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是天下最擅长说话的人了:“怪道您做了女先生呢,若是叫咱们这类人去读书,便是娘老子打折了腿,也在那凳子上坐不稳。这读书还能入迷,可是老天爷赏的伶俐——不过,杨夫人呐,咱们楼上的说书又来了新本子,今年的新茶也正好呢,您若是读书疲惫了,上来坐坐。”
杨氏脸皮薄,听他吧嗒吧嗒说了一通,也不好意思扬长而去了,便道:“今日既然来了,便去听听也无妨,你们捡时鲜小菜给我上两个……”
伙计立刻笑出花:“那您楼上请,还坐您惯坐的桌子可好?”
杨氏正答应,可一脚迈进酒楼,便是一怔。
原来一楼那摆着许多桌子的大堂里,竟然清出了一片空儿来,搭了台子垂了幔,台上立着一只说书案。绕着台子一圈儿小桌子,点大菜是放不下的,充其量是摆些茶果小吃。
“你们这是……一楼只叫人听书么?”她问。
伙计一边儿引着路,一边儿笑道:“可不是?如今大菜只往楼上的贵客那儿送,更是精细了。楼下只听书喝茶吃点心的散客坐……”
“不卖大菜,赚得着银子么?”杨氏好奇,“这新书,能引来那许多人?”
“赚不赚得上,可不是我能知晓的,但掌柜既然叫这么换了,那就该是赚钱的。”伙计道,“至于来人啊,过会儿开讲了您再看一看,漫说是绕着台子这些座次,便是酒楼门口都挤着人,须得一场讲完了,里外才好出去!”
杨氏很好奇这到底是讲了什么,不想过了一会儿底下拍了惊堂木开讲,却是她看过的、赵氏写的故事。
她一下就有点儿激动。
下面果然是人满为患,听书的从台边排到酒楼门口,一眼扫过去,竟连包头短打的贩夫走卒也不少……
到了一场讲完,她趁机会钞要走,便问伙计:“你们这书,入门来听,一个人收几个钱?”
伙计笑:“杨夫人可也觉得这故事讲得好?一场呢,就讲一个故事,听着多么爽快。可是这入门我们是不收钱的,只赚这茶水糕饼钱。”
杨氏一怔:“你们放着入场的钱不赚么?”
“也不是不赚,这书都是亲王府那边包下的场子,一场三两银子送到柜上,就不收听众的钱啦。这不是,不是……嗳,那个词儿我说不得,总之,便是这故事要叫天下想听的人都听得到,好劝人向善呢!”伙计笑答。
亲王府?
劝人向善?
杨氏这才明白过来。
也对,若是主角们能做到,百姓们便有理由相信自己做得到。反正故事里除却一点儿运气外,别的都不是不可复制的。
她扭头看了看那乌泱泱围着说书台的人群,后头的人甚至是站立着往里张望,可见这故事还是受人欢迎的。
听书又不要钱,站一会儿就听完一个故事,高高兴兴各自回家,路上还与相熟的人讨论讨论。
杨氏便晓得,赵氏这个人的未来是稳当的。这些故事,便是出了毅亲王府管辖的四州,到了大燕别的地方去说,也会受人欢迎的。
朝廷也会希望百姓们听这种故事吧?这不比落魄书生半夜偷达官贵人家的千金小姐有利风化么?
这一点,杨氏倒是猜对了的,舒兰与让崔果果写故事,就是为了在燕国全境推广这些“正能量”的故事。
朝廷当然希望百姓们各安其业,别总往刑律里找发大财的机会。而现下百姓又穷又不识字,那自然是听免费说书最容易吸引人啦。
舒兰与还计划让崔果果在故事里加入“读书读得好可以考公务员”“学会算数可以得到掌柜赏识赚大钱”“哪怕只会种地,识字也可以读农书”之类的情节,给目前推广得不太顺利的扫盲行动添砖加瓦。
一开始,她和叶清瞻都以为百姓们不读书,是因为穷,上不起学的缘故。后来开了免费的识字班,可百姓们还是不肯去,那大约是学的东西与他们平日生活无干的缘故。再后来,给识字的人开了农技、纺织这样的技术班,毕业的人若是能力出众,还有机会到官府里做小吏……
就算这样,百姓们还是不去!
后来才知晓,农家里的孩子,四五岁起就在田间地头帮着干活了。若是叫他们去读书,就算家里头不付一个铜板,孩子们烧火做饭打猪草喂鸡鸭的活儿也没了人干。
眼界大的人,知晓读书好,做爹娘的咬咬牙自己承担了,送孩子去读书,如今已经初见好处。但大多数人是没那个眼界的。便是乡老挨家挨户去劝,也未必会答应。
得叫他们在生活中不停地接受“读书就是好啊就是好”的信息,才能慢慢把他们的脑袋洗过来。
叶清瞻让王农官组织人编写的农林技术书籍,已经刻板印过几回了,若是每个村里都识字的人,哪怕只是认得常见字,也可以把这些书籍发下去做个参考。
现在要做事,比前两年容易多了。
毕竟皇帝的体力和理智都在迅速下降,就算臣僚们还是那些臣僚,可人心一旦散了,队伍势必就不好带。有点儿野心的人,更是要及时准备在另一个主心骨那里刷政绩。
只是,当大燕臣子都瞧出这一点后,消息也迟早要走漏到其他地方的——就在当年冬天,叶清瞻刚派人往京城送今年的贡品,便接了消息,道是柔然汗廷南侵,绕过了永宁侯重兵布防的鹿州和辽州,从宁州过关夺城,烧杀抢掠。
叶清瞻闻讯,眉头就皱成了疙瘩:“这柔然可汗,是先前那老爷子,还是又换了人?若是老头子,好歹也做了半辈子可汗了,怎么会蠢到如此地步——虎儿察部的猎场都快铺到他家门口了,他翻山越岭来大燕抢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