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黄姜
时间:2019-10-18 08:45:53

  正是这种坦荡和认真,让沈甜羡慕不已,不为世间的既定陈规所束缚,纯粹无畏的活着。
  ……
  姜秾从沈家回去的路上,恰巧遇见从外面回来的葛圭章。
 
 
第55章 
  三年多过去, 曾经的清隽秀气少年,随着面貌与身量的长开, 清隽愈显深刻, 秀气被刀刀雕刻成雅致, 如今已然是一个清隽雅致的男子了。
  与嫩生娇俏的清冷少女相对而遇, 葛圭章的面容显见柔和下来, “秾妹, 此去沈家归来?”
  想到这些年来,她的种种聪慧与纯善之举,只觉心中情感几欲满溢出来……
  这样的她,庸碌之辈如何能与之般配?
  因此这几年里, 葛圭章愈加刻苦勤勉起来, 将家里那一间屋子里的书册尽数读完了!这世道虽不适合考取科举功名, 可他本就嗜好读书,且多读些书总归是有用的。
  为有一门养家糊口之能, 他在字画一道上又格外废了许多功夫。如今他逢年过节写些对联去卖,平日里或写一幅字, 或作一张画拿去卖,也都能换来银钱了。最少的十几文一副对联, 多的一二两银子一张字或画。
  虽没夏五斤赚得多,但养家糊口也勉强无忧了。
  姜秾:“嗯。你此去县城回来?”
  “对, 把前些天写的冬至对联,以及两张字画,一并拿去县城的书斋里寄卖了。”
  葛圭章含笑颔首, 一边从袖子里往外掏着什么,一边说道:
  “我此去县城时,路过首饰铺,看见有两支簪子格外合眼缘,古朴自然却亦不失雅致,想着秾妹你、还有甜妹,你们两戴着应该会很适合,就给你们一人买了一支回来。你看看,可喜欢?”
  给两人买的两支簪子,自然是不一样的。他给甜妹也买一支簪子,更多是为作掩饰,为防村里闲人口中的流言蜚语,这点她本人大概也是知晓的。
  姜秾接过棕红雕花的细长木盒并打开,里面躺着一支老银翡翠玉簪子,果真古朴自然却又雅致大方。“谢谢,很好看,我很喜欢。”
  他们几个朋友之间,时常互赠礼物,这实属平常。
  沈甜时常亲手做些精致美味的点心零嘴,分给其他五个一起玩的朋友——主要是给姜秾、其余人都是顺带。
  姜秾送了沈甜自己亲手缝制的’闺蜜装‘不必说,其余四个一起玩的男娃朋友,她都给每人定做了一张弓。
  夏五斤、王五七和葛圭章他们,也都与几人互有送礼。
  乡野之间,那些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并不像大户人家那般严格。何况阖村皆知他们六个人玩得好,是年幼好友,互赠礼物也无不妥。
  事实上,姜秾并没有想那么多,礼尚往来、有送有回而已。
  “秾妹喜欢就好。”葛圭章一眼就知,面前少女收到这支簪子后,并无羞涩神情,或显露出情愫来,一如以往一样。不过她喜欢就好,且他又能期待她的回礼了。
  “明日可要一起上山去打猎玩耍?”
  “回来时遇见五斤了罢,他已经和你说了?”姜秾给了肯定回答,“刚才甜甜已经答应,她明天也会跟着山上去打猎,因此我也去。明日我们六人,应能久违的聚齐了。”
  随着他们几人逐渐长大,村里大人们之间的打算或者议论,逐渐多了起来,于是很容易就露出些风声来。
  葛圭章也已知晓,王家、夏家和张家等其他人家里大人们的打算。但真论起来……
  也只有夏家,是一家大小,都有心于面前的少女的。
  虽然如此,却也没影响到他们几人之间的情谊。
  葛圭章真心高兴道:“那真是太好了。”
  相比以前,因为相处得熟稔了,姜秾的寡言少语有所好转,但话依旧不多。
  而葛圭章也属于矜持少言的,不像夏五斤
  那样,能没话找话地畅聊。
  这样的两个人单独相遇了,一个真没话说,一个害羞得找不着话说,总之就是没有多少话聊的。于是,很快两人也就道了别。
  第二日,秋播完后闲来无事的村民,在约好的日子里一大早,就往集合地去了,等人到齐后就进山打猎去。
  姜秾和夏五斤住得近,于是就一起出发了。
  到的时候,集合的空地上已经来了约有大半男女村民。每年一次的打猎除了老幼外,所以不分男女有一个算一个,都能进山去。
  村里人家过的日子,之所以能在这短短几年内,就能有天翻地覆的转变,从朝不保夕,到家有存银余粮,这与姜夏两家、夏五斤尤其是姜秾关系甚大!
  当已经到了正等候着的村民们,看见姜秾和夏五斤两个来了时,立即热情得打起招呼来:
  “秾娃儿和五斤,你们今天也上山去吗?”
  姜秾:“是的,婶子。”
  相比姜秾的简洁回答,夏五斤就要善言多了:“是呢,我们今天也一起上山去!我还带了秾妹给做的长弓,争取猎物撞到面前时不会把它们放跑了……”
  夏五斤手上那张平平无奇的长弓,那可是在黑夜里,都准确地射穿了匪盗头领的喉咙的,射个把野鸡、野兔和麂子之类的猎物,想来也不在话下。
  “五斤你可要好好护着秾娃儿啊,你们就躲在我们后面,别到处跑,万一有个不慎,可就让人心疼了!”
  “是啊是啊,五斤可别光顾着追鸡撵兔,得看护着些秾娃儿。我们秾娃儿可是‘在世神农’,再多猎物都不及她珍贵!”
  不说沤制绿肥、栽种蘑菇、调配拌种剂和治病杀虫液等其他的,只说麦子越来越高产,连旱地亩收二三百斤的旱稻都给种出来了!
  麦子和稻子也都能去姜家换种子来种,更还有黄豆、豌豆和粟米等,总之庄稼粮食都比以往收上来的要多了一倍!
  这样的丰功伟绩,可不是比再多猎物都珍贵?!
  “……”姜秾不再回话,反正村民们都早已知晓她的性格了,总之是做不来能言善道、左右逢源的。
  没错,这三年间,姜秾在村里得了几个称号,‘在世神农’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像是‘小神农’,‘神农后人’,‘农皇传人’等,各有说法,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夏五斤拍拍胸膛,颇有些义薄云天的感觉,神情很是可靠:
  “护着秾妹是第一要紧!我当然不会只顾自个儿追鸡撵兔到处疯跑,我待会儿一定寸步不离护着秾妹,万一有猎物撞到面前来了,我才会拉弓射箭猎杀它们。”
  “五斤到底是个大人了,很可靠了!”
  “都十五岁的成丁了,是该褪去以往的嬉皮笑脸吊儿郎当了。”
  “五斤很可靠了嘛!”
  ……
  就是在夏五斤赚着村里人的夸奖时,沈甜、张武壮、王五七和葛圭章他们到了。
  沈甜毫不掩饰的,一碰面就对夏五斤翻了个白眼:嘁,心机男!
  他们几个人今天会一起行动,结果他却早早就在村里人面前,将保护秾姐的功劳揽在了他自个儿一个人身上。
  狠狠地刷了一波村民的好感度呢!
  沈甜他们到了之后,其他村民也差不多到齐了,又等来两个人之后,全村一行人腰间别着镰刀,手拿自制长矛,或者背着一张长弓和箭筒,浩浩荡荡的就出发了!
  姜秾不止给四个男性小伙伴各做了一张长弓,村里会射箭或想学射箭的找到姜家来时,她也都无偿帮忙定做了长弓。
  而与长弓相配的箭,尤其是铁制箭头,是由夏五斤不知从哪个门路弄回来的。
  姜秾他们六个缀在村里大人们的身后,走在路上,夏五斤看了眼一身短褐长裤,手镯、簪子和耳饰等一件也无,全身素净得很的姜秾。
  笑容明朗似是无意道:“秾妹,今天也是一身素净未戴簪珥,看来你确实是不喜耳饰、项圈、手镯以及簪子这些首饰呢?”
  沈甜:哦呵!心机男!昨天葛圭章才买了一根簪子送给秾姐——给她的只是顺带,今儿就说这话了……啧啧。
  葛圭章:平时多奸猾一人,如今竟然这般幼稚。
  王五七:五斤哥厉害!!!
  张武壮:???
  “……”姜秾不解地回头看了夏五斤一眼,“今天上山来,一路丈可有树枝荆棘勾缠,不穿戴利落,怎么施展得开?难不成还要环佩叮当?”
  沈甜内心里的小人,猛地向下一挥手:大佬干得漂亮!!
  夏五斤被噎得心头一哽,还没想到该说什么呢,姜秾接着又说了:“金银玉石钗环之类的首饰,我倒是确实不太习惯经常佩戴,妨碍做活。”
  刚被噎了一剂的夏五斤,感觉面子终究没丢完!
  “我前些日子在县城,看见两根通体缀了小珍珠的发带,给你买来啊?钗环簪珥之类的,佩戴了不方便做活,但发带这类常用的,就不会有妨碍了。”
  听到姜秾的话,葛圭章眼睑低垂盯着脚下的路,带了两分落寞:原来,秾妹不喜钗环吗……
  姜秾就不是个情绪敏锐的人,想也没想便道:“我的发带是去年冬天才缝的,还能再上两三年,暂时不必买。况且,缀了珍珠的发带不好用,应该很容易卡住头发。”
  夏五斤:“……”他预想之中的场景,不是这样的。
  “哈哈哈!”沈甜一般不会这样笑的,除非忍不住!真是好惨两男的!
  原本神色落寞的葛圭章,闻言抿唇止不住的笑了。
  王五七不敢像沈甜一样明目张胆的笑出声来,只能辛苦地憋着。
  张武壮脑筋直得很,搞不懂暗里机关,看沈甜笑了,便也跟着笑出声来:“哈哈嘿嘿嘿!”
  张武壮已满十七岁,到了这个年纪,成亲早的孩子都能满地爬了,但因张家只有父子两一起生活,没有女主人操持,张强壮一忙就忙忘了。
  等到想起来时,又琢磨不出个名堂来,因此琢磨不多一会儿就随便扔开,最后索性也就懒散了。
  所以尽管张武壮已经十七岁了,竟然也还没定下亲来。
  有人张武壮跟着一起放声大笑,沈甜愈加肆无忌惮了,除了姜秾觉得沈甜笑得莫名——最后将其归结为难得爬山散心、心情实在高兴,其他人都知沈甜在笑什么。
  然而要不怎么说夏五斤脸皮厚呢?反正秾妹不懂他们的言语机锋,管其他人笑不笑呢?便是笑出声来,只要秾妹不笑,他全都不在意。
  夏五斤横了一眼笑出声来的沈甜后,就面无异色的依旧照常说笑,只让沈甜大叹厚脸皮。
  虽然有这个小插曲,六个人毕竟是好几年的好友了,其中两人虽有情敌之势,要说有生了龃龉那也是没有的。
  六个人跟在村里人后面,有说有笑的,只当是来登山玩耍了,一路好不高兴惬意……
  这一趟上山打猎,从头到尾都没有野兽窜到他们面前来。
  嗯……沈甜招惹野兽的体质并未失效,主要是招惹来的野兽,还没窜到他们面前来,就被前面的村民给灭了,增添了这一趟的猎物收获。
  等到下午下山时
  ,村民们抬着猎物,是一路说笑、一路唱着山歌的!
  毫无疑问的,这一趟的收获颇丰,一父一母两头大的,每只二十来斤四只猪儿猪女,野猪一家六口整整齐齐的,全都成为了村民们的收获!
  当天回到村里,众人齐齐帮手,打了一会儿夜工,终于将野猪一家六口给整治了出来,又趁方便连夜给分了。
  主要按照出力出人多少,再兼顾村中家家有份原则来分的。总之,每家或多或少都分到了肉。
  分到肉后,是先敞开肚子吃一顿后,再留着过年的肉,还是直接熏了放到过年再吃,都全随各家愿意。
  ……
  时间一晃,就是冬至,冬至过后就开始猫冬了。
  可冬至之后的京城,就无人能安心猫冬了。
  只因在前不久的冬至祭天大典上,圜丘之上的天空飘来一朵方形法旨似的庆云,恰巧升和帝又言,当时他听闻了上天和祖宗的法旨,吩咐他开年后春分那天,务必搬出北京、往西京去。
  于是,那些皇亲贵族和朝堂官员们,都火急火燎地开始收拾家当。
  毕竟大多是家财万贯,轻易十天半月甚至一两月,都不定能收拾得出来,哪还能有闲心猫冬呢?
 
 
第56章 
  京城, 不,自从冬至祭天后升和帝下达‘迁都令’开始, 就该称‘北京’了, 以后的京城就是指西京长安了。
  ‘北京’城这场匆忙的搬家准备, 从冬至之后开始, 日日没个停歇的收拾到了开年春分之前几天, 才总算是收拾妥当了。
  这一场皇亲贵族和京中百官的搬家, 让‘北京’城周边十几个州县的牛马畜力,尽皆为之一空。
  进京服役的上万轮班工匠,不论匠种为何,全都在日夜不歇地造着牛车、马车和箱笼, 全力为皇亲贵族和百官的搬家而服务。
  到了春分这日, 按照升和帝从‘法旨’中聆听来的旨意, 辰时三刻准时动身,搬离北京城, 往新的京城――西京长安而去……
  队伍前部,旌旗招招遮天蔽日, 队伍后部,车马粼粼滔滔不绝,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前头开路的护卫队和仪仗队等,在辰时三刻准时出了京城, 后面皇亲贵族和京中文武的车马队伍,却直到黄昏天黑时刻,都还没能全部出得西城门去……
  其浩荡之势, 可谓无穷无尽。
  迁都队伍春分出发,在路上走了一个月,终于在谷雨节的时候,到达了西京长安——哦不,自此之后该称是京城长安了。
  不过,就暂时来说,这事与温宁村的村民们,实在没有多大关系。
  甚至朝廷迁都的事情,都是等到皇帝到达长安之后已有半月,也就是‘立夏’之后,村民们方才知晓。
  皇帝到达长安时,温宁村的村民正忙于侍弄田里的庄稼。
  因为上一茬麦子收割时,麦子有可见的减产迹象,所以村民们种的这一茬麦子,又是从姜家换来麦种种下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