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黄姜
时间:2019-10-18 08:45:53

  ……
  两次都受挫,袁风就找来了传说用计奇诡的姚青云,“姚千户,明日便由你领兵出战如何?只不知姚千户是否心有妙计?”
  姚青云心中嗤笑。
  如若今天的攻关是由他带领……既然第一次时,就已经知道‘炎军’不射杀手无寸铁的壮丁,那么他会大胆一试
  :让一万的大昭府军脱去皮甲,做普通壮丁打扮混入壮丁之中,剩下六千府军在后方压阵。
  就算‘炎军’依旧射杀所有抬撞木之人,也足够做普通壮丁打扮的府军将撞木抬入城门洞中,一旦进入城门洞,即使有所折损,也至少还能剩八千的大昭府军,还撞不开城门?!一旦撞开城门,后面六千府军就可冲入关内,大散关一破,还用怕陈仓的‘炎军’不成?
  当然,姚青云也知晓,夏简戟此人肯定还留有后手,不会如此简单就让大昭府军形成包围陈仓之势。比如,一旦进入强弓射程之内,阵中将军的性命就要格外注意保护,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来个阵中无将的下场。
  普通府军都能改扮成壮丁,但阵中将领却是万万不能改扮的,将领在才能军心稳。除非是逃命,这样还可以让人扮成将领去替死,否则都不能找人乔装将领。因为不管是真将领,还是假将领,只要死在对敌阵中,都会让己方士气大幅削弱。
  士气一弱,离溃败也就不远了。
  就算最好的时机已失,其实明日的第三次,依旧可以这样尝试一次的……
  但姚青云明日尝试的目的,却不是为了攻破大散关,而是为了掩饰身份,好在明天反水时掩饰身份,别被壮丁们给误杀了。
  姚青云献计道:“承蒙袁将军看重,末将倒有一计。既然‘炎军’假仁假义,不射杀手无寸铁的壮丁,那不若明日就由末将带上四五千改装成壮丁的府军,混入寻常壮丁之中,抬着撞木去攻破大散关城门,至于后方就交由袁将军来压阵。
  为防壮丁们像之前两次一样临阵怕死耍滑逃避,还要劳烦袁将军在后面驱使壮丁们向前,届时前面城门已开,十二万壮丁蜂拥上前,便是‘炎军’再有强弓又能如何?就算我们站着不还手,让他们把箭支射完了,也奈何我们不得!”
  “此计甚妙!甚妙啊!”袁风想起那支险些射中他的箭,心中尚有余悸。
  他若是在后方压阵,等他经过大散关的时候,‘炎军’的箭支应该早已射完,或者经过十多万壮丁的冲击,‘炎军’怕是早已溃散!
  姚青云微笑道:“十多万壮丁,想来互相之间不可能都认识的,改扮成壮丁的府军不表明身份也无妨。否则,壮丁们必然要孤立府军,就像今天一样,如此就达不到乔装改扮的目的了。”
  袁风连连点头,“姚千户考虑得很周到,那就听你的布置安排吧,今晚上便选出放心的府军,脱下皮甲、悄然改扮后混入壮丁之中,明日一 早就去攻克大散关!”
  不管是否表明身份,改扮成壮丁的府军都是前面开路的,是死是伤都与普通壮丁一样。总之他的功劳是有了的,回朝后论功行赏,他说不定就能升上一升了……
  姚青云欣然领命,出帐去安排府军乔装改扮了。
  当天晚上,壮丁之间有消息在隐秘地流传。
  “据说,明日我们所有壮丁都要上阵了!把我们全都派去冲关,两万府军就在后面压阵,如果我们不往前冲,他们肯定会在后面砍刺驱赶的!就像昨天一样!”
  “然而‘炎军’并不射杀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壮丁,我们十多万壮丁往前面挤,就是挤也能将城门给挤开了!可是一旦城门失守,‘炎军’就会因为对我们的一时心软而败北,那我们不就成了恩将仇报的恶人了?!”
  “真等到城门失守,‘炎军’就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怕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肯定会射杀我们以求自保。‘炎军’的强弓威力之大,我亲眼所见,到时手无寸铁的我们也就只有等死的份儿!我们冲在前面,死了就死了,后面的府军们可是毫发无伤的,就得了攻下大散关、剿灭‘炎军’的功劳!”
  ……
  第二日,第三次攻打大散关。
  果如暗中所传那样,身穿甲胄的大昭府军退到了三四里地外的队尾,将所有壮丁都往大散关驱赶而去,稍微走得慢些就怒声呼喝!刀枪相逼!
  大散关下的河谷和山道,狭窄不平,并排最多能走二十来人,最窄处甚至仅容三人并排通过,绵延三四里地的队伍,前面发生些什么,后面也不知道……
  于是袁风带队在后面压阵并驱赶壮丁们,驱赶着前进约有一里地了时,感觉走得还顺畅。
  前进两里地了时,感觉速度慢了下来,想是前头部队已经到达大散关城墙下,并且堵到城门外了!
  只需再驱赶着壮丁继续向前,然后人越挤越多,就算混入壮丁中的姚青云等人不能撞开城门,这些壮丁也能生生将城门给挤开!众人推墙倒,十多万人推城墙,或许也能推倒!
  想到此,袁风心血沸腾起来。于是连连下令继续往前驱赶壮丁,已经人挨人不能往前挤时,就直接让后排的壮丁们见了血!
  在死亡恐惧下,壮丁们奋力往前挤着,不往前挤就是死!
  如此一步一汪血的往前又走了半里地,袁风察觉出来不太对劲了。
  原本两万府军,在之前两次攻打中折损了五六千,姚青云带着约五千府军扮作了壮丁,剩下的近一万府军,除了分出五百府军在沿途看守外,其余都由他带领着。
  而此刻,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两头狭口的、阔肚坛瓮一般的谷地里,两岸陡崖上站着的是密密麻麻的川地壮丁……
  若不是有壮丁碰落的一个石头滚入了谷地里,引得他抬头看,他甚至都还没有发现不对劲!
  本能驱使,袁风想要勒马掉头退回去,然而来路上也已经堵上了密密麻麻的壮丁……
  “杀了袁狗将!”
  “杀了袁狗将!”
  “杀了袁狗将!”
  ……
  喊杀声四起!在坛瓮阔肚一般的谷地里,几经回音扩大,霎时竟如天兵天将在雷鸣声中降临,气势惊人!震得人耳中轰鸣,心中惊悸!
  所谓雷鸣声,是从两岸陡坡上滚落下的巨大山石发出的。
  一块山石砸中了座下马匹,袁风从马上狠狠摔下,他想要站起来却因右小腿剧痛,复又跌倒在地,心中直呼:“吾命休矣!”
  在最后关头,袁风还在疑惑:这些山石是什么时候开采好的?姚青云是不是勾结了‘炎军’?他有十五万大军为何还是败了?那些川地壮丁,为何要杀了他?
  他可是大昭朝廷的从二品同知,这些乱民怎敢杀他!他们是想要谋反吗,打算投奔‘炎军’吗……
 
 
第78章 
  快立冬的时候, 前方‘炎军’传来消息:
  ‘炎军’于陈仓大散关,大败大昭袁风所率领的入川北归府军, 十二万川地壮丁尽皆归顺!
  大散关一万五‘炎军’, 大败十五万大昭大军!如此世所罕有的大捷传来,后方的太白县一时间空前狂欢!
  “我们夏首领果真乃天命所归之人, 天生英明神武!归位天命短短月余,就已经收复太白县、郿县和陈仓县三县之地,如今又大败大昭十五万大军, 如此川蜀之地也已是囊中之物!或许明年夏收时, ‘炎军’便已尽能控川蜀之地、扼南北要道!
  若三分中原大地, 到时我们‘炎军’便占据了一分, 且占据了地利,进可攻关中、退可守川蜀,大势可成啊!!!”
  有看得懂形势的太白县读书人, 听闻前方传来的捷报,喜得手舞足蹈几欲癫狂!到处说着他的推论, 深信‘炎军’推翻腐朽大昭之事, 已是指日可待!
  太白县的百姓原本就已深信夏首领是天命之人, 所率‘炎军’必然能所向披靡, 如今果真听到前方传来大捷, 心中一块大石也落稳了:‘炎军’果然是天命之军!
  太白县百姓对夏简戟和‘炎军’, 以及对神农血脉后人的首领夫人的信任,已经坚如磐石!
  由夫人指导播种的麦子,已经发芽出苗了, 麦苗强壮一看就经得起风霜、耐得住干旱,明年夏收时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不仅太白县百姓如此,郿县和陈仓县的也是如此深信的。
  ‘炎军’此次在大散关的大捷,振奋了军心,也稳定了后方民心。
  同时,‘炎军’此次大胜也很快传向各地,入了各方人的耳和心,对‘炎军’的看法自也有所不同了。
  邺城军和南方的‘米谷军’,听说后都先是叹一句:又多了一个日后与他们争天下的强敌。
  并将‘炎军’牢牢记在了心上,接着就召集谋士讨论一番。“各位先生,如今‘炎军’之势如日初升,不知可会给天下大势带来怎样的变数?”
  于是,众多谋士捋须摇扇,先后引经据典,并咬文嚼字地分析一番天下大势。
  分析得很多,不过最终的结论大体都是:
  “……静观其变,观大昭朝廷其后作何举动,吾等适时而变即可。”
  十五万大军大败于‘炎军’的消息传来,大昭朝廷上下一片惊怒!
  “老夫早就说过,应该尽早派兵剿灭‘炎军’,将叛军剿灭于未成气候之前,如此方可高枕无忧!”
  “本官之前就觉着,为防生变,应该调派凤翔府剩余府军南渡渭河,兵围陈仓,与北归的入川大军前后夹击,‘炎军’必然被剿灭,如此又怎会成今日之势?!”
  “……”
  大昭朝廷中的‘事后诸葛’并不少,出口即是‘老夫早就说过’或‘本官之前就觉着’,全然忘记了当初是哪些人在说:‘炎军成不了气候’,‘不必理会,不过一泥腿子的起义罢了’……
  除了事后诸葛们,又有对袁风怒其无能的。
  “十五万大军!整整十五万之数的大军,便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能冲垮大散关了!
  结果袁风那无能之人,居然败了,败给了区区两万‘炎军 ’,不、是败给了区区一万五的‘炎军’!还有五千‘炎军’,部署在渭河南岸呢。
  那些‘炎军’甚至都凑不出一身完整的甲胄和兵器,那就是些扛锄头挥耙子去打仗的泥腿子,这竟然都能输,真是无能至极!”
  “大散关确实易守难攻,古来也有过不少两军兵力悬殊时,兵力众多者却久攻不下的先例
  。但一万与两千的兵力悬殊,能与十五万与两万之间的兵力鸿沟相提并论!?
  前者,兵力之差只有八千,后者却有十三万兵力之差!”
  “……”
  有推诿责任的,有事后诸葛的,有怒言袁风无能的……一个大昭朝廷竟犹如嘈杂市井,什么声音都有,各种嘴脸也都能看得见。
  此时,朝廷西迁长安后加开的一场恩科的新科状元,愤然出列!言辞铿锵:
  “恕微臣冒犯!大散关之败,一因轻敌!二因心不齐!三因袁风无能!
  然而败就是败了,多说业已无益,当前最为紧要的,是定出应对之策。
  姚青云素以用计奇诡闻名,迂回南下做了内应从中离间,使得十二万川地壮丁尽数投了叛军,然而如今大旱刚过,新粮不接、陈粮殆尽,‘炎军’想要养活十多万的大军,并不容易……”
  “对啊!没有粮草,‘炎军’如何养得起十万大军!此时的夏简戟,就如握了一块火炭在手中,那支无法养活的十多万大军就是火炭,扔了舍不得,握在手里反倒有被灼伤之忧!如此一来,‘炎军’的十多万大军,实际上并无多大威胁啊!”
  唉,说的头头是道,实则尽是蠢言蠢语……
  新科状元云青摇头:“不,正是因夏简戟无法养活十多万大军,对大昭来说,‘炎军’的威胁才会更大。
  值此新粮不接又陈粮殆尽的时候,要想手中大军活命且不溃散,夏简戟就必会带着十万大军外出征战,以战养战!只要不断征战,就能有粮食,有金银财宝和军功。粮食,财富,以及军功,有了这些也就能养得活一支大军了,且会养出一支战力超群的大军。
  十万大军所到之处,何人可挡……”
  继位十七年有余的大昭升和帝,已经是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了。
  到老了,终于得偿所愿西迁到了帝王之气浓郁的古都长安,谁知却并未如所想那般——长安的帝王之气会庇佑着大昭千秋万代,反而紧接着全国就大旱了两年,随即各地叛乱四起,没个安宁!
  可如今又有了更糟心的事,就在凤翔府——长安所在长安府的临府,竟有一支逾十万之数的叛军!就相当于在他的卧榻之侧,虎视眈眈!
  云青刚也说了,那一支逾十万的叛军没有口粮,若要活命必然会四处征战劫掠。
  对一支逾十万之数的饥肠辘辘的叛军来说,还有比长安更好的劫掠去处吗?
  甚至只要两三天的时间,十万叛军便能来到长安城下,扣响城门……
  云青见宝座上的升和帝似乎喘气不匀,想必是吓到了,于是赶紧开解:
  “陛下莫慌!此事尚且未入绝境!
  虽凤翔府南边三县——不、加上凤县就是四县的壮丁,以及川蜀之地的壮丁,都没有了。但大昭还有陇西、关内和山西三地的壮丁,可补充军力!只要我们能撑住一时,未必就没有转圜之地。
  况且,微臣以为夏简戟不会攻入长安,至少在他整顿好川蜀之地之前,都不会进攻长安。”
  升和帝彷如看见了黎明之时的曙光!“既然叛军要南入川蜀之地,那可否趁此时机,直接将叛军堵在川蜀?到时只要守住大散关、使其不得北出川蜀,叛军‘炎军’一时也就不能威胁长安了。”
  难得的,升和帝竟然从之前大散关的大败之中,吸取到教训,并且活学活用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