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姚颖怡
时间:2020-07-04 09:05:25

  这三条胡同也不是在同一个地方,而且还有贵贱之分。
  红袖招无疑是这当中最贵的。
  正是桃粉梨白的季节,老板娘招红袖以一个极为优雅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而坐在她对面的,却不是衣裳华丽的金主,而是一个青衣小帽的年轻人。
  “小董,十妹有消息了吗?”这句话无疑是多余的,小董在平日里的身份只是一个小贩,冬天卖冰糖葫芦,夏天卖雪花酪,京城里的消息或许能听到一二,可是西安的消息,他却打听不来。
  除非梅胜雪有信来。
  梅胜雪已经很久没有写信回来了。
  小董摇摇头,低头抠着手指。
  “别抠了,再抠就把手指头抠破了。”招红袖没好气地说道。
  小董立刻停止了动作,一脸茫然地看向招红袖。
  招红袖叹了口气,埋怨道:“我知道她临走前去找过你,你为何不跟她一起去?董大娘已经不在了,你在京城无牵无挂,有你跟着她,我也就不用这样担心了。”
  小董默不作声,梅胜雪去找过他的事,他猜到招红袖早晚会知道,可是他却一直没有想好应该如何向招红袖解释。
  梅胜雪是受一清道人之邀去西安的。
  前年秦王给太皇太后送来几颗人头,一清道人就是面圣的人。
  那件事引起的轰动想瞒都是瞒不住的,何况太皇太后恨不能全天下都知道秦王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因此,朝堂上发生的事很快传遍京城,梅胜雪便去见了一清道人。
  招红袖和小董并不知道一清道人对梅胜雪说了什么,梅胜雪没有对他们说,他们也就没有问。
  他们太了解梅胜雪的性格了,梅胜雪不想说的事,问了也没有用。
  可是去年,梅胜雪忽然说要去西安,招红袖和小董不用猜也知道是一清道人让她去的。
  红袖招是梅阁老生前给招红袖开的,招红袖自是不会弃之不顾,梅胜雪也不会让她离开京城,毕竟这些年来,他们得到的消息,十之八、九都是从红袖招的客人口中而来。
  梅胜雪去找了小董,小董拒绝了。
  “小董,当年我们有十个人,而这十个人里原本就没有你,你是接替董大娘才来的。你原本也不属于这里,如果你想退出,趁着十妹还没有回来,你就走吧。”
  招红袖换了一个姿势,她的上身微微前倾,小董看着她,忽然感觉自己和她离得很近很近。
  “我不走。”小董低声说道。
  “你走吧,十妹回来以后,你想走也不行了,你忘了熊四保是怎么死的吗?”招红袖又叹了一口气。
  小董当然不会忘记熊四保是怎样死的,无论是谁,经历过那一幕都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
  熊四保要退出,被梅胜雪一记飞刀杀死。
  “招姐,你知道那件事我们是成不了的吧,可你为什么不退出?我知道你不怕十姑娘的。”小董像是忽然吃了熊心豹胆,他直勾勾地盯着招红袖的眼睛,目光热烈。
  “我?”招红袖用纤纤玉指指向自己,像是没有想到小董会这样问。稍顷,她自嘲地笑了,“我这一辈子,哪里也不去,死也要死在红袖招。”
  红袖招是那人给她开的,是她唯一的念想。
  “你不走,我也不走。”小董忽然站起身来,大步走了出去。
  招红袖怔怔一刻,连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衣著寒酸的小董走出了花团锦簇的红袖招,他没有回头,大步流星越走越远。
  招红袖呆呆地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身影,苦苦一笑。
  真是个傻孩子。
 
 
第233章 传言
  京城皇宫里的那些事,也传到了西安,而且这千里迢迢的传过来,就连味道也变了。
  添了油,加了醋。
  林淑妃那位除了会站队以外别无建树的祖父,被说成了战功赫赫不亚于霄云二十四将的大功臣。
  林淑妃的孩子也不是操劳过度而小产的,而是被皇后娘娘一碗汤药落下的。
  而且还是皇后娘娘拽着林淑妃的头发,亲手把汤药灌进去的。
  离池先生的家不远,就有一家茶楼,茶楼里有说书先生。最近芳菲迷上了听书,有一次还带着小妹逃课去听书。
  在念书这件事上,沈彤从不强求他们,他们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所以一来二去,真正跟着池先生读书的,也只有沈彤和阿少两个人。
  就连韩无忌也不专心,常常独自坐在池先生家的台阶上,看着天空发呆。
  今天芳菲又跑去听书了,估摸着沈彤要下学了,她才乐颠颠地回来。
  “小姐小姐,皇后太坏了,林淑妃太可怜了。”
  回家的路上,芳菲一直在重复这几句话。
  沈彤没有理她,倒是小妹拉着她问三问四,总算有人回应,芳菲乐得把她今天听来的复述一遍。
  小妹听得义愤填膺,沈彤却蹙起了眉头。
  她已经从大饼口中知道了这件事。
  虽然并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如何,但是也决不会如说书先生口中这般。
  且,秦王虽然会有意无意放出一些消息,但是却不会把每一件事都夸大其辞。
  也就是说,说书先生口中的事,十有八、九并不是秦王的手笔。
  这是普通百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结果。
  沈彤无奈摇头,她对这事没有兴趣。
  可是芳菲有兴趣,小妹也有兴趣,两人回家说给黄氏和欣妩听,她们惊讶得半天没有合上嘴。
  她们说给江婆子听,江婆子连说造孽啊造孽。
  看着江婆子胆小怕事的模样,芳菲就觉得江婆子一定没有见过杀人的场面,她就不一样了,她连装人头的革囊都拿过。
  萧韧回到西安的时候,也听到了这些传言。
  他已经几个月没有回来了,他连清水巷也没回,风尘仆仆去见秦王。
  看到他回来了,秦王很高兴,笑着说道:“小七又长高了。”
  闻言,周铮过来和萧韧比了比个子,果然,萧韧比他高出了一指。
  “何止是长高了,小七还黑了呢,知道的是他去了边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去山西挖煤了。”周铮打趣道。
  秦王哈哈大笑,对萧韧说道:“回来就多住几天,不要急着回去。”
  正在这时,有内侍进来:“王爷,一清道长在外面了。”
  秦王点点头,示意可以请一清道人进来。
  萧韧对一清道人没有好感,听说一清道人来了,便对秦王道:“王爷,属下刚回来,还没有回清水巷,若没有别的事,就先回去了。”
  秦王微笑:“路上劳累,你回去好好歇息,明天再过来。”
  说完,秦王又叮嘱身边的内侍,让厨房整治一桌饭菜送到清水巷。
  萧韧谢过,告辞出去,周铮也找个借口与萧韧一前一后走出秦王的外书房。
  两人走下庑廊,便遇到迎面而来的一清道人。
  许久不见,一清道人依旧仙风道骨,宛若谪仙,早就没有了当日被萧韧和周铮扔在大雨里的惨样。
  而一清道人的徒弟朗月,一如往常站在大树下。
  走出很远,看看朗月确实听不到了,周铮才对萧韧说道:“这个朗月你觉得他怪不怪?”
  萧韧反感一清道人,连带着对朗月也没有好感,但也是因为没有好感,萧韧对朗月视如透明,从来也没有仔细留意过。
  因此,听周铮这样说,萧韧就问道:“哪里怪了?”
  “他从来都没有笑过啊!”周铮说道,他掰着手指算了算,接着说道,“朗月今年也只有十二岁吧,我认识他也有几年了,从没见过他笑。”
  “一定要笑吗?”萧韧没好气地说道。
  周铮忽然想到,眼前这位也不爱笑。
  但是不爱笑不等于不笑,从小到大,每当他和萧韧一起做了什么事后,萧韧全都笑得挺开心的。
  比如那次把一清道人骗到城外,萧韧就很高兴。
  可是朗月不一样。
  “前阵子你不在的时候,我恰好看到朗月和一个小女娃在说话,看那小女娃的穿著打扮不像是府里的丫鬟,就觉得有趣,因此第二天再次看到朗月时,我就问了一句。”
  周铮说到这里时,自己也觉得脸上微热,以他的身份,居然做出这般无聊的事,也真是够闲的。
  当然,他是不会把这事告诉别人的,也只是说给萧韧听而已。
  “我说实话,我就是觉得他们师徒明明不是道士,还要装的仙风道骨,很是装腔作势,因此,我就想逗逗朗月这个假道童。于是我就问他那个小女娃是谁,是不是他不守清规了?”
  “朗月没理你?”萧韧冷冷地问道。
  周铮自嘲地笑了:“朗月的那张脸一如既往,就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像尊石像似的伫在那里,一句话也没有说。”
  “因此,你才会觉得他奇怪?”萧韧问道。
  “当然不只是因为那一次,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留意他了,越是留意越是觉得他古怪,而且一清道人对他的态度也奇怪,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他们师徒在人前相互说话。”周铮所言不虚,在秦王府,周铮想要盯着哪个人,根本不用他自己亲自出马,自是会有人全天不间断地把那人的消息禀告给他。
  “住在隔壁的那些家眷里有几个和朗月差不多年纪的小孩,据他们说,朗月从不理会他们,面对面遇到,他们和朗月打招呼,朗月也是视若无睹,因为那几个小孩全都不喜欢朗月,就像他们的父母不喜欢一清道人一样。”
  关于一清道人的事,萧韧倒是早有耳闻,一清道人就是住在隔壁的院子,周围的邻居都是王府官吏,大家彼此也算是同僚,可是在一起住了多年,一清道人从不与大家来往,哪怕是与他同受秦王重用的幕僚李思南,一清道人也是冷冷淡淡。”
 
 
第234章 好久不见
  回到清水巷,萧韧洗了澡,换了衣服,把自己收拾得焕然一新。
  他到了书房,一眼看到周铮正站在珍宝阁前,手里抱着一只青花瓷坛。
  “别碰!”
  萧韧一声暴喝,周铮一惊,手上一松,那只青花瓷坛在他手里摇晃了几下,就在要掉到地上的刹那之间,被萧韧劈手抢了过去。
  “怎……怎么了?”周铮惊魂未定,诧异地看着萧韧。
  萧韧沉着脸,一只手托着青花瓷坛,另一只手拿出一方雪白的丝帕,小心翼翼地把青花瓷坛擦拭一遍。
  周铮再也忍不住了,笑着说道:“你府里的人也太懒了,瞧瞧,坛子上落了灰尘了。”
  “是我不让他们碰的,除了我,谁也不许碰。”萧韧一边说,一边把那只青花瓷坛重又放回珍宝阁上。
  周铮张张嘴,又闭上,这只瓷坛谁也不让碰,那就是连他也不能碰了,他还说什么,他又该说什么?
  “这只坛子沉甸甸的,里面是什么?”周铮还是没有忍住好奇心。
  “你别管。”萧韧说完就瞪着他,瞪得周铮彻底败下阵来。
  “好好好,我不问了还不行,难怪……”
  “难怪什么?”萧韧依然瞪着他。
  周铮讪讪:“难怪岳阳和蒋修杰说你长大了。”
  萧韧不解,这和他长没长大有关系吗?
  再说,他早就长大了。
  这时,先行回家换衣裳的岳阳和蒋修杰也来了,两人进门时,刚好碰到王府里来送酒席的内侍。
  两人连二门都没进,就打发各自的小厮去呼朋唤友,于是半个时辰后,清水巷里萧家的宅子里便热闹起来。
  酒足饭饱,有人投壶,有人吹牛,一直玩到天黑下来,清水巷的仆从们司空见惯,早早地收拾了客房,于是,就连住在隔壁的蒋修杰也没有回家,客房不够住,有人打地铺,总之,连同他们各自带的随从小厮,没有一个回家的。
  第二天,周铮一睁眼,就说今天他要给萧韧他们接风洗尘。
  周铮请客就不只是喝酒这么简单,他包下了西安城里有名的风雨楼,请了五六个清倌人做陪,大家在风雨楼玩了一天,到了晚上却没回自己家,齐刷刷跑到萧韧家里过了一晚。
  第三天,萧韧天不亮就起床了,蹑手蹑脚走出房门,刚刚吩咐小栗子把追风牵到府外等着,就见蒋修杰像只鬼似的跳了出来:“骑马啊,出城打猎啊!”
  这时,又有几个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穿上,披着衣裳跑出来,一边跑还一边喊着:“都起床都起床,出城打猎了!”
  还是周铮提议:“离慈安庄不远有处山林,我让人去探过,那地方打猎最好不过。”
  慈安庄就是宜宁郡主收养孤儿的那座田庄,宜宁郡主曾被封为慈安居士,因此田庄得名慈安庄。
  萧韧已是满头黑线,听到周铮的提议,他那寒冬腊月般的脸色才渐渐转暖。
  “既是去那里,不如叫上宜宁吧。”萧韧说道。
  “不用不用,宜宁前几天已经去了……沈姑娘也去了……”周铮说到这里,用衣袖掩着嘴打个哈欠,为了不让小七逃走,他半宵没睡着。
  嗯,关于那只青花瓷坛的来历他已经知道了,蒋修杰告诉他的,蒋修杰说的时候挤眉弄眼,神秘兮兮。
  到达慈安庄时已近晌午,一进庄子就看到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正在追逐打闹,看到庄子里来了生人,孩子们停下脚步,拔着脖子好奇地看过来。
  这时,一个婆子从里面走出来,粗声大气地叫孩子们回去吃饭,有随从过来对婆子说道:“三公子和七少到了,你快进去通传一声。”
  婆子哎哟一声,冲着众人福了福,便赶着孩子们急匆匆进去了。
  周铮笑道:“通传什么,这里的人每日忙得很,我们自己进去吧。”
  庄子里面有个院子,院子里摆了七八张大桌子,每张桌子都围着十几个孩子,饭菜还没有端过来,孩子们有的在玩筷子,有的在打着玩,刚刚在庄子里玩的那几个小的也在里面。
  萧韧只来过慈安庄一次,那时还没有这么多孩子,他看着那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对周铮道:“这些也是孩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