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她戏多嘴甜——玖拾陆
时间:2021-07-21 09:47:48

  和朱桓两人,狼狈为奸,去一个衙门观政,寻一个衙门的事儿。
  朱钰近些时日在户部,老大人们说起那两人,都心惊胆颤的。
  他想在户部多学一些,结果,现在户部里头说得上话的,都是什么人呐?
  闵郝抄家砍头了,接了尚书职务的是焦咏,老头儿整天绷着个脸,一板一眼的,极其让人不喜。
  调任来的两位侍郎,年轻归年轻,却不是户部升上来的,对政务也在学习当中。
  如此一来,朱钰想问个事儿,都不知道寻谁合适。
  反正,他不乐意看焦咏那张老脸,侍郎程少豫好似与温子甫还挺熟,这种人信不得。
  俞皇后看他脸色,就知他心思,不由暗暗叹息。
  可是,糖水事小、退让了也无所谓,朝堂上的事大,决不能由着朱钰的性子来。
  “你莫要觉得母后唠叨,”俞皇后沉声道,“沈家倒了,我们再不能出差池了,你也看到了,这就是个捧高踩低的地方,连敬妃那样的都敢朝你破脏水,我们再势弱些,还不知道要被人咬两口。
  眼下得稳。
  我听说,皇上大抵是要认那位了吧?老三和他之前,迟早要起矛盾,我们先忍一忍……”
  “母后不要太担心,”朱钰打断了俞皇后的话,“沈家倒了,依附沈家的那些人,可都还做着升官发财的梦呢。
  转投朱桓、霍以骁?人家能信他们?
  投底下那几个小的,天知道能不能养活大。
  朱茂和我,聪明人都知道选我了。
  您且放宽心,等我慢慢拉拢他们,让他们为我们做事!”
  俞皇后问道:“你想拉拢哪几个?”
  “湖广那儿,有柳仁沣在,母后不用太过操心,”朱钰道,“江南、尤其是临安府,李三揭虽然调入京城,但他在那里的话语重,我们一时之间极难下手,反倒是蜀地那儿,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原就与沈家关系极好,连带着底下州府,都很听话。”
  “沈家的人,肯听我们的?”俞皇后问。
  朱钰抬了抬下颚,笑得得意洋洋:“柳仁沣的几个小舅子,这些年在蜀地混得如鱼得水,各条道上都吃得开。”
  俞皇后点了点头。
  柳宗全是朱钰的伴读,柳仁沣这个当祖父的,只要脑袋不傻,断不会做出对朱钰不利的事情来。
  同时,朱钰还有一点没有与俞皇后说明。
  新科状元郎江绪回蜀地任官了,江绪与定安侯府关系好啊,好到与温子甫的儿子称兄道弟。
  他要让蜀地三司给江绪一个下马威,让春风得意的状元郎知道知道,这世上,念书不是最要紧的,跟对人,才是。
  江绪,别想在蜀地出头了。
 
 
第637章 雷雨
  轰隆隆——
  说话间,外头的天色迅速暗了下来。
  雷雨时节就是如此,风雨来时,天色就仿佛是三更天似的。
  申嬷嬷赶忙点了灯。
  俞皇后摇着扇子,道:“可算是要下雨了,委实太闷了。”
  朱钰却道:“前两天不也如此?雷声大雨点小,热得人受不了。”
  俞皇后应了声。
  雷雨虽能带来爽利,她却不喜欢这样的黑。
  黑暗之中,能生出无数的魑魅魍魉来,让人心里特别没有底。
  抿了抿唇,俞皇后轻声与朱钰道:“蜀地那儿,没旁的问题吧?”
  朱钰想全部瞒下,张口就要说“没有”,对上俞皇后的视线,他倏地心虚了。
  迟疑着,朱钰还是说了下江绪的事儿。
  “母后不用操心,一只蚂蚁而已。”朱钰道。
  “状元郎,读书厉害,不等于做官也有本事。哪怕不叫人折腾他,他一个愣头青,都掀不起风浪来,”俞皇后道,“钰儿,你都说他是蚂蚁一只,你就由着他去,不用因着他和定安侯府相熟就理会他。”
  朱钰皱着眉头看着俞皇后。
  俞皇后又道:“若是不熟悉的,拉拢不了,废了就废了,出不了头的进士多得去了,可你也说了,他与定安侯府相熟,你让蜀地给他穿小鞋,万一是个爱告状的,那位和他媳妇儿,两个都是饿狼,见了血就要咬一口肉。为了这么一个新科状元,毁了你在蜀地的安排,才是得不偿失。”
  朱钰的脸色越发不好看了,冷声道:“母后怎么今儿一直灭自己士气,涨他人威风?我会怕霍以骁?”
  “不是说你怕他,”俞皇后柔声细语,安抚朱钰情绪,“而是不值当,地方上做官的状元郎,杀鸡焉用宰牛刀?”
  朱钰不说话。
  俞皇后又劝:“沈家败了,先前的案子看似都了解了,可母后始终担心会有变化。那林场老头儿还留了香火呢……”
  “他敢?”朱钰急道。
  “死人才不会说话,”俞皇后按住要跳起来的朱钰,“活人,要么为名、要么为利,要么就是见不得人好,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谁说得准?
  依我看,钰儿还是得把那人看在眼皮子底下,以求平稳。
  至于其他的,与蜀地三司密切了就好,不用去管那状元。
  等明年,老三和那位前后脚要行冠礼,皇上认不认、怎么认,回头冠礼怎么办,全是火药、一点就炸的事儿。
  唐昭仪那儿,为了老三挑正妃挑得都快魔怔了,到时候,皇上一旦有个高下区别,她第一个要坐不住。
  钰儿你不用着急,他们杀他们的,我们现在稳扎稳打。”
  俞皇后太了解朱钰的性子了,说话尽量稳着他来,苦口婆心劝了一刻钟,总算把朱钰说通了。
  见朱钰不再琢磨着要去为难一个状元郎,俞皇后的心也慢慢平了下来。
  她不住和自己说,就像劝朱钰的一样,眼下他们母子不占上风,就更需要踏实走每一步,决不能急躁。
  越急,越容易出事。
  哗啦啦的,外头,大雨倾盆而下,一扫暑气。
  俞皇后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招呼着人摆桌用饭。
  如此大雨,朱钰也不好走,便留下来陪俞皇后。
  雷雨来得及,去得也不会太迟,不过两刻钟,天又慢慢亮了起来。
  朱钰这才离开了中宫。
  地砖看着平坦,却也有几处积水,朱钰走得很快,一不小心,叫水溅湿了鞋面,他恼得直皱眉。
  刚在俞皇后那儿,未免唠叨,他才顺了母后的心意。
  此刻,也不晓得是不是积水的缘故,把他心里的那点儿烦闷又给激发了出来。
  他忿忿想着,只要江绪识时务,他倒是可以不管。
  要是江绪一位中了状元,就能在蜀地为所欲为,那,蜀地的那些老官员们肯定会让他知道厉害!
  至于翁奉贤的那个儿子……
  母后说得也有道理。
  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
  这一场雷雨,让闷热了好几天的京城,迎来了一阵凉爽。
  千步廊东侧,翰林院里,依旧亮着灯。
  姜翰林背着手走出来,迎面遇上了霍以暄:“还没有回呢?”
  霍以暄笑着拱手行礼:“光顾着整理书册了,等回过神来,已经下雨了,就没有走,等雨停。”
  姜翰林颔首,问道:“来这里做事,还习惯吧?”
  “都还习惯。”霍以暄答完,想了想,又问了几个日常做事时的不解之处。
  姜翰林摸了摸胡子,耐心与他解答。
  霍以暄思路快,领悟得自然也快,等解惑完毕,也就告辞回了。
  姜翰林看了眼天色,亦准备回了。
  覃柏从另一头走过来,看了眼霍以暄的背影,又与姜翰林行礼。
  “你也还没走?”姜翰林问。
  覃柏道:“那几位新上任的编修、检讨,一个比一个刻苦勤快,下官这么个’老油条‘,不赶紧在油锅里多滚一滚、热一热,哪里还有脸面呀。”
  这话说得俏皮,倒也不是光逞了嘴皮子。
  覃柏作为侍讲学士,在翰林院里也有好些年了,学问上自是有一番见解。
  只是,学海无涯,人外有人。
  霍以暄作为霍家子弟、一身矜贵,都还这么努力用心,覃柏苦出身的,岂能因着虚长了些年岁就原地踏步、吃老本?
  得更下苦功夫,才不会被年轻人后来居上。
  姜翰林听了,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覃柏笑着道:“打趣归打趣,不得不说,霍大人教儿子教得很好,会念书、又不念死书,性情亦开朗和善,无论是做同僚还是当晚辈,都十分讨喜。”
  “这倒是,”姜翰林道,“我听说,霍家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别人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他们霍家,儿子成了抢手的。”
  “姜大人说霍家,分明姜家的门槛也一样叫人踏破了呢。”覃柏乐着道。
  说起自家的孙女,姜翰林十分得意:“姑娘家说亲,得谨慎再谨慎,昨儿老婆子还在念叨,说我白在朝堂上做了这么多年官,连个清俊好男儿都挑不出来,我与他说,清俊好男儿很多,一旦要成了姑爷,我就看谁都不清俊了。”
  覃柏抚掌大笑。
 
 
第638章 有趣
  覃柏亦有女儿。
  今年才五岁,小大人一个,都说童言无忌,却是不知道那么多歪道理都是怎么叫她给琢磨出来的。
  家里人都很疼爱她,覃柏更是把女儿视为明珠,喜欢得不得了。
  因此,他对姜翰林的话深以为然。
  “下官还能省心十年,”覃柏叹道,“十年后,也得看谁谁不顺眼了。”
  姜翰林作为过来人,指点道:“没有十年,你得早几年就开始操心起来了,真等到及笄时候,你不着急,家中长辈、夫人,能整天唠叨。我就是个例子。”
  姜瑾今年十六了。
  若是说了亲了,与男方商量好,在家中再留一两年也无妨。
  偏生还没有说定亲事,就免不得让人着急。
  尤其是,其他人早就有相看之心,姜翰林这个祖父,之前一直看这个不行、那个不好,耽搁了许久,如今成了“众矢之的”,谁都说他。
  两人说话在兴头上,一道出了衙门。
  雷雨过后,空气清爽,姜翰林心旷神怡。
  “你给我做个参谋?”他顺口提了一句。
  覃柏一愣。
  这事儿,参谋得好,那是结了个好姻缘,若是参谋得不好,哪怕别人不怪罪,自己想起来时,也会感叹一番。
  覃柏原不想开这个口,可又有些心痒,道:“那下官就乱点个鸳鸯,我们刚还夸霍编修呢,不如在两家门槛被踏破前,看一看?”
  姜翰林摸着胡子笑:“刚提了谁就是谁,连想都不用想,你倒是会省力气。”
  覃柏连连摆手:“惭愧、惭愧。”
  待到了岔路口,两人就此别过,各行各道。
  这番对话,本是话赶话的,随意说说而已,做不得准数。
  不过,兴许是因为提过几句,姜翰林也多生了个心思,用更为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下属霍以暄了。
  只当个编修,自然不用想那么多,但要添一层身份,姜翰林就变得越发挑剔。
  接连几日,指点政务、考校学问。
  霍以暄从不嫌烦,反倒是极其认真,等下衙门回到大丰街,便去找霍以骁吃酒。
  “也不知道是不是父亲托付了姜大人指点我,”霍以暄抿了一口杏子酒,道,“比我开蒙时的先生还要抓得细,恨不能让我天天给他写几篇文章出来评点。”
  霍以骁勾了勾唇:“暄仔,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些年,姜大人难得有看得入眼的学生了。”
  姜家一门两翰林,书卷气重。
  姜翰林资格老、学问好,早十年还在国子监里教课,年纪大些了,就不那么劳累了。
  温宴提过一句,梦里时候,在金太师告老之后,接了太师之位的就是姜翰林了。
  霍以暄自己也乐。
  嘴上说苦,他心里比谁都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要不是江绪坚持回蜀地,他进了翰林院,姜大人就教他去了,”霍以暄道,“江绪的学问真的不错,那几篇文章,我反反复复地念。”
  提起江绪,霍以骁略一思忖。
  算算时日,若顺风顺水,江绪与华师爷应当能到蜀地了。
  有华师爷的帮助,想来,不用多久,他们能大致摸清蜀中官场的状况。
  霍以骁没有与霍以暄说江绪的事儿,抿了一口酒,道:“是不是受大伯父所托,你回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霍以暄挠了挠头。
  好像确实要问一问,姜大人如此看重他,若非受父亲所托,那得寻个日子,拜谢一番。
  霍以暄不是个拖沓性子,想好了要问,从霍以骁这儿出来,回了霍家大宅就寻了霍怀定。
  霍怀定听完就笑了:“你今年二十一,不是一十二,科举入官,路得你自己走,我还腆着脸给你铺路吗?我可不好意思去开口。姜大人既器重你,你只管好好学,改天该谢就谢。”
  霍以暄摸了摸鼻尖。
  霍怀定说了儿子一通,回到屋子里,还乐得不行,与霍大夫人分享这趣事。
  “暄仔真逗趣,”霍怀定道,“姜大人用心指点他,他还觉得是我的面子,明明个头都比我高了,还像小时候一样。”
  霍大夫人笑着啐他:“嫌儿子长大了,没有小时候好玩的是你,这会儿又说他跟小时候一样。”
  霍怀定大笑。
  儿子嘛,教归教,严厉归严厉,但好玩的时候不玩,多浪费啊。
  霍大夫人被他笑得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转念想想,自己也觉得颇为有趣。
  兴许是近日总有人来探口风,霍大夫人不由自主地,就往那一方面想了。
  “老爷,”霍大夫人忙问,“姜大人家里,有个还未说亲的姑娘吧?我记得闺名一个’瑾‘字,与以骁媳妇关系不错,前回她还提起来过,莫不是姜大人在考验孙女婿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