是私人性质的,但是不代表没有私人性质以外的存在。
  《鹿苑报》这几个编辑办聚会,看起来是用的私人名义。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肯定背后有《鹿苑报》在做支撑。不然的话,这几个人怎么就合办起了宴会?说起来,他们没有合办聚会的名头和理由啊!
  说的更明白一些,花了大价钱办一场聚会,他们图什么呢?
  事实上也没错,只要看过那封信件,就能相当笃定地得出结论了。
  许文华和周莹都已经看完了信件了,许文华甚至拿信件在一旁挥了挥:“亏他们想的出来,怎么出了这种主意?难不成他们‘程门报馆’自己的小说作者都死了?这种事轮得着你来?”
  其实信件中说的并不是别的事,而是《鹿苑报》的汪主编一个非常私人的请求。想要让连翘答应在宴会上收某个人做自己的助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三人说起过的‘南宫书生’。
  说起来这件事并不算什么出格的事情,编辑给自己手下的新人作者找个业内的牛人做老师,当当助手,学习学习,多常见呐!
  这件事唯一出格的地方在于,一般这种事编辑都会找自己名下的作者,彼此之间有人情,也好说话。再不济,也是同一家报馆,彼此交好的编辑旗下的作者,这个关系虽然远一点,但也还算靠谱。
  但‘程门报馆’算是怎么回事儿?连翘和《鹿苑报》的主编汪主编确实有一些私交,可问题是这种程度的私交,在社交网络异常复杂的小说业和报业实在是太常见了。就以在场三人来说,汪主编和许文华、周莹也是有这种私交的,甚至和周莹的私交还要好于连翘。
  主要是汪主编这个人一向是长袖善舞,做人圆滑而又不至于让人讨厌,在行内也算是个人脉王了。
  连翘本人也纳闷来着:“这种事图什么啊?”
  许文华原本还觉得程门报馆胡来来着,这个时候见连翘完全是抓不住重点的样子,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屈起手指在连翘头上轻轻敲了两下:“之前不是挺精明的么,怎么这个时候却是呆了?”
  让新人作者去业内大拿那里当助手,一方面确实是为了让新人学习。只要是新人愿意下苦功夫,大拿又不是特别刁钻的那种人,肯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信任铺垫一下道路。
  当过助手了之后就可以对外宣称这是某某的徒弟了!
  如果只是一般的行内老油条,其徒弟的名号拿出去倒是没有太大的用处。可是要是连翘这种级别的大神,她徒弟的名号可就值钱了!这种值钱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业内其他人为了给大神面子,肯定会多有照顾。另一个就是读者那边了,出于对大神的相信与爱护,爱屋及乌,肯定会惠及大神的徒弟的。
  当然了,这种事情也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权利与义务一直是对等的。相应的,这个学生就得承担当助手期间无条件的压榨!有的压榨能持续很多年呢!另外,就算是不做助手了,将来也得以老师的礼节对待大神。
  三节两寿都得孝敬倒是小事,关键是个人立场上,也得处处跟着老师走,不然的话就很有可能自绝于小说业......
  许文华一看程门报馆这个搞法就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了,当然是想要借连翘的名头帮着捧人了啊!
  这个办法很好,许文华唯一觉得不太对的是连翘本身不是程门报馆的作者...程门报馆这么做是觉得自己脸大,很有面子吗?
  对此,周莹在旁猜测:“难道是他们觉得连翘好说话?”
  许文华笑了起来:“有眼无珠!”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