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好吗?”
“没有不好,好像太好了一点。”霍水仙说道,“小满能说话了,大满也能跟着专业的美术老师学习,朋友家也发展的很好……都很好。”
柏思骏双手捧住霍水仙的脸,“都很好可不是这个表情。”
“我可能是有点想这里了吧。”
“只要你想,我们可以随时回来住。”
“真的吗?”霍水仙眼神一亮。可是随即暗下来,“不行,从这儿去哪儿都不方便。不出差的时候,我还是想在东林多陪陪孩子们。”
“霍水仙。我们结婚吧。”
霍水仙猛地抬头。
“很意外吗?”柏思骏笑问。
霍水仙脸一红,摇头,“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本来我想向你求婚的。”
“什么?”柏思骏的笑容停在脸上。
霍水仙退后一步,双手交握在小腹,站的笔直。
“柏思骏先生,我是霍水仙,欢迎你来到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在这里,我曾一无所有,只能靠对你的爱抓住你。现在,我更爱你了。感谢你帮助我成长,让我不至于像凌霄花一样永远依附着你。我也会努力让自己不断提高,有资格站在你的身边,保护我们的感情不受任何质疑。我想把这座院子送给你!请问,我可以嫁给你吗?”
柏思骏侧过脸。
“喂,你——”霍水仙快步走过来,睁大双眼,抱住他的腰,小心翼翼的偷看他。哭了吗?
门外依稀传来孩子们玩闹和狗叫的声音。
霍水仙连忙掰过柏思骏的脸,替他擦干眼泪,又快速亲了一下。“孩子们看到该笑话你了。”
“今晚我要睡你的房间。”
“啊?可是我们——”霍水仙退后,却被一把搂住。
“你都求婚了,我答应了。现在这是我的家,我说了算。”
**
三年后。
桃林县优秀青年干部表彰大会。
小陈上台发言。
“村是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在这里生活的人不一定懂它的意义,但是没在这里生活的人一定不会懂。我之前也不懂,现在也不敢说懂。但这四年的经历,足以让这个字在我心里留下特别的意义。足以让我成为真正的桃林村人。
桃林村能成为中部第一蓝莓村,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所以……所以我也不想说这些空话套话。我只想感谢桃林村的每一个人,感谢大家相信我、帮助我、成就我。让我从一个空有一腔热血、什么都不懂的傻小子,变成现在这个还能看得过去的小陈。
桃林村的叔叔婶子兄弟姐妹们,教会我很多东西。不论我到了哪儿,我都会记住他们对我说过的话:只要肯吃苦,只要肯干,老天爷一定会赏饭吃。
感谢桃林村!感谢各位领导,谢谢大家!”
“小陈要调走啦?”
“调去县里了,叔。得空我就回来看你们!”
“哎呦,升官是好事儿。结婚的事情怎么样啦?”
“嘿嘿,快了,婶儿。”
“小陈!”秦玉心在远处挥手。
“哎!来啦!”
“说曹操曹操到,快去吧!别让媳妇儿等。”
“我来开车吧,你要是边抹眼泪边开,我还怕得慌。”秦玉心忍不住逗自己的男朋友。
秦玉心车开的很慢,小陈认真的看着路两边的风景。
“舍不得吧?”
“嗯。”小陈声音闷闷的,“三年前,水仙姐和晓苗姐去东林的时候,我感觉整个桃林村就只剩下我了。每次路过水仙姐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大家都回来了,我却要走了,怎么感觉更能难过了呢?”
“傻小陈。”秦玉心腾出一只手握住自己的男朋友,“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嗯,我们俩绝对不分开。”
小陈仔细的望着这条路。记忆里,风花雪月,四季轮转。他走过路、骑过自行车、开过小三轮、坐过铲车挖掘机、还有公交……没有一次,看的这样仔细。
明明以后多的是机会回来,但今天,就好像是最后一眼一样。
这就是人生吧。
记忆能重复千万遍,路却只能往前走。
--------------------
第八十二章 番外:除夕
====================
寒假没几天,霍水仙就做完了全部作业。临近春节,是赚钱的好时候,她得腾出时间来帮奶奶忙。
只是她没想到,霍奶奶这次居然要到县城来做生意。她刚上初一,虽然已经在桃林县读了半年书,可是平常不出校门,对这里依旧很陌生。
这一年,村里有个叔叔在县里做榨油的生意。年关将近,家家户户的油都备好了,他便歇了铺子准备回家。听闻霍老婶要卖几日东西,就把地方借给了她们。
霍水仙远远避开机器和电线,小心的点好炉子后,又帮霍奶奶支起门口的木板。两人在上面整整齐齐的码好精巧的竹编方框、小篓子,还有最重要的——竹灯笼。竹篾扎的灯笼体,再用红纸糊上,圆的方的都有。霍奶奶手巧,做的格外好看,一摆上来就有好几个人问价钱。
这些小玩意儿比想象中卖的好,霍奶奶想起家里还有劈好的竹篾子,托菊叔全部带了过来。她要赶工,多做几个,争取多卖一些。
霍水仙搬着小凳坐在门口,回头朝店里看,忍不住说道:“奶奶,里面暗,你把灯打开。”
“借人家地方,用了别人水还要用别人电啊?”霍奶奶笑道。
“那你到门口来编,这儿亮,离炉子近也暖和。”
“就在这儿挺好,褥子里也暖和。”
霍水仙沉默下来,披着奶奶的褐袄子,一圈一圈的用筷子搅着锅里的浆糊。
“这个灯笼好漂亮,我想要一个!”
有生意上门,霍水仙连忙起身,隔着桌子和来人打了照面。
“霍水仙?”对面的小姑娘有些惊讶。
“你同学啊?”小姑娘的妈妈笑看霍水仙一眼,“这个灯笼是挺漂亮的,多少钱一个?”
“你们家在这里做生意啊?”小姑娘惊喜的问道,“我家就在后面粮站家属院,我以前怎么没看到你?”
霍水仙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同学,一时间愣住。说实在的,她只知道这个女孩儿和她同班,但是并不记得她的名字。
“妈,这就是我们班第一,也是全校第一那个,我给你说过的。”小姑娘拉着母亲,兴奋的说道。“甩开第二名36分呢!”
霍奶奶看着门口的动静,放下手里的东西,拍拍衣服走出来。
“这就是你说的第一名啊。”女孩儿妈妈眼里也露出钦赞的目光,她不留痕迹的上下打量了一眼霍水仙,又朝里看看,刚好对上霍奶奶带笑的脸。
“第一名家卖的灯笼,那得多买几个,给你表妹表弟也买上,大家都沾沾喜气。”女人这么说着,准备掏钱包,“多少钱一个?我要六个。”
“圆的贵一点,7块钱,方的——”霍奶奶拍拍霍水仙的肩膀,打断她。
“是我们家水仙的同学啊?不要钱,拿回去玩。”霍奶奶笑着说道,边说边要给她们挑品相最好的。
“奶奶。”霍水仙有些不舍得,这一个灯笼要做好久呢。
“那不行的,婶子!”女孩儿的妈妈连忙推手阻拦,随手挑了4只圆的,2只方的,手里攥着钱,笑道:“我还真没有零钱,婶子你看着,要是少了就算我沾我们家姑娘同学的光了。”
“不要给钱,不收你钱!都是自己做的小玩意儿。”
女人放下钱,牵着女儿转身就走,回头笑道:“别说了,婶子。你忙,我也回家忙了。”
“霍水仙,明天我来找你玩儿啊。”小姑娘被妈妈拉着,还扭过头喊道。
霍水仙看着她,点了点头。伸手拿过桌上的钱展开,两张20,给多了。
“这怎么好意思。”霍奶奶念叨着,“怎么好收你同学的钱,还给多了。”
霍水仙沉默的坐下,继续搅拌着浆糊。
霍奶奶看着孙女漆黑的脑袋,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水仙,要是你同学来找你玩,你就跟她一道去。”霍奶奶说道,“都是小姑娘,能玩到一起。看上什么东西跟奶奶说,奶奶给你买。”
霍水仙想了想,说道:“我想要一对大灯笼,我想挂在院子里。”
“就这个啊?回家我就给你做一对。”
“嗯!”霍水仙眼里有了点开心。
霍奶奶看着这么容易满足的孙女,又是安慰又是心疼。水仙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闷,要是能活泼开朗一点,就更好了。
年二九,霍奶奶赶做的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很难卖掉了。她们开始收拾摊子准备回村。这期间,并没有人来找霍水仙玩。
两人收拾好褥子、炉子,还有剩下的一些材料,又把店里清扫了一遍,坐着铁皮三轮踏上了回村的路。
年三十大清早,村里就十分热闹。大人忙着贴对联,小孩儿互相追赶着玩擦炮。这一年,霍家左右的邻居都没搬走,霍水仙一早被周围小孩儿的玩闹声吵醒。
“老婶子,我送点糯米圆子过来。”邻家婶婶端着一个大瓷碗走进院子。
桃林县的传统,过年家家户户的都要炸糯米圆子。从霍水仙有记忆开始,每年过年,她们家都会收到邻里送来的炸圆子。刚炸好的圆子外酥里软,有些人家什么都不放,有些人家会放些葱姜调味,她很喜欢。
霍奶奶笑眯眯的接过瓷碗,拉住对方的手,“别走,我给你家小子买了双皮手套。”
“哎呀,你浪费这钱干什么……”
霍水仙小心翼翼的把灯笼挂到树枝上,回头四顾院子:红对联、红灯笼、飘满院的炖肉香味,过年确实不一样。
霍水仙看向院里的大香樟,这是奶奶很早以前种的。春天的时候,树上会长出一簇簇的小黄花,花朵十分小,一点也不明显。霍水仙虽然喜欢它的香味,却觉得这花色太寡淡了。她在一中的学校里看到了一种叫百日红的树,花朵也是一簇簇的,虽然没有香味,可是颜色比香樟鲜艳多了。奶奶要是看到了,肯定也很喜欢。
村里的鞭炮声从中午持续到晚上,尤其到了晚饭时间,更是四处齐响,震天动地。霍水仙端着菜正准备进堂屋,就被远处天空炸开的烟火吸引了。
真好看。
霍奶奶灭了锅灶的火,放下围裙走出来,就看到自己的孙女傻傻的站在院子里仰着头。
“菜都要凉了。”霍奶奶摸摸孙女的脑袋,“先吃饭,咱们一会儿也放。”
“我们也买了吗?”霍水仙有些惊讶。什么时候买的,她怎么不知道。家里除了必要的鞭炮,一般不会买烟花的。
霍奶奶捏捏孙女的脸,“你考了全校第一,奖学金500块,不拿来买烟花要留着干什么。”
霍水仙有些不敢相信。500块!奶奶竟然把钱拿去买烟花了!
“除了烟花,还给你买了新衣服,你的奖金就要花在让你高兴的事情上。赚钱是干什么的,不吃不喝不玩,光存着有什么意思。”霍奶奶端过孙女手里的菜,朝屋里走去。
看着奶奶自在的背影,霍水仙轻轻笑起来。
“快来,今晚我要喝点酒。”
“嗯!”
又一轮烟花在天空炸开,霍水仙没有回头。因为过一会儿,她就能看到自己放的了。
*
桃林县有个曲林村,村上人大多姓曲,村名便由此而来。这姓氏据说发自山西一带,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里也兴起了一支。曲林村穷的出名,即便在桃林县也是垫底的存在。
曲国梁是曲家老二,刚娶媳妇,又逢新年。明明是这样吉祥的日子,曲家父母却还是难掩脸上的失落。老二经人介绍在云南找了份工,初三就要带着媳妇离家。他们自然舍不得。
“爸,妈,小弟出去是好事情。”曲国栋宽慰老父母,“在咱们这个地方蹲着能有什么出息?趁他们现在还年轻,不出去闯闯,以后老了后悔都来不及。”
“就是就是,我要不是孩子小,我都想叫国栋跟着一起去。”曲国栋媳妇笑道。“听他们讲,云南那地方好着呢,气候也好,风景也好。”
“是去打工又不是去玩儿,哪能有那么好。”曲母看了大媳妇一眼,忍不住说道。大儿媳妇厉害,又喜欢斤斤计较。她大概早巴不得老二能离开家。
“放心吧,爸。”曲国梁给媳妇夹了一块红烧肉,自己也猛塞一口,“三哥在那呢!他肯定会照应我们。”三哥指的是曲家一位表亲,常年在云南工作,也是他给曲国梁介绍的这份工。
“干什么非要去那么远!”曲母强忍眼泪。
“别哭了!大过年的哭哭啼啼像什么话!”曲父一声喝止。他虽然也舍不得小儿子外出打工,可是又能怎么办。大儿媳要分家,小儿媳刚进门,他老了,给不了什么东西了,只能让孩子们自己出去挣了。
“你们两个还是要尽快要孩子,这才是大事。”曲父喝了一口酒,说道。
“嗯!”曲国梁憨笑着看了眼自己的媳妇,“我们都商量好了,以后要生两个!一男一女,圆圆满满的。”
*
从圣诞开始,法国人就进入了悠闲的假期时光。夜晚的大都会处处闪耀着节日的灯光,人们夜夜相聚,饮酒狂欢,尽情释放心中的热情。
与巴黎马赛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南部的葡萄园小镇,就要安静的多。这里地广人稀,在这本该悠闲的假期里,大部分人依旧要劳动。
冬剪是个技术活。葡萄树从深冬时期就开始萌芽,为了去弱留强,平衡整棵植株的生命力、为明年结果做准备,这项工作要持续到一月。小镇上大部分是本地人,但偶尔,也会有几个中国面孔。
车子开进庄园,一个甩尾急停。少年飞快跳下车,冲进了屋里。
“爷爷呢?”
“在书房里,你好好说话,今天可是……”
少年鞋也不脱,冲上楼去。留下一路泥泞脚印,看的家里的帮佣十分头疼。
书房门“砰”的一声被撞开。
“你是什么意思?刚回来就叫我收拾东西,我告诉你,我哪儿也不会去!”少年怒吼。
柏德信停下笔,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
十五岁的少年火力旺盛,即便是冬日,衣服依旧穿的松松垮垮。灰色的运动裤,脏污的球鞋,与这间装修奢华的房间形成极致的对比。
少年长得像他父亲,又有一点不像,他没有他父亲的温和精明。这种横冲直撞的脾气,大约来自他的母亲。
柏德信想起在儿子家看到的另一个孙子,那是真正的贵公子。
“你的礼貌呢?就这么对我说话?”
“呵,不好意思,我亲爱的爷爷。一年见不到几次的人,我都快要忘记叫你什么了。”少年的语气充满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