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偶天成——木嬴
时间:2021-05-22 10:34:07

  王爷不肯改立世子,再加上河间王府帮着,世子爷勉强还能保住世子之位,可要是老国公都动摇了,满朝文武还不得一边倒的向着二少爷了?
  虽说立世子是靖安王府家务事,可关系到兵权就不是了。
  李妈妈扶王妃回屋。
  王爷骑马进宫。
  御书房内,皇上坐在龙椅上,看着龙案上的奏折头疼。
  王爷进去,常公公提醒道,“皇上,靖安王来了。”
  皇上抬头,就见王爷给他行礼,皇上道,“老国公要改立世子,你……。”
  “这份奏折是假的。”
  不等皇上把话说完,王爷出言打断。
  敢打断皇上说话的,满朝文武估计也就靖安王这一回了。
  皇上也不生气,拧眉道,“假的?”
  他也算熟悉老国公的笔迹了,这信可不像是假的。
  要是假的,他就不用急着把人叫进宫了。
  王爷道,“就算它再像真的,它也是假的。”
  “老国公人在哪里,臣不知道,我想皇上应该清楚,怎么会这么巧这时候送份奏折回来参与立世子一事?”
  皇上,“……。”
  巧是巧了些,但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伪造老国公的笔迹,插手靖安王府立世子一事?
  不过王爷一口咬定是假的,那姑且就算是假的吧。
  靖安王世子世子妃对他这个皇帝一向贴心,就这么夺了他们的世子之位,他还真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王爷说假的,皇上信,不代表所有人都信。
  头一个就是护国公。
  议政殿上,护国公道,“满朝文武都知道靖安王和老国公父子不合,老国公在朝的时候,靖安王没少和老国公抬杠,逼的老国公辞官。”
  “他认不认得老国公的笔迹,臣还真怀疑,还是请靖安王府老夫人辨认吧。”
 
 
第六百六十七章 偷听
  护国公提议的时候,满朝文武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谁不知道靖安王府老夫人被贬诰命封号就是因为靖安王世子妃啊。
  在靖安王手里,老国公的笔迹是真的也是假的,到了靖安王府老夫人那儿,那是假的也成真的了。
  不过护国公说的也没错,靖安王府老夫人是最熟悉老国公的人了,由她辨认字迹是再合适不过的。
  柏景轩。
  屋内,姜绾坐在那里吃早饭。
  嗯。
  老夫人去了慈云庵,不用请早安,姜绾起床的时辰就任性了。
  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也没人说什么。
  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起,齐墨远没等她就用了早饭,是以这顿早饭姜绾是一个人吃的。
  正吃着呢,外面四儿急急进来道,“姑娘,皇上派常公公把奏折送去慈云庵给老夫人辨认了……。”
  姜绾眉头一皱。
  金儿便道,“王爷都说是假的了,为什么还要老夫人辨认?”
  她望着姜绾,“万一老夫人说奏折是真的怎么办?”
  要是真的,那还真不好办了。
  不过姜绾也没有把靖安王府世子之位看的那么重,有自然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她堵心的还是安阳县主,还没拿到世子之位尾巴就快翘上天了,真夺到手,还不得真上天啊?
  不过就算那奏折是真的,也不是一点回转余地都没有了,齐墨铭毕竟只是庶子,王妃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呢。
  姜绾安心吃早饭。
  一个时辰后,就传来了意料之中的结果——
  奏折是老国公亲笔。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姜绾正看书,听后翻了一记白眼,再继续看书。
  传话丫鬟都懵了。
  是她没说清楚还是世子妃没听见?
  她要不要再说一遍?
  丫鬟看向金儿。
  金儿清秀的脸上爬满了怒气。
  世子妃没听见,金儿听见了也行,丫鬟悄声退下。
  刚打了珠帘出去,正好碰到齐墨远回来,丫鬟没敢看齐墨远的脸,赶紧退到一边。
  齐墨远进屋,姜绾问他道,“怎么现在才回来?”
  “进宫看了一眼奏折,”齐墨远随口道。
  “……是老国公的笔迹吗?”姜绾问道。
  “嗯。”
  云淡风轻的语气,听得丫鬟懵的回不过神来,以为自己听岔了。
  世子之位都要被二少爷抢走了……
  世子爷和世子妃还能跟个没事人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再聊别人的事呢。
  那可是世子之位啊,不是什么椅子小板凳,可有可无的东西。
  丫鬟实在不能理解,不过齐墨远确实没当回事,他本就中毒了,虽然现在没事,可谁也不知道哪天突然就毒发了,要是毒能解,就算世子之位到了齐墨铭手里,他照样能拿的回来,可要是解不了毒……
  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世子之位?
  他端茶喝起来。
  外面,又进来一小丫鬟,站在珠帘外禀告道,“世子妃,王府门前来了一个小尼姑,说是来答谢您在慈云庵相救之恩。”
  金儿听了道,“她还敢出慈云庵呢?”
  在慈云庵都被平南伯世子惦记了,出了慈云庵,万一被平南伯世子的人碰上,就凶多吉少了。
  姜绾道,“请进来吧。”
  救那小尼姑的是四儿和暗卫,人家小尼姑专程来答谢,没有不让人进府的道理。
  好一会儿,丫鬟才领着小尼姑进来。
  小尼姑从小在慈云庵长大,没见过靖安王府这么气派的府邸,还有姜绾这一屋子的奢华,看的小尼姑只念阿弥陀佛。
  她六根没她想的那么清净。
  金儿看着小尼姑道,“在慈云庵,你不是道过谢了吗,怎么还专程来道谢?”
  小尼姑看了姜绾一眼,然后看四下。
  姜绾挑眉,这是有事而来啊,她道,“屋子里没外人,有什么话可直接说。”
  小尼姑这才道,“今儿护国公府老夫人去慈云庵上香,去后院禅房见府上老夫人,小尼捉一只兔子……。”
  说兔子的时候,小尼姑脸有点红。
  她一个小尼姑,怎么能抓兔子呢?
  可她不是故意偷听靖安王府老夫人和护国公府老夫人说话的。
  她抓小兔子,到了靖安王老夫人禅房外窗户边,就听到屋子里护国公老夫人问靖安王老夫人为何要找她来……
  她无意偷听,就在她转身要走的时候,听到了靖安王世子妃几个字。
  姜绾是她的救命恩人。
  事关姜绾,她就多听了几句。
  小尼姑望着姜绾道,“府上老夫人跟护国公老夫人说,如果护国公府没法不嫁庞大姑娘,顺阳王又必须活着,就让护国公府求皇上赐婚……。”
  姜绾一脸不解,“为何要皇上赐婚?”
  小尼姑也不明白,她要说的事还不是这个,她道,“护国公府老夫人也问了原因,但府上老夫人没说,护国公府老夫人走后,陈妈妈问老夫人为何不直接告诉护国公府老夫人真顺阳王就在靖安王府,还担心奏折上的笔迹是假的会被识破……。”
  她来就是为了告诉姜绾,奏折是假的。
  姜绾救过她,她无以为报,若是不知道这事也就罢了,既然知道,怎么能不告诉她,帮她和齐墨远保住世子之位?
  小尼姑说的很小声,怕隔墙有耳,一个平南伯世子她就险些没了命,何况是坏护国公府的事。
  但这些话却像是一颗巨石投进湖里,在姜绾和齐墨远的心底掀起巨浪来。
  傅景元才是真的顺阳王的事,连王妃和太皇太后都不知道,老夫人是怎么知道的?!
  姜绾想到了王爷遇刺的事,之前还只是怀疑,这回算是坐实了,王爷身边有老夫人的人。
  知道的事还一件比一件隐秘,这人不揪出来,王爷头顶上就像是悬了一把刀。
  不过眼下还是傅景元的事,之前姜绾就有此担心,怕皇上和太皇太后会下旨赐婚,虽然说了,但姜绾还是不放心道,“我看老夫人是铁了心要让庞嫣来祸害傅大少爷,不得不防。”
  他们和傅大少爷关系不错,不能坑他。
  小尼姑站在那里道,“小尼来的时候,护国公正坐软轿进宫……。”
  姜绾,“……!!!”
  齐墨远当即起了身。
 
 
第六百六十八章 亲笔
  先皇赐婚庞嫣与顺阳王,假顺阳王又中意庞嫣,如今身中剧毒,护国公府还愿意嫁庞嫣冲喜,护国公求到皇上跟前,皇上还真没什么理由推掉。
  齐墨远匆匆赶进宫,都没等御书房前的当值公公进去传话就直接闯进去了。
  可一进去,齐墨远又嘴角抽抽了。
  王爷在御书房。
  护国公请皇上给庞嫣赐婚,王爷道,“先皇已经给府上大姑娘和顺阳王赐过婚了,退掉先皇赐婚,皇上再赐,未免对先皇有不敬之意。”
  “府上愿意嫁女儿给顺阳王冲喜,没必要再请皇上另外赐婚了吧?”
  护国公道,“臣也是这么劝说兄嫂的,只是兄嫂有微词,臣实在……。”
  王爷笑道,“如此就更不能赐婚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家以权压人,逼你护国公府给顺阳王冲喜。”
  “护国公为难,待我出宫,去护国公府探望顺阳王,再劝说令兄一二。”
  皇上把手里茶盏放下,看着护国公道,“有靖安王亲自去劝说,护国公大可放心。”
  他都把庞大老爷推出来做说辞了,王爷极力挡着,皇上也没有赐婚的心思,护国公能怎么办,他只能退下。
  退下时,看到齐墨远走过来,护国公眉头拧成能夹死苍蝇。
  靖安王府老夫人话说一半,露头藏尾,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信靖安王府老夫人一回,没想到只是让皇上赐婚而已,靖安王百般阻拦,靖安王世子还匆匆进宫,直觉告诉他也是为这事而来。
  他护国公想做的事,还没人能阻拦!
  这不——
  齐墨远回到柏景轩,刚和姜绾说完这事,就传来了太后给顺阳王和庞嫣赐婚的消息。
  姜绾默默的看向齐墨远。
  齐墨远无话可说。
  不是他们疏忽大意,实在是护国公胆大包天,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皇上已经明确不赐婚了,他还不死心,求到太后跟前。
  姜绾扶额道,“现在怎么办?”
  她可不信护国公会把庞嫣嫁给一个假顺阳王。
  老夫人真不是什么善茬。
  一把年纪了,插手立世子的事就算了,好歹是家务事,人家顺阳王娶不娶庞嫣她也要横插一手。
  少操点心颐养天年不好吗?
  齐墨远给自己倒茶道,“他护国公连皇上都敢不放在眼里,顺阳王不把太后当回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姜绾深以为然。
  就是可怜太后,本来与她无关的事,总是被护国公牵扯进来,还总干有损太后威严的事。
  这时候,窗户被敲响。
  铁风推开窗户,闪身进来。
  姜绾问他,“找到帮老夫人临摹老国公笔迹的人了吗?”
  铁风摇头,“京都擅长临摹的铺子都找过了,除了昨儿离京探亲的沈记铺子,其他都没有见过老国公的笔迹。”
  为了逼问,他不知道掐了多少人的脖子。
  姜绾道,“这么大的事,如果老夫人没有灭口,那人应该是离京了。”
  “属下这就去追,”铁风道。
  人是肯定要追回来的。
  但是他们现在都不知道人离京是从什么方向走的,没头没脑的去追,能把人追回来最好,追不回来怎么办?
  老国公的信就算造的再叫人分辨不出真假,但假的就是假的,老国公一回来便戳破了。
  他们必须要在老国公回来之前把世子之位夺到手。
  明天早朝是最好的机会,他们肯定不会错过。
  姜绾看向齐墨远,只见他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像是有了主意的样子。
  姜绾脑袋一转,也笑了起来。
  翌日,如姜绾猜测的那般,早朝很热闹,老夫人作证老国公的奏折是亲笔,都请皇上改立齐墨铭为世子,还劝王爷齐墨铭和齐墨远都是他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齐墨远身子骨好,立他为世子没人能说什么,可他体弱多病,身子骨难以胜任,肩上担子太重对他不是好事。
  王爷就站在那里静静的等他们说完,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道,“这是老国公昨儿送到远儿手里的家书。”
  护国公脸色一变。
  王爷看着他道,“护国公要不要派人检查下这封家书是否是老国公的亲笔?”
  护国公没说话,皇上道,“呈上来。”
  常公公下台阶,从王爷手里接过信呈给皇上过目。
  信上让齐墨远多看兵书,还在信上说虽然他和王爷经常意见不合,但王爷用兵,老国公引以为傲,让齐墨远多看王爷兵书上的批注。
  将军多用心,将士们在战场上就能少流血。
  连说话的腔调一听就像极了老国公的口吻。
  姜老王爷道,“一份奏折,一封家书,一个要请皇上改立世子,一个让世子多读兵书,还都是老国公的亲笔,老国公就算再清闲也不会做这样的事吧?”
  “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冒充老国公掺和靖安王府立世子一事?!”
  王爷道,“老夫人年迈,看错老国公亲笔很正常,京都擅长临摹的铺子,臣都派人去问过,倒是前儿有个擅长的离京了,臣已经派人去追了。”
  “估摸着已经把人追到了。”
  二老爷就在朝堂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