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小皇后(三十三) 心有仇恨反而不利你……
晚香一直知道吴氏因为出身不同,为人处事十分功利。
说白了,就是这种人从不做无意义的事,但凡做事必然有目的,而他们一定会在做事的同时,将利益趋向最大化。
其实历经多世,晚香看问题的目光早已不再局限于黑和白,可在面对家人的时候,尤其是从小疼她到大的人,她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斤斤计较。
这也是她为何明明知道俞氏不是个聪明人,却喜欢俞氏会多于吴氏的原因所在。
“大嫂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大嫂应该也知道,圣上对我不过是怜悯,我能坐上这皇后的位置,不过是沾了姑母和表哥的光……”
见晚香半垂着头,吴氏眼神十分复杂,到底理智占了上风,她抿紧嘴角,拍了拍晚香的手:“我知道大嫂说这些你不爱听,可自打你进宫做了这个皇后,就该多为自己打算。”
“你能避一时,但避不了一世,你占了这个位置,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一个无宠也无子的皇后,更会是众矢之的中的众矢之的。人人都想把你拉下来,这样才能让她们的儿子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出,不然以大昌的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前面的不想让你活,后面的人也不会让你消停。而唯一能让你好过点的,就是自己生出个嫡子。”
“可大嫂也知道,别说我能不能生,即使我生出这个嫡子来,恐怕那些人也不会放过我,到时候不光是我,这个孩子更会成为众矢之的。”晚香道。
其实赵柯说得没错,打从她进宫后,她就避不开这一切了,眼前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平静罢了。
吴氏被说得哑口无言。
面对晚香澄清的眸子,她有片刻的羞愧不安,可在心里顺了顺所有事情,她并不觉得自己说这些话是错的。
“其实还是有区别。”
“什么区别?”晚香问。
“区别就在于,有了自己孩子,争斗只是一时,待到那孩子能登基即位,以后就可安枕无忧,可若是没有自己的孩子……”晚香就只能一直被裹挟进来,不得不面对宫里的纷争,除非到那些人争出个胜负,而她又恰巧和胜出的一方没什么仇怨,这样一来她混个太后的位置,只要小心点不作妖扎眼,也不是不能过。
可前世晚香最终也没活成呀!
所以这是一个死局。
见晚香沉默不语,吴氏心里发紧,也不敢再继续说下去。
其实她今天来已经说得够多了,她原想小姑肯定会生她的气,毕竟小姑忌讳什么她很清楚,可恰恰出乎她的所料,小姑非但没生气,反而跟她讲道理,吴氏猜可能是这半年多来在宫里的经历,也让小姑成熟了。
“其实臣妇还有一件事没和娘娘说。”
“什么?”
“定国公好像病了。”
晚香浑身一震。
*
前世定国公就是病逝的,只是前世在晚香知道外公重病时,已经是半年以后,而不是现在。
定国公府是将门出身,祖上几代战功累累,才封了这定国公的爵位。
像这一代的定国公也是如此,年幼时学武学习排兵布阵,等到了年纪就上战场保家卫国。
定国公楚天南现已年近七十,定国公家子嗣不丰,这是一般将门之家都会有的弊端,定国公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女儿们且不提,他几个儿子都战死在沙场,到如今膝下只有两子。
一子镇守在边关,一子因身有残疾,留在京城。
按理说,以定国公现在的年纪,该是解甲归田养老的时候,可惜大昌重文轻武,那些文官们平时抱团打压武将,临到需要打仗的时候,竟落到无人可用的境地。
也因此,去年北面的鞑靼人南下冲击边塞,边关战火四起,朝廷苦于无将可派,就把定国公又派去坐镇边关。
当然,这都是表面上的。
实际上前太子患病身亡后,定国公就被派去了边关,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有人故意想削弱中宫一系的力量,毕竟定国公和杜家的关系人尽皆知。
晚香袖下的手紧攥,也就是说其实这时候外公已经病了?
可她前世却不知道。
是了,前世她因吴氏建议她生个孩子的事,和吴氏起了龃龉,外人进宫不易,俞氏即使后面几次进宫来,也没跟她说过这件事,皆因俞氏不知道这件事。可吴氏不一样,她是杜家长房嫡媳,是宗妇,杜家若是知道什么消息,是不会瞒着她的。
晚香似乎突然明白吴氏为何会提出让她生个孩子了。
定国公是建仁帝派去边关的,边关苦寒,她外公又上了年纪,若想让她外公回京,势必还得让建仁帝答应。
什么比新后怀着身孕去求建仁帝,来得更恰当,更不容易让对方拒绝呢?
晚香也知道自己这么想,可能有些牵强,可吴氏在说完生孩子的事,突然提起定国公的事,必然不是无的放矢。
也许杜家再出个皇子,确实有利杜家,也符合吴氏一向的性格,可两件事联合在一起,未尝不占因果。
不管如何,晚香现在是没办法再生吴氏的气了,不管吴氏提起定国公是不是旁敲侧击,她此时更担心的是外公的身体,因为在半年后,她外公就会病重,并药石罔效死在边关。
俞氏梳洗完回来了,晚香因心有所思,也提不起来精神再与她们说什么。吴氏自然不会再继续自讨没趣。
三人一同回到侧殿。
侧殿中,吕氏已经快坐不住了,卢氏太能生幺蛾子,她已经连着制止了几次,见到三人回来,顿时松了口气。
而晚香也没有多留她们,按照规矩赏了她们一些东西,就让人送三人出宫。
……
白天一直没找到机会说话,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杜府大房所在的院子,正房里吴氏正在和丈夫杜衡说话。
“我看小姑似乎不太愿意。”
“你既然知道小妹的性格,就不该提这事。”杜衡皱着眉道。
他面相肖似杜青,也是一派温俊疏朗,只可惜似乎常年有什么心事,总是眉间紧缩,显得有几分忧郁颓唐。
一听这话,吴氏稳不住了,虽还压着嗓子说话,整个人却从床上坐了起来。
“你当我愿意去做这个坏人?可家里的情况你比我清楚,这大半年来,你和爹在朝里没少被人挤兑,旁枝那些人隔三差五就找上门来哭,还有那些与杜家交好的人家,这后面是谁做的,不用我说你也明白,还不是那几家联手想彻底把杜家赶尽杀绝?
“难道你想辞了官回江西去?即使回去,人家会不会放过我们还是未知。既然小姑人已经进宫去了,谁不是在挣命?为何不选赢面最大的?当初姑母做了皇后,你们就该心知肚明杜家已经踏上了这条路,再无回头的余地。”
见杜衡沉着一张脸,也不说话,吴氏勉励支撑了会儿,到底心软下来,软了嗓音。
“我知道我说这些你不愿意听,可再疼小姑,也该明白现实。再来,定国公那边最近你和爹没少在朝中帮忙斡旋,可要知道人是圣上派去边关的,就只能从圣上那儿下功夫,圣上常年不理朝政,外臣不易见着,谁比身为皇后的小姑更合适?
“其实我这趟进宫去看小姑好像长大了些,今天我提这事她也没有生气,还与我分析利弊,指不定小姑想得比你还周全……
“罢,我现在别的已经不敢求了,只求咱们阖府上下能安安生生,别再出事了……”
过了许久,杜衡沉沉地叹了口气,道:“睡吧。”
*
坤宁宫,晚香也至今还没睡着。
“问玉,你说圣上为何会在表哥死后,就把外公派去了边关?”
这偌大的拔步凤床里外分了几层幔帐,最外一层是遮光的厚帐子,将一个四四方方的空间包裹在里头。而幔帐里面,又分了内外两层,外层是拔步床的外围廊,靠两侧有妆台,有凳子,有衣柜首饰橱,精雕细刻,十分华丽。
内围廊同外围廊般无二致,只是宽度要窄一些,两侧是雕花的面板和围栏,地坪是可睡人的,以前司棋守夜,就是在这里打地铺。再往里,还有一道雕花镂空的围栏,床下是脚踏,床头放着一个几子,可以放杂物,再往里就是床榻的部分了。
此时晚香就在最里一层薄纱帐子里,问玉坐在内围廊的小凳上,柜子上羊角宫灯静静燃着,绽放出晕黄色的光芒。
其实晚香本来是睡下了的,可她实在睡不着,就让人把问玉叫了来,本来守夜的弄画则去了外间。
“边关战事吃紧,定国公对鞑靼素有经验,有他坐镇……”
晚香打断他:“你这是对外的说辞。”
问玉默了一瞬,又道:“其实也不能说是圣上派去的,派遣总兵官去往边关,得是兵部提名,内阁票拟,司礼监批了红,才能下命令。”
晚香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她有点弄不太懂问玉的心思,为何要替建仁帝开脱?那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孙宏茂,恐怕举朝上下无人不知他其实就是建仁帝手里的一把刀。
建仁帝说是不理朝政,其实对皇权的把握一直未松,她是个妇道人家不懂朝政,可单从宫权就能看出建仁帝的控制欲,以及他对皇宫把持的程度之深,恐怕当年她姑母都不能与之相比。
见她沉默不言,问玉反倒局促起来,他想了想,沉着声音道:“娘娘,在没有力量去撼动什么的时候,心有仇恨反而不利你当下的处境。”
第124章 小皇后(三十四) 她的家人其实一门心……
这算是开诚公布了,也是第一次问玉展现出他性格中的冰山一角。
能说出这话,何尝不是代表问玉对晚香如今的处境,以及她面对的困境深谙在心?
为何不该心中有仇恨?
对谁心中有仇恨?
这话说得太明白,太通透,也太危险,等于是问玉把隐藏已久的自己剖开来,放在晚香的面前。
问玉为何会说出这番话,为何他能明晰这其中的道理?他一个太监为何懂得这些?
这事不能深思,一旦深思能翻出的东西太多太多。
只说当下——
建仁帝对晚香无疑是怜悯,这份怜悯可能是对前皇后的顾念和移情,可能是顾忌杜家和定国公府的存在,可这些情分无疑是建立在晚香还是当年那个让他疼爱的晚辈,是温驯的,是听话的。
建仁帝何等人物,晚香才多大年纪,若是在面对对方时,不小心带出点情绪,等待晚香的就是灭顶之灾。
晚香想得却是在她前世里,似乎没有发生这些事情,而她也没有这些困扰。
前世在她印象里,建仁帝一直是个冷冰冰的皇帝,他沉迷于修道,多年不理朝政,致使朝堂因夺嫡争斗不断,本来这些年党政不断、宦官横行,越发弄得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认真来说,前世的建仁帝在晚香心里算不得一个好皇帝,但他却是一个好的长辈,因为前世晚香就是靠着他的那点庇护,才能在后宫中苟且偷生。
可回过头来,历经多世,她再翻过来看看,才发现事情远不止她曾经想得那么简单。
“你说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外公从边关回来?”
“我外公年纪大了,外人所知道的康健无碍,不过是这些年的强撑,其实外公身上的暗疾很多,那边关天气酷寒,风沙又大……”
想让定国公从边关回来,必然要弄明白定国公为何会被派去边关,想弄明白定国公为何被派去边关,必然要把当时朝堂的局势,以及建仁帝的心思弄明白。
其实答案已经在那儿了。
就如同问玉所言,在没有抗衡的力量之前,晚香不适宜心怀仇恨。
“我甚至在想,姑母和表哥的死……”
“娘娘,不要妄言!”
*
一直到初十,宫里才稍显没那么忙碌了。
可同时,宫外却又热闹起来,皆因正月十五的上元节。
礼部报了上来,据说被司礼监驳了,建仁帝向来不喜热闹,宫里自然也不会举办灯会什么的,只是到了上元节当日,又摆了次家宴。
等过了上元节,朝廷各府部衙门终于进入正轨,与此同时,朝中也掀起了一片立太子声。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朝臣请立太子了,前太子薨了以后,朝堂上就提议过一次,也是这次让本就病重的前皇后更是垂危,之后不久便薨了。
之后又提过两次,皆是小打小闹。本来建仁帝就不怎么上朝,一年到头数得着次数,还都是适逢朝廷大典之际,朝臣们想提没处提,好不容易借着机会提一提,建仁帝扭头又不上朝了,还不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
可这次不一样,竟是多个朝臣联名上奏,折子递到了内阁,内阁票拟后,又递给了司礼监,由司礼监呈给了建仁帝。
斋宫里,建仁帝盘膝坐在明黄色蒲团上,看完手中的折子,他冷冷一笑,扔在了地上。
一旁,荣庆早就跪了下来,此时更是把头深深地埋在地上。
“看样子这孙宏茂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荣庆埋得更深。
建仁帝瞧了他一眼,笑道:“朕说他,你吓成这样做甚,朕还是知道你的忠心。”
荣庆这才略微直起了身,摸了摸额上的汗,尴尬地笑了笑,道:“也许孙公公确实挡不住,毕竟内阁那是一体通过才能票拟送上来。”
建仁帝哼笑了一声,没有说话。
所谓票拟,指的是内阁将各处送上来的奏章,在交呈皇帝批阅前,由内阁阁臣在奏章上用小票墨笔所写的批阅建议。
这是为了分担皇帝批阅奏章的繁琐和辛劳,可以简略大量无意义、重复的、无病呻吟的奏章。
大昌国早已废除了宰相制,属皇权高度集中制度,内阁成立后,议政权分给了内阁,行政权属六部,地方则有三司,通过这一层又一层互相节制,集权于中央。
而为了制约内阁,他们没有直接的决策权,必须经过票拟将各种决策的建议、或者他们无法处置的政务呈给皇帝,经过皇帝批红,才会颁布六部各司。
这也是为何建仁帝会说孙宏茂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司礼监崛起就是因为有批红之权,不管下面怎么闹腾,只要能挡在司礼监之外,就不算什么大事,可偏偏孙茂宏把这折子呈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