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青云有巧计,夏简戟心中也有成算,若姚青云最终决定使计,夏简戟也有应对之策。
事实上,入川府军北归时,最后全都走的陈仓道,中途未有一人分道,姚青云最终还是站在了‘炎军’阵营。
在大昭北归入川府军之中,有姚青云在,而下面的壮丁之中,则有王五七率领的‘炎军’壮丁在。
扮作户籍是留坝县但去过太白县的‘壮丁’王五七,以及其他或自太白县逃出、或有亲戚在太白县的(‘炎军’)壮丁们,北归的一路上都暗里在川地壮丁中间活跃着。
王五七:“……留坝和太白是临县,我今年才去过太白县,你问我为何去太白县?我给你们小声说啊,可别传出去了,毕竟太白县如今可是叛军‘炎军’的地盘。我去太白县之前,‘炎军’还没有起义呢,至于我为什么去,当然是与我所听说的有关了!
我以前听一个穿越在秦岭里的采菇人说,太白县有一个‘在世小神农’!先别说不可能这些话,你们想想啊,神农炎帝的姜姓部落兴起于哪里?兴起于清姜河啊,而清姜河又发源于太白县玉皇山北麓、在太白县境内一般称作姜水,那个‘神农的血脉后人’可就住在玉皇山下的姜水畔!
我起先也是不信的,但是那个采菇人说‘小神农’纯善大方,将亩收八百亩的麦种分给乡亲们播种,致富了一方呢!我想着反正苍天大
旱,在哪不都是一样的啃树皮、嚼草根、吃野菜?于是我就与同村几个好友一起,去了临县太白县......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我们亲眼所见,在天下大旱、农田颗粒无收的时候,我们居然看见了太白县的农田里,长着金灿灿的麦子!麦穗是又大又胖,一支麦穗能顶我们平常的麦穗两支都不止!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在田里侍弄庄稼的,还能不会估算庄稼收成吗?因为受干旱影响,可能没有亩收八百斤那么夸张,但亩收六七百斤也是有的!”
“真的吗?受了干旱影响,还能亩收六七百斤麦子?!那寻常年景时,亩收八百斤也不稀奇吧!”有川地的真壮丁表示不解。
要知道,川地可是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在种粮食方面占尽优势,却也只能像江南一样亩收四百来斤粮食呢!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和王兄一起去的,我们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对啊对啊,我也去了!我也亲眼所见!”
“我也去了!”
“我也是!”
与王五七同去太白县的同村‘壮丁’们,纷纷附和王五七的话,真的是很有说服力了!
王五七继续说:“那个神农的血脉后人姜氏,也就是如今‘炎军’首领的妻子,确实如传言一般纯善大方!她没有恶声驱赶在麦田边窥视的我们,而是言语温和地说:‘吾之愿,便是让天下之人吃饱饭,你们虽不是太白县人,但却属天下之人,便给你们百斤高产麦种带回家乡,将高产之粮传播开去,福泽更多天下之人。’
于是我们五人就带着一百斤麦种回乡来,路上便是饿狠了也舍不得吃一粒麦种!又等到秋播时,原本以为要继续干旱不能播种了,谁料天降甘霖,两年的全国大旱一朝结束!我们就高高兴兴的把带回来的麦种播下地了,遗憾的是没能看上一眼丰收景象,便被征抓来充军了......”
“唉......”
“唉......据说两年全国大旱之所以能结束,还是因为……”一个‘壮丁’谨慎的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府军注意,才低声道:“还是因为‘炎军’起义呢!据说在夏简戟揭竿而起的那一刻,晴空陡然旱雷!接着便风起云涌!不多时就天降大雨!”
“这事早就传遍了,我也听说过,据说夏首领是天命所归之人,先前的两年大旱是上苍惩戒大昭朝廷无德,之后夏首领甫一起义归位了,上苍才结束大旱、降下甘霖,以迎夏首领归顺天命!
哎呀!看我在说什么呢,可不能说了,‘炎军’可是叛军,可不能让看守的府军知道我在说这些,不说了不说了。”
一个来自汉中的‘壮丁'说到:“我们小声说,不让府军们听见就是了。唉,你说的是真的吗?神农后人真会分发出高产粮种?除了太白县,其他地方也能种上高产粮?”
刚才说着‘不说了不说了’的太白县临县——留坝县‘壮丁’,又回道:“那谁说得准?我又没亲自去问过‘炎军’首领!
不过呢,我们来推测一下,除了太白县外,其他地方——当然是指‘炎军’的地盘,肯定是能种上高产粮的!你想啊,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太白县收那么多粮种,‘小神农‘又是纯善大方的人,夏首领能起义想必也有不小本事,不管怎么想,都会让自个儿地盘上的百姓过得更好啊。”
“能种上高产粮的地方,真好啊......”
这感叹,就相当于:在‘炎军’的地盘里,真好啊。
事实上,王五七他们传播的说法,有许多漏洞,不过这些漏洞,也只有熟知秦岭南北地形的才能发现。比如,留坝县确实与太白县相邻,然而一个是在秦岭北麓,一
个是在秦岭南麓,虽然中间有斜谷可通,却不是五个普通农人就敢通行的。
虽说两县是临县,却与位于天堑两边,也没多大不同了。有些‘据说’的消息,是很难这么快就传到的。留坝县和汉中的本地壮丁或许知道些,然而这些壮丁是姚青云在负责看守,没有漏出消息让川地壮丁知晓了的可能。
一般百姓大多一字不识,这些川地壮丁,或许自出生起都没出过村子或者一县之地,哪里知道秦岭地形的详情?就是读书人,若只一心读圣贤书为考取功名奋斗,没有看过地理志等杂书,也是不知道秦岭具体地形的。
于是,王五七等人诸多说法里的漏洞,无一人发现。不过除了言语中的逻辑漏洞外,他们所说都是实情,像是亩收八百斤的麦子就是确实存在的,并不怕日后被拆穿。
有姚青云做内应,王五七等人就这样不着痕迹的,流窜在川地壮丁中。
五千壮丁为一营,总共二十多个壮丁营里,最后他们全都呆过了。
等王五七他们从头到尾流窜过一遍后,也随着北归的入川府军一起,到达了大散关下。
在姜秾她们所在另一个时空里,历史上有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名句,众多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都游览过大散关,留下过许多诗词名篇。
大散关的自然风光确实出众,立于城墙上,极目望去,群峦叠嶂,满目蓊郁苍翠,两旁山峦有如卧牛者、有如奔马者,动静相宜,气势恢宏!
大散岭下,清姜河怒吼奔流,奔向姜氏城,汇入渭河。
姜氏城,炎帝神农故里。
夏简戟想着,等这里事了,把川地也安排妥当,大约明年夏收后,就能去打凤翔县外的姜氏城了罢。
第77章
大散关位于秦岭北麓大散岭上, 北接渭河支流清姜河,南通嘉陵江上源, 扼川陕交通咽喉, 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两岸山势险峻,层峦叠嶂, 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然而,北上的终究是十二万壮丁以及兵甲齐全两万正规府军,近十五万大军啊!
尽管已有王五七和姚青云等人混入内部去策反, 可所起最终效果目前还未知, 用兵最忌侥幸, 夏简戟就做了最坏的打算。
陈仓县三万‘炎军’若是五分, 四分兵力都陈兵在了大散关,一分兵力据守渭河沿岸,以防凤翔府府军南渡渭河。
不过照夏简戟的想法, 凤翔府府军短时间内还不会南渡渭河以剿灭‘炎军’,毕竟北归入川府军加壮丁, 可是有十五万之数啊......
张武壮是天生神力的一员猛将, 如今他们几个同村好友里, 葛圭章镇守郿县, 王五七南下策反川地壮丁, 就张武壮还陪在夏简戟身边。
张武壮脑筋直得很, 但他一直记着临出太白时,甜甜嘱咐他的话:
‘虽然我们几乎是和夏…夏简戟夏首领一起长大的,情谊深厚, 但如今他身份到底不同了,我们以后要把那份情谊放在心底,面上要对他尊敬些、不能表现得太过亲近,否则有损他的威严,无法让以后投奔的普通士兵敬畏他。
我说太多你也听不懂,反正就是,武壮哥你不能再想着你年龄比他大,就把他当做小弟照顾,你得将他当做你的长兄去尊敬,明白吗?’
张武壮知道自己憨傻脑筋直,但他肯听聪明伶俐的甜甜说的话,一直谨记着把夏简戟当长兄去尊敬。
不过嘛,其实暗地里,他还是觉得自个儿比五斤年龄大,比五斤的力气也大,遇事应该要挡在五斤前面,好好护着他。
夏简戟自然也察觉到了张武壮的变化,觉得心中非常熨帖,还有些感动——虽然张武壮的变化肯定是沈甜给支招的。
当初攻打陈仓县时,能单枪匹马在敌阵中杀进杀出三个回合的张武壮,正是他最后的退路。万一被围陈仓,因为早有准备,应该能在张武壮的护卫下闯出去,再与郿县的葛圭章会合,退守川蜀再图以后。
霜降这日,两万入川府军带着十二万余川地壮丁,抵达了大散关之下。
夏简戟又拿出一块白棉布,擦着姜秾亲手为他做的长弓弓臂。
一下一下仔细擦拭着,面上神情恍惚而温柔,在想着为他制弓的那个女子。
张武壮:“入川大军已经来到关下,我们要怎么做?是趁现在他们正人马困乏,先打上一架,还是继续以逸待劳?”
张武壮觉得他或许生来就是要做将军的,他非常喜欢上阵杀敌!将敌兵打的“嗷嗷”败退的时候,真是太爽快了!
闻言,夏简戟手上动作未停,依旧仔细擦抹长弓弓臂:
“我们继续等。按照最坏做打算,即五七和姚将军他们未能完美施行计划,那么关下就有十五万大军……
便是他们跋山涉水穿越秦岭北上到关下,已经人困马乏,可我们杀出去也讨不了好,即使杀他们两三万人,他们也依旧是十万大军,于我们其实并无差别。
我们就据险关坐守,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们依旧不动,就和他们耗着,耗到他们粮草耗尽,或者耗到看一看五七他们的动作……先耗个十天半月吧。”
张武壮约莫真是天生武将,不识字也未读过兵书,却对军事有着一定的敏感度,接话说:“由川蜀北上的大昭大军,只能先攻破大散关,才能进而包围陈仓,不过大散关易守难攻,而且关下的河谷陡而窄,十五
万大军摆不开,便是十五万大军也难以一时半刻就攻下来。
所以,其实不管是十五万大军,还是两三万大军陈兵关下,对我们来说并没多大分别。”
夏简戟满意的点点头:“武壮你说的没错。不过还有一点,若是率领府军的袁风用兵谨慎,且不轻敌的话,又或者姚青云心有二意,那么想要兵围陈仓,除了攻出大散关这个办法外,还能半道分兵走祁山道绕路陇西,从后面包抄我们。”
张武壮就是一块璞玉,稍加打磨以后就是一员猛将,夏简戟乐意指点和培养他。
“渭河一线只有五六千‘炎军’驻守,若是有大军从后方包围,我们就危险了!姚青云那娃子主意多得很,可奸猾着,万一真有二意……那五七不就危险了!我们也危险了!”张武壮很快意识到这事了。
夏简戟安抚一笑,“无碍。能想到半道分兵,必然也能想到要等包围之势将成的时候,南北两股兵力再同时进军夹击我们,如此包围夹击的效用才能尽显。不会一股兵力提前到达大散关下,在我们眼下等着后方的一股兵力,来形成夹击包围之势,否则让我们察觉到不对、也就白做了。
看一看眼前关下大军抵达的时间,不像是半道分了兵绕远路从后方夹击我们的。若是走祁山道绕远路从后方包抄过来,怕是要等立冬时,眼前关下的大军才会到。”
张武壮懂了,语气兴奋道:“也就是说看关下这支大军到达的时候,不像是有分兵从后方来包围我们的,眼下这支大军,就是一支约有十五万兵力、完完整整的入川北归的大军!”
这样才好嘛,干干脆脆的,直接对上,能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场了!
夏简戟觉得,恐怕不能满足张武壮痛快打上一场的愿望了。“关下到达的,究竟是一支十五万之数的大军,还是一支两万的大昭府军,少则等上五至七天,多则等上十天半月,大概就能知晓了。”
……
十五万大军,在狭窄的河谷里,密密麻麻的绵延开去了四里多地……
袁风命令看守府军和壮丁原地修整了半天加一晚上,第二日一早就带着五千府军并一万壮丁前去大散关前叫阵了:
“本将袁风!关内叛军速速开门受降!”
嘁!开门受降,青天白日的说什么梦话呢!
夏简戟与张武壮登上城墙,先是看了看大昭将领袁风的距离。嗯,一般兵士用的复合弓射不到那么远,与身等高的长弓也还差点,守城弩虽然有两架、射程也还行,但准头不行。
既然无法射杀对方将领,那还有什么搞头?
“挂免战牌。”
没想到,这免战牌一挂,就连着挂了三日。
想来主要还是袁风想要继续休整,打算养精蓄锐后再攻关。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为何诸葛丞相北伐屡屡受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后方粮草补给困难。一旦北入秦岭到达大散关或其他川陕关隘下时,那离川地就已经很远了。
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之间,想要像在平原上一般大批量运送粮草?兵士穿山越岭跋山涉水从秦岭南边翻到秦岭北边,就已经很疲累了,而且车马不便通行,想要大批量运送粮草,想得倒美呢!
入川北归的府军,也遭遇了这个问题。
两年全国大旱才刚结束,之前田地里几乎颗粒无收,距明年夏收又还远着,要说各府县的粮食还存储了很多,那实在是在开玩笑呢。
府县官衙都没有粮食了,一般百姓还能有?就算是川地有‘天府之国’之称,可照样受了旱灾影响,征抓而来的壮丁无法从家里带上足够的干粮上路,大多壮丁的干粮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