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殿珠林(上)——彼岸琴音【完结】
时间:2023-06-08 14:41:34

  2、太后、皇后和皇帝的宫里都设有日常礼佛的小佛堂,只有在重大活动或者节日时才会往慈宁宫的大佛堂拜佛。
  3、乾隆帝一直有立嫡计划,就是一定要立皇后之子为太子,但终是未能实现,富察皇后的两子一女都早殇,唯有固伦和敬公主活到62岁。
第13章 雨季十七
  =========================
  随着春天的到来,阳光和春风逐渐温暖了大地,同时也复苏了这座皇家宫殿。
  城墙边成行的大柳树都抽出了新芽,如同一丝丝萌芽的希望。满族信奉的“柳树女神”就这样护佑着她的子民们重塑信心、找回勇气,阴霾逐渐消散,笑容也慢慢回到了大家的脸上。
  新的一年,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了。
  乾隆四年农历三月,曾经的安勤整好满三十岁了,但如今的她却还顶着一张十七岁的脸。她已俨然是大姑娘模样,身量高了,曾经的玉盘脸也变成了白皙的鹅蛋脸,五官也都长开来,显得是眉目清明、温润美好。
  旁人看她,活脱脱是一个青春粉嫩的少女,但那颗已经三十岁的心是骗不过她自己的。
  安勤可以与蜜枣一起说说笑笑、花枝乱颤,也可以在宫女姐姐们面前装傻充愣、憨态可掬,却是没有人真正看清楚她眼底那抹波澜不惊之色、那份洞察人心的淡定之意。
  这是安勤进宫的第二个年头了,那些曾经立下的出宫计划仍旧没有丝毫进展,迷茫的时候,她经常不明白自己重生于这世间的意义究竟何在?难道就是这样日日蹉跎、彷徨无助?
  一日,安勤在寿康宫小佛堂里当差时,发现太后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双眼下还有一圈浓重的黑影,平日红润的脸也显得格外苍白憔悴。
  莫非太后又是在思念去年刚去世的二阿哥了?安勤不便多问,只继续读昨日未完的经书。
  太后没精打采的抬了抬手,示意她停止噤声。
  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道:“昨日早上,昼儿和瞻儿来寿康宫请安了。我们母子许久不见,就多聊了一会,昼儿性子活脱了些,一时高兴就坐在了旁边的藤席上。这藤席呢,本是每日皇帝来请安时坐的位置,未料竟被皇帝知道了,犯了他的忌讳。唉!我心里难受得紧,想到昼儿恐怕会因此受到责罚,就彻夜难眠。”
  弘昼就是和亲王,年龄与皇帝相同,二人原本从小一起生活,同吃同住、同师读书,手足情深。但皇帝一登帝位,兄弟之间的关系马上就发生了遽变,君臣之分已远远超越了兄弟之情。平日里,皇帝对这个弟弟在金钱和爵位上往往都很慷慨,唯独绝不能容他染指朝政。
  让太后忧心的,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昨日一事。在这登位之后的两年里,皇帝对兄弟态度的突变才是她心头之痛的根源,她万分担心皇帝会步了先帝的后尘,为了坐稳龙椅,就对叔伯兄弟赶尽杀绝。
  安勤自然不会了解其中的复杂关系,况且,帝王家事即是天下事,是非曲直无从辨别。太后如今向她倾诉,无非是因无人倾诉,也并非是真的想听她的意见和安慰。
  她只是沉默的站在一旁,好似并没有听见太后说的话。
  过了好一会她才抬起头来,瞪大双眼、满脸兴奋的说道:“太后娘娘,勤儿听说近几天御花园的牡丹花都开了呢!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又热闹又好看!今儿天气好,太后娘娘不如同皇后娘娘一同去赏赏这国色天香?”
  安勤夸张的表情像个正在表演双簧的丑角似的,把太后逗乐了:“嗯!正好闲来无事,那就去走走吧!”她出了小佛堂,如意一行人就领着太后往御花园赏牡丹去了。
  等安勤一回到慈宁宫里,就看到蜜枣和太监小木鱼两人神神秘秘的说些什么,一见来了人就立刻停下了,各自干活去了。安勤心里直发笑:这两个人真是一派八卦嘴脸!一定又是听到了什么小道消息或者花边新闻了。
  果不其然,刚一下值回了屋,蜜枣就鬼鬼祟祟的趴到她的耳边上,絮絮叨叨起来。但这次蜜枣说的,却是与早晨太后说的那件事有关。
  昨日和亲王因为在寿康宫里坐了一下皇帝的藤席,就被重重责罚了,说他是“礼节僭越”,“于皇太后前跪坐无状。”就这样和亲王就被罚俸三年。果亲王则是更惨了!他被皇帝诸过并罚,革去了亲王,降为贝勒。
  “唉!皇帝对自己的兄弟都这样绝情,对我们这宫女太监就更残忍了!”
  愤怒的蜜枣开始细数皇帝往日的种种“恶行”:宫女太监只要是迟到、请假逾期都是要被体罚重责的,从二十到六十板不等,小太监稍有小错经常会被打得血肉模糊!有一次,太监未仔细检查,皇帝被藏在袖口的一根缝衣针划了一下手臂,龙颜大怒,立即将当值的两名太监枷号一个月、鞭一百、刑满之后罚做苦役!还有一次皇帝半夜醒来问时辰,发现值夜的小太监打瞌睡了,立刻就下令重责四十板。诸如此类的事情,是不胜枚举。
  刚开始听,安勤还觉得与己无关只当消遣,但越听心里越憋屈,越听越恐慌!皇帝年纪轻轻怎么就如此暴力做派?宫女太监难道就不是人吗?只要是人都会犯错呀!
  她虽然觉得,自己前两次确实没有大的过错,对了,还有一次根本不知道是何错之有,不管怎样,只要让皇帝不开心,这小命就怕是保不住了!
  安勤先是伸手摸摸脖子、再摸摸屁股,觉得自己经历了皇帝的两次发怒,还能活到现在,绝对是佛祖保佑她了!以后上香、磕头、诵经时她一定要更加虔诚!
  古话说:伴君如伴虎,是真理。
  她在睡前总结出了几条保命诀窍:第一、有多远躲多远,尽量不出现在任何皇帝在场的场合,无名火也伤人呀;第二、如果实在是触了霉头,就要立刻认怂、认罪、磕头,绝对不要愚昧对抗;第三、装傻、装惨、卖可怜,柔弱处上刚强处下,柔弱的人往往能博得更多的同情与支持,譬如太后和皇后的保护。
  安勤每天睡前都要背诵几遍“保命三秘诀”,顺利平安的过了几个月。
  但很快,她就悲剧的发现:十七岁雨季里下的“雨”原来是眼泪。。
  --------------------
  历史小知识:
  1、故宫墙外种满了柳树,是因为柳叶之神是满族信仰的保护神、生殖神,他们认为自己是柳树女神与人类结合的后代。在坤宁宫一直有祭祀求福的习俗,又被称作“佛多妈妈”。
  2、本章乾隆帝责罚弟弟的事件是真实事件并非虚构。
  3、乾隆帝一直以明朝太监专权为鉴,对宫女太监的管理是十分严厉的,犯错的责罚也很重。乾隆九年,太监张玉因偷窃内库银被杖毙。
  4、和亲王弘昼幼年是由太后抚养长大的,可以说从母子之情来说,比与弘历更亲密一些。
第14章 守株待兔
  =========================
  太后的一句话,在安勤平静的心湖里砸出了一个大洞,水花直接夺眶而出,“晴儿”转瞬间就成了“雨儿”。
  安勤跪在小佛堂里,将头重重的磕在地面,哭着央求太后道:“太后娘娘!勤儿只想留在大佛堂,只想侍奉太后娘娘一人,若老佛爷觉得不需要勤儿了,就把我遣送回真如寺做杂役吧!勤儿心甘情愿。”
  “傻孩子,这是怎么了?不过是差你每日去皇帝那里诵个经罢了,为何哭成这样?”太后着实不解安勤痛哭的原由,便伸手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顶,金镂护甲挂乱了她梳得一丝不苟的发。
  安勤却是头也不抬的继续哭诉着:“太后娘娘,您知道勤儿是又傻又笨、还不懂规矩,怎么能去侍奉皇上呢?若是去给皇上和皇后添堵了,那可怎么办?”
  “勤儿懂事得很,怎会蠢笨呢?况且皇后也说了,可行。”这件事太后自然跟皇后商量了。
  安勤直起身子,满脸挂着眼泪、跪着一直蹭到了太后膝前说:“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如果都觉得勤儿真能帮上忙,那勤儿一定会竭尽全力,不惜生死!”
  太后见她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就忍不住笑起来:“什么生不生死不死的?又没叫你去打仗。你且安心去几日养心殿,若是遇到什么难处你也可以找皇后的。”
  安勤这下算是懂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自己再执意请辞,估计太后就会掉脸子了,这不都还说了皇后也会护着她吗?
  “勤儿一定不负太后娘娘的信任与嘱托!必将鞠躬尽瘁的侍奉皇上。”她灰头土脸的退了。
  自从入秋起,天干物燥,就听说皇帝的身子出了问题,上不了朝、起不了身,每日还只能躺着,太医特别叮嘱皇后要日夜不离的亲自照顾着。
  太后此次是要安勤每日卯时正刻,去养心殿给皇帝诵诵经。或许这就是母亲的天性,总是想着把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太后觉得安勤诵经很好,就想要把好的事送到皇帝跟前去,想着能给他每日解解乏、宽宽心也是好的。
  接到新任务的这一夜,安勤都无法入睡,就连蜜枣也为她紧张。天天相处,她当然知道这位好姐姐个性是大大咧咧,虽说大错没有,却总是小错不断,这次被派去御前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一想到这些,她就低声呜咽起来,安勤在这隐忍的哭声中品出了自己未来的艰难。
  第二天小六子大早就来找安勤了,是太后安排他每日领着安勤去养心殿,再负责领回来。
  安勤真是感激涕零!从未踏出过寿康宫和慈宁宫的她,有小六子同行就放心多了。至少,不会迷失在偌大宫殿之中;至少,万一有了生命危险还有人给太后报信求救。
  安勤随手在佛堂中取了一本《大佛顶首楞严经》就往养心殿去了。
  她还记得上次参观故宫时,养心殿并未开放,正在进行为期五年的整体修复。此时,她硬是没能抑制住心中极大的参观热情,四下张望起来。
  其实这养心殿不过是名气大,院落比其他宫还更小一些,也并非富丽堂皇。
  大殿里,只设有御座、文房四宝和简单的家具,匾额上的对联倒是颇耐人寻味“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好像是雍正皇帝写的。
  殿内明间的顶部是巨大的浑金蟠龙藻井,气势雄浑的盘踞在龙椅宝座上方,口中衔着一颗大大的铜胎中空的大球,叫做“轩辕镜”,传说能识别真龙天子。
  宝座背后则挂着“中正仁和”四个大字。在大殿东西墙边各放有一条长案,两侧分别就是东西暖阁的门了。
  一定要低头做人!到了东暖阁门口,安勤收好了四处乱瞄的视线,再一次提醒自己:只要进了这个屋子,便是危机重重,说错一句、多看一眼,后果就是不堪设想。
  她将头压得极低,跟着小六子跨进了东暖阁。屋子并不大,地面全铺满了黄底正龙纹地毯,人只要一踏入就没了声响。
  小六子腿脚利索的跪在地:“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安勤也毫不迟疑的赶紧跟在他后面跪下了:“勤儿恭请皇上圣安!”
  来之前小六子跟安勤交代过的,皇帝对满汉之间的界限特别严苛,汉人是没有资格自称奴才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在这位大名鼎鼎的皇帝心里:汉人连当奴才都不配!
  “太后娘娘派勤儿来给皇上诵经的,”小六子继续说道。
  “恩,知道了,”只听得皇帝的声音沉沉的自窗前的木炕方向传来,看来他这真是躺着起不了床了。
  等小六子一走,安勤就没了主张,皇帝不让起,她就一直伏在地上也不敢动。
  “你平日就是这样趴着给太后诵经的?”尽管这个人的声线是清朗悦耳的,还带着些许京腔,但说出来的内容却往往让人尴尬难受。
  “回皇上话,勤儿平日不是趴着诵,是站着诵的,”安勤仍旧伏在地上回答,只听到炕上隐约有继续翻书页的声音,就没有下文了。
  安勤就这样在柔软的龙纹地毯上,足足趴了半个时辰,没挪动一下。
  “到辰时了,跪安吧,”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时,安勤已经觉得自己脑充血,估计脸都成了猪肝色。
  她慢慢的把所有的力气都集中到腿上,然后缓缓站了起来,双腿发麻钻心的疼,她向炕床方向福了身:“谢皇上圣恩。”然后就一小步一小步的退出门去。
  天知道,安勤做完这几个简单的动作,有多么艰难!
  她只怕自己头昏摔倒、脚下拌蒜,那就是“御前失仪”!会被直接杖毙!
  皇帝虽一直斜躺在木炕上,偶尔会用余光瞟这个小宫女,其实也并无心在书上。
  他总是在猜想着:这汉人宫女到底是有什么幺蛾子?忽然莫名其妙的到东暖阁诵经,也是她唆使太后的计谋吧?还有皇后那边,好像也挺喜欢她。这短短不到一年之内,她就有了这样笼络人心的经营,到底是欲谋何事?
  姑且让她跪着好好想清楚些!
  这次必要寻些她的错处狠狠惩罚,才能让她远了太后和皇后,最好逐出宫去,让她死了这算计之心。
  皇帝瞧她从进了门开始,一张脸就只朝着地面,片刻也未曾抬起来,居然也能就这样一声不吭的跪了半个时辰,俨然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与之前两次的放肆模样判若两人。
  他突然生出一种错觉:此情此景正如同“守株待兔”。
  但他却为何刚好是属兔的那个。
  --------------------
  历史小知识:
  1、在此期间乾隆帝究竟是什么疾病不能上朝?历史上并无明文记载,只写太医要皇后贴身照料一百日便能痊愈,富察皇后便搬入养心殿居住,一百日后皇帝竟真的好的!大家也可以查证一下究竟是什么不能言的疾病?也许有与作者不同的发现。
  2、根据《郎潜纪闻》阿文成公(桂)云:纯圣(乾隆帝)壮年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孝贤皇后(乾隆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
  3、清代皇帝在养心殿东(西)暖阁召见官员的过程一般是:皇帝在木炕座褥上,由太监到值房传旨:“叫***”只呼名字,被召见的人进门先跪安,口称:“臣**恭请皇上圣安。”起立后,走到炕前,在铺好的厚毡子上跪下,由皇帝先说话,谈话结束,也由皇帝说:“跪安吧!”召见人跪安,朝后倒退几步,到了接近门槛处才能转身出门。
  4、与养心殿东暖阁有关的两个著名场景:(1)、元旦之时,清代皇帝“明窗开笔”写下第一个“福”字为百姓祈福;(2)、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处。
第15章 利人利己
  =========================
  安勤跟着小六子回了寿康宫,幸亏太后并没有要她去汇报工作。不然她该说什么?难道说自己跪了半个时辰?
  倘若如实说,太后会不会以为皇帝不领她的好意,反生了嫌隙?倘若说假话,就算是欺君罔上之罪。还是先等明天再看看吧!尽管今天算是吃了哑巴亏,但终究还是平安渡过了。
  一回到大佛堂里,大家都围了过来,问她服侍皇帝如何如何。她只能说,没有犯错,以后会继续谨慎当差。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