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蕊有点囧。
按照一般的穿越女主套路,她身边应当收留了一帮各显神通的小弟。
然而事实真相是,虽然她摊子铺的挺大,但到今天为止她基本上只跟当地政府打交道,由政府出面组织雇工进行生产。
苏木跟郭大炮都是她的伙伴,不是什么小弟。
现在硬塞给她个五大三粗的成年男人,一时间她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
江州护城河里头的水上菜园跟花园,老张他们今年又签了合同。
甭管林蕊心里头对这狡猾的农民有多少嘀咕,可他的确有能耐,愣是组织了一帮老乡,将整个护城河打理得妥妥帖帖。
就连林蕊来到各大机关单位里头推广水上蔬菜以及花园,他们照样分派出人手来跟进,种下去的蔬菜和花就没有荒废掉的。
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硬将个陌生人塞到老张他们的队伍里头,搞不好会引发矛盾。
老实说,林蕊本身想要卖的就是技术,对于非要霸着护城河,倒没有太大兴趣。
佘家头的果林也差不多的情况,当地村里头组织了承包果林的农户,大家各取所需。
至于食品加工厂那一块,李东顺本来就不是搞这些出身,再说林蕊自己厂里头已经有合作多时的经理了。
除非林蕊再开辟出一方天地让这位李东顺大展拳脚,否则他还真不如留在这儿,跟着他舅舅好好学习盐碱地种植。
林蕊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表示自己可以帮着回江州问问看,说不定有人家不想种田,愿意将田地承包出去。
李东顺掩饰不住脸上的失望,再三强调:“小老板,你就留着我,打下手跑腿我都行的。”
林蕊微微皱眉,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那你先跟家里头商量一下。是要全家人走还是就你一个人在外头?我暂时的确没想好应当怎样安置你。”
李东顺赶紧点头应下:“我无所谓的,一切都听老板你安排。”
林蕊带着李东顺回了江州,直接把人打包给叶珍珍,先让人跟着当拎包小弟。
多磨练磨练,才知道他适不适合学着做生意。
回来的路上,林蕊就琢磨出来了,她要搞食品深加工,都必须得有人专门负责这一块。
李东顺既然种田有脑子,想必在其他地方也差不到哪儿去。
眼下真正让林蕊担忧的是洪水过后的灾民。
因为港镇圩埂最终没被炸掉,江州城也没有挨淹,所以林蕊对灾情认识不足。
从李东顺口中,她才知道有些地方的受灾情况非常严重。
洪水退后,简直就是满目疮痍。
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这么多灾民要如何生活也是个大问题。
光是将这些垃圾清理走,估计就要费上不少功夫。
林蕊双手托腮,开始愁眉苦脸。眼下的状况,到底要怎样解决才最快捷有效呢?
苏木没吭声,从她的书架子上翻出一本杂志。
从林蕊沉迷种植养殖业不可自拔之后,家里头基本上都是各种科学种田养殖的杂志,而有一本讲杂文轶事的书还真挺稀奇。
少年翻到中间,指点林蕊看宋朝宫廷大火后,丁谓重建皇宫的事情。
他首先在工地开沟渠,挖出来的土烧砖,然后再将汴水引入沟中,利用水运建筑材料到工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入沟中,最后建筑垃圾用来填沟。
林蕊眼前一亮:“你是说可以趁机兴修水利?”
苏木点点头:“这回,安省之所以受灾情况严重,与水利设施配套不足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这么多人失去田地失去家园,肯定要想办法活下去。
既然政府要主导灾后重建,那就从中挑选合适的人充当建筑工人,这样一举两得。
反正地方都已经淹掉了,那就不必拘泥于以前是什么模样,而是按照重新规划好的情况进行建设。
他爸还说呢,要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改了黄河入海口,说不定情况会更好。
林蕊站起身来,高兴地来回踱步:“对对对,大破大立。在废墟中重生。”
她得马上写信,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成果。
抓着笔的时候,林蕊突然间想起来:“那你说这么多废墟垃圾应当怎么处理呢?”
好像并不适合用来全都烧砖吧。
苏木皱紧眉头:“就是有点儿远,不然可以运到南海去填海造陆呢。”
林蕊立刻笑出声:“不去南海也可以到其他的海域填海造陆呀。南海那又没什么人。”
她话音刚落,猛然反应过来,“南海没人,可以往海上迁移人口啊。”
上辈子她记得很清楚,越南占领我南海岛屿,其中一招就是事实占有,在岛上迁徙了很多越南人。
人家都已经住在那儿了,从事相应的工农业生产。你再想把人家赶走,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林蕊兴奋起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以前是因为距离大陆地区远,而且大家生活都不错,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下南洋?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啊,受灾了,有大量的灾民。
他们急需重新建设家园。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胆子往往会比较大,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既然如此,还不如闯一闯拼一拼,说不定能够杀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她高兴地打起转儿来:“我得问问孙哥,南海岛屿上到底能够安置多少人口。”
不着急,一个个来,从完全被我们控制在手中的岛礁开始。
政府帮他们介绍好房屋,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指导他们从事农业渔业生产活动。
要是不想干这些,想当工人的话,那也没问题。
岛礁收回来了,南海的油气资源难不成大家就干看着瞪眼?肯定得开采出来呀。
愿意去南海岛礁上发展的人,可以优先考虑成为油田工人。
第381章 孙工真忙碌
孙泽打了个喷嚏。
他裹紧身上的大衣, 这进了11月份, 海风一吹, 竟然还挺冷的。
班长跑过来汇报:“孙工,苏联人又过来了。”
自从9月份谈崩了之后,苏联的军舰每隔几天就会开过来一趟。
他们也不做别的事情, 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中方是否动工。
马来西亚人抗议了无数次,要求苏联尽快将搁浅的军舰拖走。
然而现在的苏联是多事之秋, 哪有功夫理会马来西亚。
上个月前苏联空军少将、车臣人杜达耶夫直接动枪, 武力推翻了车臣地区的苏维埃政权。
这跟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 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纵然如此,巴尔戈乔夫跟叶利钦谁也没有派军队前去围剿车臣, 就这么默默坐视事态发生。
军舰沉就沉了,就算真核泄漏了,那也连累不到苏联本土。
马来西亚人吼得再厉害,人家直接当耳旁风。
最后没办法, 马来西亚只得找到中国,要求中方出面解决问题。
马来西亚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在南海开采油气,但采取不结盟政策,既不倾向美国也不倾向苏联, 独立外交, 闷声发大财。
东南亚诸国当中,马来西亚算是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当初老人家也到马来西亚访问过。
上面是怎么谈的, 到孙泽这种级别自然不可能知道。
他接到的命令就是工程继续做着,但是原先的工作安排也不能松懈, 所以得双向行动。
得,这话说的有点意思,跟和稀泥似的拖着。
孙少也不含糊,立刻将吹沙填海的范围扩大了。
你们马来西亚要求中国当冤大头,打捞可能会和扩散的军舰,那就得默认这一片是中国的领土。
船我们可以打捞上来,但地方我们是占定了。
当然,这船也不错。
孙少看了眼军舰的模型,活像见到了绝色佳人,眼睛都放着光,显露出猥琐的模样。
邹鹏不得不提醒他一句:“孙工,苏联人来了。”
孙泽漫不经心地摆摆手:“给他们拿点方便面,对了,咱们弄多了的那个蟹肉海芦笋沙拉也给他们送点儿。这东西不经放,下一顿就要坏了。”
班长立刻领命过去安排。
说出来有点儿大不敬,挺侮辱人的。可班长真觉得,苏联人之所以隔几天就坚持过来一趟,其实是为了蹭这顿饭。
否则,他们的燃料已经紧张到这份上了,何苦再拿来浪费呢。
孙泽语重心长地教育邹鹏:“知道穷困潦倒的滋味了吧?武器再多也不能当饭吃。”
最要命的是,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既往。
纵然是苏联人坐拥航母核弹头,都不敢贸然开战。
“人类弱小的时候就像小孩子,能打架的时候绝对不吵架。最多打的两管鼻血回家。等到人类强大了,破坏力增强了,反而不敢轻易动手。”
邹鹏不服气:“美国才刚打完伊拉克呢。”
孙泽冷笑:“要是伊拉克有核弹头,你看美国敢不敢动?”
他话音落下,看到门口的班长又探头探脑的。
孙少立刻太阳穴突突直跳:“有话说话,堂堂人民子弟兵,看你这贼眉鼠眼的样子。”
班长嘿嘿干笑:“那个,孙工,咱们的菜能不能你给他们拿点啊?”
像是害怕孙泽拒绝,他还特地强调了一句,“菜吃不完也会老的。”
孙泽瞪眼:“我看再这样下去,你要跟他们称兄道弟了。”
班长做出可怜巴巴的表情,眉眼都耷拉下来:“我这是真瞅着他们挺可怜的。”
那军舰上有个预备役海军,年纪比他还小,挺大的个子,却瘦得皮包骨头。
孙泽警告地瞪了他一眼:“纪律啊,注意纪律。”
班长立刻保证,他绝对不会做任何违反原则的事情。
孙泽这才勉为其难地点点头,班长立刻得令赶紧去采摘蔬菜了。
他们的菜一向是现摘现吃,都新鲜的很。
孙泽笑骂了一句:“苏联人也真是的,都到这份上了,居然不主动过来要求我们教他们种菜。”
军舰上那么大的地方,别说是种菜了,养鱼养鸡都成。只要看管的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邹鹏一时间无语,心中暗道,除了他们,估计也没有其他地方的海军会一门心思忙着种菜了。
就这样,孙工还不满足,计划着把鹅也养起来,还要鹅生蛋,生的蛋孵小鹅。
如此这般,以后他们可真是有鱼有肉有虾有蟹有菜,再也不用担心营养不均衡问题了。
孙工操着一颗后勤大总管的心,跟旧社会刻薄的老婆婆盯着回娘家的儿媳妇看向班长,生怕他多带走了一根草。
班长可怜兮兮,双手高高举起,示意自己的清白,他真的什么都没拿。
孙少鼻孔里头出气,勉为其难地挥挥手,还要再耀武扬威一回:“虾壳蟹壳收拾出来没有?这可是咱们的肥料。”
班长立刻点头如小鸡啄米,近乎于讨好地笑:“我已经粉碎好了,回来就可以泡上乳酸菌。”
还没等孙少屈尊纡贵地点头,外面的哨兵过来报告:“孙工,你要的人送过来了。”
孙泽这才一挥手,示意班长可以走了。
邹鹏赶紧跟上,他现在的身份就是整个班子的翻译。
“看牢了点儿他。”孙泽似笑非笑,“那上头又没有好看的大姑娘,这样都把人拐走了,咱们面子放在哪?不过要是把人拐回来,只要肯干活还是可以的。”
可怜班长一张脸涨得通红。
别的地方人听这话估计没啥反应。可他们那地方自古就有契兄弟之说,本来没什么,被孙工这么一说,好像都有什么事情了。
他结结巴巴地强调:“人家还送了我一把AK47。”
妈呀,枪王!
就是他第二次给他们送菜的时候。
孙泽从善如流:“嗯,知道了,这是聘礼还是嫁妆?”
可怜的班长同志羞愤撤退。
幸亏哨兵已经带着人进了屋,孙泽没有心思再捉弄班长,这才叫面红耳赤的班长逃过一劫。
李东顺忐忑不安地站在屋子中,他没想到岛礁上建的屋子也是集装箱。
只这集装箱被刷得五颜六色,衬着碧海蓝天,看着李东顺脑袋里头只有两个字,好看!
蓝色的集装箱顶上,覆盖着墨绿色板块,他认出了那是太阳能电池板,他在小老板的办公室屋顶上看过。
房顶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风车随风转动,阳光照的人简直眼花缭乱。中间好像有蓄水池,上面的荷叶还能看出来点影子。
那攀爬在集装箱上的蔷薇花开得茂盛,另一侧种的是绿油油的空心菜跟水芹菜。
集装箱后面还冒着一排小树,看着有点儿像他在东海滩涂上见到的刚长出来不久的红树苗。
挂在树苗后面的是蔬菜床,上面的海芦笋已经变成了红彤彤的一片。
跟这简陋的集装箱房一比起来,他被水冲走的三层小洋楼似乎完全拿不出手。
对面的高个子男人一张脸晒得黧黑,冲他点点头,露出洁白的牙齿:“行了,你来了就跟着学一下,看怎么给蔬菜做肥料。”
李东顺赶紧点头应下,亦步亦趋地跟上。
孙泽一边走一边问:“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13个?那挺好,南海十三郎。”
李东顺完全不明白这句话到底哪儿有意思了,反正对面这位年轻的海军军官,(他也不知道算不算海军,反正穿了件海魂衫 )笑得不能自抑。
孙泽动作熟练地从自制的土冰箱里头拿出培养皿,然后示意李东顺好好看着:“我们得利用乳酸菌分解加壳蟹壳然后再进行加工,等得到甲壳素衍生物之后直接作为肥料用来种植蔬菜跟粮食。”
李东顺惊讶了,下意识脱口而出:“海水还能种粮食?”
“不会淡化海水呀。”孙泽瞪眼,“给我好好学着,我这儿忙着呢,没空跟在你屁.股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