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额头上青筋直跳:“我体谅国家,谁体谅我呀?5万美金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辛辛苦苦挣点儿钱容易吗我?”
这笔钱必须得出,有一才有二。
飞行员过上好日子了,旁人才会有样学样。
其实让他说,苏联政府还不如在解体前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他拿到钱,好歹还能让老百姓吃几顿饱饭。
你现在不卖的话,到时候几个分家的搞不好就打得不可开交。
就算大家和和气气把问题解决了,这么多枪炮能当饭吃吗?
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你还指望军人不监守自盗,是不是对大家的道德要求过高了点?
就算军人自己能扛住,他不要养家糊口吗?难不成眼睁睁看着老婆孩子饿死?
由国家出面整体卖,虽然免不了被人宰一刀,但也总比这样三文不值两文来的好。
自古赃物都卖不出钱来。
然而苏联政府如果能够考虑的如此全面,估计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简直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他们的领导人,该夸他们赤子之心吗?年纪也一大把了,怎么一个比一个天真?
覆巢之下岂有安卵?
大表哥操着一颗国家领导人的心,干的却是商人逐利的事。
给钱,必须得给钱。
“华东水灾你捐钱了没?”孙泽瞪眼,“全国人民都在踊跃捐款,你干嘛去了?马上可就是冬天了,灾民日子不好过。”
“你怎么不说我一分钟都没歇着!”大表哥年纪不小了,还愣是被自己的表弟气得七窍生烟。
他掰着手指头给孙泽数,从8.9年到现在,他牵头往国内引进了多少苏联科学家跟技术人员?
尤其是819事件之后,原本还对苏联政府抱有幻想的一科研人员都心灰意冷,想着找出路。
“美国人日本人开出那么优惠的条件,要不是我唇枪舌战拼死争夺,能有这么多人跑到咱们国家来吗?”
他张起手指头,比划给孙泽看,“人家开的价码是咱们的100倍!”
为了打动科学家,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百宝使劲,年纪轻轻的就熬出了白头发,他容易吗他?
孙泽一颗心冷酷无比,直接戳穿现实:“表哥,你家祖传的少白头。”
大表哥一把年纪还一蹦三尺高,大声嚷嚷着,非要跟孙泽把帐算清楚。
他咸吃萝卜淡操心,到底造的哪门子孽?
明明他在国内当倒爷当的好好的,吃香的喝辣的日子不要太风光。
叫人忽悠去了苏联也就算了,他还可以接着当洋倒爷。
可是倒爷的人生目标不是挣钱吗?为什么到他这儿就是操不完的心,累的要死要活,还得倒贴钱?
孙泽高风亮节:“你给国家挣钱就不是挣钱了吗?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
大表哥被他绕得头晕,半晌才吼出一句:“国家也得正正经经做生意!”
“优秀企业家的名头你要不要?”孙泽一本正经,“领导人接见给表彰的那种。”
大表哥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开始跟表弟谈起了这桩买卖。
反正他贴了钱就不能吃亏,必须得在别的地方找补回头。
国家不是要开发南海吗?他必须得享有优先权利。
两边讨价还价半天,最后孙泽被迫让步,恨恨地骂了一句:“你个葛郎台!”
大表哥才火大呢:“你也好意思说,到底是谁?把我拉进火坑里头的。我明明是生意人。”
孙泽往床上一躺,看着天花板发呆,这话问他,他还不知道去问谁呢。
想当初他孙少也是江州城里数的上号的风流角色,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为什么会沦落到眼下的境界,躺在孤岛上面听惊涛拍岸。
这到底是造的哪门子孽啊!
第386章 好大一盘棋
“阿秋!”
林蕊狠狠打了个喷嚏, 自我感觉良好地强调:“一定有谁在想我。”
哎呀, 她这么美丽活泼又可爱, 难怪会招人惦记。
苏木无语地拿羽绒服裹住她,一针见血:“是你衣服穿的太少了。”
少女嗷嗷叫着,她都穿了羊毛衫跟兔毛大衣了。就连美少女最后的坚持秋裤都不得不套在腿上, 哪里穿的少了。
苏木不吭声,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她。马上都要三九天了, 一件薄薄的大衣就没问题?
大冷的天不好好呆在屋里头, 天都黑了, 还要在外头晃。
少年的长睫毛就这么忽闪着,眼睛好似夜空中最神秘的星星。
林蕊捂住了胸口。
妈呀, 灯下看美人,犹胜三分色,恃靓行凶的人恬不知耻。
她家苏木怎么就能这么好看呢?
少女色迷心窍,晕晕乎乎间就乖乖套上了羽绒服。
她兀自保持最后的倔强, 委委屈屈道:“都穿成狗熊了,不美了。”
苏木眼皮子直跳,只能硬着头皮强调:“美,什么时候都美。”
他在心里头嘀咕了一句, 狗熊也比冻得冒鼻涕泡美。
少女立刻心花怒放, 臭美兮兮地强调她就知道在他眼中自己最美。
苏木没吭声,只抓着她的手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蕊蕊身体还是虚弱, 一到冬天手脚就发冰。
林蕊浑身却是热血沸腾,她看着路灯下水面上的蔬菜浮床, 激动得难以自抑。
难怪人家说中华民族是种菜民族,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够自给自足。
现在安省还在清理洪灾后的满目疮痍,好多田地还没有整顿出来。
在工地上干活的工人们,立刻在刚梳理出来的水里头种起了蔬菜。
看看,即使到了寒冬腊月,一蓬蓬水芹菜跟耐耐菜还有茼蒿长得多好。
他们还打算如果到了明年,土地如果整不出来的话,水面直接种起稻谷来。
“人民群众的智慧呀!”林蕊美滋滋的,“看看,广大人民群众多么富有创造力。”
苏木默默地看了她一眼,觉得他即使不趁机夸奖是因为她水面蔬菜推广工作果然有效,蕊蕊也能够沉浸在自我满足当中。
少女叽叽喳喳:“你说等到田都整好了之后,安省会不会变成天下粮仓啊?”
安省本来就是农业大省,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从事农业生产。
如果进行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再辅以农产品深度加工,一定会效果更好的。
“不破不立,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林蕊抱着苏木的胳膊,欢欢喜喜地又蹦又跳。
苏木抬手看表,不得不开口提醒她:“你该回去吃饭,然后写作业了。”
少女撅起嘴巴,不满地嘟囔:“你讨厌。”
苏木从善如流:“你可爱。”
高三女生立刻心花怒放,跟条小狗撒欢儿似的摇头摆尾:“我最美丽最可爱了对不对?”
苏木忍不住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脑袋:“对,最美最好了。”
林蕊这才心满意足,抱着他的胳膊回李东顺家:“也不知道他们商量什么结果了。”
“别吵吵了,去还是不去?自己拿出个章程来。”
还没进屋,林蕊就听到里屋当中传来李东顺的嚷嚷声。
原本热闹的跟集市一样的屋子顿时安静下来。
林蕊跟苏木互看一眼,赶紧抬脚往里头走。
李东顺站在屋子中央,扯着嗓子:“去岛上是个什么章程,我前头也说过了。米面还有喝的水,政府都会定期送上岛,什么雨水采集器、蔬菜浮床,都是政府给弄好的,到时候种子也是政府发。你要过去的话,带上换洗衣服就好。电视冰箱都有,定期会发录像带给你们看。”
“那个,咱们用油真的能换到米面?”长板凳上坐着个中年妇女追问,“该不会我们种好了,到时候政府又收回头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忍不住担心。
乖乖,这是又给房子又给渔船还有部队在旁边守着,总觉得叫人心里头打鼓。
李东顺嗤笑:“政府分给你家的地收回去没有?除了老天爷,谁都收不回头。”
这话倒是提醒了大家伙儿另外一件事,海上风大浪大,万一家业被打没了怎么办?
李东顺手一摊:“那可就没办法了,你们又要羡慕人家香港深圳有钱,又觉得岛上不安全。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新加坡整个国家还没咱们一个县大呢,瞧瞧人家多有钱。”
众人又开始吵吵嚷嚷起来,既跃跃欲试又前瞻后顾。
“留在家里头也行。”李东顺倒是没有死命劝,“我看政府安排的水利工程就这么干下去的话,明年咱们说不定就能恢复生产了。继续好好种地呗。”
可他越是这么说,大家伙儿心里头越没底,总觉得有个好机会就叫自己这么落下了。
前头去了13个人,因为要照应在岛上的营生,就回来了一个李东顺。
但是其他人都写了信,托他带回来。
乖乖,这都要寒冬腊月了,那岛上的人干活时都穿着单衣。
暖和呀,听说一年四季都是二三十度,什么大衣服都用不上。夏天超过30度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真真个是四季如春。
那岛上的菜长得也快,他们才去了半个月,居然都已经收了一茬菜。
照这么个速度,这一年得收多少回菜。
坐着的中年妇女还在迟疑:“就是有一桩事情我不放心,娃娃上学怎么办?”
大家伙儿都坐不住了,没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的确是不愁了。
可现在不是旧社会,吃饱穿暖就是神仙过日子,还得考虑孩子的教育啊。
“这话我不蒙你们。”李东顺坦荡的很,“眼下岛上没有学校,孩子们过去只能暂且在海南上寄宿制学校。每两个礼拜大周末的时候,跟着补给船回自己家里头。”
他目光看向同村的乡亲,意味深长道,“娃娃的学杂费全免,学校包吃包住。从托儿所到高中,都能上寄宿。”
屋子里头立刻沸腾起来。
眼下义务教育可还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对于农村家庭而言,学杂费支出并不是笔小数目。
有的家庭尤其是人口负担重的孩子念几年书,家里拿不出钱来自动辍学的,真不算什么稀罕事。
那中年妇女站起身来,直接招呼李东顺的母亲:“大婶婶,我一个不信头一个信你家东顺。我们家报名去了。你要收拾好东西,后天我们就跟着走。”
李东顺立刻拿出文书让她跟她丈夫签字。
她丈夫倒是有些迟疑,抓着笔还想跟妻子商量:“要不我试试往西边去吧。”
西边?林蕊的耳朵立刻竖起来了,赶紧追问:“你去西部干什么呀?”
农妇的丈夫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道:“听说要从我们当中选人去南.疆建设石化厂。等建好了以后,优先从我们里头招工。”
林蕊来了精神,追着人家问个不休:“你确定是南.疆?”
那男人点点头:“没错呀,我兄弟就在南.疆当兵。”
说着他笑起来,“好像这回要在那边建不少厂子呢,除了石油化工厂之外,还有大型的纺织厂,那儿棉花特别多,质量又好。说除了招本地人之外,主要就从我们安省找人过去。”
林蕊抓着苏木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旁人听了这话大约没多少感觉,可她毕竟是穿过来的。
一说到石化企业,大家都会皱眉头,感觉跟污染脱不了关系。
可是真正要算起来,化工企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意义难以言喻。
上辈子,林主席有位新.疆籍的同事就对国家政策倾斜颇多诟病。
什么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说到底都是为北上广服务。
西部大开发当中,国家花了大把的钱进行水利枢纽、水电、铁路建设,可这些都是非生产项目,最终的目的不过是将西部资源运到东部,供东部地区进行发展。
西部城市根本就没有在这种政策倾斜下获得任何实际上的好处。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投入,最终西部大开发却没有呈现出良好结果的真正原因。
工作岗位,西部大开发并没有为西部人民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老百姓感受不到抓在手里头的好处,时间久了自然颇多诟病。
用那位叔叔的话来说,凭什么非得花费巨资进行西气东输?
因为东部需要大量的天然气进行生产?
那为什么不直接将消耗大量能源的石化企业建设在西部地区呢?
如此一来的话,还能省略掉铺设管道以及输送过程中造成的大量损耗。
说到底就是政策偏心,什么好东西都要塞给北上广。其他地方想要争取点儿实实在在的好处,比登天还难。
林蕊当时听得无言以对,想了又想,觉得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比方说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那的确可以就地使用啊。
之所以西气东输,是因为当地用不完。
可如果当地有大型企业的话,那么人家不就能够高效利用了吗?
林蕊忍不住在屋子里头转悠起来,两只手也紧紧握成了拳头。
难不成这辈子政策进行了调整,提前进行西部开发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后面会有什么影响呢?
李东顺一阵头痛,觉得小老板偏移了方向。
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争取更多的人去南海发展,怎么一下子小老板到帮着西部地区说话了?
乖乖,国家要在南.疆建大型石化厂跟纺织厂的话,那就是大型国有企业。
国企的正式工人哎,这吸引力实在来得太大了。
李东顺赶紧往回找补:“南海那边也要开采石油,小老板,还要在那儿建厂呢。很快就能投入生产。”
他苦口婆心,“国家在南.疆那边建大厂子当然好,不过大家也得考虑清楚。第一个,这种大厂子建起来,没搞好几年功夫是肯定不成的。第二个,听说那地儿饮食生活习惯跟咱们差的可远啊,又是什么高原上,大家要去的话可得想想清楚。咱们南海的厂子情况不一样,已经有现成的技术跟销路,只要咱们种出来海芦笋,立刻就能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