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殿珠林(上)——彼岸琴音【完结】
时间:2023-06-08 14:41:34

  虽说是过年,但礼佛念经仍是照常。安勤会每天按时去寿康宫,看着太后成天都乐呵呵的,她被感染了,慢慢的不那么难过了。
  面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譬如太后,她这样不管后宫闲事、不论前朝政事的态度,哪里如电视剧里那样的勾心斗角的累。她估计是这紫禁城里最轻松快活的,怪不得康熙爷说她是有福之人,她的福分其实就来源于乐观的心态。
  正月初八诵经结束,安勤恭送太后出佛堂。太后才走了几步就停住了,转身交待道:“勤儿,今日未时我欲往重华宫参加新春茶宴。昨日石榴患了伤风,不能入宫来了,你且代替她随我同往吧!”
  “嗻!”安勤一出佛堂,如意就带着她往内务府领了一套红色的宫装,并交待她午时初刻换好衣服来这里候着。
  日常的宫女服都是寡淡的颜色,如浅绿、浅蓝、浅灰,也不允许涂脂抹粉,只有在庆典和重大节日时才会发放红色的宫装和头花,为宫里增些喜庆。
  蜜枣看着这红衣裙羡慕极了,爱不释手,忍不住穿上身试一试。因为她们两个在大佛堂侍奉的宫女,是从来不发红衣裳的。
  安勤看着蜜枣自我陶醉的样子笑了:“等以后姐姐有月俸了,都给你买新衣裳穿。”
  “这天底下,就勤儿姐姐对我最好啦!”蜜枣亲热的拉着安勤的手,感动得说哭就哭。
  安勤早早的换好红宫装就到寿康宫候着,她看到太后的十一位贴身宫女都穿戴整齐的排成两行,每人手里都托着一个紫檀献寿老托盘,里面分别放着太后需要随时用的物品:绢帕、梳子、茶水等等。
  如意是管事宫女,一见安勤过来,就递给她了一把花卉油纸雨伞。
  安勤轻轻拉住如意的衣袖,小声说道:“如意姐姐,我从没出过寿康宫,只怕做不好。”
  “你就跟在队伍最后边,别人走你就走,别人停你就停。太后娘娘夸你做事谨慎,不会出错的。”如意细声回答,并拍了拍她的手背。
  她赶紧抬头望了望天空,瓦蓝瓦蓝的,雪后初霁,这把雨伞肯定是用不着的。
  等太后乘了辇,一行人就往重华宫去了。
  重华宫是皇帝还是宝亲王时的旧时府邸,以前名为”乐善堂“,皇帝登基之后才改名为“重华”,他还将自己在此生活时写的文章,集合成了《乐善堂文集》。这些安勤参观故宫时,导游曾经简单介绍过。
  她还记得当时参观重华宫时,重华门紧闭并不对外开放,只能在门口照相留念。书到用时方恨少,早知有今日的际遇,安勤一定恶补清代历史,就不会如这般被动无知了。
  在紫禁城里行走,只要面前没有宫里的主子,大家还是可以抬头走路的,安勤好奇的一路参观,倒也可以弥补一下上次的遗憾。
  在启祥门前,皇帝等候已久:“儿臣恭迎母后!”他今日戴着顶小毛熏貂缎面帽,身着青白长袍,腰上还系着一条祖母绿纽带,俨然一副文人做派。
  他跟着太后的步辇一路穿过了百子门和重华门,到达重华宫。
  这处院落不大,却是紧凑雅致,宫门上贴了春联和门神,廊子下摆设了宫廷乐器,都是为节日而设。
  今日的茶宴设在葆中殿,殿里站着二十多名身着朝服的大臣,见太后进殿,立刻行跪拜礼:“恭请皇太后圣安!”
  “诸位跪安吧!”太后笑着点点头就入了座,随行宫女分成两排站在太后和皇帝的身后。
  茶宴开始时,首先是太后和皇帝接受朝臣们的一一俱礼,每一个大臣到御前都是先下跪叩首、再说几句吉祥祝福的话。
  安勤一边听着那些似懂非懂的祝福话语,一边偷偷的观察这些国之重臣,年龄相差仿佛还挺大的,这个年代是没有法定退休年龄的。
  正在行礼的大臣竟是很眼熟?!但自己认识的人寥寥无几呀。
  安勤是站在太后和皇帝的身后,就算盯着大臣看也没人会发现的。只见得这人年纪尚轻,身着深蓝色朝服,补子上绣了一只孔雀的图案,红缨官帽上镶着一个蓝宝石珠子,脸庞生得白净,鼻子高高尖尖的。
  阿浩?!这个人为何跟阿浩有七分相似?这个大臣的身形虽更瘦些,但五官确实很像。
  安勤陷入迷茫,刚才听他自报姓名时好像是钮钴禄氏.讷亲,难道他是太后家的亲戚?那就绝对不可能是阿浩的,可为何会长得如此相似?
  行礼祝福之后,就是君臣联对环节了。此时左侧已摆上十二张矮桌,每张桌上都放了茶碗和果盘,太监们摆放好纸墨笔砚后,大臣们先入座再敬候皇帝入座。
  这时,几个太监抬了一对用白雪堆成的象形,雪象背上驮着宝瓶,瓶里插着吉祥万年青草。就这样,雪象联句的诗词活动就开始了。
  太后坐在原来的座位上,一边喝茶一边看他们君臣作诗联对。
  这茶宴上必备的是三清茶,就是“以梅花、佛手、松实,配以沃雪烹制”后,再加入最新的狮峰龙井而成的,这用花、用雪来烹茶是皇帝首创的。
  皇帝站起身来,首先赋诗三句:“重华文会列长茵,三百欣逢先早春,瑞兆峥嵘看有象”,然后由下一位大臣联续第四句,自己再作三句后,传给第三人,由此类推。能受邀参加茶宴的,都是大学士和翰林,这当然就成了一场君臣之间的雅集了。
  安勤本来在诗词方面就十分愚钝,这些充满文采的联句在她听来不是晦涩难懂,是根本听不懂。只见对面轮到讷亲对诗了,他从容起身,朗朗开口:“步须净土力曾抡。教传西竺芬霏粟,美释南方富丽珣。笑说胆长依月注,”安勤一见到是他,便十分专注的想听清他说的句子,无奈只听清了“胆长”二字。
  莫非?在清朝说胆大胆小就说胆长胆短的?
  他脸上比阿浩多了两撇小胡子,随着他作诗翘来翘去,一本正经而又滑稽之极!
  安勤努力把大笑的冲动往肚子里咽,这嘴是管住了,但没能管住自己抖动的肩。
  皇帝正琢磨着应如接连对讷亲的下句,眼角不经意的撇到对面角落里有一个宫女在瑟瑟发抖
  ,甚是奇怪!他定睛一看,这不就是那个没长眼的小尼?
  她莫名其妙的抖得跟得筛子似的,眼珠子直戳戳的盯着讷亲,这般不可理喻的举动真让他心头拱火:汉人就是这般不经事!看来祖上不准汉人入宫选秀当差,却是明智之举,她那双没规矩的眼睛还直盯着个大男人瞧个没完了!
  但,今日不同的是她身着红色宫装,映着白皙的脸就如涂了胭脂似的,眼角微微泛红、含着笑高高的扬了起来,居然是与满人女子的温顺柔美截然不同的。
  此时的安勤还未感知到潜伏的危险,仍沉浸在“胆长胆短”的笑话之中不能自拔,直到下一位大臣站起来联对,讷亲入座后胡子也不翘了,她才觉得算是笑完了。
  眼神流转间,却对上了皇帝那双黑白分明的眼。她心里不免一惊,只见前排的宫女们都是抬头直视的,琢磨着自己的姿势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对面的眼神为何有狠厉之色?安勤自认“胆短”不敢对视龙眼,认怂的把头低了下去,虽然不知道自己又错了什么,她也不敢再抬起头来了。
  茶宴联句结束后,皇帝亲奉太后往左厢房,观看漱芳斋戏台的承应宴戏,就是各种戏班表演的杂耍,有爬竿、绳技还有舞蹈,这漱芳斋的戏台子可是由头所新改建而成的,专为方便太后日常听戏而用。
  本来这千载难逢看热闹的机会,安勤却没了凑热闹的心情,她在深深的自我反省之中。
  看来这皇帝是要把第一次见面的愤怒之情持续到底了,以后她定要事事小心,可千万不能撞到枪口上送死才是。
  --------------------
  历史小知识:
  1、宫中得雪后,堆雪狮象,即为玩赏又兆祥瑞,是当时的风气。
  2、重华宫茶宴是乾隆帝创设的,从乾隆初年开始,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这几日内,会选择一个吉庆的日子,召集一些文采比较好的大臣,在重华宫举行茶宴。
  3、在茶宴上,主要是饮用三清茶,这种茶是以狮峰龙井为底,加上梅花、佛手、松子仁,使用雪水烹制的,味道还在其次,主要是崇尚的一股“文人气”。
第12章 痛失太子
  =========================
  富察皇后是皇帝在当皇子时由先帝指婚的嫡福晋,在乾隆二年十二月时已行册立之礼,将在一月后行立后大典。
  典礼顺利完成后,皇帝送太后往畅春园静养,安勤和蜜枣就没什么特殊事务了。
  在宫里混吃混喝的这些日子,安勤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除了寿康宫里十二位姐妹还有几个小太监朋友。大家见她并无争宠邀功之心,对谁都笑脸相迎、客客气气的,也就对她比较照应。
  安勤听说太后一般都会在畅春园里住几个月,不会回宫里。她闲着无事,不想浪费这难得的清闲日子,计划着先练练字,再跟蜜枣学点针线活,想着提前为日后出宫的生计做点准备。
  她拜托慈宁宫的太监小木鱼弄了套纸墨,再托蜜枣准备了些碎布线头,就开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白日里安勤在大佛堂里先读读经书,然后选一本喜欢的手抄本多看看,等回到房间里再凭着记忆练一练。挥毫泼墨的大字,安勤觉得自己心境不大、力气也不大,没有信心能练好,她就爱蝇头小楷,字虽小小的、却十分精致。从前工作生活得太忙碌,压根没有时间能安心练字,这次倒是个好机会。
  每日午后休息的一个时辰,安勤都会按时沉心练习,才短短一个多月居然进步了不少,蜜枣看着她写出来的小楷经书羡慕不已,直嚷嚷着下次也要学一学。
  但针线活的情况,就不尽人意了,最高水平她也只能完整的绣出一只“歪瓜裂枣”的苹果。
  一直等到院子里的树木都开始抽芽,已到农历三月,才收到消息说:太后三天之后回宫。沉静了一个多月的慈宁宫和寿康宫又开始忙碌起来。大家振奋精神、各就各位迎接太后回来。
  回到紫禁城的第一天,太后就来大佛堂礼佛了。
  安勤和蜜枣照例候在慈宁宫门外,只听见门人通传:“奴才恭迎太后!恭迎皇后!”
  哇!富察皇后居然也来了!安勤好奇心又被注了一阵鸡血,她亦步亦趋的紧跟在两人身后,抓住每一个机会偷瞄“历史名人”。
  待上完香出了佛堂,太后微微转身介绍道:“皇后,这便是我跟你说过的勤儿,我如今最爱听她诵经、讲故事,打趣得紧呢!”
  安勤立刻朝太后和皇后各打了一个千:“勤儿能日日见到老佛爷,还能为老佛爷诵经,才是此生最大的福分!勤儿恭请皇后娘娘圣安。”
  “嗯,那改日我也去母后佛堂里一起听一听吧!”皇后微笑着朝安勤点了点头,就扶着太后回寿康宫去了。
  安勤这时直起了身子,仔细的打量着皇后的背影:她步子迈得很小,小心翼翼的用双手托着太后的手肘,身体向前微微弓着,还时不时的与太后聊上几句。
  这位皇后一定是谦虚谨慎、贤淑有礼之人!她记得,富察皇后在历史上是有一代贤后之名的,只可惜三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并未与皇帝白头偕老。
  从这一天起,太后的小佛堂里多了一位佛友,皇后经常也会过来与太后一起听安勤诵诵经书,讲讲小故事,二人都很是轻松愉悦。
  皇后是出身名门,富察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自有清一代,这个姓氏名臣辈出,为清王朝的建立与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她闺名云静,比皇帝小一岁,今年应是二十六岁。皮肤白净、目光柔和、虽不算国色天香,却也是平正端宁的姿色样貌,的确是人如其名,正所谓是“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
  她平日里也并未浓妆艳抹、珠光宝气,而是只爱以通草绒花装饰而已,质朴而大方。
  或许是太后和皇后从前只听过和尚、僧尼诵经,千篇一律,口音也不好听。如今却发现安勤诵经是截然不同。
  她的音色和发音都很优秀,声线中正而富有磁性,并不过分娇柔,给人以宁静平和之感。再加上她个人对文学与佛学的喜爱,则更能把人生之情与佛理之感都融入到经文的妙义之中。
  能得到宫中最位高权重的两位女性的喜爱,算是安勤最幸运的际遇。让她能在单纯的环境里做着并不太辛苦的工作,这样宽松愉悦的氛围慢慢的让她焦虑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
  有时候她也想:如果这一世都出不了宫去,也是愿意一直陪着老太太的,她也要想把皇后当成姐姐一样去关心,自己尽管一无所有,却还有一颗真心。
  但好景不长,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极为悲痛的事情。皇后的次子,九岁的太子永琏因伤寒而得了重病,十月十二日皇帝还亲奉太后去了宁寿宫探望,却万万没想到当日夜里永琏居然就死了!
  事发太突然,皇后悲不自胜。
  礼部奏行了皇太子丧仪,皇帝素服七日,官员、军民人等在京四十日、外省二十日内停止嫁娶及作乐,举国哀悼。
  安勤也曾是为母之人,她能深深懂得皇后的那份悲痛,必是一生无法释怀的。母亲,是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儿女的平安的,就如同她救小果子时一样,可以不顾一切、不惜一切。
  二阿哥永琏是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听说从小聪慧、气宇不凡,皇帝即位当年就已亲书密旨,收藏于正大光明匾之后,不料这才不到三年,钦定的皇太子就因急症薨了,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让人无法接受。
  整个紫禁城都因这个意外而气氛凝重,曾经亲切温和的皇后也变得难言欢笑,眼底里尽是苦痛,每次来寿康宫时都会忍不住悲戚落泪。
  安勤在旁边也忍不住无声流泪,她不禁会想到:自己或许永远也见不到女儿的同等境遇,同样是生离死别之痛。
  她也明白,皇后也只有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悲伤,擦干泪,出了这张门,她必须还是那位稳重端庄的中宫皇后。
  过去再悲痛也终会过去,神奇的时间会慢慢抚平疼痛,尽管伤痕永驻,但生活只能继续。
  帝后二人强打精神,共同操持接下来的皇太后圣寿节、冬至的天坛祭天典礼、除夕家宴、新年元旦朝会、新春诗宴、元宵灯会,这无数的祭祀和典礼一个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错。
  不能因为少了一个皇太子大清就停摆了、不转了,而且只能转得更好。
  对于帝后这样的遭遇,安勤深感同情。明明痛不欲生,却不能表现出痛苦;明明内心已脆弱不堪,还要装作坚不可摧;明明需要安静的恢复,却只能车不停轴的运转。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家国矛盾吧!
  整个紫禁城就在沉闷与沉痛的氛围中辞旧迎新了。
  --------------------
  历史小知识:
  1、实际上一年之中乾隆帝和太后在紫禁城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太后一般是正月初四五左右便移居畅春园了,皇帝移居圆明园,共同在圆明园过元宵灯节。直到夏天五月,他们一同在圆明园福海看龙舟竞渡,端午后再北上避暑山庄。当有重要祭祀和公务时,皇帝才会回宫。太后直到圣寿节前才回宫。
站内搜索: