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要求高,制作难度大,是一种难得的书画佳纸。
一张纸就要一两银,从价格上就能看出它的贵重来。
高丽纸属于进口纸,是以楮皮为原料制成的传统纸张,亦称“楮纸”。
每张纸的价格在半两银左右。
水纹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发亮的线纹或图案。属于名仕装逼不二神器,每张价格二两银。
张柔听着伙计嘴巴巴的,还真的是涨了见识。
人家伙计还说了,这只是初代纸,他们店还能在各种名贵纸上二次加工,比如增加花色、香气等等,当然这个价格肯定就要翻番了。
买不起买不起!
本来以为纸已经够贵了,后来才发现她还是太年轻了。
一套几百两的名笔,各种名家制作。
张柔听了一耳朵,但却是一个也不认识。
反正感觉这些大师牛逼哄哄就对了。
突然想起来,她也是有一套湖笔的人,刚才那个伙计报价,说那套X大师制作的湖笔几百两来着。
第337章 看雕刻
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柔真心觉得这趟琉璃厂没白来,涨知识了。
店伙计也很认真负责。
讲解的非常详尽,虽然有点小自豪的感觉,并不讨人厌就是了。
她都想过了,一会即使不买东西,也要给几文小费的,浪费人家多少口水。
看过了二两一张的纸,几百两一套的笔。
真正的重头戏来了——砚台。
张柔之前在国公府抄了不少书,砚台也一直在用。
而且赦少爷和老夫人也没少赏她砚台,石头的、木头的、玉石的。
只不过她不知道都是什么品类,到底值不值钱。
所以在伙计介绍砚台的时候听的格外认真。
小伙计领着她们到了一处多宝架,就开启了口若悬河模式,“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因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所以被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张柔连连点头,她那些被赏赐的砚台都好好保存着呢,说不得传上两世也能成古董呢。
伙计指了指多宝架,“公子、小姐,这是我们店里一部分砚台,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等。”
张柔不自觉的开始秉着气,等他说完才出了口气,差点憋死她。
这小伙计是不是专业说相声的,副业才是店伙计,这嘴皮子也太溜了。
“砚台品种繁多,但真正有名的,当属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它们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小伙计不带休息又开始讲述了。“您两位请看,这块就是澄泥砚。把泥土经过澄滤,除掉粗渣沉淀后制坯燃烧制成。其质地坚硬耐磨,呵气即湿,容易发墨,不损笔毫,不耗墨。”
“多少钱?”张柔最想知道这个。
“这块只是普通的前朝澄泥砚,并没有大师和名家的印戳,所以也不贵,只需八十五两。”小伙计一脸的“这个便宜吧”的表情。
张柔微笑,并不想说话。
她仔细的观察着各种砚台,突然发现一个眼熟的,“这块砚台是什么砚?”
小伙计顺着张柔的手指看了过去,“小姐您的眼光真好,这是灵壁砚,砚石出自古泅水中,因为受到万年的水击浪冲,形成了自然的峰峦纹理,形状各异。石质坚硬、色泽清润,发墨快,不损笔毫。”
张柔莫名想笑,这小伙计词汇有些贫瘠啊,夸到最后都是“发墨快,不损笔毫”。“价格如何?”
“这是今朝的灵壁砚,价格是三十两,非常便宜了。”小伙计再次问道,“需不需要给两位拿下来,亲自上上手。”
张柔看向沈自秀,看他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就摇了摇头。
她之所以问这块砚台,是因为她有一块极其相似的。
只不过这价格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高。
看来她指望家里那几块砚台发家致富有些不现实了,顿时没了性质,“三哥,还想看什么?”
沈自秀摇头,“没有了。”
张柔伸手,“给五文钱。”
沈自秀愣了下,不明白她为何会要五文钱,不过还是掏给她了,还关心的问了句,“够么?”
张柔嘴角抽抽,给小费而已,五文钱不少了,能买两个肉包子一个素包子了,“够。”
多给她该心疼了。
旁边的伙计也有些懵逼,他不是在推销砚台么,怎么两位说到钱了,而且五文钱,在他们店里…好像只能买张破纸。
张柔没接钱,“直接给这位伙计吧,当请他喝杯茶了,为我们介绍这么多,主要是我学到了。谢谢啊!”
小伙计满脸涨红,“这…谢谢公子、小姐。”
张柔摆摆手,表示不客气,“三哥,我们下一家。”
“好。”沈自秀答应的很是痛快。
随后两人进了一家瓷器店。
看到了好多高端、精美的瓷器。
特别是一对青花瓷瓶,不是最好看,而是最贵,要五百两。
那位伙计更敢扯,居然说是官窑的。
当她没见识呢,官窑是供皇宫内院,每件瓷器都是有数的,凡是有瑕疵的肯定要被销毁的。
是不允许外流的。
她倒是看上一个梅瓶,觉得回去用来插花很是不错。
可惜掌柜的太不诚恳,又开始瞎掰讲故事,还开价二十两,别问她为什么知道的,这简直是作为主播的必修技能好不好。
让她的购买欲望降到最低,最后也没买成。
主要也是她不诚心,没怎么积极还价,她考虑刚逛街,拿个大瓶子有些太累赘了。
说白了就是还没那么爱。
“三哥,居然有家玉器店,去看看。”张柔很是稀奇。
进去之后,伙计就迎了上来,“两位是看古玉还是新玉,我们店的新玉只做印章雕刻。”
沈自秀开了口,“我们先看看。”
等到伙计退下去了,沈自秀又说道,“我们看看新玉吧。”
张柔对古玉挺感兴趣的,不过既然三哥开口了,那就先看新玉好了。
居然有老师傅现场雕刻,张柔很感兴趣的凑过去了。
伙计也不赶人,还给两人搬了凳子。
当然看热闹的也不只她们俩,已经围了一圈人了。
“这是在雕什么?”张柔小声的问沈自秀。
沈自秀还在观察,倒是他旁边的中年男人接了话,一副很懂的样子,“印章上的动物一般都是麒麟和貔貅,一是带来祥瑞,二是驱走邪恶。”
张柔点头,表示受教了。
那人谈兴出来了,“印章石讲究‘好石无工’。只有在存在缺陷的石头上才做雕刻。”
这话刚说完,就被老师傅给瞪了。“这叫王八看绿豆,各花入各眼,我手里这块玉,绝了!带糖皮的籽料,细腻温润还没瑕疵,可是人家老板就让雕,雕的也不是麒麟、貔貅,这是匹奔马。”
张柔都不用歪头,就能体会到那位中年大叔的尴尬,这脸打的啪啪的!
忍不住往后缩了缩,这位大师傅火气不小,别再连累她。
第338章 赌石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师傅嘴巴毒,手艺却是不差,怼人的时候,刻刀也是不停,那样子一看就知道,很是胸有成竹。
张柔看着玉粉噗噗的往下落,忍不住开脑洞,要是能把这些玉粉收集起来,放到化妆品了,效果岂不是要棒呆。
“三哥,我们走吧。”看了一会,奔马的轮廓已经出来了,张柔也不想再看下去了,毕竟还有很多好东西没看呢。
两人走了出来,张柔开始东张西望,“三哥,我们上楼看古玉啊。”
向来对她百依百顺的沈自秀居然拒绝了,“还是别去了。”
张柔有些诧异,不过也没怎么生气,等他给她一个解释。
不去看总得有原因吧。
“有些古玉都是…从地里挖的,并不好。”沈自秀说的隐晦。
但是张柔懂了,他说的是很多古玉的来源是盗墓。
突然觉得冷飕飕的,那还是别去了。“那我们换家店吧。”
就这样,这家玉石店两人逛的很快。
之后又去了书画铺子,两人进去欣赏了一番。
“我们这里不但有古画,也有当朝一些大人的佳作,您看看,这是祭酒大人的画,这幅画更了不得,是当朝状元郎的,著名的江南才子。”掌柜的越说越兴奋。
张柔还真有些惊讶,特别是问过价格之后,原来不止古董贵啊,这些大人们的书法、画作也是不便宜呢。
后来出了这间铺子,沈自秀给她解释了番,原来不是所有的官人都生活优渥,特别是一些清水衙门。
所以这个“润笔(画)费”也是很多官员一个合理的收入。
“这间铺子掌柜还敢吹呢,连本兵书孤本都拿不出来。”张柔当时也是随口一问,因为掌柜的说他铺子孤本最多了。
沈自秀安慰道,“兵书本来就不多,更何况孤本。也不用在意孤本,武举不会考太偏的,再说不还有你给我的那本兵书么。”
张柔觉得三哥说的很有道理。
看到很多提着篮子卖吃的,就知道饭点快到了,摸摸肚子,“三哥,有些饿了,咱们吃点东西吧。”
主要就是馋了。
饿倒是不饿,之前在马车上就没住嘴。
“柔妹妹想吃什么?”沈自秀也宠着。
张柔开始四处打量,最后两人买了一份驴打滚。
“先垫吧些,回府还要吃呢。”实际是没发现太好吃的。“三哥,你说要是在这条街开间包子铺,生意会不会好?”
这趟街人气真高啊。
而且过来逛街的人,大多衣着光鲜,这就说明购买力更强。
“肯定好。因为灌汤包好吃啊。就是这条街的租金会不会太贵了?”沈自秀虽然不会做生意,但是基本道理也是懂的。
一个肉包才卖两文钱,纯利润才多少钱,一天要卖多少包子才能把成本挣回来。
“也是,这样的铺子。”张柔随意指了指一家三层的铺子,“一年几百两肯定要的。”
虽然她家包子卤肉铺吸金能力不差,但是刨去房租,挣得也不多就是了。
除非她扩大营业,那就不是随便找几个仆人就成的了,又要劳心劳力,还是算了吧。
“三哥,前头围了好多人,干什么呢?”张柔忍不住凑热闹的心了。
沈自秀也惯着,“我们去看看。”
两人奔着摊位就去了,之后沈自秀护着她挤了进去。
“这可是从骠国运送过来的翡翠原石,里头祖母绿、冰飘花、福寿喜都有啊!大家随意挑啊,我们免费给磨石头。一斤只要十文钱,十文钱就能买到翡翠啊!”这位伙计很是能忽悠,越来越多的人凑了过来。
这几年,熙朝的翡翠越来越受欢迎了,虽然和和田玉还没法比,但是价格每年都在涨,银楼的翡翠饰品也越发多了,这都明摆着的。
所以在这里看到赌石,张柔也觉得在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